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十课《小石潭记》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0-03-11 | 阅:  转:  |  分享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十课《小石潭记》资料汇编



相关常识

1.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代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有《柳河东集》《河东先生集》等。其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后,在永州司马任上创作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即《永州八记》之一)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是传世的经典名篇。另外,我们还学过柳宗元的千古名诗《江雪》。

2.《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内容主题

《小石潭记》原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隽永、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以游览的行踪为序,移步换景,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周围景物的幽清冷峭之美,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关键字词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西,向西。名词作状语)行百二十步,隔篁(篁huáng,竹)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乐,为……而乐,为……感到愉悦,意动用法)之。伐竹取道,下(下,向下,名词作状语)见小潭,水尤(尤,特别)清冽。全石(全石,完整的石块,整块石头)以(以,把)为底,近岸,卷石底以(以,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出,为(为,成为)坻(坻chí,水中高地),为屿(屿,小岛),为嵁(嵁kān,不平的岩石),为岩(岩,悬崖峭壁)。青树翠蔓,蒙(蒙,覆盖)络(络,缠绕)摇(摇,摇曳,摇动)缀(缀,牵连,缀连),参差(参差cēncī,参差不齐)披拂(披拂,飘摇,飘拂)。

潭中鱼可(可,大约)百许(许,左右,表示约数)头,皆若空(空,在空中,凭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澈,穿透),影布石上。佁然(佁yǐ然,静止的样子,呆呆的样子)不动,俶尔(俶chù尔,忽然,突然)远逝,往来翕忽(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西南,向西南面,名词作状语)而(而,连词,表示修饰)望,斗(斗,像北斗星一样,名词作状语)折蛇(蛇,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行,明灭(灭,暗,看不见)可见(明灭可见,时隐可现)。其岸势犬牙(犬牙,像犬牙一样,名词作状语)差互(差cī互,交错),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凄,使……凄凉,使动用法)神寒(寒,使……寒冷,使动用法)骨,悄怆(悄qiǎo怆chuàng,凄凉)幽邃(邃suì,深)。以(以,因为)其(其,代词,这里)境(境,境界)过清(清,凄清),不可久居(居,停留),乃记之而(而,连词,表示顺承)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隶,作为随从)而(而,连词,表修饰)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重点解析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融合起来,小石潭景物的幽清便与作者心境的凄寒相应相衬。作者刻画的小石潭是冷清空寂的,对小石潭景物的描绘中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远离尘世的小石潭也是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珮环”,潭中鱼儿“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但作者触景伤情,体会更深的是触目及身的清冷环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最终体现的,还是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凄苦、压抑的心境。

凝练生动、细腻传神的语言。作者总是能抓住景物的特征,用极为简省的词句传神地刻画出事物的形貌情态。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突出了潭水的清澈之极,精练生动而传神。“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十二个字,植物的色泽、情貌、动态就宛若图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比喻和拟人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尤其值得品味,“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态,鲜明生动。“斗折蛇行”将溪流的走势与动态呈现得准确生动而富有情味——“似与游人相乐”,用拟人手法表现游鱼的闲适轻快、灵动活泼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语言上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中语句以短句为主,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读来悦耳动听。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9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然:_______

③四面竹树环合环:_______

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缀:_______

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_______

⑥隔篁竹,闻水声闻:_______



2.根据提示,用文中原句填空。

(1)《小石潭记》写作者发现小石潭的过程的语句中,未见小潭先闻其声,先声夺人的语句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待寻见小潭的过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二字概括了潭水的特点,统领下文。

(2)《小石潭记》中写潭边树蔓优美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间接(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石潭记》写游鱼的句子中,突出鱼儿自由轻灵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以光影效果营造出水墨画意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写游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拟人手法写小鱼调皮活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点睛之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两岸迂曲峭拔,难见源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小石潭记》中以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关于《小石潭记》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宋代著名文学家,以卓越的散文创作跻身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B.《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写景绘声绘色,细致传神。语言凝练却能抓住特征,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C.《小石潭记》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结构完整。

D.《小石潭记》对小石潭的描写层次分明: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总写环境,自然地引发感触。



4.下列各项对照语句中括号内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4分,选对一项得2分,选错不扣分,多选或少选本题计0分)?

