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焕光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开拓者
傅焕光,著名林学家和水土保持学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开创早期的中国土壤侵蚀试验研究工作,组建开创中国早期的水土保持实验区,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为水土保持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开拓者。
??傅焕光(1892─1972),字志章,江苏太仓县人。1915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同年由政府公费派送菲律宾大学森林管理科学习,又转农科选读,1918年回国。历任江苏省第一农校教员,江苏省第一造林场分场主任。1927年应冯玉祥邀聘赴绥远省(现内蒙古自治区)任实业厅农业科长、代理厅长。1927年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今江苏省苏州农校)校长,江苏省第一造林场场长。??1928—1937年任中山陵园主任技师,陵园设计委员会委员兼园林组长,为创建中山陵园作出重要贡献。1938年1月到1942年春历任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林司技术科科长,农林部林业司造林科科长,中央农业实验所简任技正,兼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和农产促进委员会森林勘察团团长。1942─1946年任“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主任。在任期间于1945年4月由农林部派送到美国学习考察水土保持。他在美国水土保持局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在美国期间,他在罗德民博士((Walter??Clay??Lowdermilk)的协助下,考察了美国水土保持,期间他以中国技术顾问和农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的名义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粮食会议和美国华盛顿召开的森林专家会议,在会上他发表了题为《中国的森林状况及林业问题》的报告和中国水土保持情况介绍。1946年回国。1946年6月到南京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任副所长兼水土保持系主任,中山陵园管理处处长。1950年5月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农林部林业总局副局长。1951年2月─1972年傅焕光在安徽省工作,曾任大别山林区管理处副处长;省林业局副科长、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造林处副处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60年被邀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列席代表;曾当选为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他一向热心学会活动工作,1917年为中华农学会会员,1928年成立中华林学会为筹备委员,1930年4月以中华农学会和中华林学会代表,参加日本农学会特别扩大会。1941年中华林学会恢复活动,出任理事兼编辑委员。1945年在重庆筹备成立中华水土保持学会,他为筹备委员之一。1951年成立中国林学会被选为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对早期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开拓
??傅焕光,早在1921年发表了《提倡造林以弭苏省水灾》。文中分析了江苏省水旱灾的原因,提出了治理途径:(1)防止海水倒流,营造固提防风林,保证牢固的海堤和海塘;(2)防患太湖流域水灾,在西部水源山区造林,作为“节水流的根本之计”;(3)防治苏北水灾,在各河上游造林,“使水流从容宣泻,而淮北之灾可纾矣”。他还强调说明,营造水源林的重要性。他呼吁“治水者不独注意于下游之疏浚,并规划于水源,择地造林,则苏省幸甚,国家幸甚。”1922年他发表《推广苏省林业之商榷》一文,对森林作了分类,其中列有保安林,包括:水源造林,护塘森林,护圩森林等。
组建开创阶段的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
??【注1:关于创建天水实验区的历史背景。为什么农林部会在天水成立实验区?
