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洪水
2020-03-08 | 阅:  转:  |  分享 
  
洪水[自然现象]

相关图片编辑词条专家发言消歧义参与讨论

还有其他含义,请浏览洪水的消歧义页面

洪水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自然灾害:洪水;一个是人物名字:洪水。

目录

?自然灾害洪水

?要素

?等级

?分类

?特点

?自然灾害洪水

?要素

?等级

?分类

?特点

?量级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洪水[自然现象]-自然灾害洪水

?

洪水 洪水(flood)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常淹没堤岸滩涂,甚至漫堤泛滥成灾。

洪水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尚书·尧典》。相传虞夏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黄河流域连续出现特大洪水,该书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咎。滔天的洪水淹没了广大平原,包围了丘陵和山岗,大水经年不退,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洪水[自然现象]-要素

?

洪水无情人有情 描述洪水的要素包括洪峰流量(水位)、洪峰流量(水位)出现时间、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线。当流域内发生暴雨或融雪产生径流时,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的出口断面处。当近处的径流到达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时称洪水起涨。及至大部分高强度的地表径流汇集到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为洪峰流量,其相应的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到暴雨停止以后的一定时间,流域地表径流及存蓄在地面、表土及河网中的水量均已流出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及水位回落至原来状态。洪水从起涨至峰顶到回落的整个过程连接的曲线,称为洪水过程线,其流出的总水量称洪水总量。

洪水[自然现象]-等级



雅加达洪水退去隐患犹存 在江河堤防防洪和抢险工作中,一般把达到或接近警戒水位(流量)、水库入库洪峰流量重现期达到2年一遇及其以上时作为洪水发生的标准。水利部门通常将洪水分为10年一遇的洪水为常遇洪水,10~50年一遇的洪水为大洪水,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为特大洪水;大江大河的干流及主要支流,小于20年一遇的洪水为常遇洪水,20~100年一遇的洪水为大洪水,大于100年一遇的洪水为特大洪水。一般以洪水的洪峰流量(大江大河以洪水总量)的重现期作为洪水等级划分标准。常遇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三个等级。

洪水[自然现象]-分类

?

雨洪水:在中低纬度地带,洪水的发生多由雨形成。大江大河的流域面积大,且有河网、湖泊和水库的调蓄,不同场次的雨在不同支流所形成的洪峰,汇集到干流时,各支流的洪水过程往往相互叠加,组成历时较长涨落较平缓的洪峰。小河的流域面积和河网的调蓄能力较小,一次雨就形成一次涨落迅猛的洪峰。

洪水无情人有情 山洪:山区溪沟,由于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

泥石流:雨引起山坡或岸壁的崩坍,大量泥石连同水流下泄而形成。

融雪洪水:在高纬度严寒地区,冬季积雪较厚,春季气温大幅度升高时,积雪大量融化而形成。??冰凌洪水:中高纬度地区内,由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河流(河段),在冬春季节因上下游封冻期的差异或解冻期差异,可能形成冰塞或冰坝而引起。

溃坝洪水:水库失事时,存蓄的大量水体突然泄放,形成下游河段的水流急剧增涨甚至漫槽成为立波向下游推进的现象。冰川堵塞河道、壅高水位,然后突然溃决时,地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巨大土体坍滑堵塞河流,使上游的水位急剧上涨,当堵塞坝体被水流冲开时,在下游地区也形成这类洪水。

湖泊洪水:由于河湖水量交换或湖面大风作用或两者同时作用,可发生湖泊洪水。吞吐流湖泊,当入湖洪水遭遇和受江河洪水严重顶托时常产生湖泊水位剧涨,因盛行风的作用,引起湖水运动而产生风生流,有时可达5~6m,如北美的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和休伦湖等。

洪水 天文潮:海水受引潮力作用,而产生的海洋水体的长周期波动现象。海面一次涨落过程中的最高位置称高潮,最低位置称低潮,相邻高低潮间的水位差称潮差。加拿大芬迪湾最大潮差达19.6m,中国杭州湾的澉浦最大潮差达8.9m。

风潮:台风、温带气旋、冷峰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水面异常升降现象。它和相伴的狂风巨浪可引起水位涨,又称风潮增水。

海啸:是水下地震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巨浪。

洪水是指特大的径流而言。这种径流往往因河槽不能容纳而泛滥成灾。根据洪水形成的水源和发生时间,一般可将洪水分为春季融雪洪水和暴雨洪水两类。

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较大洪水:重现期10~20年。大洪水:重现期20~50年。特大洪水:重现期超过50年。

洪水[自然现象]-特点

?

