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始勿亟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於牣鱼跃jíyōuyòuyōuzhuówūrèn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害,通“曷”, 何日,何时。女,通“汝”。自主学习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 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孟 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环视着鸿雁麋鹿,一面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先成为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 人即使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于是反复地度量。天下百姓都来建造,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 急,老百姓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 ,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 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 。’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 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 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墙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1.孟子是如何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该主张的 具体内涵是什么?正反对比,以周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证作为论据,提出了当政者应“与民同乐”的思想主张,从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 。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领导人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残暴专制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其结果是 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合作探究2、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的理解。从历 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楼,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都是为了 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结果是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享受到了真正的舒心的快乐。这些都证实了孟子 “与民同乐”思想的正确性。其实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各级领导人来说都很重要,比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是一心想中 饱私囊,捞它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块试金石。而实际情况是,往往那些只顾自己,不惜铤 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但是,欲壑难填,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只有行为方式对了,人才能获得快乐。行为方式不对,那么永远得不到快乐。俗话说:“一步错,步步错”,又说:“一步走错,全盘皆 输”。【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沼旁边,一面观赏成群的大雁小雁与大鹿小鹿,一面对孟子说:“贤良的人也会以此为乐吗? ”孟子回答说:“只有贤良的人才能享受这种快乐,不贤良的人即使有这种快乐,也是无法享受的。《诗经·大雅·灵台》说:‘开始度量灵台的 规模,筹划准备所需的材料;百姓一起来建造,灵台很快就落成;开始度量时并不急着完成,百姓却像帮父母那么卖力。文王巡游到灵囿,母鹿安静 卧伏着,母鹿肥润有光泽,白鸟羽毛很洁白。文王游观到灵沼,满池鱼儿在跳跃。’周文王使用百姓的力量建造高台深池,可是百姓非常欢喜,把他 的台称为‘灵台’,把他的池称为‘灵沼’,并且很高兴他有各种麋鹿鱼鳖。古代的贤君与百姓一起快乐,所以能够享受快乐。《尚书·汤誓》说: ‘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与你同归于尽!’百姓痛恨夏桀,要与他同归于尽,即使他拥有高台深池与各种鸟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吗?”梁 惠王为自己盖了一个漂亮的“囿”。“囿”就是在宫廷附近建的大园林,里面种满花草,养些珍禽异兽,让君主可以观赏狩猎,等于是他休闲活动的 地方。他请孟子来了之后,当然心情愉快,于是问了:“贤良的人也会以此为乐吗?”此处的“贤”是指杰出优秀的人。古时候“贤”是与“不肖 ”作为对比,不肖就是不像,也就是做得不好。反之,“贤”代表杰出,表现在三处:善良、明智与能力;善良代表德行,明智代表聪明,能力则代 表能干。古文里一个字往往有不同的意思,此处译成贤良、贤明、贤能都可以,只要基本的观念掌握住,理解上就不会有太大问题。《诗经》中的理 想境界接着,孟子引用了一大段《诗经》的内容来回答。“经始灵台”的“经”是指度量,“灵”则有伟大、崇高、神妙莫测的意思。我们常说 某某人有灵气,代表灵巧神妙的潜质;“灵台”指的即是一个很吉祥、很美妙的东西。“经之营之”,就是好好准备、规划,“经营”一词的典故, 就是从这里来的。“攻”是“治”的意思,不是说庶民来攻打,而是老百姓来工作,帮忙建造灵台;“不日”代表很快,好像没有几天就做完了; “经始勿亟”的意思是开始度量的时候不要急;“庶民子来”的“子来”这两个字很有趣,意思是百姓就像子女帮父母亲做事一样。一般人叫我们做 事,我们都要看时间、看条件,要想半天;但父母叫我们做事,那真是心甘情愿、开心得很,马上就来帮忙了。庄暴见孟 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 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接见,大王把( 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话应答。”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如果大王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也许就差不多了!几天 后,孟子在进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把爱好音乐的事告诉过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他说:“我并不是喜好古代圣帝明王的音乐, 只不过喜好世俗的音乐罢了。