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解析版)
2020-03-03 | 阅:  转:  |  分享 
  
江苏省苏州市2015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小明所做的下列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蒸发是由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查气密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过滤液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电解水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2分)(2011?扬州)食用下列扬州特产主要与蛋白质摄入有关的是()

A. 藕粉 B. 牛皮糖 C. 酱菜 D. 咸鸭蛋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根据下列食品中所含的营养元素来解答该题. 解答: 解:A、藕粉中主要含有淀粉,故A错;

B、牛皮糖中含有糖类,故B错;

C、酱菜中含有的主要是盐类,故C错;

D、咸鸭蛋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D对.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我们要能分析出不同物质中含有的营养素.

3.(2分)(2012?扬州)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是()

A. 推广使用节能灯 B. 关闭待机电器电源 C. 少用一次性筷子 D. 尽量使用塑料包装袋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题意,“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据此结合各选项中的说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推广使用节能灯,节约了能源,属于绿色消费,故选项符合这一标准.

B、关闭待机电器电源,属于节约用电的行为,属于绿色消费,故选项符合这一标准.

C、少用一次性筷子,减少了树木的砍伐,节约了资源,属于绿色消费,故选项符合这一标准.

D、尽量使用塑料包装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属于绿色消费,故选项不符合这一标准.

故选D. 点评: 环境保护问题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理解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2013?徐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钙奶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 B. MgO中Mg元素是+1价 C.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O D. 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CO3

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高钙奶中钙的含量较高;

B、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MgO中Mg元素的化合价;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D、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解答: 解:A、高钙奶中钙的含量较高,饮用高钙奶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故A说法正确;

B、在Mg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Mg元素是+2价.故B说法不正确;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故C说法不正确;

D、钠的化合价是+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是﹣2价,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3.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5.(2分)(2012?扬州)下列物质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A. 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 B. 酚酞试液鉴别硫酸钠溶液与硫酸 C. 燃着的木条鉴别N2与CO2 D. 品尝的方法鉴别工业盐与食用盐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考虑;B、根据硫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和硫酸使酚酞试液的变色情况考虑;C、根据N2与CO2是否支持燃烧考虑;D、根据工业盐的毒性考虑. 解答: 解: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A正确;

B、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硫酸属于酸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所以不能鉴别,故B错;

C、N2与CO2都不能支持燃烧,加入燃着的木条,都熄灭,故C错;

D、工业盐有毒不能品尝,且有的工业盐也有咸味,不能鉴别,故D错.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肥皂水的鉴别方法,知道中性盐和酸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N2与CO2都不能支持燃烧.

6.(2分)(2012?扬州)下列有关生活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 纯水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 B. 大量使用化肥造成水体污染 C. 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 D. 灼烧闻气味区分蚕丝和棉纱

考点: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任何物质都属于化学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大量使用化肥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蚕丝的成份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棉纱. 解答: 解:A、任何物质都属于化学物质,水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熟石灰具有碱性,能与酸反应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D、蚕丝燃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纱燃烧时无气味,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大量使用化肥的危害、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蛋白质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2分)(2015?苏州模拟)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B. 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C.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产生白色沉淀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硫酸显酸性,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产生蓝色沉淀,而不是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等的区别.

8.(2分)(2013?徐州)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 B. 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H2O2═H2O+O2 C. 赤铁矿炼铁主要原理:Fe2O3+3CO2Fe+3CO2 D. 烧碱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9.(2分)(2015?苏州模拟)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可能是单质 B. 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 解答: 解: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丙物质属于化合物.错误.

B、研究表明,有些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参加了化学反应,如果丁物质是催化剂,也可能参与了化学反应.错误.

C、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D、应该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而甲物质和乙物质没有完全反应.错误.

故选:C. 点评: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与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10.(2分)(2015?苏州模拟)旅游网报道了温泉助力旅游的相关活动.经过检测,某温泉中硅酸含量为26.4mg/L,硅酸对动脉硬化、心血管和心脏疾病能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已知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A. H2SiO4 B. H4SiO3 C. H2SiO3 D. Na2SiO3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题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据此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解:根据题意,已知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A、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故选项错误.

B、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4+y+(﹣2)×3=0,则y=+2价,故选项错误.

