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黄河花园口057洪水异常现象分析
2020-03-11 | 阅:  转:  |  分享 
  
黄河花园口057洪水异常现象分析

作者:赵新生王军来源:www.66wen.com更新时间:2007年06月29日

据花园口站实测资料,调水调沙前,断面由两个起点距分别起止70~300m和400~500m的三角形河槽组成,断面300~400m间平均水深不足0.2米流速小于0.2m/s,基本无流量。调水调沙后,断面河道河槽刷深,形似矩形和抛物形。

小浪底水库7月5日放水排沙,6日12:00洪峰流量为2380m3/s,花园口站7日5:54峰顶流量为3640m3/s,比小浪底站洪峰流量增大1200m3/s,洪峰沿程传播时间近18小时。

小浪底水文站断面从7月5日20时至8日12时,流量持续以大于2000m3/s。在不到3天时间内,6日12时、7日8时和8日9:24,分别出现两次流量为2380m3/s和一次流量2510m3/s的洪峰。惟独第一次洪峰演进到花园口时产生了增值现象。

异常现象及成因分析

洪水在宽浅游荡性河道演进时,一般情况下,由于漫滩和槽蓄作用,洪峰流量沿程减小,而历时较长的高含沙洪水,却会出现洪峰流量沿程增大的现象。近年来下站流量大于上站共发生9次,除1977年8月洪水在龙门至潼关河段一次外,有8次发生在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最近一次发生在2004年8月。

历史上,1992年8月高含沙洪水期间,在区间无来水的情况下,花园口站的最大洪峰流量达6260m3/s,比相应上游小浪底站的最大洪峰流量4570m3/s净增1690m3/s。这种现象在1973年的高含沙洪水过程中也曾出现过。“92.8”洪水历时较长,达6~7天。在洪水初期,沿程削峰明显,下站洪峰流量大于上站发生在洪水的后期。而“04.8”洪水过程中,不仅花园口站出现增值现象,下游的夹河滩与上站花园口比较,也出现了洪峰流量明显增值现象。

与历史洪水洪峰流量增值现象不同的是,“05.7”洪水历时不足3天,下站洪峰流量大于上站发生在洪水的前期。本次放水排沙过程中,7月8日(9时54分)小浪底站洪峰流量2510m3/s,大于7月6日(12时)的2380m3/s,花园口洪峰流量出现在8日20时,峰顶流量2530m3/s,扣除区间加水(约80m3/s)后,与前日发生洪峰流量增值不同,洪峰流量沿程减小,由“异常”转为正常。而且,在洪水后期,沿程削峰明显。

从一般洪水演进的影响因素而言,造成洪峰流量沿程增大的影响因素有:①区间来水;②河槽冲刷、含沙量增加,使浑水流量增加;③测验误差;④洪水传播特性的变化引起的峰型的变化。

“05.7”洪水洪峰流量沿程增大,经实地查勘和调查,排除上述的①、③两项因素,说明是②和④两项因素影响的结果:调水调沙生产使花园口河段河道刷深,河床形态由三角形河槽转向矩形与抛物形河槽。众所周知,洪水波的传播速度ω与水流流速及河槽形态有关,常用ω=λv表示,式中v为断面平均流速;λ为波速系数,与断面形状有关:宽浅形小于1、三角形为1.33、抛物线形为1.44、矩形为1.67。河槽由宽浅变窄深后,一方面因水深增加引起流速增大,使得同流量时流速增加;另一方面河槽形态的变化,使洪水传播系数A值增加.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洪水传播速度加快。

造成高含沙洪水在游荡河道上洪峰流量沿程增加,不仅有着共同的机理,而且需要类同的前期条件。例如,宽浅河槽不会使流量滑程增加。当洪水历时较长或连续发生时,则会产生后浪涌前浪,使洪峰流量有沿程增加的趋势。随着河槽塑造部位的逐渐下移,在河槽形态变化最大的河段会出现洪峰流量大于上站的“异常”情况。“05.7”洪水在洪水传播过程中,由于调水调沙将宽浅河道塑成窄深河槽,引起洪水过程中传播速度的变化,形成后浪赶前浪,使得原来为多峰的洪水过程演变成胖峰,因此造成花园口站洪峰流量大于上站。

得注意的是:①花园口“05.7”洪水属于偏低含沙量的小水过程,流量仍有沿程如此大的增值;②“05.7”洪水后期,花园口河道左岸冲刷、右岸出现淤积。所以,花园口“05.7”洪水产生的“异常”现象,用一般洪水演进概念较难全面解释,其形成原因,应该是前期的调水调沙造成了“滩区先蓄后泄”与“后峰赶前峰”。

几点认识

据统计1950年至2004年,黄河下游共发生最大含沙量大于300kg/m3的高含沙洪水约30次,高含沙洪水在宽浅河道中输送时,除了河段的排沙能力低外,出现洪峰流量沿程增大(没有支流汇入)外,有时出现“异常”高水位,造成了特珠的防洪问题。

6月16日调水调沙生产运用正式开始,其目标是继续扩大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的过洪能力,实现黄河下游主河槽的全线冲刷。调水调沙结束后,由黄委防办、规划、水文等部门组成的河道查勘组,就河南、山东的黄河下游河道对调水调沙过程的响应进行了实地查勘:调水调沙生产运行,下游主河槽刷深明显,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冲沙减淤的效果得以显现。花园口断面调水调沙前后及“异常”洪水期断面过流能力变化表明,调水调沙生产使该河段河道刷深,主槽行洪能力增加。

保障河流健康生命,有效实施河道整治,既要有先进的研究工具(数模、物模等),更离不开足量的基本资料(水文、生态等)。由于高含沙洪水在游荡性河道上,演进的复杂性,有待积累更多的实测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才能给出流量增加的定量数值。建议加强特殊洪水如调水调沙不同阶段、异重流排出库等时期的水文、河道、泥沙观测等项目动态测验,同时注意洪峰流量沿程增大等异常洪水的资料收集与研究,为防洪和河道整治策略的完善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齐璞,赵业安等.1977年高含沙洪水在黄河下游输移与演变分析[A].黄河高含沙水流运动规律及应用前景[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2]黄委会“92.8”洪水分析组.1992年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输移与演变特性分析[J].人民黄河,1993(8).

[3]方宗岱.黄河防洪的特殊问题[J].中国水利,1983(5).

[4]陈先德等.黄河水文[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黄委水文局

稿件来源:黄河网·黄河报

























1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