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改变自己 应对气候变化20140313.docx
2020-03-02 | 阅:  转:  |  分享 
  
改变自己应对气候变化20140313第3462期???出版日期:2014-03-13?科学家预计,气候变化将会使东南亚的洪水和干旱变得更
加严重和频繁。这将威胁生活在那里的数以百万计的人口,人类需要尽快采取预防措施。世界气象专家和农业研究人员一直在讨论可靠的耕作方法
和技术,以帮助东南亚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包括气温的上升、土壤盐度的增加以及降雨的稀少等。国际农业研究顾问组织的布鲁斯·坎
贝尔,是农业与气候研究方面的专家,他说:“科学家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在农业领域做一些改变,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另外,专家们还探讨了利用
农业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性,例如,可以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积极转变的启示南亚和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30%以上人口的家
园,其中约半数人的生存依赖于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也包括其他农作物,例如小麦等。但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使该地区的农
业在未来30年减产10%到50%。有些变化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海平面稳步上升,导致了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度的增加。这就
迫使当地人放弃了水稻的种植和加工,转而进行对虾养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变化可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为他们发现养殖对虾比种
植水稻更加赚钱。”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的水文学家马修·麦卡特尼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还有很多人因为海平面上升,失去了生存
的基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海平面上升会增加河口三角洲水稻种植地区土壤的盐度,这些河口三角洲主要在亚洲,包括恒河、长江中下
游、黄河下游等。从长远来看,这种变化可能迫使亚洲国家转移他们水稻种植的位置,类似于澳大利亚不得不将一些葡萄种植转移到更加低洼和清
凉的地区,以应对全球变暖对葡萄种植的不利影响。“在亚洲,也许真的要考虑进行变革以适应气候的变化,这是从大米到对虾转变得到的启示。
”坎贝尔说。构思“含水层补给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使用含水层补给技术确实是一种可行的技术。含水层补给技术要求使用河流上游的地下含
水层来滞蓄天然洪水,在干旱的时候,再使用水泵将这些水抽出,供农民使用。“这种理念的可行之处在于,当地人们了解河流上游各地的地质土
壤条件,知道哪里的水能够很快渗入地下,以便今后用水泵抽出来用于灌溉。”麦卡特尼解释说。实际上,在世界上的很多干旱地区,如澳大利亚
和南欧,人们已经在使用含水层补给技术,但是,在气候相对湿润的东南亚地区,这种技术使用较少。在东南亚地区使用含水层补给技术可以同时
解决该地区的两个主要问题。首先,这种技术形成了一个备份水源,可以在干旱时期供农民使用;其次,它也可以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分滞一部分洪
水,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泰国如果在2011年使用了这种技术,将会大大减轻那一年洪水对曼谷的破坏。”麦卡特尼说。那场洪水造成泰国
曼谷巨大的损失。研究人员的粗略计算表明,一个100平方公里的地下含水层,可以灌溉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农田。不是人为建设一个大型
的补给含水层,而是将流域中合适的地点集中预留下来,形成大量的小的地下含水层片网分布。美国加州奥克兰太平洋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朱丽叶
·史密斯认为,含水层补给技术能提供有用的缓冲区,来应对气候模型预测到的降雨变化。史密斯说:“地下含水层蓄水有许多有用的地方。我们通
常认为供水来自地表水,例如融化的雪水河流湖泊等,但实际上,很多灌溉用水来源于地下水。很多情况下,地下水的耗尽速度比补给速度要快,这
为水的地下滞蓄提供了空间。”因为含水层补给技术是在地下滞蓄水源,这就回避了一些修建水坝的问题。“气候模型预测地球上许多地区将会出
现高温,这将增加水库水面的蒸发率。还有就是泥沙的问题,因为气候变化会造成更多的洪水,就会造成更多的水库泥沙沉降。这意味着水库的使用
寿命将会减少,所滞蓄的水量也会减少。”史密斯补充道。麦卡特尼说:“在东南亚,含水层补给技术仍然只在构思阶段。人们只是开始思考这件
事,还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做。”史密斯说,含水层补给技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地下水回灌对水质到底有没有影响,或者影响有多大?最近
一项在孟加拉国的研究表明,地下水的反复注入和抽取,将会导致砷等有毒化学物质的扩散,甚至会导致供水中有毒砷含量的增加。有前途的“干
湿交替法”实际上,农民不仅需要适应气候变化,也需要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农民在粮食的种植和加工的过程中,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就能减少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种有前途的技术,叫做水稻种植的“干湿交替法”。正如名称所表述的那样,就是对稻田进行交替的淹没和
排水控制,以减少甲烷的产生量。通常情况下,农民在整个水稻的生长季都会使田间充满水,但是这种做法会产生大量的甲烷。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
气体。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通过定期排干稻田水分,可以减少30%的用水量,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可以减少25%到50%,同时大米的产
量也不会降低。“这是一种神奇的技术,在节水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有明显效果。”坎贝尔说,“水稻种植在整个亚洲都非常重要,如果能够
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实施这项技术,就可以明显减少甲烷气体的排放。”但是,和含水层补给技术一样,在大面积推广这项技术之前,需要将技术的
细节详细地制订出来,例如,农民必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水资源的管理中,目前还没有政府鼓励措施让他们这样做。仍需要综合性的长期管理
从长远来说,要解决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所有问题,光依靠含水层补给技术或者“干湿交替法”种植技术都不足以解决。“为了减轻气候变化所
引发的洪水和干旱问题,需要综合性水管理的理念,这个理念在过去几年已经形成,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这个理念进行水管理。”联合国世界气
象组织的水文学专家沃尔夫冈·格拉布斯说,“这些理念包括结构化措施和非结构性方法,如修建水库和防洪堤、制订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修建蓄水设施、改进水资源管理和预测等。”坎贝尔同意这种看法,他说:“我不认为会有灵丹妙药,人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李红梅??文/图作者:李红梅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