配色: 字号:
半履带式摩托车
2020-02-08 | 阅:  转:  |  分享 
  
半履带式摩托车

解放前后,东北的老农管摩托车叫“电驴子”或“屁驴子”。虽然粗俗点,但挺形象。无独有偶,解放初期,陕西深山里的老农也管暖水瓶叫“电壶”。刚刚获得解放的深山老农,由于闭塞,不知道摩托车为什么跑得那么快?暖水瓶为什么能保温?以为是有“电”这个神秘的东东使然。今天看来,这也许是笑谈;但在70多年前旧中国的深山老林里,这事就不算稀罕了。

如今,在一些中小城市的交通繁华地区,往往会有一些摩托车或摩托三轮车用来拉客,俗称“摩的”,即“摩托车的士”的简称。

历史退回到70多年前,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德军广泛使用一种履带式摩托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德军的“摩的”不单可以拉人(士兵),更主要的是用来在战场上运送物资、弹药等,甚至能用来牵引轻型火炮,用途十分广泛。有意思的是,德军的“摩的”,并不是两轮摩托或三轮摩托,而几乎清一色的履带式摩托车,或者说是半履带式摩托车。

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人就热衷于半履带式车辆的研制,先后研制出1吨、3吨、8吨、12吨、16吨、24吨等多种型号的半履带式车辆,并以HK系列命名。其中,小型的半履带式车辆命名为HK100型,由兵器局第6科负责研制,目的是研发一种供德军使用的、能够空运的半履带式车辆。其实,1938年间,德国南部的NSU公司就研制出能用于森林地带运输的民用、小型半履带式车辆,赛过骡马。德国军方对这种小型半履带式车辆“很感兴趣”,1939年夏天,德国军方和NSU公司签订合同,责成该公司研制出强化的、适于军用的小型半履带式车辆,即半履带式摩托车。

NSU公司的研发工作进展得很顺利,1940年初就制成了样车,并于当年生产出70辆试生产型车辆,随即进行了广泛的行驶试验。研制之初的代号为Kfz.620,定型后命名为Sdkfz.2型特种车辆,德文名为Kettenkrad,意思是“履带式摩托车”。1941年,NSU公司共生产了420辆,第一辆半履带式摩托车于1941年6月5日正式装备德军;1942年共生产了985辆;1943年共生产了2450辆;1944年共生产了4490辆;1945年的生产量不足300辆。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共生产了8800辆半履带式摩托车。其中,NSU公司生产了约7500辆,斯特巴公司大约生产了1300辆。

1945年5月9日德国战败后,苏军把NSU公司的大部分设备作为战利品运回苏联。二战结束至1949年间,NSU公司将已经生产的摩托车零件配套组装,生产了550辆半履带式摩托车,作为民用车使用。20世纪60年代,NSU公司东山再起,开始研制超前的装有旋转活塞发动机(即“汪克尔”发动机)的汽车,最终不了了之。

由于半履带式摩托车的生产数量巨大,据称,至今仍然有好几百辆散落在海外各地,有的还能开得动。其中约有半数为各军事博物馆收藏,在欧洲甚至有私人收藏的半履带式摩托车。更有甚者,据说世界上还有自发成立的“半履带式摩托车沙龙(俱乐部)”,不定期地开着奇特的半履带式摩托车出来“兜风”,令参观者大饱眼福。

性能特点

尽管德国人将它归入半履带式车辆一类,但它并不是典型的半履带式车辆。典型的半履带式车辆,前部有两个车轮。

这种小型半履带式车辆从前面看像摩托车,从后面看像小型拖拉机,有点像当今的“三轮蹦蹦”或“小手扶拖拉机”。整个看来,这种小型半履带式摩托车有两大特点。第一,它兼有摩托车的轻便和履带式车辆越野能力强的特点;第二,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动力、传动、行动、操纵机件一个都不能少。它虽然是超小型车辆,但看起来也是蛮复杂的,至少比起一辆摩托车要复杂得多。

从总体上看,其前部是驾驶员席、变速箱和操纵部分,后部为发动机及其各系统以及载人、载货空间。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到前部的变速箱,再传到两侧的主动轮上,拨动履带,推动车辆前进。履带部分是承载和推动车辆前进的主要部分;前面单独的车轮,只起到掌握方向(转向)的作用。履带部分,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每侧有4个交替排列的负重轮,第1、3负重轮在内侧,第2、4负重轮在外侧。交替排列式负重轮,成为多数二战德国坦克和履带式车辆的重要特征之一。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和单销式铸钢履带,履带的着地面有橡胶垫块,公路行驶时不破坏路面。履带板宽度为170毫米,整条履带的着地长为920毫米,每侧有40块履带板。履带的张紧度可以调节。前部的车轮规格为3.50-19型。燃油箱设在履带两侧的上方,燃油量为2×21升。摩托车的最大速度为70千米/小时,对于二战时期的履带式车辆来说,这是很高的速度了。最大行程为250千米。

