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农村饮水困难反复原因及对策探讨
2020-03-11 | 阅:  转:  |  分享 
  
农村饮水困难反复原因及对策探讨

作者:郎旭东,刘学文,张永爱来源:山西省晋中市水利局更新时间:2007年10月20日

①旱井、旱窖无水可蓄。晋中目前尚有靠旱井、旱窖解决饮水困难的人口约6.7万人,其中仅昔阳县就有用于解决农村饮水的旱井、旱窖1957眼,解决吃水困难人口1.2万人。1997年以来,由于持续干旱,使得80%以上的旱井、旱窖无水可蓄。

②小泉小水干枯。如寿阳县48处河水工程有12处水源干枯;127处泉水工程59处干枯;1998年浅井有61处干枯;1999年大口井有28处干枯。昔阳县赵壁川集中供水工程,其水源----水磨头泉正常年的日涌水量为1600m3,2000年上半年降到了14m3/d。全市惟一岩溶大泉洪山泉,50年代的平均流量为1.53m3/s,80年代减少至1.01m3/s,目前已衰减至0.35m3/s,不少水利工程由于水源的锐减和干枯而失去了应有的效益。

③水井出水不足,吊泵严重。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解决农村饮水和工农业用水,致使区域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平川区已形成910km2的降落漏斗区。较严重的介休市宋古降落漏斗区,中心水位埋深由28m下降至74.95m。近年来,全市地下水位的平均下降速度达到0.6~2.5m/a。平均每年有近3000眼水井发生出水严重不足或吊泵,约700眼机井因此而报废。

2.资源破坏,造成人为缺水

①采煤漏水。晋中市11个县(区、市)中有7个县(区、市)有煤炭资源,煤炭是晋中的一大支柱产业,但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和影响是极其严重的。一是采煤弃水。据有关数据表明,采1t吨煤要排1~2t水,全市年产煤约1000万t,仅此一项,每年排弃的地下水达1500万m3左右;另一是采煤漏水。一些煤矿为降低采煤中的排水费,人为地打穿地下隔水层,使石炭系地层中的水漏到下伏地层奥陶系灰岩地层中,严重地降低了地下水位;另外还有采空区的地陷漏水等等,造成连片缺水问题。目前全市有209个自然村、9.32万人、0.79万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就是由此造成的。

②水质污染。工业废水及采煤弃水对水资源的污染破坏也是令人震惊的,近年来呈现出加重趋势。据对全市422km河段的26处河道断面水环境水质监测,全市50%的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1/3的河流污染严重。工矿企业比较发达的平川区,中、浅层地下水普遍遭受污染。寿阳县白马河流域、上游寿阳化肥厂、氮肥厂等企业建成投产以来,废水全部排入白马河内,使下游历史上均以白马河水为饮用水源的上湖乡、西洛镇的10余个村子全部变成了缺水村。全市由于水质污染造成的农村饮水困难有62个自然村、3.42万人、0.24万头大牲畜。

3.需水量增加,加大了供需缺口

①人口增长,增加了用水量。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1999年的50年间,晋中人口由138.1万人增加到298.85万人,增长116.4%,其中农业人口由125.4万人增到228.68万人,增长82.4%。人口的增长,造成一些农村原有水源不能满足现状需求。

②人均耗水量增加。随着社会的进步,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用水已不再满足于原始简单的饮用水,综合用水显著增加,同时,家庭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也加大用水量,如寿阳县农村人均用水量,1983年为29L/d,1998年增加到42L/d。

③用水水质要求提高。过去,由于技术、经济条件等的限制,一些农村一直饮用带有轻度污染或含氟、含砷等有害物质的水源。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治饮水带来的地方病,这类水源已不允许饮用,如平遥县达蒲乡2万余人饮用超标含砷水,已列入改善计划。

④用水标准提高。随着农村供水城市化的进程,使得缺水的概念也有了变化,农民对吃水的认识已不限于水利部规定的单程取水1km,垂直距离100m才算缺水,因而过去补助了水包水车等拉水机具的村庄不认为已解决了饮水困难。