193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在工务处下设林垦组,“专司防制土壤冲设事设”,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土保持防治机构,林垦组在职934—1937年做了许多土壤防冲工作,先后在河南的潼关、博爱,山东东阿,甘肃清水、平凉建立林草苗圃,并拟在灵宝、天水、平凉、绥德等地设立防止土壤冲失区,并建议全国经济委员会或实业部设立防止土壤冲刷局,更为具体地编制了一个“灵宝防止土壤冲刷试验区计划”,规划试验场面积为10平方公里,试验期5年,得到全国经济委员会核准,定于是1937年正式实施,此事不幸因抗日战争暴发而被停端。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土保持实验计划构想。
??1940年黄委会聘请任承统任林垦组长,他到任后即提议将林垦组改为“林垦设计委员会”,并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兼任委员。随即指派任承统筹办西北各省水土防治工作,3月他拟订了一份《勘定水土保持实验区之调查计划大纲》,在这份手稿中提出了“水土保持”一词,这是我国现存文献中出现最早的名词。
??1941年黄委会在天水成立了“陇南水土保持实验区”,由任承统任主任,开始了部分工作。但由于没有专项经费支持,工作十分困难。这是我国以水土保持名字所建的第一个实验机构。(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此前中央农业实验所于1939年与四川农业改进所内江试验场已开展有土壤冲刷与耕作试验;另1940年12月福建研究院在河田设立“土壤保肥试验区”,设有土壤流失与防治的试验,但其单位名称都没有“水土保持”的名词,后者于1944年才改名为福建研究院水土保持实验区。)(还应说一下的是土壤冲刷试验我国最早的是由1923—1926年罗德民在南京金陵大学任教期间,带领学生任承统等进行鲁、豫、晋、陕和淮河流域作雨量、植被与土壤冲刷关系调查。又在山西五台山,山东崂山设置雨季径流与土壤冲刷小区试验,此成果罗德民曾于1926年日本东京“第三届泠太平洋会议”上发表,据说这是国际学术史上第一篇这样的论文。)
??1940年国民政府在重庆成立农林部,下设林业司、中央林业实验所等机构,当时正想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林业专家凌道扬的推荐下,于1941年7月农林部与黄委会签订“西北林垦水利合作实施计划”,其中提到为防止土壤冲刷“由农林部委托黄委会陇南水土保持实验区兼办,实验区主任由农林部林业司陶玉田科长带原薪兼任,经费由农林部保安林建设经费中支付,以推动实地工作”。为执行协议,黄委会于7月5日任命陶玉田为陇南水土保持实验区主任。后因陶玉田长期没有到任,当时任农林部科长的付焕光主动要求替任此职,遂于1942年3月任命付焕光为陇南水土保持实验区主任,但待付焕光来天水后,情况发生变化,当时黄委会换了领导后不同意这项使用协议,合作不成,而付焕光已到了天水,农林部于1940年4月先以中央林业实验所的名义在天水设立西北工作站,由中央林业实验所简任技正付焕光任主任,7月又改名为黄河水源林管理区渭水分区,8月又改为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当时因是农林部第一个水土保持实验区,所以没有加天水两字。这样天水就有了两个并存的水土保持实验区,直到1946年行政院决定水土保持工作由农林部管理,黄委会陇南实验区宣布结束,农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才延续至今,所以它是当时实验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实验机构。】
??1942年3月傅焕光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主任,辗转五个月,1942年8月他在甘肃省天水开办了“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在创办初期,【注2:付焕光在创立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时,历尽艰辛,不辞劳苦,白手起家,他到天水后,即赴兰州与甘肃省政府取得联系,得到省长谷正伦亲自批示由省建设厅长张心一协助办理,并下令没渭河流域各专员、县长,“遇事随时予以协助”。1943年张心一厅长还专来天水协助付焕光解决了区址土地、住房,与天水农业改进所协商,由实验区出资为该所盖10间房的条件换得天水县成门外农改所土地4.5亩作为实验区办公区址,经半年建设完成。还租借农改所(实验区南侧)土地17亩为牧草试验苗圃,租借天水县政府公地30亩为林草试验苗圃。又在天水南郊吕二沟口计划设计水土保持试验场面积250亩,后经罗德民协助勘测建议改设以梁家坪为中心的南山水土保持实验区示范区,当时示范区土地大部为地主所有,经张心一和县政府的协助租得梁家坪土地设立场址,并经甘肃省气象测候所批准设立了三等气象没候站,布设径流小区试验。