C、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中硅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z+(﹣2)×3=0,则z=+4价;且H2SiO3属于酸,故选项正确.

D、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w+(﹣2)×3=0,则w=+4价;但Na2SiO3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1.(2分)(2015?苏州模拟)青砖烧制工艺中,有一步重要的反应:H2+Fe2O3=2X+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Fe B. FeO C. Fe3O4 D. O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X的化学式. 解答: 解:在反应H2+Fe2O3=2X+H2O中,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和个数相等,

反应前共2个铁原子、3个O原子、2个H原子,则反应后只有2个H原子,1个O原子;

反应后2X中应共含有2个铁原子、2个O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FeO.

答案:B. 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及反应类型的判断,学生应能利用守恒方法及物质的类别来分析解答.

12.(2分)(2014?成都)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 生成物之一为C2H4 D. 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有分子构成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催化剂的作用、观察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结构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 解:A、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的速率,故A说法正确;

B、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都是碳原子和氢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B说法错误;

C、生成物分别是C2H4分子和H2分子,故C说法正确;

D、反应物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生成物分别是由C2H4分子和H2分子构成的物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B. 点评: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3.(2分)(2015?苏州模拟)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能源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既然油价上涨,应该禁止所有机动车辆上路行驶 B. 随着油气价格上涨,“西气东输”工程将显得毫无意义 C. 在农村,建议农民将农作物秸秆收好以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 D. 天然气、可燃冰、氢能必将成为人类日后的新型能源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A、禁止所有机动车辆上路行驶,不符合实际情况;

B、“西气东输”工程能缓解东部资源短缺问题,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

C、植物的秸秆、动物粪便等可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

D、天然气是早就利用的化石燃料. 解答: 解:A、禁止所有机动车辆上路行驶,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错误;

B、“西气东输”工程能缓解东部资源短缺问题,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故错误;

C、在农村,建议农民将农作物秸秆收好以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正确;

D、天然气是早就利用的化石燃料,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入手,考查同学们对能源的认识,同时培养了环保意识.

14.(2分)(2015?苏州模拟)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保护大运河人人有责.二甲基三硫(C2H6S3)是经常造成水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关于二甲基三硫(C2H6S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甲基三硫由C、H、S原子构成 B. 二甲基三硫中C、H、S元素的质量比为2:6:3 C. 二甲基三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g D. 二甲基三硫属于有机物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D.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 解:A.二甲基三硫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二甲基三硫中,C、H、S元素的质量比=(12×2):(1×6):(32×3)=4:1:16≠2:6:3,故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故错误;

D.二甲基三硫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根据化学式,化合物中组成元素质量比为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而不是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

15.(2分)(2015?苏州模拟)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B.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

D、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他气体; 解答: 解:

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会减少,故A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B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C错误;

D、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D错误;

答案::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蜡烛的燃烧,完成此题,同学们可以依据蜡烛燃烧的实质结合图示进行.

16.(2分)(2013?徐州)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O2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O2是否集满 B. “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以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 “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中,把食盐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量 D. “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将试纸预先用水湿润

考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检验CO2是否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熄灭;

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目的是隔绝氧气;

C、托盘天平使用时,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D、测定溶液pH时不应将试纸预先用水湿润,用水湿润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 解答: 解:A、检验CO2是否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熄灭,故说法正确;

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目的是隔绝氧气,故说法错误;

C、托盘天平使用时,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说法错误;

D、测定溶液pH时不应将试纸预先用水湿润,用水湿润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测量不准,故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要从正确的实验操作和错误操作会引发的后果分析判断.

17.(2分)(2013?徐州)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生活中用食盐腌制咸菜 B. 用稀盐酸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 C.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 D. 重金属盐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

考点: 常用盐的用途;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可根据物质的性质或用途分析回答:食盐有咸味,可用来腌制咸菜;稀盐酸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重金属摄入过多,会影响人体健康. 解答: 解:A、食盐有咸味,所以生活中常用来作调味品,可用来腌制咸菜,故A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可反应,故可用稀盐酸除锈,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故C正确;

D、重金属摄入过多,会影响人体健康,若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会使人中毒,故D错误;

由于该题选择不合理的,故选:D. 点评: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而用途反应了物质的性质,同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解答.

