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黑山集山水人文于一身的大盆景
2020-03-04 | 阅:  转:  |  分享 
  
大黑山集山水人文于一身的大盆景 文/车承川左正红图/刘新斌2007-02-09www.dlxww.com 来源:大连日报

天兵天将



涌泉碧



峡谷地貌

???科考纪实

当大连地质新闻科考队驱车沿大黑山北坡,经过“十八盘”,到达大黑山顶的点将台时,整个金州城区尽收眼底,不愧有“辽南第一峰”的称号。据导游说,天气好的时候在这里可以同时看到黄、渤两海,有着一山观两海的壮观景色,可惜当天山上有薄薄的云雾,让我们科考队没有看到这一奇景。

从山上向南坡看去,山峰之间夹着深深的沟谷,长长的台阶就沿着山谷的崖壁蜿蜒向下。据介绍说,这些台阶共有1361级,当初修建这些台阶可是一项不小的工程。我们科考队要考察的象形石和山泉就在这大黑山的南坡山谷之中。

台阶不宽,有点陡,拾阶而下时,倒别有一番情趣。台阶很长,不过每下一段台阶都有一个供游人驻足的平台,不时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欣赏欣赏周围的景观。

下到半山腰处,单工喊道:快看对面的山上,那就是“天兵天将”景观!只见对面的山坡上一层一层的石林,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排排士兵组成的巨型方阵,牢牢地占据着整个山坡……真的,眼前的场面恐怕只有传说中的天兵天将才会有如此气势。单工说:这天兵天将的景象在现在这个时候看最好了,因为冬季山坡上的草木都凋谢了,把象形石完全展露出来,才会有这种效果。

更有趣的是,在我们身旁对着那片“天兵天将”的崖壁上也有一片象形石,整个崖壁就像是一块块切好的豆腐,摆放在一起,切面非常地光滑整齐,如同刀切一样。记者上前摸了一摸,没有一点剌手的感觉。当地的工作人员形象地把这片象形石取名为“麻将牌”,还真有几分神似。

在山中不时要经过几处从山壁上冒出的泉眼,由于天气寒冷,泉水已经冻成冰柱挂在山壁上,冰柱晶莹洁白,阳光照在上面,反射着七彩的光芒。在一处泉水旁,我们听到了冰面下潺潺的流水声。这些泉规模都较小,虽然没有“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大气磅礴,却也有着小家碧玉的秀美,怪不得人们把最好看的一处泉水起名叫“涌泉碧”。大黑山上的山泉水质优良是制作矿泉水的好材料,在下山的途中我们遇到了几拨拿着水桶上山打水的老人,他们经常上山打水,不仅品尝到了甘甜的泉水,同时也锻炼了身体。

下到山下,更加感觉到了大黑山的高大和陡峭。专家认定河流下切出来的峡谷

专家认定

大黑山东坡为峡谷地貌。峡谷是指谷坡陡峻、深度大于宽度的山谷。它通常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和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当地面抬升速度与下切作用协调时,最容易形成峡谷。

大黑山上层主要是由震旦纪时期的厚层石英岩为主,经过构造运动的断块抬升,使岩层两边断开,中间抬升起来。同时这些石英岩发育为X形的剪节理,剪节理是由剪裂作用形成的节理,节理面平直,延伸较长,两壁常闭合,沿节理面可见两侧岩块有微小的错开,节理面上有擦痕。地表水形成的河流,沿着垂直的X形剪节理,对岩石进行侵蚀,有一个强烈下切的作用。

这种种原因符合了峡谷形成的条件,从而形成了大黑山比较明显的峡谷地貌。

大自然的雕塑作品———象形石

大黑山象形石的形成在北方并不多见,这些象形石是因为共存的必不可少的三方面条件形成的:一、岩层为水平岩层,二、岩石为厚层石英岩,三、石英岩具有X形的剪节理。石英岩非常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因而石头的棱角不易风化,但是由于剪切作用,靠近X形的剪节理的部分风化速度快,便产生沿着节理和断层的垂直向下的崩塌,最终形成了大黑山上以“天兵天将”、“麻将牌”为代表的形状特殊的象形石。

“天兵天将”是一个小型的石林,形成的原因和我们科考队在2006年9月考察的东屏山相似,只不过比较有层次,集中在一个山坡上。“天兵天将”的形成还和坡度有关,那片有石林的山坡坡度再陡一点或者再缓一点都形成不了现在的情形。

在现场,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美,还看到了有个别地方石块,还存在随时有可能崩塌下来的危险。专家说如果温度低,经过热胀冷缩作用,再经过雨水的冲刷,倒塌得会更快,有可能形成自然灾害。在这方面,今后国家地质公园进一步规划时,相关部门需考虑如何规划更合理的问题。

大黑山“泉”的形成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在适当条件下溢出地面的自然现象。山区通常因剥蚀作用较强,只要下切至潜水面以下,地下水便可溢出,形成泉水。

根据泉水溢出的情况一般把泉水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两大类。下降泉多由非承压水补给。水受重力影响自高处向低处溢出。这种泉多见于山坡下或沟谷中。上升泉多由承压水补给,水体承压而向上涌出。

