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000001707437311_松果梢斑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0-02-17 | 阅:  转:  |  分享 
  
松果梢斑螟发生规1 松果梢斑螟的形态特征1.1成虫。体长10~13mill,翅展26mill。体灰色到灰白色,有鱼鳞状白斑。
前翅呈赤褐色,近翅基部有一灰色短横线,内、外横线呈银灰色波纹,两条横线间颜色较深,呈暗赤褐色,靠近翅前、后缘处,则呈浅灰色。外缘暗
褐色,缘毛淡灰褐色。1.2卵。椭圆形,长0.8mill,宽约0.5mm,初产下为乳白色,后渐变为桃红色、紫色,孵化前为紫
黑色。1.3幼虫。初孵幼虫灰白略带赤色,后渐变为黑蓝色。老熟幼虫体长达15~22mill,头部赤褐色,前胸背板、臀板均为黄
褐色,胸部黑色,有光泽,前胸气门前毛片有2根刚毛。1.4蛹。长ll~14mm,赤褐色,羽化前变为黑褐色、尾端有钩状臀棘6根,
列成弧形。2发生规律2.1 生活史。松果梢斑螟在陕西洛南1年发生l代,主要以幼虫在油松雄花序内越冬,也有少数在枝干树皮缝隙中或当
年遭受过虫害而枯死的2年生球果及1年生枝梢内越冬。越冬幼虫翌年5月中旬开始转移,为害健康的1年生球果、1年生枝梢及2年生球果,5
月中、下旬~6月上旬为转移为害盛期。6月中旬幼虫在被害的球果及枝梢内化蛹,蛹期20d。6月底或7月初开始羽化、交尾产卵。7月中旬开
始孵化,新孵幼虫取食雄花序、枝干树皮、球果和枝梢,并在其内越冬,次年春季再继续转移为害。2.2生活习性。成虫多集中在白天羽化,以上
午羽化最多。成虫羽化期较长,先后持续1个月左右。成虫寿命l~7d,平均4d。成虫在1年生针叶、嫩梢及被害的2年生球果鳞片上产
卵。越冬幼虫春季开始转移为害健康的球果和枝梢,可分为2种类型:直接入侵2年生球果或1年生枝梢,并在其中完成生长发育;先侵入1年生
球果和1年生枝梢,取食2d左右后,再转入2年生球果继续为害,以完成生长发育。在陕西洛南,5月上旬开始发现越冬幼虫转移为害,5月底
~6月上旬为转移盛期。老熟幼虫主要在被害的2年生球果内化蛹,化蛹率不高,一般为20%~25%,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幼虫被大量的天敌寄生
死亡而致。2.3发生危害与环境的关系2.3.1松果梢斑螟的发生、危害程度与树龄及其郁闭度有关。总的趋势是郁闭度小的林分重于郁闭度万
方数据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大的林分;树龄愈高,虫口密度愈大,球果被害愈重,反之受害愈轻。该虫对2年生球果有一定的偏嗜性,是其食料的主要
来源。但是,在未结实的情况下,该虫亦能严重为害枝梢。2.3.2该虫的发生期与油松球果小卷蛾、植物物候均有一定的相关性。5月中、下旬
,松果梢斑螟越冬幼虫转移为害始、盛期,正是油松果小卷蛾幼虫孵化盛、末期,也是油松盛花期及其坐果盛期;7月上、中旬,当松果梢斑螟成
虫羽化产卵盛期及幼虫始孵期,正是油松球果小卷蛾老熟幼虫下地化蛹末期及蛹越夏期,也是玉米始花、小麦成熟期。根据以上相关因素,便于及时
掌握虫情,准确预测发生期,为适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3.3发生危害与天敌种群数量有关。松果梢斑螟幼虫期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和致病微生
物,寄生率、致病率达75%~80%。寄生蜂主要有斑螟大距侧沟茧蜂、球果卷蛾长体茧蜂、广肩小蜂、姬小蜂等;致病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类型和
真菌类型2种。细菌类型微生物致病幼虫体绵软,行动迟缓,后即死亡,虫尸呈水浸状;真菌类型微生物致病幼虫体僵硬,覆有灰白色粉状物。3综
合防治技术3.1农业防治。根据松果梢斑螟越冬习性,冬季击落种子残留在松树上的雄花序,以破坏其越冬场所,减低虫口密度。5月底~6月上
中旬麦收前,组织人力摘除虫果,以消灭其内幼虫。IO月上旬结合采果,将虫果和无虫果全部摘掉,以消灭越冬幼虫。3.2生物防治3.2.
1利用天敌。保护利用松果球斑螟天敌,如寄生蜂和致病微生物,利用其寄生性和致病性抑制病虫发生。3.2.2应用生物制剂防治。发生初期喷
施生物制剂,.如25%Bt乳剂(苏云金杆菌)200倍液,杀虫死亡率可达71.2%;青虫菌6号200倍液,杀虫率66.8%。3.
3化学药剂防治。5~6月为松果梢斑螟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2.5%敌杀死乳油l2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
20%速灭杀丁500倍液进行树冠喷雾防治,经试验,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1.4%、95.3%、93.2%,效果明显。 726100陕西省洛南县林业站 魏丹 726100陕西省洛南县书堂山林场 魏 苗 · 23·
献花(0)
+1
(本文系刚子guo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