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沙漠化严重新疆变却变湿润专家解释个中原因
你能想象吗?地处南疆腹地的轮台县,雨伞成了抢手货。12月份,这里竟象春日的江南一样笼罩在蒙蒙的雨雾中;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被茫茫白雪覆盖,积雪厚度达14厘米。如此厚度的积雪在新疆沙漠地区尚属首次;冬天本是枯水季节,但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却仍保持着历史罕见的高水位,沿湖群众不得不用沙袋堆起2米多高的防洪堤;其实,何止是博斯腾湖博水位在上涨,艾丁湖、艾比湖的湖面在急速扩大,连干涸了四十多年的玛纳斯湖湖面也荡起了水波……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就在全球荒漠化日益严重的情形下,一贯被人们视为干旱少雨的新疆竟慢慢"湿润"起来。自治区水利厅近日公布的新疆2001年水资源公报表明,全疆的水年径流总量突破千亿立方米大关,打破了自1956年新疆有水文资料以来的纪录,比45年来平均794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总量高出230亿立方米。如果细算一下你会惊喜地发现,这增加的230亿立方米水相当于增加了140个蓄水量为1.6亿立方米的天池。新疆为什么会变湿润了呢?“这是退耕还林和气候转型相互作用的结果。”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胡汝骥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胡汝骥长期致力于湖泊水资源和雪冰水资源的研究。他认为,首先要看到退耕还林对生态的影响。近些年新疆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防风林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经过这些努力,新疆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1.03%上升到1.92%,增加了将近一倍。在新疆这样的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增长一倍,意义非凡。这对新疆一些地区的降雨量增加、空气湿润程度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导致降雨增多的第二个原因,他认为与新疆气候由暖干转向暖湿有关。他说,从1987年起新疆就出现了气候由暖干转向暖湿的信号,这种转变首先出现在受西风环流带影响较大的天山西部地区。最近几年,西风环流带逐步向新疆腹地延伸,且影响力愈来愈大。西风环流带携带大量暖湿气流,碰到合适的气象条件,就会形成降雨。胡汝骥说,在历史上和史前时期,亚洲中部包括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华北等地区曾接连几次出现过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过程,区域环境与此同时也呈现出湖泊面积扩大,流水量增多。这几次气候相对湿润期分别历时千年之久。对于新疆气候由暖干转向暖湿一说,新疆自治区水利厅水文局的凯塞尔总工程师持有保留意见。他认为:目前只是显露了一些端倪,并不是说已经形成了事实。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在一个小周期观测到的数据,还不足以说明新疆气候的转变。不过他认为,新疆气候已进入一个降水偏丰年群,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近几年,无论南疆还是北疆,降雨明显增多:北疆和天山山区近几年平均降水量分别比1961年和1990年的平均值增加了约6.9%和3.6%,南疆增加了21.2%。他说,降雨增多,有利于干旱区植被的恢复和扩大,也有助于绿洲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最近他带队考察了玛纳斯湖流域,在干涸了近半个世纪之后,如今这里又呈现出湖水荡漾,水草丛生、飞鸟翔集的壮观景象。在它附近还有七、八个大小湖泊正在沙漠腹地扩展,形成了面积达上百平方公里的湿地,多年不见的黄羊、野兔和狼开始在附近出没。不过,他特别强调,降雨增多,并不是说由此就可以放松退耕还林和节水工作。新疆毕竟是内陆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这一特质,并没有因为近几年降水增多而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保护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始终是新疆努力的方向。各地应抓住降雨多这一宝贵时机,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草的力度。气候变化是个渐变过程,只有不断地扩大林草覆盖面积,不断地涵养水源、涵养气候,才能最终驯服气候,也才能实现“再造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
(2003-01-1413: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