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为人子之职分,尚易尽易知;为人父母之职分,则难尽难知!《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三十九《文钞》复沈来澐书。“所言敦伦尽分者,即力行孝、弟、忠、信 、礼、义、廉、耻之谓也。必须实行于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者”。印祖心法四句、十六个字,第一句就是“敦伦尽分”。我用自己的想法看法 ,来理解印祖的文字,相差虽不大,还是有。这里是印祖自己讲的,义理范围清晰可见。这四个字讲的是,力行八德,即落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于五伦中。五类人际关系中,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和君臣。敦,督促,敦促。伦,人际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有五大类。尽 分者,人能尽到自己地位上的本分,也叫责任。敦促实行(笃行)自己各种人际关系中的责任(本分)。就是“父慈子孝,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幼有序,朋友有信”。还有一个师生关系,也算在父子关系中,所谓“师徒如父子”。“夫妇有别”在今天也有变化,男女平等了,夫妇要“相敬如 宾”,内外有一定的区别,夫唱妇随,有一定的偏重。进一步说,不论对方尽不尽本分,我要尽本分。这是讲修行人管好自己,不管对方。不论父母 慈不慈,我要尽孝道;不论孩子孝不孝,我要尽慈道。你想管别人也管不了,还得生烦恼,不如不管,能管的只有自己。所以印祖讲:“只管自家, 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句话说的很容易,做的时候都做不到。为什么?你克服不了自己 的烦恼,眼睛里只会看别人的毛病,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是常人的通病。人的岁数小,容易改过来,年纪大了,习以成性了,怎么改?太难了。今 天改了,明天又犯了。配合佛号,能消除自己罪业,习气就轻了,能改过来了。不容易。“然为人子之职分,尚易尽易知;为人父母之职分,则难尽 难知”。子道容易尽本分,各种书里讲得比较多,还是易知易见。父母尽本分,就不容易了,很少有书写这件事,所以难知难见。虽说一念真诚、一 念慈悲,是人就会做父母了,畜生也是这么做到的,不用教。还是不如受过教育好,教育是把前人总结出来的精华、集大成传给下一代。佛经有《父 母恩重难报经》,通常我学习的《弟子规》,《百孝篇》,还有很多这类大大小小的篇章,解释的文字也很多。可是有谁见过父母尽本分的书籍,文 字?东北有个王凤仪讲过,我们通常不用,为什么?不是正统的传统文化,别具一格,独创一体。不是不好,不能引导大众看花了眼,进入广学多闻 的歧途。广学多闻成了学知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开智慧。佛门补习学佛基础,都年岁大了,一门深入,容易做到。今天也有人写了一 篇《父母规》。我没有细看,不敢贸然赞叹,是不是依照夫子的“孔门四德”,贯彻下来的内容,还没有时间细看。《弟子规》确实是。“今之许多 瞎捣乱之人,虽是其人之罪,究其来源,皆因其父母,未尝以为人之道理,并因果之事实相告。所教者,皆主于机械变诈之计虑,故致如此其恶劣也 ”。有许多害人者,皆是父母没有善教之故。也有很多人根本不能接受父母的教育,自毁前途,逆子。一个家庭的四种人际关系,报恩报怨,讨债还 债,异常复杂。孩子小还能教导,大一点后,网络媒体教育,五花八门,网红、名人,他自己都没有受过圣贤教育,他怎么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 。到后来,因果报应上来,早夭,灾难,横祸,各种怪病死亡的也是五花八门。被教坏的完了,教人学坏的也完了。出名了,有钱了,小命没了。今 天言论自由,没有文字狱了,大家以为很好。殊不知古时候帝王搞的文字狱,是限制人的说话自由,那是不许你乱来,你没有资格做大众教育,说话 是有影响的,是有后果的,你能负得起责任吗?所以定下法律,不许人犯过失。那是保护你,保护众生不受精神染污。今天法律没有这一条了,那就 由天律来执行,上天派人管理人间。上天也是依照因果报应来执行的,个人的后果,还是自作自受。父母“未尝以为人之道理,并因果之事实相告” 。没有教育孩子做人的本分,没有教育孩子落实因果报应,没有教育孩子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老实说,大人都不会,他怎么教孩子?传统文化失传 了。西洋文化是做事的教育,是争利的教育,唯利是图。不会做人,没有做人的教育了。“由是言之,人果能善教儿女,自可家道兴隆,天下太平矣 !愿于儿女初知事时,即以为人应行之事,及善、恶因果之实验,常与说之,则儿女之子子孙孙,通皆贤人善人矣!此所以为父母之分,校为儿女之 分为难尽也”!这里说子女的本分好尽,父母的本分难尽。子女听话、诚敬而已。父母要懂很多能力,要把这些教给孩子,学习《弟子规》令孩子知 道尽本分,学习《感应篇》知道因果报应的可怕,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习《十善》知道善恶是非的标准。你落实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和《十善》,自然会做好父母的本分。喜欢,请转发点赞,会让更多人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