18.(2分)(2015?苏州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

物质 选用试剂 主要操作 A CO2(CO) O2 点燃 B MnO2(KCl) H2O 过滤 C NaCl溶液(CuCl2) AgNO3溶液 结晶 D Fe(Cu) H2SO4 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Cl溶液和CuCl2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能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2分)(2014?张掖)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 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 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从这个角度分析本题;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情况;

C.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灭火的条件;

D.从碱溶液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 解:A.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后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前也应有三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质中有氧气,故只能判断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故B正确;

C.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灭火只要控制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故C错误;

D.碱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但它是盐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

20.(2分)(2015?苏州模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取用块状固体 C.

滴加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1.(2分)(2006?南和县)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 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 B. 清理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C. 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露 D. 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考点: 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导致的窒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解答: 解:A、溶洞中一般会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可以感知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防止窒息.

B、如果沼气池中的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C、如果石油气的浓度达到了石油气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D、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爆炸极限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2.(2分)(2013?苏州)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 B.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 C. 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 D. 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在稀盐酸中,稀盐酸中的氢离子能与CO32﹣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K+、Ca2+、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氯化钠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在硫酸铵溶液中,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铜离子和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3.(2分)(2015?苏州模拟)2015年1月15日,海珠陈女士一家六口人饭后出现亚硝酸盐中毒,并被送往医院紧急治疗.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加热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请结合下表信息判断,下列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方法错误的是()

亚硝酸钠(NaNO2) 氯化钠(NaCl) 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 无反应 跟硝酸银溶液作用 生成浅黄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A. 滴加稀盐酸 B. 加热 C. 滴加硝酸银溶液 D. 加水溶解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可根据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区别,将选项中的四种物质分别和二者反应,只要有不同现象即可. 解答: 解:A、滴加稀盐酸,根据信息知亚硝酸钠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氯化钠不反应,所以A正确.

B、加热,根据题干知亚硝酸加热会分解,且放出有臭味的气体,而氯化钠受热不会反应,所以B正确.

C、滴加硝酸银溶液,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知和亚硝酸钠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而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C正确.

D、加水,二者都是钠盐易溶于水,没有明显现象,没法进行区别,所以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物质鉴别就是利用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现象进行区别,要求学生对物质特有现象的反应必须熟悉.

24.(2分)(2015?苏州模拟)Fe2O3、CuO的混合粉末3.20g,高温下与足量H2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的质量可能为()

A. 2.24g B. 2.40g C. 2.56g D. 4.00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可以假设3.20g全部是氧化铁或氧化铜计算出铁元素或铜元素的质量,再进一步判断即可. 解答: 解:3.20g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3.20g××100%=2.24g,

3.20g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为:3.20g××100%=2.56g,

由计算可知,高温下与足量H2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的质量大于2.24g,小于2.56g,可能为2.40g.

故选:B. 点评: 因为不知道氧化铁、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因此可以通过极值法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判断,这是一种简洁的计算方法,要注意理解.

25.(2分)(2015?苏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稀硫酸中 B. 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可得10mL混合物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6gS和16gO2充分反应可生成32gSO2 D. pH为0的溶液和pH为7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仍为7

考点: 生铁和钢;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A、根据生铁的成分解答;

B、根据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解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D、根据酸性溶液的稀释解答. 解答: 解:A、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碳不与硫酸反应,故生铁不能完全溶解在硫酸中,错误;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混合物的体积小于10mL,错误;

C、S+O2SO2

3232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硫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1:1,故16gS和16gO2充分反应可生成32gSO2,正确;

D、pH为0的溶液呈酸性,pH为7的溶液呈中性,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不是中性,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有关性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6.(2分)(2013?船山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将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液体Z,最终一定能看到液体变浑浊的是()

X Y Z A O2 CO 石灰水 B HCl CO2 石灰水 C CO2 CO 氯化钙溶液 D HCl H2 硝酸银溶液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 解决类似的问题,一定要注意题目给定物质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干扰.

