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2020-03-10 | 阅:  转:  |  分享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http://www.mianfeilunwen.com免费论文网未知点击量:81【收藏论文】【打印论文】

摘要:从水资源、环境、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及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模型体系,提出了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方针策略。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内涵模型体系策略

随着当今世界出现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资源、环境、人口、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协调资源、环境、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人口与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已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1]。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正是从资源、环境、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开发的速度、规模、容量等的关系,研究不同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适度发展与人口合理承载的动态关系,为国家决策、规划、计划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与研究思路1.1水资源承载力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资源承载力的定义[2]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到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水作为一种资源,其承载力研究符合上述定义内容,同时,它也具有本身的一些特点,在本研究中,水资源承载力定义如下:“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个地区或流域的范围内,在具体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条件下,当地水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最大支撑能力。”1.2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动态性、多目标性和极限性三个特点。动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由于节水和技术进步,单方水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可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及工业品。承载力的动态性也使承载力数值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承载力的多目标性体现在区域发展模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上,这些多样性使得某一区域的需水量和供水量均不相同,且相关的发展指标差异也很大,从而导致承载力数值不仅与区域发展模式有关,也与水资源配置模式有关,承载力计算应在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进行。承载力的极限性主要体现在某一可预见的发展阶段中,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条件下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支撑能力。1.3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原则动态性原则。在分析时,必须考虑系统内各有关部门之间在不同时期相互关系的变化趋势、各部门经济发展速度、各部门需水变化趋势。一致性原则。必须使部门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资源可支持的速度相一致。战略性原则。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只有把近期和远期结合起来,对远期水资源承载力作出较为客观的预测与评价,使水资源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期与远期相协调,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才得以实现。生态性原则。生态环境因素是承载力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必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之,恶劣的生态环境必然对承载力产生负作用,如水源的污染降低水资源的承载力。整体性原则。在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时,必须把区域内水资源系统、经济系统、人口系统做为一个大系统统一考虑,研究各子系统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1.4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思路步骤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是属于评价、规划与预测一体化性质的综合研究,它以水资源评价为基础,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前提,以水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为核心,以系统分析和动态分析为手段,以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由于受水资源总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以及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以及水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制约的关系。在水资源系统,通过对区域水资源的现状评价、水资源的潜力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研究,确定在不同水平年、不同配置方案下的可供水量大小。在宏观经济社会系统,通过对工业、农业和社会的发展规模水平的研究,确定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产业结构和生活标准及节水水平下的各部门用水定额和用水效率的大小。在水环境系统,根据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预测bod排放率及排放总量大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水资源、经济、人口、环境、社会相联系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核心模型,以可供水量、用水水平和bod排放总量为模型入口,研究不同水平年、不同策略方案下的水资源所能承载的经济、人口规模。将模型计算得出的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比较,若发展目标高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则需调整战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承载力提高到本年度的最大时,若发展目标还高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则说明制定的发展目标已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需适当调低;若水资源承载力与发展目标相协调,可得到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以及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战略和方案。2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评价核心模型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涉及水资源、宏观经济、社会、人口、水环境等众多因素,各因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对于这样一个大系统,试图用一个数学模型或用一个目标来描述,并用某一个最优化技术求解,都是相当困难的。为此将整个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各子系统模型既可单独运行,又可配合运行,子系统模型之间通过多目标核心模型的协调关联变量相连接。在这些模型之中,多目标核心模型为总控模型,它是将各子系统模型中的主要关系提炼出来,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大系统内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和协调。而子系统模型对系统局部状态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图1水资源承载力模型体系

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模型包括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模型、需水预测模型、水工程规划模型、水环境分析、水资源供需分析等子模型。

宏观经济发展模型在扩大再生产、投入产出、调入调出、积累消费等关系的约束下,对国内生产总值及各部门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需水预测模型可预测不同水平年各部门各行业的用水定额,并根据宏观经济发展模型优化的各部门产值和社会发展水平,预测各部门需水量。水工程规划模型根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资料,确定其工程投资、运行费、可供水量以及最优开工次序等。水环境分析子模型根据宏观经济发展模型优化的经济发展规模,预测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以及治理水平。水资源供需协调分析模型进行供用水的分析模拟,即根据某水平年需水条件,对各分区进行供水模拟,计算供水保证程度,并提出符合实际的分水、调水方案与合理的工程规模。以上各子模型负责对系统局部进行较为详细的模拟和优化,多目标核心模型则从整体角度协调经济、社会、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区域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从而选择合适的发展策略,使经济、社会、水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图2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决策核心模型框图

