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2020-03-07 | 阅:  转:  |  分享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新一轮的课改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面对新课改下,教材的新面貌,教学理念的新要求,作为高中历史老师的我在刚开始很茫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对教材内容编排的不理解;对全新教学目标的不明白;对自主、合作、探究全新教学方法的不熟练;对“有效教学”四个字理解不到位;更有面对21世纪中学生新学情的不理解(学生整体水平和学习态度和以前有着天壤之别)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导致在刚开始的教学过程中会有备课的不充分,课堂教学安排不合理,结果就是教学效果(学生成绩)的不佳。不过,经过几年的摸索,针对新课改总算多少有了一些感悟:

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

以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为例,整本课本是一个有关政治的大专题,里边包含着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关政治的小专题。必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通过以上目录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编排不再是传统教材的那种各国历史的发展历程(例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而是真正做到了贯穿古今中外的政治文明,并且有着清晰的线索:从专制到民主,即民主起源于西方,后来传入了东方,并在东方大地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只有自己对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透彻,才能做到充分备课,为高质量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新教材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层目标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检验教学效果

第二层目标是看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学习历史,从而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解决现实问题。

第三层目标是看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有所提升

对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方式的理解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中学生,培养出来的人也不符合时代对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对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单要有扎实的知识,还要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而不是依靠别人),更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因为现在的社会讲的是集体观念,而不是个人主义)和面对问题能够灵活变通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培养不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但是这样的课堂操作起来不是很容易(课堂上既要求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地信任学生,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拿捏得当。并且两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

对“有效教学”四个字理解

教学如何才叫有效,知识的掌握情况,成绩是一个很直观的依据。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依据,与成绩相比,培养出来的人能否适应社会发展,能否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显得更为重要。如果通过教学能做到这些,也许就是真正的有效。

对21世纪学生学情的分析

以前,受时代的局限,大部分人把考大学看作是唯一的出路,在那个时代的人看来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如果学习不是很好的话,中学都不让孩子们上,甚至小学都上不完。主要原因就是那时候经济条件太差。反观现在,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费用虽然对一些贫困家庭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但是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已经不成问题。更何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在现在的家长们看来,与成绩相比,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才说最重要的。所以说成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下的孩子们,他们来学校的目的,或者说是他们父母给他们的使命并不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所谓的大学。而是和其他同龄人一样需要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成长或者说是享受这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21世纪的教师在对学生的要求方面进行转变:不要把学习看做学校唯一的任务,更不要用学习成绩的好坏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而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并且帮助他们在自己特长的方面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以上就是我在六年新课改路上对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一些浅显的感悟,希望能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各位读者在读过之后能给我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谢谢大家!

献花(0)
+1
(本文系高建龙的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