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二历史复习课件: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人教版】【课件】 (2)
2020-02-16 | 阅:  转:  |  分享 
  
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仁,不让于师一、作为老师的孔子是什么样的形象?二、孔子
眼中的优秀学生有什么样的品质?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弟子眼中的孔子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
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第3则)颜渊眼中的孔子知识
渊博高深莫测施教有法道德高尚无法超越孔子的自我评价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第4则)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第6则
)孔子的自我评价谦逊执着努力追求光明磊落不隐瞒孔子对弟子的行为子曰:“当仁,不让于师。”(第5则)前言戏之耳(第
7则)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第8则)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第11则)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第12则)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第13则)孔子对待
弟子的行为尊重学生活泼不教条坦诚直率关爱学生一、作为老师的孔子是什么样的形象?1、弟子眼中的孔子:学识丰富、道德高尚
、施教有法、无法超越2、孔子的自我评价:谦逊、执着、努力追求、光明磊落、不隐瞒3、孔子对待弟子的行为:尊重学生、师生平等、
活泼不教条、关爱学生二、孔子眼中的优秀学生有什么样的品质?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第9则)品行高洁——安贫乐道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字子颜,亦颜渊。他是
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但品行卓越。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三、建立良好的师生
关系学生对老师:尊重和敬仰老师对学生:欣赏和关爱重点背诵语句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3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4、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
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子曰:“由,诲女(汝)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6、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
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
、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
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凋)也。”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本节梳
理(1、2则)实事求是(3、4、5则)知错能改(6则)
人和道的关系:行道取决于个人的努力(7则)严于
律己、宽以待人(8则)切记欲速则不达(9、10则)人而有信
【个人】民无信而不立【社会】(1
1则)有骨气和志向,经受考验(12则)珍惜时光重点背诵语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4、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5、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6、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
矣。”7、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4、子贡问曰:"有
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9529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