A、氧气、一氧化碳、石灰水两两之间不反应,故没有现象;

B、二氧化碳可以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但是该沉淀能溶于盐酸中;

C、酸性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盐溶液之间不会发生反应;

D、盐酸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 解答: 解:A、氧气、一氧化碳、石灰水两两之间不反应,故没有现象,所以不会变浑浊,故A错;

B、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在盐酸存在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石灰水难以反应生成沉淀,故B错;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氯化钙溶液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不产生沉淀,故C错;

D、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的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所以可以是溶液变浑浊,故D对;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给定物质让我们判断两两之间能反应,并且能够生成沉淀的一组物质,要求我们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能够利用这些性质来进行一些简单物质的鉴别.

27.(2分)(2015?苏州模拟)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B. 当温度大于t1℃时,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 C. 等质量的A、B溶液从t2℃降温至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D.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变化情况,也能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根据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并结合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考虑; 解答: 解:A、t1℃时,AB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所以A、B溶液的溶解度相等,故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正确;

B、当温度大于t1℃时,同一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此题没有说明是同一温度下,故无法比较,故B错误;

C、等质量的A、B溶液从t2℃降温至t1℃,由于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此处没有说明AB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无法比较,故C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知:A曲线的坡度越大,B曲线的坡度较小,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了溶解度如何比较大小,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并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28.(2分)(2015?苏州模拟)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图),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八种元素 B. 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C. 图中X可能是氨气 D. 通入氮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考点: 纯碱的制取..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再分析元素种类即可;

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碳酸氢钠、氯化铵,还有可能含有过量的反应物;

C、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生成物考虑;

D、根据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考虑. 解答: 解:A、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物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含有钠、氯、氮、氢、碳、氧六种元素,故A错;

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碳酸氢钠、氯化铵,还有可能含有过量的氯化钠,故B错;

C、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故C错;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度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熟悉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产物,知道考虑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时,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问题.

29.(2分)(2014?徐州)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结合红磷测定氧气的原理分析即可. 解答: 解:A、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A正确;

B、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故B正确;

C、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故C错误;

D、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300mL,进入水的体积是55mL,即氧气的体积是55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100%=18.3%,故D正确.

故选项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合红磷测定的原理进行分析,要注意测定原理、实验关键、现象和结论、装置的评价和改进等,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0.(2分)(2015?苏州模拟)有一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6.96g,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下列有关混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气体的质量为0.4g B. 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无法计算 C. 反应中消耗硫酸质量为10.78g D. 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不一定为0.64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由分析知氧化铜中的铜与生成的红色物质中的铜质量相等,据此可求出原混合物中的铁的质量,铁的质量也与浅绿色的色硫酸亚铁中铁的质量相等,依次为突破口对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解:由分析知氧化铜中的铜与生成的红色物质中的铜质量相等,D错,利用化学式可求氧化铜的质量,

即氧化铜的质量=0.64g×(×100%)=0.8g,

所以铁的质量是:6.96g﹣0.8g=6.16g,即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可以计算,B错;

设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是x,

CuSO4+Fe=FeSO4+Cu

5664

x0.64g

=,

x=0.56g,

则与酸反应的铁的质量是6.16g﹣0.56g=5.6g,

设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是y,

Fe+H2SO4=FeSO4+H2↑

562

5.6gy

=,

y=0.2g,A错;

因反应后铁都转化成了硫酸亚铁所以可求硫酸亚铁中硫酸根的质量进而可求硫酸的质量,

硫酸亚铁中铁与硫酸根的质量比=56:96=6.16g:硫酸中硫酸根的质量,硫酸中硫酸根的质量=10.56g,

则硫酸的质量=10.56g÷(×100%)=10.78g,C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清反应的过程,并利用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进行解决,是一道训练学生综合计算能力的好题,但也是一道难度较大的计算.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5分)(2015?苏州模拟)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对于水,你一定很熟悉.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若“●”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模型可画为.

(2)正常雨水的pH<(填“<”“=”或“>”)7,因为CO2+H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下列属于自来水生产使用的净水方法是AB(填字母).

A沉淀B.过滤C.煮沸D.蒸馏

(4)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2H2O22H2O+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水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根据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而碳酸呈酸性进行解答;

(3)根据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净化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常见的为过氧化氢等的分解,可以据此完成解答. 解答: 解:(1)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模型可画为:;

(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而碳酸呈酸性,所以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故正常雨水的pH<7,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O2+H2O═H2CO3;

(3)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除去不溶物);无需煮沸、蒸馏;

(4)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所以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的反应满足要求,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1)(2)<;CO2+H2O═H2CO3;(3)AB;(4)2H2O22H2O+O2↑.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对所写方程式的要求,然后结合学过的方程式,找出满足题意的方程式.