大黑山的泉水属于下降泉。由于大黑山岩层上的节理较多,石英岩又不溶于水,降水很容易就沿着岩石间的裂隙向下渗透,当向下渗透时,一旦遇到阻挡,水便产生平流,沿着山体的裂隙就露出来了。这也就造成了大黑山有多处山泉涌出的现象。自然人文概略大黑山位于大连市金州区城东,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及大连新市区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20度45分42秒至121度49分12秒,北纬38度07分36秒。风景区规划总面积48平方公里。1993年正式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大黑山物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石棉、白云岩、铜、铁等矿产。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这里成为花果山,大樱桃闻名遐迩,黄桃享誉中外,百果丰硕,千里飘香。植被以柞类、赤杉、黑松、刺槐林为主,有木本植物120余种,以及部分蕨类植物。春和景明,万木峥嵘,鲜花怒放,一派生机盎然。深秋时节,柞树、枫树、盐肤木等色叶树,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野生动物主要有山兔、狐狸、野鸡、杜鹃鸟、沙鸡等,常常是百鸟与溪泉争鸣,群兽同游人共嬉。其一流的生态环境令人流连忘返。

大黑山除了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人文景观荟萃于此。仙山琼阁,飞瀑古刹,为大黑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扳倒井

福地洞天响水观

响水观,也称韵水寺,当地人多叫它响水寺,它坐落于大黑山西北麓。

道观依山而筑,背后巨石高悬。观前石壁上有一奇景———龙蟾戏水,一条蟠龙在虹彩中欲腾而出,口中喷吐清泉,其下一只碧蟾蹲伏水面,昂首承浆,泉水冲击发出响声,响水观因此得名。

院内景致优雅,玲珑而不失庄重。有一长约50米的天然洞穴———“瑶琴洞”,洞内九曲回肠,宽窄不一,或仅可容身侧行,或阔如厅堂。洞内有道家始祖老子、瑶琴仙女的白石雕像。洞的尽头,一泓泉水自岩隙间涌出,滴滴出洞,掬之入口,清冽之余还有一丝甜意。卑沙城

卑沙城,又称卑奢城、毕奢城、沙卑城。筑于大黑山的中、南两峰之间的山脊之上,蜿蜒曲折,依势构筑,绵延约五公里。城垣转山梁、绕山谷,围成圆弧形山城,蔚为壮观,巍然屹立。城内是两条弯曲的峡谷,四周悬崖峭壁,安营扎寨于城中,进可攻,退可守。现存的遗迹并非初建时完整的原貌,大多是原城墙的基础部分。尽管山城已部分倾颓,但仍可见当年壁垒森严、气势磅礴的风采。

在卑沙城的南端,有一座方形石台,这就是有名的点将台。相传点将台为唐太宗当年升帐点兵之所,平时演兵习武,战时指挥作战。

凤鸣朝阳寺

从凤凰沟口入大黑山,沿公路北行,至凤凰沟北端;或自响水观南行,翻过一个漫坡至坡顶,便可见一座古刹静卧山南,这便是辽南僧众静修之禅林———朝阳寺了。

朝阳寺,因其坐落之地山明水秀、景色清幽,故明朝初建寺院时称它为明秀寺,到清朝雍正六年才改称朝阳寺。这座寺院在四围山峦屏障之中,负阴抱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占尽地利,既是高僧参禅悟世之宝地,又是古城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好去处。

一眼望去,寺院层次分明而不杂乱无章,古风犹存而不矫揉造作,清幽典雅而不肃然阴森,如果伴以佛号梵音,更能使人领略到其中的韵味。

?



点将台

???唐王殿

唐王殿,即石鼓寺,位于大黑山南麓。创建于隋唐时代,相传为唐初大将尉迟敬德所修。

唐王殿四周林木葱郁,群山环拱。山路蜿蜒,曲径通幽,掩映于山林之间的唐王殿深邃而清幽,神秘而朴素。唐王殿的匾额由书法大师启功题写。

唐王殿院内外古迹众多。山门外有两块巨型黑石,方正光滑,这就是养病床,传说唐太宗在此养过病。还有扳倒井,传说因尉迟敬德将井扳倒而得名。

胜水寺

胜水寺,又名观音阁,位于大黑山东北麓,是大黑山现存最为古老的佛教寺院。

在石路的两侧,竖立着很多不同年代的石碑。据明代弘治三年重修碑记载,现存的胜水寺是明代洪武年间在原古刹的废墟上重修的,而后又经明清两代和民国年间十几次修缮。考古工作者曾在胜水寺周围发现过辽金时期遗物,故寺院始建年代应当更早。

寺庙的庭院被一个巨大的天然山洞所半吞,山洞被称为隐仙洞。洞顶杂树葱郁,姿态各异,攀生于断崖之上。洞内正殿建筑未用一块木料,故称“无梁殿”。



卑沙城

上院的院内还存有历代碑刻,均为稽考金州历史的重要文物。

一年一度农历三月十六日的观音阁庙会,远至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等地,近到大连市周边地区的群众纷至沓来,可达十四五万人,规模空前盛大。

认定专家



李永化:北京大学博士,现为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1988年北京大学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1996年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气候地貌与沉积,现主要从事第四纪泥石流及环境灾害研究工作。



单学东:高级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现供职于辽宁省地质勘察院。毕业以来,长期从事野外地质专业工作,尤其在大连地区从事过多轮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沉积地层、沉积环境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获得过“全国地质勘探工程技术能手”等荣誉。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