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风雨金州两千年
2020-03-05 | 阅:  转:  |  分享 
  
风雨金州两千年 文/逄文昱2006-06-30www.dlxww.com 来源:大连日报

关向应烈士塑像



金州龙舞



道光二十三年,为加强金州海防力量,将宁海县升为金州厅,图为金州厅衙。

??先是忧患和苦难的反复煎熬,后是光明和希望的强烈震撼。从苦难走向光明,这一走便是漫长的两千年!而所有这一切,竟被金州消解得那样地从容、平和。她只留给你一个绰约的背影,让你追随着她一路前行。

以今天的名义

从廊柱斑驳的金州博物馆往北,是一条长长的步行街,华丽的大理石街面,精巧的路灯杆,漂亮的休闲长椅,每一个细节都刻画着优雅而浪漫的情调。街边店铺林立,色彩斑斓,彰显出现代都市的繁华和喧闹。

漫步其中,偶尔,你似乎能听见一种奇妙的声响,好像从遥远处传来,浑厚苍凉;又仿佛近在耳畔,铿锵有力。不经意间,你已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左右,不由得频频回首,心底潮涌起一阵阵不可遏止的躁动和迷惘。

是的,是该回望一下我们一路走来的足迹了!不管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老金州人,还是从天南地北汇聚于斯的新金州人,我们都没有理由漠视这片供给我们支撑和希望的热土所经历的荣耀和苦难。

在博物馆二楼的会客室里,我郑重地翻开了那本厚厚的金州地方志。每一个书页都是一只结着老茧的手掌,上面隐现着铅色的骨节,默默地抚摸着沧海桑田的岁月流转,把唏嘘和感叹化为一派宁静和祥和。

但我却要暂且打破这样的宁静与祥和,去追溯一下那曾经惊天动地的亘古风流。从西汉设沓氏县开始,战乱的硝烟几乎弥漫了她整个近2000年的历史,可谓命运多舛。2000年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单单是事件的累加、时代的更迭,便足以凝聚成让人不能轻易承受之厚重。然而,正是如此频繁的苦难和抗争,使她在血和泪的浸润中生长出了坚强的风骨,代代传承,铸就了现代金州人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性格。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个仅仅1352.54平方公里的世之一隅是如此地璀璨夺目:经济发展一直在全国县级行政单位中名列前茅;全国科技百强县(区);全国生态示范县(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县(区);首批全国文化先进县;现代绘画艺术之乡;培育了9名世界冠军的体育之乡……而且,金州人从来没有放慢过追求的脚步,正在用汗水和智慧描绘着一幅新时代的蓝图。

金州是一枚沉睡千年的莲子,饱经风霜的洗礼,终于在今天绽放了美丽的花朵。

那么,就让我们以今天的名义,循着那条虬结而清晰的历史脉络,去叩响,去触摸,去拷问,攀上历史的制高点,好好打量打量我们所创造的一切,然后把目光投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历史的回响

我面前是一幅1:7500的大连地图,窄窄的黄、渤海连接着两片开阔地,状似一只“褡裢”。它的前口袋,是蜚声海外的中国北方明珠大连,而后口袋,便是风韵独具的古城金州。这只后口袋虽然样式古朴,然而却充满了神秘,让人难以想象里面到底装着怎样的故事。我郑重地伸出手,试图作一次最彻底的探索,但心里却充满了惶恐。

有这种感觉的绝不止我一个,两千多年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也只是小心翼翼地用指尖碰触了一下便立即缩回,全力去把握他刚刚雄霸的中原。至于战国七雄之一的北方燕国,虽曾用兵辽东,驱逐东胡,把金州纳为领地,但在强秦觊觎之下,前庭尚且不保,哪有余力去修葺这座新得来的后院?随着荆轲的一去不复返,整个燕国连同金州地区一齐并入秦帝国的版图。然而,开帝制之先河的秦始皇却把目光投向了更辽远的南方,还没有来得及向身后稍作打量,他所幻想的万代基业便随着他的躯体一同腐朽。

历史推进到公元前107年,驱匈奴、通西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终于腾出手来,好好打理一下这片久已荒疏,却异常肥沃的土地,在金州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区———沓氏县,归辽东郡管辖。金州建制自此开始,同时也拉开了两千年血雨腥风的序幕。

此后的几百年间,战乱纷争,王朝更迭,中央政府鞭长莫及,金州地区遂成为至404年,沓氏被高句丽占据,一些少数民族的涉足之地,与中原隔绝长达256年之久。

隋末唐初,对于金州来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时代,金州地区从来没有被来自中原的正统政权如此重视过。614年,隋将来护儿率舟师渡海,一举攻陷大黑山的据点——卑沙城;时隔31年,唐将张亮再次率舟师夜袭卑沙城。至668年,唐王朝终于收复了金州所在的辽东地区。如今,大黑山卑沙城头的风雨斜阳还影印着曾经的刀光剑影;唐王

殿里的晨钟暮鼓还回响着昔日的铁马金戈。

然而,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金州人民想要的安宁与祥和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辽代200年的移民垦荒经不起女真人一朝的血腥屠戮;金末乱中偶得的休养生息挡不得元初蒙古铁骑的残暴蹂躏。

明代的金州卫是金州地区封建时代最昌盛的时期之一,然而历经的苦难还时时铭刻在心,所以只有小心地掩饰着日渐显露的芳华。但她已不再因孱弱而姑息,1419年,总兵刘江率军民于望海埚一举歼灭犯境倭寇1599人,声威远震。此后数百年,倭寇不敢再犯。社会的稳定,促进了金州卫经济的繁荣。

然而,这样的繁荣更注定了她的命运多舛,明清之争使金州再陷“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境地。为重新开发金州,清初实行募民垦荒政策,历史在这里又进行了一次轮回。

时代的颂歌

如果说隋唐两次奇袭卑沙城和明代的“望海埚”之战是金州历史上少有的卫我华夏疆土壮举的话,那么近代,金州人民奋起反抗沙皇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则是一曲保我华夏根脉的颂歌。

近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金州先后沦为沙皇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长达个世纪之久。金州人民经历着一段最深重的苦难,但并没有在苦难中低头,侵略者踏上金州土地之时,就是金州人民反抗侵略之始。为驱逐英国军舰入侵,金州人民自发组织了数千人的队伍,拿起大刀长矛,奋起自卫,威震敌胆;为反抗沙俄的残酷统治,刘家店一带2000多农民揭竿而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暴动;甲午战争时期,金州两铁匠夜潜敌营,刺杀日酋;在金州城保卫战中,金州人民紧密配合爱国将领徐邦道所率领的清军,浴血奋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王记室冒死送文书,曲氏女十人赴一井,阎世开大义斥日寇,吕永发火烧“小衙门”———这些足以撼天动地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凛凛不屈的风骨。

在这曲保家御侮的时代颂歌中,中国共产党奏出了最强的音符。她的诞生给金州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一些进步青年关向应、万毅、唐经宏、董秋农、辛培元等先后背井离乡,共赴国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金州人民终于推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统治,建立了县级政府,称为金县。1987年,撤县建区,成为大连市第六个行政区。自此,金州这颗蒙尘已久的明珠,终于放射出灿烂的光彩。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