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心鉴 ●● JIANGXI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疗乳痈、乳岩,但又不止于此。现代人因饮食不节,微涩,入肺经,能行周身之表而固卫气,敛肌腠、 嗜食肥甘,情绪多变,易伤肝脾,而致肝郁化火,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二药合用,一散 痰热内蕴,出现胃脘灼热,反酸嗳气,用蒲公英可 一收,一开一合,开合相济,开不耗散,合不留邪, 消肝胃之火,(浙)贝母可开郁化痰,用于治疗胃 共凑开合相济、平喘止咳之功。临床用于治疗哮喘, 脘灼热疼痛甚者,合用金铃子散效果更佳。经现代 尤其是小儿支气管哮喘,无过于峻烈或敛邪之偏, 药理研究,此二药用于消化性溃疡,均具有良好的 既达宣肺平喘目的,又无过汗伤正及恋邪之弊。伍 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老经验,临证时,麻黄根用量略大于麻黄,目的在 5…() 于抑制其发汗而增强其平喘作用。 (川)贝母,性凉、甘、平,入肺、胃经,可润 10… 肺止咳、化痰平喘、清化热痰。金荞麦,味苦、微寒, 牡蛎功能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 有小毒,归肝、脾经,具清热解毒、排脓祛瘀之效。 敛固涩、制酸止痛;泽泻可利水渗湿、泄热、化浊 伍老认为,(川)贝母善清降肺气,金荞麦善解毒 降脂。此药对出自于牡蛎泽泻散。原方用于逐水 排脓,此两药相合,以期降气化痰、清热排脓之效 消肿,主治大病愈后,水气停聚,腰以下浮肿,小 增,用于治疗咳嗽、咽喉不适、肺痈吐脓等痰热内 便不利,脉沉实有力者。《伤寒论》原文:“大病差后, [2] 蕴之证,疗效颇佳。 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伍老用 6…() 此药对,取牡蛎敛汗,泽泻利湿,共治湿热内蕴所 乌贼骨,味咸、涩、性温,归肝、胃经,有收敛 致之自汗、盗汗,常获佳效。 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之效。因其 11… 属于贝壳类,含有钙盐,能中和胃酸,可缓解泛酸 赤小豆,解毒排脓、利水消肿;当归善走血分, 及胃脘部烧灼感。(浙)贝母也具抗溃疡之效。临 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此药对化裁于 床上常用此二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病, 《金匮要略》赤小豆当归散。原方赤豆可排痈脓、 均获满意疗效。但据伍老经验,经中医辨证,凡证 祛湿热,当归活血,以加速脓液外散。二药相合, 属痰热内盛之象,均可合用二药,尤以溃疡、胃脘 [3] 对于全身各处内外痈脓皆可奏效。现代药理研 烧灼、返酸效佳。 究表明,赤小豆具有利尿之效,对心、肾病水肿患 7… 者均有益处。因此,二药合用,活血利水之效显著, 此药对选于茯苓杏仁甘草汤。该方功能宣肺 伍老常用其治疗血分湿热证。 化饮,用于治疗胸痹轻证,饮阻气滞而偏于饮邪盛 12… 者。《金匮要略》云:“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 芦根,清热泻火、除烦、生津止渴、利尿、止呕; [1] 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方中茯苓利尿逐饮,杏仁 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此对 合之亦可祛在里之水,大凡水饮停胸所致之气机不 灵感来源于叶天士《温热论》所云:“盖伤寒之邪 畅,而见之胸闷、胸中气塞、短气均可用之,疗效 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 甚佳。临床中,伍老常化裁此方,用于治疗痰饮内 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 停,阻滞气机之胸闷、气憋等轻证。 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 8… 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 此药对出自小陷胸汤。方中黄连清热,瓜蒌 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临床中伍老谨遵 缓下,共凑宽胸散结涤痰之功。伍老认为,临床中 叶氏之法,芦根、滑石相配,甘淡渗湿,使湿从下泄, 化裁用之,针对痰热互结之咳喘确有良效,用于治 利尿而不伤阴,常治湿热伤阴者,效果显著。 疗证属痰热型的顽固性咳嗽、不稳定型心绞痛,效 伍老遣方用药之精妙,学生只领悟一二,欢迎 果显著。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瓜蒌确有祛痰、扩 各位同道批评指正。 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 参考文献 护作用。 [1]汉·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 9… [2]汉·张仲景.注解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9. 此药对出自《医宗金鉴》麻黄宣肺酒,原方用 [3]冯世纶.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于治疗酒糟鼻。麻黄辛温,轻扬走表,既能开腠理, 2009:229. 透毛窍以发汗,又能开宣肺气以平喘。麻黄根甘平、(收稿日期:2017-12-17)编辑:喻松仁 ·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