半履带式摩托车的战斗全重为1235千克,全长3米,全宽1米,全高1米,乘员仅为驾驶员1人。用于载人时,可乘坐2人(“倒坐观音”);用于拉货时,可以运输325千克的军用物资。此外,还可以牵引一个两轮拖车,牵引重量为450千克。两轮拖车也是配套的,型号为Sd.Anh.1型,全长为1860毫米,全宽为1000毫米,全高为848毫米,拖车自重为110千克,全重为450千克。

动力装置为奥贝尔公司制造的OHV型直列、4缸、水冷汽油机,气缸排量为1500毫升,与当今中低档家用轿车的气缸排量差不多,但它的最大功率仅为36马力(26.5千瓦),油耗也大得惊人,公路行驶时百千米油耗达到16升,越野行驶时更是高达22升。也就是说,越野行驶时,跑两个小时多一点就没油啦!

变速箱为机械式,有主、副变速箱各一个,主变速箱有3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副变速箱有高低两档,高速档为公路档(4、5、6档),低速档为越野档(1、2、3档)。这样,共可实现6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R1档和R2档)。

它的转向操纵机构还有一个特点,驾驶员手把转动一个角度,摩托车便开始转向。这和一般的摩托车、自行车没什么两样。不过,当转向角度超过15度时,内侧履带的制动器便开始起作用,使内侧履带减速参与转向。这是这种履带式摩托车的“绝活”。尽管如此,它的转向半径还是达到了4米左右,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比起同为3米长的小轿车来说,4米的转向半径就算是小的了。想让小轿车来个转弯半径4米的转向,那是“墙上挂门帘——没门儿”。

战场运用

Sdkfz.2型半履带式摩托车广泛用于德军参加战斗的各个战场上,尤其是东部战线和北非战场。

Sdkfz.2半履带式摩托车首次参加实战是1941年德军入侵克莱特岛的战斗中。是役,德军出动了空降兵,也空投了许多半履带式摩托车。不过,由于空降中车辆损失很大,在后来的空降作战中,再没有空投半履带式摩托车的战例。

二战中,德军的半履带式摩托车广泛用于战场上运送人员、弹药、油料和军用物资,后送伤员、侦察、通信等多种任务。半履带车良好的越野机动性和地区适应性,深得德国大兵的喜爱。尤其是在苏联欧洲平原的冰雪地和冰雪融化的泥泞地上,半履带式摩托车可以大显身手,这是一般的轮式军用车辆做不到的。

不单德国陆军,德国的空军部队也广泛运用半履带式摩托车,除了担当运输任务之外,空军还频繁用半履带式摩托车来牵引飞机滑行,特别是牵引喷气式战斗机在飞机跑道上滑行,也是“一道风景线”。

变型车

德军半履带式摩托车的变型车不多,主要有以下3种。

Sdkfz.2/1和2/2型野战电话线敷设车2/1和2/2型,都叫“野战电话线敷设车”。有时为了区分,也称后者为“Sdkfz.2/2型野战重型电话线敷设车”。两车的共同特点是,在发动机罩的上方焊上一个支架,装上卷筒式电话线电缆制成。2/2型的支架尺寸较大,可以装大型电缆。车体后部挂装一个两轮拖车,同样装载电话线电缆。多用的摩托车为后期生产型,车体前部装有前大灯。

这两种电话线布线车都只生产了少数几辆,留下来的照片也弥足珍贵。

五乘员组半履带式摩托车1944年至1945年间研制。其特点是将车体后部加长,相应地增加了一对负重轮,车体后部变为两排座位,可乘坐4名乘载员。由于车辆加长、加重,发动机的功率也相应提高,改为直列6缸汽油机。这种5乘员组半履带式摩托车,只生产了几十辆,未能批量生产。

“斯泊林格”无线电遥控爆破车“斯泊林格”(Springer)是一种无线电遥控的无人爆破车,用于送炸药包或者爆破扫雷,1944~1945年间共生产了50辆。不过,它只保留了半履带式摩托车的履带部分,去掉了前部的轮式部分,外观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它的全重为2.4吨,车体四周装上了装甲板,正面装甲为10毫米厚,侧面和后部为5毫米厚。车体后部设有驾驶员席,也就是说,它可以由士兵在车外遥控操纵,也可以有人上车操纵。配置的无线电遥控设备为UKE6型超短波无线电接收机。车上可以装载330千克炸药。

战后余波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德国半履带式摩托车有500多辆。其中,相当一部分被各国的军事博物馆收藏,作为珍贵的战争文物,甚至还有私人收藏的半履带式摩托车。

有的国家直到20世纪70~80年代还在利用战后余生的半履带式摩托车搞林间运输、个人运货等。不过,更多的半履带式摩托车收藏者每每喜欢开出来“兜风”、显摆显摆,往往引来许多人驻足围观。

有的国家还专门制作了“半履带式摩托车邮票”、“半履带式摩托车战车模型”。Sdkfz.2这种特种车辆,在战争史和武器发展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印记



献花(0)
+1
(本文系王elhuyuz3v...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