4.工程管理不到位,运行效益差

①管理不到位。由于饮水工程长期沿袭“国家建、集体管、群众用”的旧管理体制,干部群众喝“大锅水”思想严重,使得工程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到位,造成严重的失管现象。

②工程老化失修。有些工程运行不到位,大修理期已到设计寿命,但因无更新改造资金,工程老化不能正常运行。

论文农村饮水困难反复原因及对策探讨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③水价不到位。不少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水价不达成本水价,有些工程只在年底象征性地收取一定的水费(如每人每年6元等),即使如此,有些水费仍然收不起来,使工程难以维持正常运行。

④运行效益不到位。一些集中供水工程,尽管水费只达到成本加微利,但由于供水区域内乡村经济条件不同,一些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群众,宁愿到沟里挑水或用煤矿弃水,也不用送上门的商品水,只有在每年河道断流或干旱缺水时,才用集中供水,造成工程长期负债运行。如灵石县王禹集中供水工程,设计为8个村、5000余人用水,但由于属季节性缺水和部分水质型缺水,实际供水量很小,难以维持供水站的正常运行。

三、解决饮水困难的对策

1.提高工程的供水保证率

造成农村饮水困难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供水工程的保证率不足。因此,在进行解困工程设计时,必须对水源工程进行分析论证,确保工程的供水保证率,要考虑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用水量的增加,其保证率要达到95%以上。同时要采取一切有效办法,保证饮水工程的可靠性。如昔阳县根据该县的特点,提出了“增容、扩源、联网、强管”的饮水解困总体思路。在建设集雨饮水工程中,不但强调集雨场,而且采取了“户蓄、村调、乡引、县保”的四级联动。

“户蓄”是每户建1~2眼水窖,利用房顶、院落和附近的路、坡进行自蓄,在一般情况下可保证5~10个月的用水。

“村调”是以村集体兴建大型集雨池,将某座山头或某个流域的天然径流全部蓄起,然后通过集雨池与各户水窖联合的管道,将水送往各户水窖进行补充。

“乡引”是每个乡都和县供水管网相结,在户蓄村集供水不足的情况下,由乡负责提供水源。

“县保”是充分利用全县水库与截潜流工程管网互联的优势,由县负责从有水的水库调水,从而保证村民吃水。

这一措施的实施,形成了昔阳县独具特色的饮水工程建设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连续5年大旱情况下,未因缺水发生不稳定因素。

2.加强水源工程的保护

针对水源破坏严重的后果,在饮水工程建设中想尽各种办法保护水资源,涵养水源,具体是:其一,禁止在水源附近采煤、采石。其二,进行引洪补源,回灌地下水。其三,封闭浅层污染水,保证饮用水水质。

3.强化工程的管理

农村饮水工程大都线长面广,涉及千家万户,管理难度较大,但“三分建,七分管”,管理非常重要。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原司长冯广志在“小型农村水利改革思路”一文中提出: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经营管理是小型农村水利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强化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既应从行政上加强,也应从技术角度加强,必须把握好三个环节。首先,应明晰产权,除个户自建或国补自用的微型工程外,均属集体所有;其次,明晰管理主体,确定有具体管理人员,解决好集体所有的实现形式;第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各种行为规范。榆社县新建的饮水工程,他们不仅将管理制度上墙公示,人人皆知,人人监督,而且在提水工程上安装了自动上水控制器,保证了安全运行,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户户安水表,按量计费,收费登记。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饮水工程能正常运行。

4.尽可能兴建集中供水工程

集中供水工程具有水源有保证,管理机构健全等优势,从晋中市已有的50余处集中供水工程来看,基本上能抵御连续干旱带来的缺水困境。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兴建集中供水工程。灵石县已有集中供水工程18处,2002年又建了4处,并扩大原有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范围,使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人数达到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效果非常好。

























4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