32.(6分)(2015?苏州模拟)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洗衣粉去污的原理是衣粉能乳化油污.

(2)向米汤中滴加碘水,会出现蓝色,说明米汤中含有淀粉(写名称).

(3)家庭装修时,在卫生间安装太阳能沐浴器,它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4)我国的瓷器举世闻名,普通陶瓷中含有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该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陶瓷和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它们都属于B材料(填字母).

A金属B无机非金属C合成D.复合.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根据洗衣粉去油污的原理回答.

(2)根据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回答.

(3)太阳能沐浴器的能量转化关系判断.

(4)根据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正确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根据材料的组成特点分析类别. 解答: 解:1)洗衣粉中含有乳化剂,能将油污变成细小的油滴,从而形成乳浊液而被洗去.

(2)碘遇淀粉变蓝,碘水中的溶质是碘单质,向米汤中滴加碘水,会出现蓝色,说明米汤中含有淀粉.

(3)太阳能沐浴器中的水变热,实质是太阳能转化成了热能.

(4)由题意可知:铝元素的元素符号Al,其氧化物化学式为Al2O3,陶瓷和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它们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故答为:(1)洗衣粉能乳化油污;(2)淀粉;(3)热,(4)Al,Al2O3,B.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在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并运用知识.

33.(7分)(2015?苏州模拟)某品牌牙膏侧面的标签如图.

(1)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是Na2PO3F,其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F元素的化合价为﹣1;该物质中Na、O元素的质量比为23:24.

(2)牙膏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则其呈碱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3)检验摩擦剂中的阴离子CO32﹣,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CO2+Ca(OH)2=CaCO3↓+H2O.

(4)试验表明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达到0.76%~0.80%时,防龋齿的效果较好,请通过计算判断该牙膏具有(填“具有”或“不具有”)较好的防龋齿效果.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证明碳酸盐;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标签图示型. 分析: (1)根据化合价原则,由化学式求出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求出元素的质量比;

(2)根据指示剂的变色分析溶液的酸碱性;

(3)根据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回答;

(4)根据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分析判断. 解答: 解:(1)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是Na2PO3F,由于钠的化合价为+1,氧的化合价为﹣2,P元素的化合价为+5,设F元素的化合价为x.(+1)×2+(+5)+(﹣2)×3+x=0,解得x=﹣1,该物质中Na、O元素的质量比为:(23×2):(16×3)=23:24.

(2)牙膏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则其呈碱性.

(3)检验摩擦剂中的阴离子CO32﹣,常用加入稀盐酸,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来检验,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CO2+Ca(OH)2=CaCO3↓+H2O.

(4)单氟磷酸钠中F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00%≈13.19%;含114mg=0.114g氟的单氟磷酸钠的质量为0.114÷13.19%≈0.864g,

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0.79%,

计算结果为0.79%在0.76%和0.80%之间,具有较好的防龋齿效果.

故答为:(1)﹣1,23:24;(2)碱性;(3)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CO2+Ca(OH)2=CaCO3↓+H2O;(4)具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书写、以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应加强学习.

34.(3分)(2013?徐州)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1)生石灰是常用的干燥剂,其主要成分属于④(填序号).

①酸②碱③盐④氧化物

(2)写出熟石灰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可用作建筑材料等.

(3)写出从生石灰得到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考点: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 (1)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据此确定其物质类别.

(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由熟石灰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3)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1)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可用作建筑材料,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3)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④;(2)可用作建筑材料等;(3)CaO+H2O═Ca(OH)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生石灰与熟石灰的区别、熟石灰的用途及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5.(19分)(2015?苏州模拟)制作糕点常用Na2CO3或NaHCO3作膨松剂,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

(1)溶解度比较:

溶解度 10℃ 20℃ 30℃ 40℃ Na2CO3 12.5g 21.5g 39.7g 49.0g NaHCO3 8.1g 9.6g 11.1g 12.7g (2)已知碳酸氢钠在270℃左右就能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3)常温下,浓度相同的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①验证水溶液的酸碱性的差异:分别测两种物质等浓度溶液的pH,请写出,测定pH的方法: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测定结果:NaHCO3溶液的pH<(填“>”或“<”)Na2CO3溶液.

