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课《老王》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0-03-06 | 阅:  转:  |  分享 
  
2020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课《老王》资料汇编



文学常识

1.杨绛(1911年—2016年),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翻译家,钱钟书夫人。代表作有散文集《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小说《洗澡》,译作《堂吉诃德》等。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写作背景:

《老王》写于1984年,是一篇回忆性文章。文章所写的内容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夫妇被认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受了很多苦,身心俱损。1972年3月,在周恩来总理的特别关照下,钱钟书、杨绛夫妇作为“老弱病残”人员被“解放”出来,才得以离开“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在钱杨一家人受尽白眼的时候,老王出自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一直尊重钱、杨两位先生。直到去世前,老王还强撑着病体给作者夫妇送去香油和鸡蛋。后来,钱杨一家的生活终于渐渐安定下来,又可以写作了。1981年,杨绛根据“五七”干校的经历,创作了《干校六记》。1984年,她回忆自己一家与老王的交往,有感于人生,写下了《老王》。



内容主题

《老王》回忆了作者一家人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老王一生孤苦伶仃。原来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讨生活,“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活更加凄凉艰难。但老王心好,老实厚道,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他认准作者一家是好人,便尽自己所能对他们好,临死也要去送上厚礼。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对老王的回忆突出那个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也是对人生的不平与悲苦的沉静的反思,启示我们应当用平等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以仁爱之心为人处世。





关键字词

伛yǔ:弯(腰)曲(背)

蹬:dēng踩。

绷:bēng张紧,拉紧。

捎:shāo顺便给别人带东西。

惶恐huángkǒng:慌惧惊恐

荒僻huāngpì:荒凉偏僻

塌败tābài:塌陷破败

取缔q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骷髅kūlóu:皮肉烂尽的尸骨或头骨

降格:降低标准,降低身份。

镶嵌xiāng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门框kuàng:门扇四周固定在墙上的框子。

滞笨zhìbèn:呆滞笨拙

愧怍kuìzuò:惭愧

侮辱wǔrǔ:以言行侮弄羞辱别人,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

愧怍zuòkuì:惭愧。



写作技巧

以小见大:

文章写的是小人物小事件,用看似平静的笔触,描绘一个不幸者的形象。这个善良厚道的可怜人,不仅有一个时代的背景,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拷问:为什么总有这样忠厚善良的人遭受悲苦不堪的命运?“幸运者”应该如何面对“不幸者”?

淡雅冲和、沉静朴素的语言:本文语言上突出的特点是语淡而意浓。文中叙述、描写都是生动却平实的,诚挚的情感隐藏在语言背后。文中对老王的身体残缺和生计窘迫的述说,对老王的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都值得细细品味。看似平淡的语言下面,是细致深刻的体察。所以文中大量出现细腻而真实的描述,感情真挚饱满,却能在不经意如春雨润物一般感染读者。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



1.下列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3分)

A.绷(bēng)紧干(gàn)戚惶(huáng)恐取缔(dì)

B.捎(shāo)带侮(wú)辱笨拙(zhuō)镶嵌(qiàn)

C.蹬(dèng)车憎(zēng)恶降(jiàng)格荒僻(pì)

D.门框(kuāng)掳(lǔ)掠滞(zhì)笨诘(jié)问



2.关于《老王》一文,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小说《洗澡》等。

B.文章通过对老王的回忆展现了苦难岁月中人性的光辉,也引领读者对人间的不平与悲苦人生作出反思。

C.文章通过忠厚善良的人遭受悲苦不堪的命运的故事,告诫人们,好人未必有好结果,要先考虑自己的生计。

D.文章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反映时代,反思人生与人性,思想细腻而深刻。



3.老王的形象可以用两个字概括。请根据以下事例提炼出这两个字。

A.失群落伍的单干户,没有什么亲人。(社会)

B.瞎了一只眼,生意冷清,遭人嘲笑。(生理)

C.住在偏僻破败的大院里。(物质)

可见其_____;(空格处只准填一个字)

A.送冰,所送之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老实厚道)

B.“文革”时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怕人难堪)

C.送老先生时,装上半寸高的边缘。(担心乘客掉落下来)

D.临终之前送鸡蛋和香油。

可见其_______。(空格处只准填一个字)



4.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有一句名言:“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5.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2分+8分)

阿瑗

阿瑗由山西回京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山西武乡城关公社的学校里一群革命小将来京串联,找到钱瑗老师,讨论如何揪斗校长。阿瑗给他们讲道理、摆事实,说明校长是好人,不该揪斗。他们对钱老师很信服,就没向校长“闹革命”。十年之后,这位校长特来北京,向钱瑗道谢,谢她解救了他这场灾祸。

