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2.24复工必看: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知识全面讲解
2020-02-27 | 阅:  转:  |  分享 
  
危险源辨识常识?1危险源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
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2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分类(一)?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二)?辐射类:
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三)?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四)?特
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五)?电气类:高电
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六)?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
、公路工程等;(七)?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3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不但
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
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事故隐患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即隐藏不露、潜伏的危
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事故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归纳为21大类
: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
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在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中,要注意检查以下较普遍存
在的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11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人的主要直接原因。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2、人为造
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有干扰
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9、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10、不安全装束。11、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理
错误等。二、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4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物的主要直接原因。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
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作业环境不良。三、管理上的缺陷主要有7类,也是造成生产
安全事故中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缺陷。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
误。5、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6、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7、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
实。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
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
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6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
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它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
、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它防护缺陷。3)电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它电危害。4)噪声机械性噪声、电
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它噪声。5)振动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它振动。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
、?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
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它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它高
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它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乱、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
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它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
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它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它标志缺
陷。15)其它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
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有毒物质。4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它腐蚀性物质。5)其它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
生物细菌、病毒、其它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它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
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它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
心理、过度紧张、其它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辨识功能缺陷。6)其它心理、生理危险、有害因素?(5)行为性
危险、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它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它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它错误5
)其它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综合考虑起
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20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
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
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
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
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
)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
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
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
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爆破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
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
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常用的辨识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
法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2、系统
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
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1、厂址从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灾
害、周边环境、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2、厂区平面布局(1)总图:功能(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分区
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朝向、风向、防火间距、安全距离、卫生防
护距离等。(2)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3、建(构)筑物耐火等级、结构、防火、防爆、安全疏散、
朝向、采光、运输通道等。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等。5、
生产设备、装置(1)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2)机
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3)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4)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5)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6)粉尘、毒物、噪声、
