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水无法回避的话题
2020-03-12 | 阅:  转:  |  分享 
  
水无法回避的话题

作者:66WEN收集整理来源:www.66wen.com更新时间:2006年11月10日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要求,到2002年,全国要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吨/日。集中处理率达25%。据测算,仅处理厂的配套管网投资将达850亿元,至2010年,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将达40%。预计将新增城市污水处理厂1000余座。

要达到规划的要求,城市水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和运行费用是非常庞大的,这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将不堪重负。但严峻的水污染形势摆在我们面前:全国80%的水域、45%的地下水(城市地下水为97%)、90%以上的城市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已对人们生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制约。

环保技术应力求“三低”

谨防治了小巫(污)跑大巫(污)。牺牲环境搞经济,不但不会省钱,而且迟早要付出高额代价。

据环保专家北京桑德环保产业集团总裁文一波介绍,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是成熟而有效的污水处理工艺,被全世界广泛使用。根据已建、在建及拟建污水厂的情况,吨水造价在1500-2000元之间,运行费用在0.8-1.4元、吨之间。据此测算,我国尚未投入建设的城市污水厂需要一次性投资1000亿元以上,如果加上市政管网建设,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年运行费用在250亿元以上。而我国城市污水建设资金50%来自于各种贷款,如果每年有200亿元用于城市污水厂建设,每个项目的平均还贷期为1O年,数年后平均每年偿还本息将达到300亿元,仅运行费用及本息将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污水处理的平均投入大约是1500-20O0元/吨,文一波觉得这个价格难以接受。“一个百万吨级的污水处理厂,投资十几亿元,筹资就花了50年,最后如果真是满负荷运转,光维修费每年就是四五亿元,这样治污肯定没有出路。”

他认为,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标准制定不切实际,结果经济上难以为继,治了小巫(污)跑大巫(污);二是行业垄断,不正当竞争保护了落后;三是盲目崇洋,高价引进的设备并不适用。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几乎在同一水平上,这与我国的经济水平是不相称的。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我国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作为目前只能带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污水处理厂,如果没能采取与现阶段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技术,盲目投资建设是十分危险的。

记者清楚地记得,在去黄河沿岸采访的时候,在晋陕间贫瘠的黄土高坡上惊愕地看到烟囱比树多的奇景——小煤窑、小石灰窑、小造纸厂的大大小小烟囱如丛林般遍布忍辱负重的母亲河两岸!

记者曾不解地问当地官员:为什么要靠牺牲环境来搞这种低水平的生产?

环境破坏了,将来子孙吃什么?

对方反问我:如果不这样搞,现在我们吃什么?

记者一时无言以对。

这或许就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矛盾。

这一次,记者又把同样的问题摆到了文一波先生的面前。

他略一沉思后发表看法说,牺牲环境搞经济,不但不会省钱,而且迟早要付出高额代价。当然,这需要由国家和政府从全局上统筹考虑。比如一些地区因保护环境资源而限制了经济发展,那么就应当得到补偿;而另一些地区因此受益,则应当在经济上有所付出。这样,在整体上就平衡了。

不过,他认为企业要做的事情是微观的,具体的,针对环保投入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三低”设想(3L技术):

1.吨水投资低,吨水投资应控制在600--1000元之间;

2.运行费用低,吨水运行费用应控制在0.4元以下;

3.运行管理要求低,不要求有大量专业人员操作管理,操作管理人员数量为现有污水厂人员的三分之一左右。

实现“三低”目标的保证是必须开发和推广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文先生说,他所领导的公司就是在致力于这一工作,并已有多项专利成果投入应用。

运行模式应步入市场轨道

以市场眼光开发环保产业,既可以解决资金矛盾,拉动国内需求,又可尽快改善环境。

与环保的技术问题相比,文一波先生认为,当前更为紧迫的是环保产业的运行模式问题。据他分析,就我国的市政环保工程而言,传统的模式是:政府投资、政府建设、政府运行。由于各级政府财力有限,政府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解决我国现有的市政污水和垃圾的处理,需要5000--6000亿元的建设投资,每年还需700--800亿元的运转费用。按现在的模式,政府没有这个财力,在很长的时间内也没有这个财力。他认为,传统模式的弊端在于科研、设计、土建施工、设备供应安装等各环节之间相互脱钩,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单位投资过高。工程系统化管理差、质量低、风险大。盲目引进外国技术不适合国情,代价昂贵。据统计,有50%至60%的环保工程项目竣工后不能运转或不能稳定运转。

论文水无法回避的话题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此外,过去的环保建设项目由临时的筹建小组负责,由于缺乏专门知识(往往是现学),造成工艺选择的不科学,设备选择的不经济,工程投资的浪费,由于运行机构为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很少有人有相关经验,造成编制过大,费用过高,管理不佳等。

如果改变这种模式,情况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市政污水与垃圾而言,应当由国家出台征收排水、垃圾排放费法规,将所有污水厂与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及运行全权委托给具有相应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筹资建设与运行,企业通过收费收回投资。

按照文先生的观点,通过这种模式,我国城市污水与垃圾治理率可望在5年内由实际不足6%和2%,分别达到50%和30%水平。同时,这种模式每年可减少全国各级政府约200亿元支出,新增约500亿元工程需求,新增国民生产总值700-900亿元,提供数百万个就业机会,环保产业也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那么新的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呢?他认为答案是肯定的。理由是:

1.我国环保市场十分巨大,只是个启动问题;

2.治理技术成熟,无论是废水还是垃圾我国均有很成熟的技术;

3.资金来源丰富。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金融机构都在寻求良好的投资项目。如改变现有运行模式,这些资金将会主动地予以支持;

4.项目回报稳定可靠。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排污费无论对居民个人,还是企业均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关键是政府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一旦政府出台一些适当政策并积极倡导,增加排污收费完全可行。无论从工业用水还是从生活用水来看,我国水价都大大低于成本价,为了形成洪水的良性循环,调整水价势在必行。收费保证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费用回收即有保证。

总之,以市场经济的眼光开发环保产业,走“投资-收费-效益-回报-再投资”的模式,既可以解决资金矛盾,拉动国内需求,又可尽快改善环境,一举而多得。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将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这比诸多调水的方案更为可行。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于越峰先生不久前谈到,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不是大量发展环保产业。核心问题是,我们缺少的是有质量、有规模的环保企业,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

北京重见碧水清波有望

全市的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0%。水质的改善将使市民真正可以看到河湖还清。

目前北京市市政污水的处理能力怎样呢?据有关部门人士介绍,从50年代开始建设的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终于在1993年建成,其日处理能力为50万吨。1990年亚运会前,建成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日处理4万吨。此外,在方庄小区也建成一座日处理4万吨的处理厂。1996年,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开始大规模施工,预计在今年“十一”前投入试运转,到年底新增50万吨日处理能力。上述项目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日处理污水共108万吨,占日排污水量250万吨的40%。

有关方面正在与世界银行洽谈下一步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项目,已达成原则协议。治理重点将是在凉水河沿线建立3座污水处理厂,即上游吴家村8万吨/日处理厂,中游卢沟桥20万吨/日处理厂、下游小红门60万吨/日处理厂,此外,将在北城建立20万吨/日处理厂,在酒仙桥建立一座处理厂。同时,配套建设数十公里污水截流管线。据估计,最近几年北京市的污水排放量不会有大的增长。到这些项目建成后,全市的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0%。

























4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