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2015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03-03 | 阅:  转:  |  分享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2015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 B. 大米霉变 C. 玻璃破碎 D. 氧气液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大米霉变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氧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干冰 B. 空气 C. 雨水 D. 食盐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 解:A、干冰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B、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雨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食盐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 不开无人灯 B. 工业废水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 淘米水用来浇花 D. 加大煤的开发,尽可能多用煤作燃料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节能减排就是工业上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淘汰高耗能产业,研制新的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生活中节约各种能源,垃圾分类处理等. 解答: 解:A、不开无人灯,能节约能源,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B、工业废水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减少废水造成的污染,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C、淘米水用来浇花,一水多用,能节约用水和节约能源,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D、加大煤的开发,尽可能多用煤作燃料,加大了能源的利用和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故选D. 点评: 节能减排,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都节能减排,世界会更美好.

4.(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下列物质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蔗糖 C. 橄榄油 D. 氨气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 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橄榄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D、氨气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B、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D、根据用天平称量的方法考虑. 解答: 解: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要垂悬在试管上方,故A错;

B、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故B正确;

C、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错;

D、用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食盐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放在纸上,故D错.

故选B.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6.(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 用淬火的钢针制作钓鱼钩 B. 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醋制二氧化碳 C. 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D. 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开锁更灵活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水的净化;生铁和钢;盐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缝衣针淬火处理后硬度变大进行解答;

B、根据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食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

C、根据过滤难溶性杂质、吸附可溶性杂质等净水的措施来分析;

D、根据铅笔芯粉末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润滑性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淬火后的缝衣针硬度变大,韧性减弱,所以不能用淬火后的缝衣针做鱼钩,故A错误;

B、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食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用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醋制二氧化碳,故B正确;

C、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而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的杂质、异味及色素,而膨松棉可以阻挡活性炭进入水中,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故C正确;

D、铅笔芯粉末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润滑性,所以能用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开锁更灵活,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深入分析,钢的硬度本身比较大,淬火后会加大硬度,更不容易弯曲.

7.(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如图分别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 B. 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9 C. 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D.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该元素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F+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而不是中子数为19,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下述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 洁净的铁丝浸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成黄色 B.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C.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D. 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看到白雾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分析现象;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分析;

C、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结合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分析;

D、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解答: 解:A、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因此应该是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正极产生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结合产生盐酸小液滴,看到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反应的现象、常见实验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9.(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维生素B11(C19H19N7O6),有保肝解毒、提高免疫力作用,对消沉、焦虑情绪有帮助,下列关于维生素B11说法错误的是()

A. 维生素B11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 维生素B11属于有机物 C. 维生素B11中共含3个氧分子 D. 维生素B11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维生素B11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维生素B11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维生素B11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维生素B11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个维生素B11分子中共含6个氧原子,维生素B11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维生素B11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19+14×7+16×6=44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氧化物的特征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C是人体胃液中的酸,“﹣”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指示剂是紫色石蕊,则紫色石蕊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蓝色 B. A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 C. B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碳 D. C物质与氢氧化钠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 根据碱的化学性质: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则A为硫酸铜溶液;C是人体胃液中的酸,则C为盐酸;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碱的化学性质: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则A为硫酸铜溶液;C是人体胃液中的酸,则C为盐酸,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故B为非金属氧化物,可能为二氧化碳;

A.若指示剂是紫色石蕊,则紫色石蕊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蓝色,正确;

B.A为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钠蓝色沉淀产生;错误;

C.由分析可知B为非金属氧化物,可能为二氧化碳;正确;

D.C是人体胃液中的酸,则C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的是中和反应,正确.