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根据《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共5类,综合归纳如下:1、甲类(1)闪点<28℃的液体。(2)
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
,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
击、摩擦、催化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
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2、乙类(1)闪点≥28℃—<60℃的液体。(2)爆炸下限
≥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氧化性气体)。(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
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7)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3、丙类(1)闪
点≥60℃的液体。(2)不属于甲、乙类的可燃固体。4、丁类(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
的生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他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难燃烧物质的生产。(4
)储存的难燃烧物品。5、戊类(1)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难燃烧物质的生产。(2)储存的非燃烧物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一、重大危险源广义上
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或场所,都可称为重大危险源。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做出了明确的
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出发来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在欧盟的塞维索指令中列出了180种
危险、有害物质及其限量。我国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重大危险源都要进行安全评估、检测,并
按照评估、检测要求采取重点监控。隐患整改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一、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不仅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也
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途径。机械化能减轻劳动强度,自动化能减少人身伤害的危险。本质安全——就是指装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具有包含在内部的
,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地说,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FoolProof)。2、故障安全功能(Fai
lSafe)。3、上述安全功能应该潜藏于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内部。二、设置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以及警告装置等。
三、增强机械强度机械设备、装置及其主要部件,必须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和安全系数。四、保证电气安全可靠电气安全对策措施,通常包括防触电
、防电气火灾爆炸和防静电等,保证电气安全的的基本条件包括:1、安全认证。2、备用电源。3、防触电。4、电气防火防爆。5、防静电措施
。五、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机器设备是生产的主要工具,它在运转过程中总不免有些零部件逐渐磨损或过早损坏,以至引起设备上的事故
,其结果不但使生产停顿,还可能使操作工人受到伤害。因此,要使机器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预防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进行经
常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六、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工作场所就是工人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其它辅助设备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的区域。完
善的组织和合理的布局,不仅能够促进生产,而且是保证安全的必要条件。工作场所散落的金属废屑、润滑油、乳化液、毛坯、半成品的杂乱堆放,
地面不平整等情况都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七、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必须要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和作业类别,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作
为补充对策。安全距离1、仓库的安全距离主要依据:每个堆垛面积不应大于150平米。《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GA1131-201
4)6.7库房主通道宽度不应小于2米。《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GA1131-2014)6.7物品堆垛与堆垛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
米。《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GA1131-2014)6.8物品与照明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米。《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1131-2014)6.8物品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米。《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GA1131-2014)6.8物品
堆垛与柱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3米。《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GA1131-2014)6.8储存物品与风管、供暖管道、散热器的距
离不应小于0.5米。与供暖机组、风管炉、烟道之间的距离在各个方向上都不应小于1米。《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GA1131-20
14)6.142、疏散指示标志的距离主要依据:应在疏散走道转弯和交叉部位两侧的墙面、柱面距地面高度1.0m以下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疏散走道上方2.2m~3.0m处;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
-2006)8.3.4.13、商业企业疏散安全距离主要依据: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GB50016-2014)5.5.2?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疏散走道和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5.18?主要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
m,其他疏散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2.0m;《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8.3.3.2?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
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米,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米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
6-2014)5.5.194、液化石油气钢瓶安全距离主要依据:气瓶与燃具的净距不应小于0.5m。《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2006)8.7.2?软管与家用燃具连接时,其长度不应超过2m,并不得有接口。《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2006)10.2.85、甲类仓库安全距离主要依据: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它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
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5.1的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5.16、消防器材安全距离主要依据:灭火器
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应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
不宜小于0.?08M。灭火器箱不得上锁。《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一2005)5.1.3?防火卷帘门两侧各0
.5m范围内不得堆放物品,并应用黄色标识线划定范围。《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8.3.7?室外消火栓不应
埋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2.0m范围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
6)7.6.2.37、高坠半径主要依据:可能坠落范围半径的规定???R根据hi规定如下:a)当2m≤hb≤5m时,R为3m;b)
当5m<hb≤15m时,R为4m;c)当15m<hb≤30m时,R为5m;d)hb>30m时,R为6m.《高处作业分级》GB/T3
608-20088、工厂车间布置主要依据:机床与划线或检验平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300mm平板与墙壁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
00mm。《金属切削加工安全要求》(JB77411995)4.5.3?车间横向主要通道根据需要设置其宽度不应小于2000