我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存在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以云南腾冲至黑龙江呼玛划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斜线,大体与年平均400mm雨量等值线和年平均最大24小时降雨50mm等值线相一致,在这条线以东地区洪水主要由暴雨和沿海风暴潮形成,洪水分布广,频次多,灾情重。以西地区主要由融冰融雪或局部地区暴雨混合型洪水,分布比较分散,范围比较小。北方地区,冬季可能出现冰凌洪水。

彼得堡市发洪水 暴雨洪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受地面气旋波和南支槽的影响,江南地区和浙闽沿海等一些河流4月初即进入汛期,汉江、嘉陵江等河流,受华西秋雨影响,有些年份汛期结束可迟至10月上旬;7、8两月是全国发生洪水最集中时期,洪水峰高量大。中国的最大洪水与世界最大洪水接近。洪水量级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7天洪量占10%~20%,松花江15%~20%,黄河20%~25%,海河、辽河25%~30%。气候2级支流)年径流量集中在几次洪水。洪水年际变化极不稳定,流量的变幅很大。历史最大流量与年最大流量多年平均值之比,长江以南地区为2~3倍,淮河、黄河中游地区可以达到4~8倍,海河、滦河、辽河流域高达5~10倍。洪峰流量年际变化通常用变差系数CV值来表示,CV值越大,表示年际变化越大。CV值的大小受流域暴雨条件、地形、地质等因素影响,也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CV值在0.30~0.50之间;往北逐渐增加,长江干流以北秦岭以南CV值在0.50~1.00之间,CV值高达1.00~1.50;松花江流域CV值也很高,在0.80~1.10之间。洪水年际变化不稳定的特性,给江河治理、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难度。珠江、钱塘江、嘉陵江等都有明显的双汛期;江南丘陵、珠江流域、浙闽沿海洪水年际变化比较稳定,黄河中游、海河、辽河流域洪水年际变化最不稳定,越是干旱地区径流集中程度越高。

洪水滔滔 特大洪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具有重复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各大流域相类似的特大暴雨洪水重复出现的现象普遍存在,如1931年和1954年长江中下游与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水,其气象成因与暴雨洪水的分布基本相同。黄河中游1843年与1933年洪水,黄河上游1904年与1981年洪水;松花江1932年与1957年洪水;长江上游四川1840年与1981年等著名大洪水,其暴雨洪水特点彼此都相类似。大洪水的时序分布都有高频期和低频期,呈阶段性的交替变化。海河流域近500年中,流域性大洪水共发生28次,平均18年发生一次。在1501~1600年的100年中,大洪水发生3次,平均33年一次;1601~1670年的70年中大洪水发生了8次,平均9年一次;此后1671~1790年又处于一个低频期,长达120年中,大洪水只出现过2次,平均60年一次。到19世纪后半叶,海河流域转入洪水高频期,50年中大洪水出现5次,平均10年出现一次。大洪水的时序变化还有连续性特点,在高频期内大洪水往往连年出现。海河流域(1652~1654年)连续3年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1848、1849年,1882、1883年都是连续两年发生大洪水。洪水的高频期和低频期,以及高频期内大洪水连连出现,在其它流域也同样存在。辽东半岛、千山山脉东段、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山脉的迎风山区,此外还有陕北高原、峨嵋山区、大巴山区以及武陵山区的澧水流域等局部地区;一次大洪水的洪水量占年径流总量的比例很高,珠江、长江流域干流。

洪水[自然现象]-量级

?

甘肃:洪水阻断109国道 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是衡量洪水量级大小的主要指标。长江中下游防洪特点是:城陵肌以上长江干流河段防洪主要以洪峰流量控制;城陵机以下河段由于有洞庭湖、鄱阳湖等通江湖泊的调节作用,防洪主要以洪量控制。

1998年长江上游洪水总量大,但洪峰流量小于1954年,宜昌洪峰流量相当于6~8年一遇。长江中下游主要水文站洪峰流量与1954年、1931年比较,1998年螺山、汉口、大通等站洪峰流量均小于1954年,汉口洪峰流量大于1931年。

1998年长江荆江河段以上洪峰流量小于1931年和1954年,洪量大于1931年和1954年;城陵矶以下的洪量大于1931年,小于1954年。从总体上看,1998年长江洪水是本世纪第二位的全流域型大洪水,仅次于1954年。据1877年以来宜昌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长江宜昌曾出现大于6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27次。据历史调查资料,1860年、1870年,宜昌洪峰流量分别达到9.25万立方米每秒、10.5万立方米每秒,远大于1998年和1954年。

洪水[自然现象]-参考资料

?

1·《中国的洪水》

2·《古洪水研究》作者:詹道江?谢悦波著

3·《两国将军―洪水》

4:http://baike.baidu.com/view/39896.htm

























7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