答案: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①石蜡→炭黑②CO2→CO③Fe2O3→FeCl2④NaHCO3→CO2.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答: 解:①石蜡不充分燃烧能生成炭黑,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②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③Fe2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能生成氯化亚铁,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④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故①②④的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故选:A.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2.(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③厨房里可用食醋区分小苏打和食盐 ①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②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③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三种物质:C、CO、H2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健康 ①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NaOH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

③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CO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食用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硬水与软水;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软硬水的区别、羊毛与涤纶的区分方法,食醋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三大化石燃料,物质的构成,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一氧化碳的性质,和中和反应来分析;

D、根据贫血原理、海产品保鲜、蔬菜的营养等有关知识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②用燃烧的方法,根据气味不同可区分羊毛和涤纶;③食醋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气体,与食盐不反应,可以区分;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完全正确;

B、①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正确;②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正确;③氧气不能燃烧,不具有还原性,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C、由于一氧化碳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已发生爆炸.所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通一氧化碳一会儿,再点火加热,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先用清水冲洗,然后再涂硼酸溶液,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D、甲醛有毒,会损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故选项化学知识归纳有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有一项归纳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是正确、快速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13.(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不饱和溶液 D. 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不饱和溶液是错误的,因为在该温度下,丙的溶解度是40g,因此20g丙溶解在50g水中就能达到饱和状态.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因为甲析出固体最多,乙析出固体较少,丙由饱和变为不饱和,质量分数最小. 解答: 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不饱和溶液是错误的,因为在该温度下,丙的溶解度是40g,因此20g丙溶解在50g水中就能达到饱和状态,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因为甲析出固体最多,乙析出固体较少,丙由饱和变为不饱和,质量分数最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结晶的方法等,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CO2(O2) 燃烧硫粉 B CuSO4溶液(H2SO4) 加入过量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NaCl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硫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硫,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Cu粉不能与H2SO4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过量的难溶于水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1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冬季大雪覆盖地面,给交通带来不便.撒融雪剂可以使雪很快融化,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某种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NaCl,可能还含有CaCl2、Na2SO4、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小明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根据以下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白色沉淀A的成分是CaCO3 B. 融雪剂中一定不含CuSO4,一定含有CaCl2和Na2SO4 C. 如果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和BaCl2溶液,则无色溶液C中含有的溶质只有NaCl D. 要正确得出原融雪剂的成分,可以取白色沉淀B加足量的稀硝酸,观察现象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根据该融雪剂加水溶解后,得无色溶液,所以一定无硫酸铜;无色溶液加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则一定有氯化钙;氯化钡可以和碳酸钠、硫酸钠反应,结合反应的程度进行分析. 解答: 解:由转化关系分析可知,该融雪剂溶解后得无色溶液,一定无蓝色的硫酸铜;无色溶液加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则一定有氯化钙;因此:

A、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白色沉淀A是碳酸钙,故说法正确;

B、该融雪剂溶解后得无色溶液,一定无蓝色的硫酸铜;若碳酸钠过量也会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会影响对硫酸钠的判断,因此无法确定硫酸钠的存在,故说法错误;

C、如果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和BaCl2溶液,即每一步都恰好完全反应,则无色溶液C中含有的溶质只有氯化钠,故说法正确;

D、要正确得出原融雪剂的成分,可以取白色沉淀B加足量的稀硝酸,若沉淀消失,则没有硫酸钠,若有沉淀剩余,则含有硫酸钠,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知识,熟知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碳酸盐和钙离子结合产生沉淀等,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就可较快解答该题.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16.(8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现有H、C、O、C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O2;②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有毒的气体CO;

③实验室酒精灯中常用燃料C2H5OH;④用作补钙剂的盐CaCO3.

