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三十三年
【原文】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1。
齐侯使国归父来聘2。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散。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曷为夷狄之?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赛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3上之木拱4矣,尔易知?”师出,百里子与赛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于搬之嵌岩5,是文王之所辟6风雨者也。吾将尸尔焉。”子揖师而行。百里子与赛叔子从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尔曷为哭吾师?”对曰:“臣非敢哭君师,哭臣之子也。”弦高者,郑商也。遇之散。矫以郑伯之命而稿师焉。或曰:往矣;或曰:反矣。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毅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抢。其言及姜戎何?姜戎,微也。称人亦微者也,何言乎姜戎之微?先轸也。或曰:“襄公亲之。襄公亲之,则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君在乎殡而用师。危不得葬也。诈战不日,此何以日?尽也。
癸巳。下葬晋文公。
狄侵齐。
公伐邾娄,取丛帅。
秋,公子遂率师伐掷娄。
晋人败狄于箕。
冬,十月,公如齐。
十有二月,公至自齐。
乙巳,公亮于小寝。
霄霜不杀草。李梅实。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不时也。
晋人、陈人、郑人伐许。
【译文】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季。周历二月,秦国军队入侵滑国。
齐侯派遣大夫国归父来鲁国访问。
夏季,四月,辛巳这天,晋国人和姜姓戎人在散这个地方打败“秦”。这里称它为“秦”是什么意思?把它当夷狄看待。为什么把秦当夷狄看待呢?秦穆公准备偷袭郑国,百里奚和赛叔都来规劝,说:“到千里之外去偷袭别人,没有不灭亡的。”秦穆公大怒说:“像你们这样大的年纪,坟墓上的树木早就应该有两手合抱这么粗了,你们知道什么?”秦国的军队出发了。百里奚和赛叔前来送他们的儿子,并告诫他们说:“你们如果战死,一定会死在蜻山险峻的山谷中,那是周文王当年曾用来躲避风雨的地方,我们将在那里去寻找你们的尸骨。”他们的儿子在军队中向他们作揖告别,然后出发了。百里奚和赛叔跟在儿子后面边走边哭。秦穆公看见这种情况,大发牌气说:“你们为什么胆敢哭送我的军队?”百里奚和赛叔回答说:“我们怎么敢哭君王的军队呢,是哭自己的儿子啊!”弦高是郑国的大商人,在散这个地方遇到秦国的军队,就诈称奉郑伯的命令前来慰劳秦军。秦国军队的将领们就议论纷纷,有人说:还是去偷袭郑国。有人说:不如回国去。但是,晋国人和姜姓戎人却在散这个地方拦截并袭击秦国军队,秦军大败,甚至连一匹马一个车轮也没有返回秦国。这里说“及姜戎”是什么意思?这是表示姜姓戎人是很卑微的。称晋国人也是表示卑微的意思,那么姜姓戎人的卑微有什么值得说的呢?因为晋军是先轸作统帅。有人说是晋襄公亲自统帅。既然是晋襄公亲自统帅晋军,那么为什么要称人呢?为了贬低他。为什么要贬低他呢?先君还没有安葬好就出兵打仗,这是很危险的,会使先君不能得到安葬。用欺诈手段进行的战争,是不记载日期的,这里为什么记载日期呢?因为秦军被消灭干尽了。
癸巳这天,安葬了晋文公。
狄人侵犯齐国。
鲁僖公讨伐邾娄国,夺取了丛这座城邑。
秋季,公子遂率领军队讨伐邾娄国。
晋国军队在箕这个地方打败了狄人。
冬季,十月,鲁僖公到齐国去。
十二月,鲁僖公从齐国回到鲁国。
乙已这天,鲁僖公死在夫人的寝室里。
降了霜,没有伤害草木。李树和梅树又结了果实。为什么记载这些事?记载怪异现象。有什么怪异?不合时令。
晋国军队、陈国军队和郑国军队共同攻打许国。
【说明】本篇《僖公三十三年》,主要描述的是鲁僖公三十三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十件事,一是叙述了秦军由于傲慢无礼而最终会失败。二是齐国的庄子到鲁国访问。三是晋国人攻打秦国,然后安葬晋文公。晋文公夫人私下放走被俘的秦军将领,秦穆公向放回的人哭泣认错。四是狄国人侵犯齐国。五是鲁僖公征伐邾国,后由襄仲替代再次征伐邾国。六是狄国人征伐晋国,失败。七是鲁僖公到齐国访问,回国后去世。八是晋国、陈国、郑国共同征伐许国。九是楚国令尹子上侵犯陈国、蔡国,得胜后征伐郑国,此时晋国侵犯蔡国,子上前去救援,双方对峙后晋军退却,子上也率军退却,回国后被诬告而处死。十是鲁国人安葬鲁僖公,没有作神主牌位。
————————————————————
【注释】1.滑:(huá划)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偃师南部。《左传?庄公三年》:“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左传·僖公二十年》:“滑人叛郑,而服于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
2.聘:(pìn牝)《诗·小雅·采薇》:“靡使归聘。”《周礼·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管子·小匡》:“以极聘頫于诸侯,以安四邻。”《尔雅》:“聘,问也。”《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礼记·曲礼》:“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说文》:“聘,访也。”《后汉书·冯衍传》:“聘申叔于陈蔡兮。”这里用为访问、探问之意。
3.宰:(zǎi仔)冢,坟墓。《列子·天瑞》:“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
4.拱:(gǒng巩)两手合围,常用来表达树木的粗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桑毂于朝,七日大拱。”
5.嵌(qin浸)岩:险峻的山岩。蜻山有两个山头,相距三十五里,其下山路奇验,上是陡坡。下临绝涧,两车不能并行,所以称嵌岩。
6.辟:(bì毕)古通“避”。《周礼·掌交》:“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管子·权修》:“刑罚不审,则有辟就。”《左传·庄公九年》:“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孟子·离娄上》:“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荀子·荣辱》:“不辟死伤。”《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不辟亲贵,法行所爱。”这里用为回避、躲避之意。
春秋公羊传僖公
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