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七
2020-02-28 | 阅:  转:  |  分享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七《文钞》“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俾彼
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懻慕”。这是和前面连着的。前面是胎教、扎根教育,这里已经初开知识了,也就是懂事了。前面的家庭教育要用身教,这
之后就得讲点道理了。这时给孩子讲的重点,是德行教育。这是依照孔门四德,分配顺序和重点的。为了着重孔门四德,我们一再地重复,“德行、
言语、政事、文字”。重德行、重言语,有余力才可以学做事和文学。为什么?有德行,你越聪明,越好。没有德行,你越聪明,越麻烦。会讲话,
可以趋吉避凶,口是祸福之门。前面两项,在《弟子规》中处处体现,贯彻始终。而《感应篇》就好像是《弟子规》的兄弟篇一样,配合默契。就是
老法师讲的,“知道伦理道德,耻于作恶;懂得因果报应,不敢作恶”。利益当前,私心很可能占上风,伦理道德就放在脑后,做不到了。可是你真
懂得因果报应,报应在后面等着你,你还敢这样做吗?不敢了。我在家尽孝道,但是父母对我很不好,明里暗里都在报复我。我看得明明白白,我这
时很可能意气用事,一走了之。可是我懂得因果报应,尽孝道,还要受报应,这是前世的恶果成熟。前面已经做错了,后面就不能再错了。不能意气
用事,要理智用事,继续尽自己的孝道,这对我的将来有好处。这是两重因果,各有各的报应。前面错了,后面不能再错。做什么事,不能急性子,
冷静下来想一想,想明白了,才对得起自己。这个事看着很复杂,简单说,就是用因果报应,保证了尽自己本分,伦理道德。伦理道德往往在什么意
外发生后,就做不到了。可是你从因果报应上看这件事,慢慢就把事物看得清清楚楚,知道该怎么做事了。人在初开知识后,你给他讲大道理,不如
在生活中运用。用的过程中,令孩子对伦理道德,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入。伦理道德,就是上面的十二个字,“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因果报应,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以及“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慈心,就是爱心。物是指万
物,包括人动物植物等等一切事物。忠孝友悌就是孝悌忠信,朋友有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人生有善有恶,都有报应,作善上升到三善道,作恶
下降到三恶道,善道有人天修罗,恶道有地狱饿鬼畜生,总说有六道,不断重复是轮回。三世指前世、今世与后世。我在前世作恶,今世尽孝道时受
报。前世作恶今世受欺负,这是一重因果。今世尽孝道,来世受果报,这又是一重因果。两重因果,互相有影响,就会出问题。用智慧不让自己受影
响,办事才理智。都因为做错事要受报应,好报也就罢了,不好的报应,多可怕。不能让错误一再发生,这都靠对因果的警觉。“再另念佛、念观音
,以其增福、增寿、免灾、免难”。念佛念观音,讲道理要花费笔墨。简单说,能得到佛菩萨的帮助,就靠念他们的名字。好处是增福寿,免灾殃。
这种好处都含在念佛名字中,可是你并不明白道理。真正从根本上讲,你断恶修善,才能得到趋吉避凶的好处。而断恶修善的第一步,就是做到伦理
道德,尽好自己的本分。恶是做不到自己本分,善是做到了自己本分。断恶修善做到了,家庭和睦,这是齐家,家家和睦,社会太平,这是治国。这
就是国策,治国的方策。念佛是佛法,讲到伦理道德上去了,就把佛法变成世间法了。但世间法是佛法基础,没有基础的佛法,谁也修不成功。标与
本的关系,治标快,但不能解决彻底,还得从本治起。“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遭践字纸、遭践五谷、遭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
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从小不能说谎,要诚实要老实。司马光说:“学好,要从不妄语开始”。这些细节都要做到,当然学习《弟子规》,更
系统,也更正统。那是前人从很多名人家训中选出来的精华,依照《论语》中的教育纲领来贯彻始终的。“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
、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再长大些,要令孩子熟读《感应篇》、《阴鸷文》、《
觉世经》。这些都是因果报应类的小册子。我们今天补习,各个人都年龄大了,广学没有那么多时间,只选学《感应篇》。每天多读、重复读,多少
年就只读这一册,自然知道里面的道理。这样读书使孩子妄想少,智慧长。要紧的是在生活中运用,父母和孩子在运用中理解当中的一字一句,几年
下来,给他养成一种清新的生活,知道断恶修善,必定趋吉避凶、遇难呈祥。这些不是新年寄语,不是希望,是他自己做到了。寄语、希望是幻想是迷信,做到才能得到。喜欢看的,请您转发。不喜欢,请您多批评。
献花(0)
+1
(本文系佛弟子2yui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