八月间,我和钟书先后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蛇神”。阿瑗急要回家看望我们,而她属“革命群众”。她要回家,得走过众目睽睽下的大院。她先写好一张大字报,和“牛鬼蛇神”的父母划清界线,贴在楼下墙上,然后走到家里,告诉我们她刚贴出大字报和我们“划清界线”———她着重说“思想上划清界线”!然后一言不发,偎着我贴坐身边,从书包里取出未完的针线活,一针一针地缝。她买了一块人造棉,自己裁,自己缝,为妈妈做一套睡衣;因为要比一比衣袖长短是否合适,还留下几针没有完工。她缝完末后几针,把衣裤叠好,放在我身上,又从书包里取出一大包爸爸爱吃的夹心糖。她找出一个玻璃瓶子,把糖一颗颗剥去包糖的纸,装在瓶里,一面把一张张包糖的纸整整齐齐地叠在一起,藏入书包,免得革命群众从垃圾里发现糖纸。她说,现在她领工资了,每月除去饭钱,可省下来贴补家用。我们夫妻双双都是“牛鬼蛇神”,每月只发生活费若干元,而存款都已冻结,我们两人的生活费实在很紧。阿瑗强忍住眼泪,我看得出她是眼泪往肚里咽。看了阿瑗,我们直心疼。

阿瑗在革命阵营里是“拉入党内的白尖子”,任何革命团体都不要她;而她也不能做“逍遥派”,不能做“游鱼”。全国大串联,她就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她画了一幅延安的塔寄给妈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她告诉我说,她一人单干,自称“大海航行靠舵手”,哪派有理就赞助哪派,还相当受重视。很难为她,一个人,在这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没犯错误。

我们几个月后就照发工资,一年之后,两人相继“下楼”———即走出“牛棚”。但我们仍是最可欺负的人。我们不能与强邻相处,阿瑗建议“逃走”;我们觉得不仅是上策,也是惟一的出路。我们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九日逃到北师大,大约是下午四时左右。



选自杨绛《》





(3)看到阿瑗眼泪往肚里吞,“我们直心疼”时,“我们”心里会怎样想?请试着就此写一段心理描写。(3分)



附加题:(4)拓展阅读与思考。杨绛先生在2003年,92岁高龄时完成回忆录《我们仨》,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话: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周奶奶早已因病回家。钟书于一九九四年夏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我每晚和她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请结合你的阅读所得和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理解与领悟。(8分)



参考答案:

1.C。其它三项中错误:A.干戚(gānqī);B.侮(wǔ)辱;D.门框(kuàng)

2.C。文章并非单写老王,而是以“我们”一家人与老王的交往来表达自己对人性、人生的认识,其中对人生的不平与悲苦的反思,启示我们应当用平等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以仁爱之心为人处世。

3.苦;善。(意对即可)

4.课文中老王悲剧的一生令人叹惋,他善良老实却困窘悲苦,令“幸运”的“我”生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怎样才能让老王的悲剧少一些?这需要更多像课文中作者一家那样的善良者。很少有人能成就伟业,但如果我们能以善意去关爱贫弱者,“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像老王这样的悲剧就会少很多,人间的悲苦不平就会少很多。5.(1)主人公是阿瑗,作者的女儿。她为远在山西的校长说服革命小将,使校长免受“革命”,可见其仗义善良;她身份尴尬,处境艰难,却坚持回到可能连累她的父母身边,费尽心思保全自己、照顾二老,可见她机智勇敢、非常孝顺;文革期间,她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随波逐流,后来无法与强邻相处时建议“逃走”,可见她思虑周全、行事稳靠。(分析能逐条展开,有理有据即可得分)

(2)阿瑗眼泪往肚里吞,是心疼老弱的父母蒙冤受苦,是因为看到父母受难而自己无能为力,甚至回到父母身边照顾他们都要战战兢兢、费尽心机,是为一家人不能平静相守而难过。

(3)我们会想:“可怜的孩子,我们都知道你的委屈、不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是个孝顺能干的好姑娘。现在生活艰难,可我们一定要一起好好活下去。”(能写出合理的心理描写,有条理地表述清楚即可得分。)

(4)“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是说世间美好的一切总不可能长久,美好的事物常是难得,总是易逝。杨绛先生一生饱经沧桑之后的深切感触。他们一家三口想安宁地生活在一起都是奢望,直至夫妇二人老病相催时“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杨绛先生老来更是不得不承受女儿和丈夫先后去世的痛苦,余生便又如难觅归途的天涯游子。她对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渴望,是对亲情、安宁和幸福的渴望。她所遭遇的悲剧和感触启示我们应该珍惜亲情,珍惜生活中、生命中美好的一切——追寻时应当努力,拥有了更当珍惜。









和语文在一起 七(下)课内资料汇编







献花(0)
+1
(本文系和语文在一...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