??1942年12月付焕光带领吴敬立、吴中伦、吕本顺等进行小陇山林区调查,历时一月,写出了《小陇山林区勘察报告及初步管理办法》、《小陇山林场土地经营计划草案》。文中建议将小陇山林区划归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作为水源林保护试验区。1944年国民政府农林部和甘肃省政府批准同意划归天水实验领导,1945年5月正式成立为本区工作站,派袁义田接收工作,后因经费和人力不足,仍交甘肃省建设厅管理。
1944年付焕光又接受农林部令赴甘肃平凉兼任黄河水源林管理区泾水分区主任,1945年4月泾水分区改名为平凉水土保持工作站划归天水实验区领导,派技正黄希周主持工作,至1949年解放后交地方政府接收。
??1943年付焕光为推动农民群众开展水土保持亲自带领全体人员,积极在天水城乡各种集市、庙会举办展览,发放宣传单介绍水土保持,邀请天水军政领导、乡绅举办座谈会介绍水土流失危害情况和水土保持重要,还专门组织人力查阅天水地主志书,发解水土流失危害情况。并在南山实验场周围组织石马坪、土坑、东团庄等村农民,于1943年10月成立了“天水县大城镇第十五保保土会”,与实验区共同推行水土保持工作,当时罗德民及其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成员参加了成立大会。
??实验区人员不足,付焕光以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来开展工作,如专门呈请农林部邀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蒋德麒带薪来区主持农艺及径流试验工作达二年多,邀请中央农业实验所果树学家沈嵩技正来区,考察了天水气候土壤情况,认为适合发展苹果,指导果树引种等试验,还呈请农林部请调农产促进委员会专门委员任承统带薪来站指导林业防冲工作。积极鼓励在站职工提高学术水平,先后推荐冯兆麟、徐学训、任承统等赴莫学习,学成后任承统仍返回天水来工作,实验区内每年组织职工举办水土保持研讨会,提高业务水平。还调请叶培忠来区主持牧草试验和树木杂交工作,这两项都是国内规划最大的、最早的试验工作。1942年5月—1945年6月付焕光在天水实验区三年多时间做了许多水土保持开拓性工作。付焕光在天水三年多时间,使天水实验区达到以下规模:实验区——天水县城南门外,内设营林、工程二股,各有技正任股长,面积4亩多,建房25间。下设:河北苗圃在区址南侧,占地区17亩,设牧草试验圃,林业苗木繁殖圃。
??1、二个苗圃杨树有性杂交试验圃河南苗圃在吕二沟口,占地30亩,设草木樨种子繁殖圃,优良林木繁殖圃。
??2、三个工作站
??兰州工作站:七里河全家山为站址,租地2.5亩为办公地,划荒坡1000为试验地,以农事和林牧试验为主,常驻1—2人,工人10人。
??平凉工作站:租用西北兽疫防治血清厂址为站址,租牧场土地250亩为试验用地,常驻职员2—4人,工人20人。
??小陇山水源林工作站:小陇山面积3750平方公里,付焕光做了许多前期工作,才征得划归本区,后因经费不足,部分移交省厅。
??3、南山实验区
??原计划在梁家坪设立试验场,占地区135亩,由于几户地主阴挠,才分期租得土地43亩,作为坡地径流试验,建房10间,设三等气象测站,常驻技术人员3—4人,工人10人,是当时国内进行坡地水土流失定位试验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基地。
以上这样的规模一直到1949年解放。】
??陆续招聘了叶培忠、蒋德麒、黄希周、张绍钫、张德常、吴敬立、徐学训、魏章根、吴中伦、董新民、吕本顺、闫文光、薛志忠和若干助理技术人员组成技术班子。还聘请任承统、牛春山、袁义生、袁义田等指导协助工作。这是中国早期的水土保持科研队伍。
??应国民政府农林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邀请,1942年12月美国水土保持专家罗德民博士(Walter??Clay??Lowdermilk)到重庆组成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于1943年夏,美国水土保持专家罗德民博士(Walter??Clay??Lowdermilk)率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光临了“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帮助踏勘选定了试验示范场地为天水南门外南山的大柳树沟小流域,并以此为综合治理小流域;确定坡耕地小区径流试验场,设在大柳树沟小流域内的梁家坪;又以大柳树沟左邻的吕二沟为示范流域;“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的工作得到了美国水土保持专家罗德民博士(Walter??Clay??Lowdermilk)的帮助指导,如拟定工作计划、设计布置试验项目;制定购置仪器设备和征集有关资料、种苗计划等。同时得到了英国的李约瑟博士送给“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几十册有关水土保持的书籍,他还曾来该实验区指导过工作。??