A.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B.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卷石底(以)出

D.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

E.潭西南(而)望——隶(而)从者

F.(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

G.(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



5.下列句子对括号前面的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水尤清冽(清冽:清澈)B.日光下澈(澈:穿透)

C.卷石底以出(出:露出水面)D.不可久居(居:停留)



6.下列各组句子括号内词语的词类活用方式不同的一组是()(3分)

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如(鸣)珮环,心乐之。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如鸣珮环,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近岸,卷石底以出B.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C.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D.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8.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潭西南溪流的走势溪岸的形貌,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两个比喻,把小溪在林中曲折蜿蜒、时隐时现的特征形象地描绘出来,真切传神。

B.刻画潭边植被时,“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有生动而强烈的画面感。

C.对小石潭的描绘是从声音开始的。“如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引发读者的兴趣,自然地引出小石潭。

D.“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9.拓展阅读。请根据你对课文和《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解读答题。(10分)

始得西山宴游记(选段)

唐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注释:

僇lù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惴栗zhuìlì:恐惧不安,因恐惧而战栗。

其隙也:如果有空,若有空闲的时间。其,如果。

施施:形容走路缓慢的样子。

(1)《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开头“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一句很简洁,却包含深意。请谈谈你对此句的解读。(4分)



(2)翻译下面句子为现代文。(3分)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在“恒惴栗”的心境中,一有空闲,作者“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于友人结伴漫游于山水之间,用山水和酒来消解心中郁结,他达到了目的吗?(3分)



参考答案:

1.可:大约;然:…的样子;环:环绕;缀:缠连、牵连;悄怆:凄凉;闻:听到。

2.(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冽。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A。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中,韩柳是唐人,宋代六人: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4.CE。A项中“为”分别是“当作”与“形成”;B项中“全石以为底”的“以”相当于“把”,“卷石底以出”的“以”相当于“而”,是连词,用来表示修饰关系;CDE项中“潭西南而望”的“而”也是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而D项中“乃记之而去”的“而”是表示顺承(承接)关系的连词;E项中“隶而从者”的“而”亦表示修饰关系;FG两项中“以其境过清”的“以”是“因为”。

5.A。冽,寒冷。所以“清冽”是“清寒,清冷”,形容清澈而寒凉。6.D。D项中“乐”是“对……感到愉悦”,“寒”是“使……寒冷”,前者是意动用法,后者是使动用法。故选D。其它三项:A项中“凄”是“使……凄凉”,使动用法;“鸣”是“使……发出声音”,使动用法。B项中“犬牙”是“像犬牙一样”,“下”是“向下”,都是名词作状语。C项中“下”是“向下”,“斗”是“像北斗星一样”,也皆为名词作状语。

7.A。“卷石底以出”是“石底卷以出”的倒装,是倒装句,其它三项都是省略句。

8.A。写潭西南溪流的走势溪岸的形貌,原句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其中用了三个比喻,“斗折”“蛇行”写溪流,而“犬牙差互”是写岸势。

9.(1)“为僇人”点明了作者因罪被贬永州,“居是州,恒惴栗”,表明到达永州之后,作者仍然惊惧不安。“恒”表明惊惧是时时相伴的。才智难施,功业未成,前途渺茫,甚至对遭受进一步的迫害的担忧,都折磨着作者。此句点明了作者的悲郁压抑心境,引出下文借山水以解忧的行迹,也为“永州八记”定下了寄情山水以解胸中悲愤的基调。

(2)(我)以为所有永州的有特别之处的山水,我都看过了,却还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3)没有,因为虽然他与同伴“无远不到”,却只是“倾壶而醉”,醉而卧,卧而梦,醒而归,“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显得漫不经心,心不在焉,并没有真的忘情于山水之间。所以,他想借山水美酒以忘优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和语文在一起 八(下)课内资料汇编







献花(0)
+1
(本文系和语文在一...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