(2)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①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脚套;

②夏天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这是由于铜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和CO2(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生锈的原因;

③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化学式为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写出溴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AgBr2Ag+Br2;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生活. 分析: (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①根据材料的分类知识进行分析;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③根据题意,溴化银受强光照射时会分解为银和溴Br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1)①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O2;

②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得失去与氧气结合的机会而使人中毒,故填:CO;

③酒精具有可燃性,是实验室中酒精灯里常用的原料,故填:C2H5OH;

④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可以与胃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可做补钙剂,故填:CaCO3;

(2)①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答案为:塑料脚套;

②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可知,铜绿的形成还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故填:CO2(或二氧化碳);

③溴化银受强光照射时会分解为银和溴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r2Ag+Br2,当光线变暗(弱)时,银和溴在催化剂氧化铜的作用下,又重新化合生成溴化银,氧化铜在该反应中做催化剂.故填:2AgBr2Ag+Br2;催化.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以及掌握物质的分类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4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化合反应.

(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3)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混合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混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2H2+O22H2O;化合;(2)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3)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8.(8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收集氧气可选用如图2的装置是C或E(填装置序号).

(3)小龙同学利用吃完的碎碎冰饮料包装袋设计了图F的发生装置来代替B装置制取氢气,其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他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下列装置的连接顺序正确的是:F→B(填序号).

A、b→c→dB、b→c→eC、c→b→dD、c→b→e

(4)小露同学利用草酸钠固体(化学式为Na2C2O4)加热分解制取一氧化碳,并用CO还原氧化铁.他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图3:

①一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述所给装置中的A(填序号);

②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③该装置中锥形瓶(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Ⅰ检验并吸收生成的CO2;Ⅱ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4)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解答: 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

故填:长颈漏斗.

(2)A装置中,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C或E.

(3)图F的发生装置来代替B装置制取氢气,其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下列装置的连接顺序正确的是:从F装置中产生的氢气通过b导管进入浓硫酸中干燥,通过c导管导出后,通过e导管导入集气瓶中.

故填: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B.

(4)小露同学利用草酸钠固体(化学式为Na2C2O4)加热分解制取一氧化碳,并用CO还原氧化铁.他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图3:

①因为利用草酸钠固体制取一氧化碳需要加热,因此一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述所给装置中的A装置;

②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③该装置中锥形瓶(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Ⅰ检验并吸收生成的CO2;Ⅱ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故填:A;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5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碳酸钡(化学式为BaCO3)广泛应用于显像管、陶瓷、光学玻璃等行业.有一种碳酸盐矿石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钡和碳酸钙,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钡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1碳酸钡和碳酸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高温下能分解成两种氧化物;氧化钡和氧化钙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这两种碱均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

2下表所示的是两种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40 80 Ca(OH)2溶解度/g 0.187 0.141 0.094 Ba(OH)2溶解度/g 1.67 8.22 101.4 (1)写出水浸池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2)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B

A.焙烤炉中添加焦炭粉和热空气是为了维持炉内反应所需的高温状态

B.焙烤炉内只涉及分解反应

C.废渣需要经过洗涤才能弃渣,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为了提高产率

D.该工艺流程可以减少CO2气体的排放,控制温室效应

(3)除了水之外,进入分离池中的物质是Ba(OH)2、Ca(OH)2,请你根据所给两种碱的溶解度推测分离池中操作②的步骤是加热(选填“降温”、“加热”)、过滤.

(4)写出由溶液B制取产品碳酸钡的化学方程式:Ba(OH)2+CO2=BaCO3↓+H2O.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本题是酸碱盐的应用中的物质的制备,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焙烧炉中碳酸钡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钡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钡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钡,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除了水之外,进入分离池中的物质是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分离池中操作②的方法是:升温、过滤,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溶液B制取产品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水;对矿石进行预处理“研磨成粉状”有利于充分反应是正确的;焙烧炉中添加焦炭粉和热空气是为了维持炉内的高温状态是正确的;废渣需要经过洗涤才能弃渣,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原料是正确的;焙烧炉内涉及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解答: 解:(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填:CaO+H2O=Ca(OH)2;

(2)该流程中二氧化碳被重新利用,减少了排放有效缓解了温室效应;焙烧炉中添加焦炭粉和热空气是为了维持炉内的高温状态是正确的;废渣需要经过洗涤才能弃渣,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原料是正确的;焙烧炉内涉及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因此B是错误的,故填:B;