mm。《金属切削加工安全要求》(JB77411995)4.6.3?机床之间的次要通道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000mm。《金属切
削加工安全要求》(JB77411995)4.6.4?主要通道两边堆码的物品高度不应超过1200mm且高与底面宽度之比不应大
于3,堆垛间距不应小于500mm。《金属切削加工安全要求》(JB77411995)4.6.6?机床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0
.7米;机床至墙壁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0.7米。《金属切削加工安全要求》(JB7741-1995)4.5.29、一级石油库安全距离主
要依据:甲B、乙类液体:地上罐组;甲B,乙类覆土立式油罐;无油气回收设施的甲B、乙A类液体装卸码头(一级库):距离居民区和公共建筑
物100米,距离工矿企业60米,距离国家铁路线60米,距离工业企业铁路线35米,距离道路25米。10、石油库外墙安全距离主要依据:
油库四周应设高度不低于2.5m的实体围墙。《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5.3.3?油库的围墙与爆破作业场地(如
采石场)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300m。《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4.0.12?石油库用的库外埋地电缆与石油库围
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4.0.1311、小型民爆库安全距离(一)主要依据:《小型民用
爆炸物品储存库安全规范》(GA838—2009)7.5储存库距露天爆破作业点边缘的距离应按GB6722的要求核定,且最低不应
小于300m。8.4储存库区四周应设密实围墙,围墙到最近储存库墙脚的距离不宜小于5m,围墙高度不应低于2m,墙顶应有防攀越的措施
。8.6工业炸药及制品、工业导爆索、黑火药地面储存库之间最小允许距离不应小于20m,上述储存库与雷管储存库之间最小允许距离不应小
于12m。8.6值班室距工业炸药及制品、工业导爆索、黑火药库房的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表4要求,距雷管库房的距离不应小于20m。1
0.1储存库门口8m范围内不应有枯草等易燃物,储存库区内以及围墙外15m范围内不应有针叶树和竹林等易燃油性植物。12、小型民
爆库安全距离(二)主要依据:《小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安全规范》(GA838—2009)?9.1.4储存库内任一点到门口的距离不
应大于15m,门的宽度不宜小于1.5m,高度不宜小于2.0m。?10.1储存库门口8m范围内不应有枯草等易燃物,储存库区内以及
围墙外15m范围内不应有针叶树和竹林等易燃油性植物。?16.2.3堆垛之间应留有检查、清点民用爆炸物品的通道,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0.6m,堆垛边缘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2m,宜在地面画定置线。?16.2.4各种民用爆炸物品整箱堆放高度,工业雷管、黑火药不应
超过1.6m,炸药、索类不应超过1.8m,宜在墙面画定高线。?16.4.5民用爆炸物品的装卸作业宜在白天进行,押运员应在现场监装
,无关人员和车辆禁止靠近,运输车辆离库门不应小于2.5m。13、临时架空线距离主要依据:临时线路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导线,其截面应能
满足用电负荷和机械强度的需要。应用电杆或沿墙用合格瓷瓶固定架设,导线距地面的高度室内应不低于2.5米,室外不低于4.5米,与道路交
叉跨越时不低于6米。《电气安全管理规程》(机械工业部[86]机生字76号)第二十条第1项14、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主要依据: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与厂外铁路中心线、厂内铁路中心线、厂外道路路边、厂内主要道路路边和厂内次要道路路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20、
15、10和5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3.615、甲乙类液体储罐防火间距主要依据:甲、乙类液体储罐
与厂外铁路中心线、厂内铁路中心线、厂外道路路边、厂内主要道路路边和厂内次要道路路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25、20、15和10米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2.916、丙类液体储罐防火间距主要依据:丙类液体储罐与厂外铁路中心线、厂内
铁路中心线、厂外道路路边、厂内主要道路路边和厂内次要道路路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20、15、10和5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4.2.917、防火间距一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与站外建筑的防火间距(6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与站外建筑的防火间距(100、防火间距四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与站外建筑的防火间距(114)4.4.5的规定。21、防火间距五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的防火间距:主要依据: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
厂外铁路中心线、厂内铁路中心线、厂外道路路边、厂内主要道路路边和厂内次要道路路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20、15、10和5米。《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4.322、甲乙类液体储罐间距主要依据: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成组布置时,组内储罐的布
置不应超过两排,甲乙类液体立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M,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0.8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
0016-2014)4.2.323、防火间距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其泵房、铁路及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主要依据:甲乙拱顶罐与其泵房、铁路
及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为15米和20米;甲乙浮顶罐与其泵房、铁路及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为12米和15米;丙类液体储罐与其泵房、铁路及装
卸鹤管的防火间距为10米和12米。泵房和装卸鹤管与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
014)4.2.724、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主要依据: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场与厂外铁路中心
线、厂内铁路中心线、厂外道路路边、厂内主要道路路边和厂内次要道路路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20、15、10和5米。《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16-2014)4.5.325、高层建筑疏散主要依据:高层医疗建筑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和首层疏散外门的宽度为1.3
米,单排布房的走道宽1.4米,双排布房的走道宽1.5米,疏散楼梯宽1.3米。其它高层建筑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和首层疏散外门的宽度为1
.2米,单排布房的走道宽1.3米,双排布房的走道宽1.4米,疏散楼梯宽1.2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5.5.1826、车间安全通道宽度主要依据:通行汽车,宽度>3?m;通行电瓶车,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宽度>1.5
?m;一般人行通道,宽度>1?m。未查到相关标准,但在注安考试教材中有明确说明。27、厂内道路宽度主要依据:厂内道路路面宽度,宜符
合下列规定:1、主干道,宽度不宜小于4.5米;2、次干道,宽度不宜小于3.5米;3、支道,3.0米—4.5米。《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87)第2.3.3条?专供电瓶车行驶的道路宽度,宜符合下列规定:1、单车道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0米;2、双车道路面
宽度,不宜小于3.5米;《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第2.3.10条?专供内燃叉车行驶的道路宽度,宜符合下列规定:A、
≤3t叉车:1、单车道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米;2、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宜小于4.0米;B、5t叉车:1、单车道路面宽度,不宜小于
3.5米;2、双车道路面宽度,不宜小于6.0米;《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第2.3.10条?沿主干道设置的人行道宽度
,可采用1.5m;其它的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0.75。当人行道宽度超过1.5m时,宜按0.5m的倍数递增。《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
BJ22-87)第2.3.11条第二款28、焊接作业距离主要依据:气瓶在储存时必须与可燃物、易燃液体隔离,并且远离容易引燃的材料(
诸如木材、纸张、包装材料、油脂等)至少6m以上。《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1999)10.5.3?气瓶必须距离实际焊接
或切割作业点足够远(一般为5m以上),以免接触火花、热渣或火焰,否则必须提供耐火屏障。《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199
9)10.5.4?乙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64条29、
钢平台距离要求主要依据:防护栏杆各构件的布置应确保中间栏杆与上下构件之间的空隙间距不大于500MM。《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
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5.1.2?当距基准面高度大于2米小于20米的平台、通道、作业场所的防护
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0MM。《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5.2.2?
