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模拟成绩分析中关于“贡献率”和“命中率”指标的使用说明
2020-02-25 | 阅:  转:  |  分享 
  
关于“贡献率”和“命中率”指标的使用说明1.学科上线有效分根据本次测试划定的总分各层次分数线,权衡各学科的平均分、标准差、学生排位、单科满
分值与总分满分值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特定的数学模型,确定不同学科在A线、B线各层次“学科上线有效分”的分数线。考生
总成绩达到总分各层次分数线的称为总分上线;考生某一单科成绩达到该学科上线有效分的称为单科上线。2.贡献率与命中率以总分和某一单科
同时上线(简称双上线)人数为分子,分别以单科上线人数和总分上线人数为分母,可以分别求得该学科对总分上线贡献率与该学科有效分上线命中
率。其计算方法如下:学科对总分上线贡献率=(双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100%?(简记为:贡献率=双/总)学科有效分上线命中率
=(双上线人数/单科上线人数)×100%?(简记为:命中率=双/单)3.运用贡献率与命中率指标进行评价的初步建议(1)不同生源
组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A线、B线两条分数线中选择一至两条线的贡献率和命中率指标与本组或目标学校进行比较。(2)建议生源
好的重点中学主要看A线;生源一般的普通中学主要看B线。(3)纵向,可以比较本单位与本组(或目标学校)贡献率与命中率的数值差异;
横向,可以比较本单位内部各学科之间贡献率与命中率的数值差异。(4)原则上,运用贡献率与命中率指标进行评价时应满足下列条件:①以学校
为单位评价时,总分上线人数应大于等于30,即样本数达到统计学的基本要求。若在校内以班级为单位做比较,则可由学校自行确定标准。②学科
上线人数至少应该大于等于本校总分上线人数的80%,否则单科对总分上线贡献不足。(5)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再按如下基本步骤,
针对目标进行相对评价:①先看贡献率的值。若贡献率较大(大于同组均值;或大于目标学校值;或大于70%),则说明单科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大
。这时还要分两种情况:a.若贡献率较大的同时,命中率也较大(大于同组均值;或大于目标学校值;或大于60%),则说明单科与总分上线配
合较好,当然命中率越大越好;b.若贡献率较大的同时,命中率较小,说明单科上线人数虽然较多,但单科与总分上线配合不好(至于到底是该科
还是其他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如果此时命中率过小,则单科就有投入过度之嫌。②如果贡献率的值较小,则无论命中率的值大或小,单科对
总分上线的贡献都较小。如果此时命中率过小,则单科就有工作对象定位不准之嫌。特别提醒:一定要注意结合平时的观察,看看是否支持上述初步
判断。4.贡献率与命中率两项指标之间的关系贡献率命中率说明小小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小。双上线人数较少,单科上线与总分上线匹配
不好。大小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大。但单科上线人数较多,双上线和总分上线人数相对都较少,属于单科优势或单科冒进,原因可能是以下两
者之一:(1)单科教学有效性较高;(2)单科投入过度。小大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小。单科上线人数较少,属于单科滞后,原因可能是以
下两者之一:(1)单科教学有效性较低;(2)单科投入不足。大大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大。单科上线与总分上线匹配较好5.运用贡献
率与命中率指标评定学科贡献等级的方法为了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简捷明了,便于操作,我们尝试采用评定“学科贡献等级”的方法,将单科与总分上
线人数的比值、贡献率与命中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一个等级指标来表达。具体做法是:分学科,按A线、B线两条分数线层次,分别依照下列
规定评定该学科贡献等级:(1)全校在该层次分数线的总分上线人数≥30(样本数达到统计学的基本要求,以班为单位的标准由学校确定),否
则评为F等。(2)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贡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A等。(3)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
80%,贡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B等。(4)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贡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C
等。(5)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贡献率<70%,命中率<60%,评为D等。(6)学科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的80%,评为E等。
献花(0)
+1
(本文系体验b3519d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