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前共克时艰
——“疫”的沉思
2020年的庚子春节,一场疫情从内陆腹地,迅速席卷。原来热热闹闹的街市变得安安静静,没有了往日的喜气。每天增长的确诊数字,不断扩大的疫情地图,冠状病毒像带着狞笑的恶魔,吞噬着脆弱的生命。疫情的爆发虽然在武汉,但它牵动的却是整个国人的心。
“双眉紧锁为谁忧,鬓角银丝为谁愁。”2003年,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肩负重任,以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生命的屏障,驱瘟抗疫,勇战非典。再度17年,2020年新年前夕,一股特殊的疫情再次蔓延全国,来势汹汹。一时间,人心惶惶。而其中,一位老人果敢发声,坦诚疫情之迫急,巍然坐镇前线。他呼吁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耄耋之年毅然逆着人流,奔赴去武汉的高铁,坚守前线。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对严峻的疫情,很多年轻人冲在前面。他们说:“非典来时我还小,17年后刚刚好。”这群白衣天使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这些逆行者们,喊出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迈出了“舍我其谁”的傲骨步伐,展现出了“大国气度,国士无双”的本色气度!他们为穿防护服方便,许多医护人员毅然剪去长发,请战书叠成厚厚一摞,即使有去无回,也初心不改,上演着最美逆行!近期在网上流传着一组照片,许多医护人员脱下口罩,护目镜,脸上勒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有的甚至出现发炎、过敏症状。他们为了争分夺秒救治患者,不能按时吃饭、不能按时休息。荧幕上,一个个名字和身影汇成黯淡疫情中难得的温暖和力量,触动着所有人的心弦。负重前行的人们身穿白大褂,坚守前线,不辞辛劳,同死神抢人,只为将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就给自己。护你生活平安,许你岁月静好。
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数千名工人、数百泰台机器,一刻不停地工作着,他们和时间赛跑,在和病魔赛跑,争分夺秒不眠不休。在疫情面前,这一帧帧挥洒汗水的画面,再度展现,中国速度!无论白昼黑夜,他们以行动证明:我们要用双脚去丈量新时代;他们用决心立标杆:我们要用责任去传递正能量。“基建狂魔”美誉的背后,是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必胜决心。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国建设者的速度。
“隔绝病毒,但决不隔离爱。”1月31日,浙大一院急诊室,一小男孩急匆匆地走进来,“啪”的一声放下一个信封,并且敬礼道谢后转身跑走了。信封里是一封手写信和1000元现金。心里写到“亲爱的医生护士们,看你们每天奔走在疫情的前线上十分辛苦,我也相出一份力,这些钱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你们能收下……”幼稚歪曲的字体中,饱含着浓浓的谢意和温情。2020年初,新闻变得有温度:成都地铁小伙分发口罩、顺丰绿色通道邮寄、纷纷捐献设备与款项的企业……这些暖流与力量,或许离我们不远,当回首时,不可忘却那抱薪送炭的点滴温暖。凛冬之中,总有一些人,需要一起共渡,就从不减少丝毫力度!
“雾霭消逝,霁云将至。”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连,没有跨不过的坎。向所有的医护人员以及一线的工作者致敬,辛苦你们了!希望在新中国成立七十一周年时,武汉市民推开窗,在夜晚高吼着“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这就是中国者之温度,它终会用其火热,融化寒冬的雪。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