②利用溶解度的差异鉴别NaHCO3和Na2CO3:小方同学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现象区分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x可能是A.

A.2B.0.96C.0.5D.3

【探究二】测定某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利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装置B中放有样品(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称取样品10g,加到装置B中;(3)称量装置B、C、D的质量(含药品);(4)连接装置;(5)加热;(6)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7)再次称量装置B、C、D的质量(含药品).

【数据记录】

装置B 装置C 装置D 实验前物质的质量/g 180.0 200.0 122.2 实验后物质的质量/g 176.9 201.5 124.8 【问题回答】

①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B装置中盛样品的仪器名称是玻璃管.

②图1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装置C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右侧导管伸入液面以下.

③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若没有装置A,造成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讨论分析】小红同学认为,表格中三组数据都可以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但小张认为不能用C装置的质量变化来计算,其理由是装置A中逸出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C中;改进方法:在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浓硫酸的干燥装置.小王又认为用装置D的质量差会偏大而影响计算,应增加一个操作:连接D装置前,缓缓鼓入空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体.

小陈经过认真思考,认为D中的气流会带出水蒸气,用装置D的质量差会偏小而影响计算,在D装置的右边需要再接上一个装置.他认为可以用图②两个中的一个,可老师认为最好选用其中的乙(填“甲”或“乙”)装置,其理由是碱石灰不仅能吸收D装置逸出的水蒸气,也能吸收D装置可能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与C装置整体计算,结果更准确(不考虑右侧空气的影响).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赞成应该利用表格中的装置B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探究一】①根据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以及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

②根据20℃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来分析;

【探究二】

【问题回答】①根据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来分析;

②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以及装置的存在问题来分析;

③A中的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讨论分析】根据溶液中会挥发出水蒸气,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来分析,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来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来分析解答.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 解答: 【探究一】①用滴管吸取待测液体,滴在pH试纸上(或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液体,涂在pH试纸),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确定溶液的pH;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故填: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

②20℃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分别为21.5g和9.6g,那么在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溶解2.15g碳酸钠达到饱和,最多溶解0.96g碳酸氢钠达到饱和,因此可分别加入2g固体,充分搅拌后,若完全溶解则为碳酸钠,若不能完全溶解则为碳酸氢钠;故填:A;

【探究二】

【问题回答】①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仪器是玻璃管;故填:2NaHCO3Na2CO3+H2O+CO2↑;玻璃管;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除去水蒸气,洗气时应该是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所以右侧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故填:除去水蒸气;右侧导管伸入液面以下;

③空气经过装置A时,其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若没有此装置,则装置D增重偏大,认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造成测定结果偏大;故填:2NaOH+CO2=Na2CO3+H2O;偏大;

【讨论分析】表格中三组数据都可以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但小张认为不能用C装置的质量变化来计算,其理由是装置A中逸出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C中;改进方法:在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浓硫酸的干燥装置.小王又认为用装置D的质量差会偏大而影响计算,应增加一个操作连接D装置前,缓缓鼓入空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体.

小陈经过认真思考,认为D中的气流会带出水蒸气,用装置D的质量差会偏小而影响计算,在D装置的右边需要再接上一个装置.他认为可以用图②两个中的一个,可老师认为最好选用其中的乙装置,其理由是碱石灰不仅能吸收D装置逸出的水蒸气,也能吸收D装置可能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与C装置整体计算,结果更准确(不考虑右侧空气的影响).故填:装置A中逸出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C中;在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浓硫酸的干燥装置;连接D装置前,缓缓鼓入空气;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乙;碱石灰不仅能吸收D装置逸出的水蒸气,也能吸收D装置可能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与C装置整体计算,结果更准确;

解:设其中含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168(18+44=62)

x180.0g﹣176.9g=3.1g



x=8.4g

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答: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故答案为:84%. 点评: 本题考查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目的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计算及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1





































































































































































































献花(0)
+1
(本文系新影响语言...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