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孟子说,“如果大王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差 不多了!现在的音乐与古代的音乐差不多。”宣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哪个更快乐?”宣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个更快乐 ?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 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相告曰:‘吾王之好 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娱乐吧!假如大 王在这里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说:‘我们大王喜好奏乐,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这种最痛苦的地步呢 ?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这里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说:‘ 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到了这种最痛苦的地步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不和民众一起娱 乐的缘故。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 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大王在这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或许没病没灾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 ’假如大王在这里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见到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或许没病没灾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 ?’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倘若大王与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戴!”课文层次及内容初步理 解第一层:庄暴向孟子讨教“王之好乐,则何如?”第二层:孟子缓解齐宣王的窘态,借题发挥第三层:孟子通过引导及描述讲解“与民同乐 ”的道理。问题探讨1、读第一层:庄暴见齐王,王语暴以好乐,暴为何未有以对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正面引出论题 ,且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问题探讨2、齐宣王“变乎色”说明什么?齐王变了脸色, 是因为喜好的不是先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他知道孟子是主张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尊敬孟子,担心孟子说自己喜欢俗乐,而荒于国事。 问题探讨3、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 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用是什么?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说教。通过描写来说理,形象,生动,直观,通过对比说理,更加突出 观点,在议论文中可以借鉴使用。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引入话题→转换话题→直切正题→得出结论投其所好请君 入瓮形象生动水到渠成由谈乐(yuè)而言乐(lè)正反对照引出与众乐乐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可王 天下合作探究好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第三则放于琅琊秋省敛而助不给睊睊慝徵招fǎngyáxǐngjǐjuà ntèzhǐsháo自主学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①遵海而南②秋省敛而助不给:③为诸侯度( )④民乃作慝()⑤师行而粮食()⑥人不得,则非其 上()(遵:沿着。)(省:视察。不足。)度:法度,准则。慝:邪恶。师:众人。 非:责怪,非难。问题归纳2.归纳词类活用现象。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忧:形容词意动 用法,以……为欢乐,以……为忧愁。)②出舍于郊(舍: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问题归纳3.分类列举本文出现的文 言句式。①宾语前置句: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②介词短语后置(状 语后置)句: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问题归纳齐宣王见 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宣 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百姓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 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百姓的领导人却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百 姓的忧愁为忧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却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这种情况 )的。“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 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儛两座 山去游览,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直至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游相比呢?’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 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向天子陈述自己履行职守的情况。这些活动没有不是国家大事的,没 有不和政事有关的。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 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见百姓缺 粮就补助他们;秋天视察收获的情况,见百姓歉收就救济他们。夏朝的谚语说:“我们的王不巡游,我们如何能够休息?我们的王不游乐,我们如何 能够得到救助?一巡游一游乐,都可以成为诸侯的榜样。”现在可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征集粮食。饥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 的人得不到休息。