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_《书谱》经典70句
2020-03-01 | 阅:  转:  |  分享 
  
《孙过庭《书谱》经典70句》1.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而今人不及古人:古人质朴,而今人妍美)2.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质朴因时代而变化,
妍美随时尚而转移)3.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书法可贵在能学古而不违背时代,趋今又不与弊俗混同)4.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l
ù)于椎轮(chuílún)者乎。(何必(专守古人)弃精美的宫室而穴居野处,舍珍贵的宝车而乘原始的笨车呢!)5.评得其纲纪,而未
祥其始卒也。(这种批评只得到它的大体要点,但没有说明它的始末原由)6.立身扬名,事资尊显。((做子女的)应该立身行道,把名声传到后
代,使父母的名誉也随之显耀起来)7.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jīqiú)。(虽然大略学到了规模法则,其实恐怕还未能全部继承下
来)8.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虽然还缺乏入木三分的技巧,而临池学书的志向却一直没有间断)9.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
众星之列河汉。(纤细啊,像新月出现在天涯;疏落啊,宛如群星分布在天汉)10.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奇妙同于自然,达到了非人
工布排的境界)11.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真可谓智慧和技巧兼擅其长,心和手都畅通无阻了)12.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他们的笔
不妄动,每一下笔都有它的理由)13.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nǜcuò)于豪芒。(在一画的里面,笔锋表现出起伏
的异态;在一点之中,毫端显现出顿挫的神理)14.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点画练习得多,积累起来,才能把一个字写好)15.任笔为体,
聚墨成形。(字的形体,只是顺笔蘸墨而成)16.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miù)哉。(心里不明白临摹的方法,手
下不晓得挥运的道理,这样要求他写出美妙的字来,不是荒谬得很吗?)17.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yì)其风味。(纵使未能尽书法的神奇,
而大都受到当时书风的影响)18.去之滋永,斯道愈微。(距离他们的时代愈远,这门艺术就愈加衰微了)19.方复闻疑称疑,得末行末。((
后世的书家)往往对自己听来的理论,即使有所怀疑也讳言其疑,反而当作正确的东西向人家陈述。有些人仅懂一些皮毛,就把它实践起来(自以为
得其根本))20.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只看见他人成功的美好,而不了解他们能够达到成功的原因)21.图真不悟,习草将迷。(
研究楷书不得其理解,学习草书也莫明所以)22.好溺偏固,自阂(hé)通规。(偏执自己的看法,跟一般的规矩相隔阂)23.心手会归,若
同源而异派。(心手交融在一起,就像水同源而异流)24.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转”和“用”的技法,就像一棵树而分布着许多枝
条)25.草不兼真,殆(dài)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zhá)。(草书不兼具楷法,似乎近于单调拘谨;楷书不参入草意,殊不免失
去“尺牍(dú)书”流动的风味)26.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楷书的形态由点画构成,它的精神由使
转表现出;草书的精神寄托在点画之中,它的形质由转折呼应来体现)27.若豪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如果有一点研究得不清楚,那便会像
北胡、南越那样风致迥殊(jiǒngshū)了)28.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篆书要婉转而圆通,隶书要精
劲而茂密,大草以奔放畅达为佳,章草则务求有法度而简捷)29.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显露作者的性情,体现作者的哀乐)30.验燥湿之殊
节,千古依然。(检验用笔浓淡、轻重的变化,自古以来标准都是一样的)31.不入其门,讵(jù)窥其奥者也!(不深入其门,哪里能够了解
到它的奥秘呢)32.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精神愉快,事务悠闲
,是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是二合;季节调适,气候温润,是三合;佳纸良墨,互相映发,是四合;偶然高兴,提笔作书,是五合)33.心
遽(jù)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心情匆遽,事务缠身,是一不合;违
反己意,迫于情势,是二不合;热风吹迫,炎日当空,是三不合;劣纸恶墨,两不称手,是四不合;精神倦怠,手腕疲乏,是五不合)34.得时不
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天时适合不如工具得宜,工具得宜不如心情舒畅)35.五乖同萃(cuì?),思遏(è)手蒙;五合交臻(zhēn
),神融笔畅。(如果五个不合的情况都聚集在一起,便会神思闭塞,下笔茫然;五个合的情况都集中在一起,便会心情愉快,笔调流畅)36.当
仁者得意忘言,罕陈其要;企学者希风叙(xù)妙,虽述犹疏。(对于书法出色的,往往得意忘言,绝少讲到它的要领;期望学习的,又往往仰慕
