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等值线图的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2020-03-12 | 阅:  转:  |  分享 
  
等值线图的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发布:2008-6-1110:36|作者:webmaster|来源:网络转载|查看:180次

等值线图是用来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示意图,是反映某地理事象在一定地域内存在和发展的规模、范围、等级或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地图。主要有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水温和气温)、等降水量图、等pH值线图、等太阳辐射线图、等深线图、、等盐度线图、人口等密度线图、等震线图、地层年龄等值线图、大气中某种污染物分布的等值线图等等。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

1、具体判读规律:

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疏密程度: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地面起伏的大小

密集——坡度陡;等高距一定,线愈密则坡愈陡,水流愈急;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陡崖相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

、山区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及距离海洋远近(降水量的差异);向阳坡和背阳坡(光、热量的差异)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2)与河流水文结合: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

水库库址的选择: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避免断层,喀斯特地貌

(3)与地区规划结合:

修建铁路、公路: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免断层、滑坡。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高原发展畜牧业。

工厂区位的选择: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潭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采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二、等温线图的判读

具体判读规律:

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水平方向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水平方向气温差异小

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S---60°S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因素(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

影响因素比同纬度

地区气温等温线

弯曲状况影响因素比同纬度

地区气温等温线弯曲

状况大陆夏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大陆冬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海洋冬季气温高向高纬凸出海洋夏季气温低向低纬凸出地势较低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地势较高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暖流经过气温高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低向低纬凸出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

运用“高高低低”,突破等温线的难点

以北半球为例,7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1月份则相反。我们知道,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气温低于大陆,冬季海洋气温高于大陆,通过分析学生是理解了,但对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即弯曲和陆、洋、季节之间的关系)却很难突破,只要巧妙地运用“高高低低”,突破就不成问题。如何判断该地区处在什么季节,首先根据气温的一般规律: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可以判断出该地域所在南北半球位置。然后运用“高高低低”法判断季节: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表明其气温“低”于同纬度的陆地,为夏季,称为“低低”;同样,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明其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为夏季,称为“高高”。

实际运用:

根据以上判读规律就可判断南北半球位置、判断季节与天气以及该季节时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中心、季风盛行方向(亚州东部和南部);判断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洋流性质、洋流的南北半球位置及大陆东西岸位置、流向和洋流名称,以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三、等压线图的判读

具体判读规律:

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形势: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实际运用:

根据以上判读规律就可判断气压场类型:如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和低压糟、鞍部位置、进而确定气旋和反气旋的位置;判断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风向与风力大小及分析天气变化;也可以从全球范围的等压线图来判定典型的气压中心名称。

四、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具体判读规律:

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逐步减少。

等降水量图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则降水量比同纬度地区少;等值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出-------则降水量比同纬度地区大。

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差异大;等降水量线稀疏----降水的地区差异小。

等降水量线基本与山脉线平行----多雨则为迎风坡,少雨则为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线内降水少则为闭塞内陆地形,线内降水多则为山地迎风坡(雨岛效应除外)。

五、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具体判读规律:

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增大――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

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

除以上外,还可通过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判断回答太阳辐射极大值、极小值出现的地区及原因,分布的总体规律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判读等震线----判定地表某点地震的烈度、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等;通过判读海底岩石年龄等值线----判定海岭、海沟的位置,及海底张裂地带与碰撞地带的位置与走向;通过判读人口密度等值线----分析某地区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历史、社会、经济诸因素。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有关等值线图的内容时要注意:识别等值线图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识别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在同一幅图内,等值线的疏(稀)密(集)程度表示在一定方向上地理事物差异的大小。识别等值线排列状况及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分析成因,推断出规律和结果。在地理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等值线的这些共同特性,掌握判读等值线图的方法。

TAG:解读应用等值线图形语言

























1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