中间栏杆与上下方构件的空隙间距不应大于500MM。《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
009)5.4.2?防护栏杆端部应设置立柱,立柱间距不应大于1000MM。《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4053.3-2009)5.5.1平台地面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000MM。《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
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6.2.1?斜梯内侧净宽度应不小于450MM,不宜大于1100MM。《固定式钢
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体》(GB4053.2-2009)5.2.2?踢脚板顶部在平台地面以上高度不小于100MM,其底部距
地面不小于10MM。《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5.6.130、易燃易
爆商品储存条件主要依据:各种商品不应直接落地储存,一般应垫15CM以上。《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201
3)6.1.2各种商品应码行列式压缝货垛,做到牢固、整齐,出入库方便,无货架的垛高不应超过3米。《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4-2013)6.1.3堆垛间距:主通道大于或等于180CM,支通道大于或等于80CM,墙距大于或等于30CM,柱距
大于或等于10CM,垛距大于或等于10CM,顶大于或等于50CM。《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2013)6
.231、电线管线距离主要依据:金属导管和金属槽盒敷设时,敷设在蒸汽管下方时,不宜小于?0.5m;在上方时,不宜小于1.0m;《低
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7.2.11主要依据:金属导管和金属槽盒敷设时,敷设在热水管下方时,不宜小于?0.2m
;在上方时,不宜小于0.3m;《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7.2.1132、电线敷设高度主要依据:护套导线距离
地面最小距离,水平敷设:室内2.5米;垂直敷设:室内1.8米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7.2.1屋内相同的电压
的电缆并列明敷时,除敷设在托盘、梯架和槽盒内外,电缆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且不应小于电缆外径。《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
0054-2011)7.6.933、配电箱距离主要依据:进人配电(控制)柜、台、箱内的导管管口,当箱底无封板时,管口应高出柜、台、
箱、盘的基础面50mm-80mm,?《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12.2.4挂墙式配电箱的箱前操
作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m.《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4.2.534、电灯和风扇距离主要依据:吊扇扇叶距地高度
不应小于2.5m《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20.1.6除采用安全电压以外,当设计无要求时,敞
开式灯具的灯头对地面距离应大于2.5m。《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18.1.635、开关插座
距离主要依据:开关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边缘的距离宜为0.15m-0.20m;《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0303-2015)20.2.3同型号并列安装高度宜一致,并列安装的拉线开关的相邻间距不宜小于20mm《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303-2015)20.2.3在潮湿场所,应采用具有防溅电器附件的插座,安装高度距地不应低于1.5m。《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还不够全?最后,我们就再来加深的聊聊生产车间、仓库“五距”和逃生通道那些事…
…许多人可能会问仓库”五距“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消防通道标识线有用吗?真的占用了消防通道也没什么吧?做好生产车间、仓库的设备、货物规
划与摆放,预留出必要的消防通道,可以确保车间内的员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快速逃生以及仓库发生突发情况时,救援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到达起火点进行有效处置。仓库为什么要划出清晰的“五距”标线仓库“五距”是指:顶距、灯距、墙距、柱距、垛距。顶距指堆货的顶面与仓库屋顶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0厘米以上(人字形屋顶,堆货顶面以不超过横梁为准)。“顶距”的作用:如发生火灾货物燃烧时,可防止大火直接燃烧至屋顶,导致房屋起火。灯距指仓库内固定的照明灯与货物之间的距离,通常大于50厘米。“灯距”的作用:防止照明灯过于接近货物时灯具产生的热量将货物引燃。墙距指墙壁与堆货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0厘米以上。?“墙距”的作用:便于通风散潮和防火,如发生火灾,可供消防救援人员出入。柱距指货堆与屋柱的距离,一般为30厘米。“柱距”的作用:发生火灾导致货物起火后,如果货物紧挨着柱子,大火会对柱子直接灼烧,导致柱子的结构发生变化,逐渐尚失对房屋的承重,最后可能造成房屋整体垮塌。垛距指货堆与货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0厘米。“垛距”的作用:为了防止货物混淆,也便于通风检查,一旦发生火灾,便于抢救、疏散物资。同时,还要注意:仓库内的货物在堆放时,不得圈占、堵塞消防设施,并应与仓库内的电气线路保持安全距离!仓库内主要通道的距离不少于2米!生产车间为什么要划出清晰的“疏散通道”标线?企业生产车间内的地面应清晰的划出“疏散通道”标识线,疏散通道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计算确定,但最小净宽度不小于1.4m。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的作用:各企业要清醒的认识到,生产车间内划出清晰的“疏散通道”,可以确保车间内的员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快速逃生!!!生产车间内应这样规范“划线”车间内的每一台机械设备和功能区域都有自己的“指定位置”▼生产车间区域明朗,“各有各的位置”▼每个工位都严格规范位置▼这个相信许多企业都有吧,看看人家的手动叉车是怎么停放的。▼连灭火器这种不起眼的“小东西”都有自己的“地盘”▼消防栓和电箱前面不能被圈占和堵塞,这样划了线,谁还敢乱在前面堆吗?▼企业生产车间、仓库划出清晰的“疏散通道”和“五距”标识线就是对企业自身负责!
献花(0)
+1
(本文系清风日照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