百姓侧目而视,都批评埋怨,于是他们就为非作歹了。(这种出游)违背王应当遵循的政教残害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水流一样(没 有穷尽)。真是流连荒亡,成为诸侯所担忧的。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 ,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顺流而下忘记返回叫做流;逆流而上忘记返回叫做连;追赶野兽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做荒;喜欢 喝酒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 常高兴,在国都内大力做准备,然后出去驻扎在都成之郊。于是开始开仓取粮赈济贫困的人。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这 就是《徴招》、《角招》。其中的歌词说:‘喜欢国君有什么过错呢?’‘畜君’,就是喜爱国君的意思。”课文结构分析理解中心 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第一层:借回答齐宣王问题,提出论题第二层:借景公和晏子的对话,来讲解君民相乐的道理。本段总结:孟子借 景公和晏子对话阐明君子应“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道理。这三则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与民同乐这三则材料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对 比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对比手法的好处?采用对比手法可使“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主旨更加突出。合作探究思考:孟子“与民同乐” 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针对春秋战国朝代连年战争、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使之成为一种 政治思想体系。它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 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 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这种思想不过是空想而已。合作探究孟子是棵大树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孟子强调治国要爱民、与民同忧同乐,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吸取孟子以民为本思想的精华,不断培养热爱人民的思想情 感,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底色。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课下作业1、完成课后的相关练习。2、阅读课后“相关链接”部分,落实巩固所学知识。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第二则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学习目标】1、学习第一则 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积累文言知识。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学习重点】1、掌 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学习对比手法在说理中的作用。【学习难点】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 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情怀。第一则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王语暴以好乐庶几 有诸独乐乐孰乐臣请为王言乐管籥之音疾首蹙頞羽旄 则王矣yùshùjīzhūyuèlèlèWèilèyuècùèmáowàng生字认 读自主学习词类活用独乐乐,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今王鼓乐于此则王矣名词作动词,弹奏、敲出名词作动词,欣赏音 乐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问题归纳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何以能鼓乐也? 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我被齐王召见,(被动句,“于”表示被动。)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 诉我,(状语后置)凭什么(为什么)能奏乐呢?(宾语前置)合作探究【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沼旁边,一面观赏成 群的大雁小雁与大鹿小鹿,一面对孟子说:“贤良的人也会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只有贤良的人才能享受这种快乐,不贤良的人即使有这 种快乐,也是无法享受的。《诗经·大雅·灵台》说:‘开始度量灵台的规模,筹划准备所需的材料;百姓一起来建造,灵台很快就落成;开始度量 时并不急着完成,百姓却像帮父母那么卖力。文王巡游到灵囿,母鹿安静卧伏着,母鹿肥润有光泽,白鸟羽毛很洁白。文王游观到灵沼,满池鱼儿在 跳跃。’周文王使用百姓的力量建造高台深池,可是百姓非常欢喜,把他的台称为‘灵台’,把他的池称为‘灵沼’,并且很高兴他有各种麋鹿鱼鳖 。古代的贤君与百姓一起快乐,所以能够享受快乐。《尚书·汤誓》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与你同归于尽!’百姓痛恨夏桀,要与他 同归于尽,即使他拥有高台深池与各种鸟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吗?”梁惠王为自己盖了一个漂亮的“囿”。“囿”就是在宫廷附近建的大园林,里 面种满花草,养些珍禽异兽,让君主可以观赏狩猎,等于是他休闲活动的地方。他请孟子来了之后,当然心情愉快,于是问了:“贤良的人也会以此为乐吗?”此处的“贤”是指杰出优秀的人。古时候“贤”是与“不肖”作为对比,不肖就是不像,也就是做得不好。反之,“贤”代表杰出,表现在三处:善良、明智与能力;善良代表德行,明智代表聪明,能力则代表能干。古文里一个字往往有不同的意思,此处译成贤良、贤明、贤能都可以,只要基本的观念掌握住,理解上就不会有太大问题。《诗经》中的理想境界接着,孟子引用了一大段《诗经》的内容来回答。“经始灵台”的“经”是指度量,“灵”则有伟大、崇高、神妙莫测的意思。我们常说某某人有灵气,代表灵巧神妙的潜质;“灵台”指的即是一个很吉祥、很美妙的东西。“经之营之”,就是好好准备、规划,“经营”一词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攻”是“治”的意思,不是说庶民来攻打,而是老百姓来工作,帮忙建造灵台;“不日”代表很快,好像没有几天就做完了;“经始勿亟”的意思是开始度量的时候不要急;“庶民子来”的“子来”这两个字很有趣,意思是百姓就像子女帮父母亲做事一样。一般人叫我们做事,我们都要看时间、看条件,要想半天;但父母叫我们做事,那真是心甘情愿、开心得很,马上就来帮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