浮风叙述书法奥妙,虽然叙述,但是很粗疏)37.不揆(kuí)庸昧,辄(zhé)效所明。(不揣个人的愚昧,把自己所懂得的都贡献出来)
38.庶欲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希望能够发扬历史上的传统精华,启导后学者的智慧才能)39.除繁去滥,睹迹明心者焉。(去掉繁
冗(rǒng)芜(wú)杂,只要看到文字的解说,就能心领神会)40.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无非是从外表上描述它的形状,而内蕴的
真谛却反而茫然了)41.巧涉丹青,工亏翰墨。(泛指看着很漂亮,其实没工夫)它们是属于绘画方面的技巧,而与书法艺术并无多大的关系42
.阙(quē)而未逮,请俟(sì)将来。(现在还不能详尽的地方,只好等将来再说了)43.岂唯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他的书法不仅
会古通今,同时还做到感情深切、笔调吻合)44.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他们并不知道情感发动,即表现于
言辞,如《诗经》《离骚》,体裁虽别,寓意则同。晴天、阴天,人们的悲喜不同,都本乎天地自然之序。)45.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假若懂
了其中的奥秘,便可以众术兼通了)46.心不厌精,手不忘熟。(用心不厌其精,挥运不忘其熟)47.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暗于胸襟,自然容
与徘徊(páihuái),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如果运用极其熟练,规矩了然于胸,自然能够达到优悠闲暇,意在笔先,潇洒历
落,神飞笔动)48.纵未窥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yì)矣。(纵使还未能尽窥各家的奥妙,(但就他自己来说)断然已达到他最高的成就了)
49.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逾妙,学乃少而可勉。(至于说到深入思考,精研法则,少年是比不上老年人的;但
学好一般的规矩,老年又比不上少年了。运用思索,年纪老了越见越精妙;从事学习,少年时代可以刻苦地努力进行)50.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
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学分行布白,仅仅求其平正;既达到了平正的境界,又要追求险绝;险绝也能做到了,那又要
回复到平正上来)51.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最初,功夫赶不上古人,到了中间的过程,或则过于平正,或则
过于险绝,最后乃领会到把平正和险绝融为一体,能够变化自如。到这个时候,那年龄和书法都已老到了)52.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
言必中理。(思考成熟了才作行动,行动才不至失当;到时间合适的时候才来说话,说话便一定能够合理)53.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
厉,而风规自远。(这是因为思考通达精审,志气冲淡平和,不偏激,不凌厉,而风格规模自然为他人所不及)54.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
者也。(只有学了而未能成功的,却没有不学而能成就的)55.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观察务求精细,摹拟务求相像)56.跃泉之态未睹
其妍,窥井之谈已闻其丑。(虽然欲追求像龙跃在渊似的生动活泼的姿态,但是表现不出它的妍美;那坐井观天的态度,的确是鄙陋的啊)57.夫
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行笔劲速的,是凭乎超迈的机巧;迟留的,是具有赏心会意的情志)58.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
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快而迟,将会达到汇集众美的境界;专偏于迟,那终究缺乏了超绝群伦的好处)59.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
,讵(jù)名赏会。(能快而不快,这称为淹留;因为行笔迟钝而迫得缓慢,哪里称得上赏心会意呢!)60.偏工易就,尽善难求。(侧重在某
一方面比较容易做到,要尽善尽美可就难了)61.书之为妙,近取诸身。(书法的神妙,往往取法人本身的容貌动态)62.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好几个点排在一块,而体貌各有区别)63.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一点的起笔,往往成为这个字的准则;一篇的第一个字,也
常常是整篇字要看齐的目标)64.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彼此违背而不至相互侵犯;彼此和谐又不至一律相同)65.留不常迟,遣不恒疾。(
留笔不感到迟缓,迅笔又不流于过速)66.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笔道略带一点干燥,(把笔毫一翻转)线条便润泽起来;在墨浓重时,(把笔
毫翻过干的一面)也将有枯渴的效果)67.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穷尽它的体态于笔端,融合自己的感情于纸上)68.无间心手,忘怀楷则。(心手相应,不为法则所束缚)69.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家里有南威那样国色天姿,才有资格议论美女的姿色;有龙泉那样的利剑,才可以评论别人的剑是否锋利)70.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下愚的人听到微妙的哲理,便大笑起来,这种人不笑就不算是微妙的哲理了)
献花(0)
+1
(本文系我家的资料...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