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评价核心模型如图2所示。在选取目标时,既要反映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依赖关系,数量又要适宜,为此,模型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最大、承载人口(pop)最多、粮食产量(food)最大、污染负荷量(bod)最小等目标来反映水资源对经济、环境等的承载能力。由于影响各目标的主要因素是相通的,且这些目标之间又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不可能追求单个目标的优化,只能追求整体的最优。

3陕西关中水资源承载力分析3.1关中地区基本情况关中地区人口、面积、经济社会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如表1所示。3.2主要规划工程[3]关中地区主要有六大规划工程:①九大灌区改造;②城市供水工程;③黄河、渭河、径河、洛河水利工程;④跨流域调水工程;⑤污水回用工程;⑥节水工程。九大灌区改造。改造工程的目的是改变工程老化失修面貌、增加供水能力及挖掘水资源潜力。主要工程规划有渠首加闸、水库加高、渠道衬砌及烃惠渠西郊水库等。

表1关中地区概况(选择1995年为现状水平年)

人口与面积 分区面积55384km2 人口2047.92万人 农业人口1525.41万人 非农业人口522.51万人 耕地面积17584万m2 平原面积23182km2 山区面积32202km2 经济与社会 gdp740.04亿元 第一产业142.71亿元 第二产业317.93亿元 第三产业279.40亿元 粮食产量605.86万t 人均粮食占有量295.842kg 人均gdp3613.580元 水资源 多年平均降水量648.6mm 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3.30亿m3 地下水资源量50.0亿m3 区外调水主要从两江(嘉陵江、汉江)调水,预计总共可增水量6~9亿m3。根据水资源承载力模型,上述四种方案下的关中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关中水资源承载能力

方案 时段/年 承载人口/万人 gdp/亿元 gdp增速/% 粮食产量/万t bod排放量/万t 可供水量/亿m3 零方案 200020102020 2071.781050.67565.60 1080.521508.011940.62 7.803.382.55 655.900396.010228.050 10.449628.870067.0970 54.546954.546954.5469 低方案 200020102020 2119.101404.751073.15 1105.202016.902715.80 8.306.203.02 667.410552.820425.760 15.040020.080061.7900 57.133058.635359.8073 中方案 200020102020 2194.582325.201754.88 1148.503377.206015.80 9.1711.385.90 691.180865.390696.228 15.104020.106062.0170 64.049690.7800106.600

高方案

200020102020

2207.702366.002459.80

1150.753397.528459.04

9.2311.439.55

690.220873.090958.940

16.629030.390052.5100

76.8400103.600131.000

期望值

200020102020

2208.422387.682477.53

1151.783428.178497.45

9.2511.679.55

695.540888.650982.930

15.104020.106062.1700

82.9279113.9800136.4230

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零方案下由于未采取开源节流及污水治理措施,关中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期望值相差甚远,完全不能达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水资源成为关中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低方案由于采取了节流和污水回用措施,有效可供水量略有增加,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优于零方案,但是,由于节水和污水回用增加的有效水量有限,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期望值仍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中方案由于增加了当地开源节流,水资源承载力大大提高,但在2010年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将接近极限,在2020年当地水资源承载力与期望值差距加大,为了保证关中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摆脱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被动局面,必须考虑利用黄河过境水及区外调水。高方案在当地开源节流的基础上,加强了黄河过境水的开发利用和两江调水,可供水量大大增加,缺水量逐渐降低,水资源承载力主要指标与期望值接近,因此该方案可作为关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优选方案。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中水资源并不丰富,属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将是困惑关中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关中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今后需加大水利工程投资力度,开源节流并举,以扭转关中水资源面临的严重危机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7[2]齐文虎.资源承载力计算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自然资源学报,1990[3]陕西省水利厅水资源办公室.陕西省水中期规划.西安:陕西省水利厅,1993

researchonthebearingcapacityofregionalwaterresources

abstractstartingfromtherelationshipsamongwaterresourcesenvironment,populationanddevelopment,thispaperanalyzesanddiscussestheconnotationandthestudyingprincipleandthinkingofwaterresourcesbearingcapacity,onthebasisofwhich,themodelingsystemofregionalwaterresourcesbearingcapacitystudyisinitiallyestablished.also,thepaperpresentsthemainpoliciesandtacticstoraiseregionalwaterresourcesbearingcapacity.keywordswaterresourcesbearingcapacityconnotationmodelingsystempolicyandtactics































2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