(3)氧化钡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钡,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除了水之外,进入分离池中的物质是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分离池中操作②的方法是:升温、过滤,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Ba(OH)2、Ca(OH)2,加热;

(4)由溶液B制取产品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水,故答案为:Ba(OH)2+CO2=BaCO3↓+H2O. 点评: 本考点属于实验题中的物质的制备题,综合性比较强,需要掌握酸碱盐的性质,还要掌握相互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的条件.还要注意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判断属于哪一种类型,各有什么注意事项,要把握好.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0.(10分)(2015?无锡校级一模)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常用于印染的媒染剂,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工业镀铜等.

【物质制备】某兴趣小组同学查找到以辉铜矿(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化学式为Cu2S)为主要原料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工业生产过程:

【资料Ⅰ】硫化亚铜(Cu2S)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硫气体.



(1)Cu2S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

(2)焙烧过程中将辉铜矿研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充分).

(3)上述“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H2O+CuSO4.上述流程中产生的SO2气体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硫酸.

【含量测定】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辉铜矿中硫化亚铜(Cu2S)的含量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甲、乙二个实验小组均设计了下列装置,称取了5g辉铜矿样品,将样品研碎后放入如下图所示的硬质玻璃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玻璃管中的辉铜矿样品至反应完全并继续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甲组同学仅称量了上述实验所需要的相关装置质量后即完成了测定.

乙组同学则在上述反应结束后,将C瓶中的溶液进行了如图处理:



【资料Ⅱ】亚硫酸钠(Na2SO3)与过氧化氢反应能生成硫酸钠和水.

【问题讨论】

(4)上述装置中A瓶内所盛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测得SO2的质量偏大.

(5)气体进入C瓶后,C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6)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中必须对滤渣进行洗涤,证明滤渣洗净所用试剂是H2SO4或Na2SO4或AgNO3等溶液,若缺少洗涤操作则会使测得的硫化亚铜的含量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乙组同学通过最终得到的硫酸钡固体质量也能计算该辉铜矿中硫化亚铜(Cu2S)的质量分数,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假设辉铜矿中只有Cu2S含有S元素,且转化过程中无硫元素的损失).

(8)甲组同学利用反应前后C装置的质量变化也计算出了硫化亚铜(Cu2S)的质量分数,可是发现结果比乙组偏小,其原因可能是气体可能从C装置中带出一部分水分.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2)加工成粉末是为了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3)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

(4)根据A瓶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来分析;

(6)根据试验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8)根据实验装置来分析. 解答: 解:(1)硫化亚铜中硫的化合价是﹣2价,设铜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2)=0,解得x=+1.故填:+1;

(2)加工成粉末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充分);故填: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充分);

(3)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填:CuO+H2SO4=H2O+CuSO4;

(4)通过分析可知,A瓶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填: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测得SO2的质量偏大;

(5)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故填:SO2+2NaOH=Na2SO3+H2O;

(6)乙组的实验过程中洗涤滤渣的目的是:除去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若未洗涤就直接烘干称量,则会使测定结果偏大故填:H2SO4或Na2SO4或AgNO3等(答案合理即可);偏大;

(7)由题干信息可知,亚硫酸钠(Na2SO3)与过氧化氢反应能生成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此过程中硫元素的质量不变,那么4.66g硫酸钡中含硫元素的质量为4.66g××100%=0.64g.硫化亚铜的质量为0.64g÷=3.2g,该辉铜矿中硫化亚铜(Cu2S)的质量分数:=64%;故填:64%;

(8)当气体从装置C中出来时,可能会带出少量的水蒸气,而导致质量减少,故填:气体可能从C装置中带出一部分水分.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成分和含量的测定,涉及仪器选用、误差分析、质量分数计算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时注意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分析,本题难度中等.





























1

















































































































































































































































































































































献花(0)
+1
(本文系新影响语言...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