??为了开展“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的工作,傅焕光写了《关于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草拟工作计划及实验概况》,文中指出,西北为黄土高原区域,雨水集中在夏秋季,雨季土壤冲刷甚烈。实验设有:(1)小区冲刷试验。在各种斜坡地上,自百分之五之斜坡至百分之四十五斜坡上,设立2500平方米面积小区,种植不同之植物(玉米或牧草),每次雨后计算其土壤及水份之冲刷量。(2)梯田沟洫。即在实验场地内大小沟分段作壩,以阻止沟岸崩塌及沟身深蚀,同时在沟壑中种草植树效果甚佳。(3)柳条掛淤。在天水县吕二沟囗筑堤780公尺引混水沉淀于堤内,水涸遂变沙石为沃土。(4)荒坡造林。(5)繁殖保水植物。(6)要作保土法:有等高耕种、轮作绿肥及覆盖试验等。(7)发展果木林。
??“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当时主要实验项目有:1、径流小区试验。以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不同作物、不同坡度等为主,测定其对不同降雨产生径流的影响。最初设19个小区,1943─1946年由蒋德麒指导、张德常、高继善、董祥华负责。1946─1952由高继善、董祥华负责。这项试验取得了比较系统的坡耕地径流试验记录,这是早期中国水土保持科研成果中的宝贵资料。2、梯田沟洫(又称凳式梯田)试验示范,示范面积约一千亩左右,保土效果明显,这项试验由魏章根、闫文光负责。3、坡耕地保土耕作试验,由蒋德麒指导、张绍纺、高继善负责。取得主要成果为垅作区田、休闲坡耕地水平抗冲沟。垅作区田的保水保土效益都达到90%左右,增产10∽30%。4、绿化荒山荒沟。在沟壑两面荒坡上,栽植刺槐、白榆、臭椿、侧柏以及杨柳等,特别是刺槐,生长快、荫生力强,在短期能郁闭,保土力强,又能很快解决燃料和小径材,深受群众欢迎。这项工作由吕本顺、武毓騤负责。5、沟壑治理。主要在沟底修建柳谷坊、土谷坊、砌石谷坊等固沟工程,在大柳树沟综合治理小流域,进行了系统示范,由闫文光负责。6、柳篱挂淤。在任承统指导下,由吕本顺、闫文光负责。在吕二沟囗外冲积扇左侧建柳篱挂淤示范,长80米,宽15米,效果很好。以后曾在该实验区龙王沟囗采用这种方法淤漫沙石河滩为良田,建成树草良种繁殖场。7、保土植物引种、育种、繁殖、推广。由叶培忠主持。“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曾设有兰州、平凉分站。“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进行了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的各项定位实验,为水土保持试验工作初步奠定了基础,为中国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做了准备。同时,大柳树沟和吕二沟流域的治理,是对以流域为单元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开拓。1946年付焕光根据以上试验开展的成果经常总结整理编辑出版了《三年来之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专著,由农林部长周诒春题写书名,因限于当时印刷条件,书虽简陋,但却在水土保持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傅焕光在这一时期撰写了《水土保持与水土保持事业》论文。他在水土保持学术理论上提出了见解,他认为远古时代,大地遍生草木,土壤冲刷微乎其微。待人类繁衍,囗粮激增,森林坡滥砍滥伐,陡坡滥垦,地表裸露,以致土壤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毁坏,沟壑纵横。而且径流所挟带的泥沙淤了江、河、湖、沼以致洪水乏滥,田庐为墟。西北黄土高原,童山濯濯,赤地千里,水土流失触目惊心。他认为水土保持工作应包括农艺、森林、畜牧、水利以及整个农村建设。水土保持工作范围划分为:1、土地分类及其利用。以一个集流区为单元,按照土地坡度、土质分别为农田、牧地、森地。平原为农田,缓坡为牧场,陡坡为森林,使土地保持永续和最高生产能力。2、保土蓄水。在农业区治理坡田不使冲刷,其方法,即在缓坡农田上推行等高带状耕作及梯田沟洫之制。3、保持水源。4、安定沙漠。对于沙漠边缘地区,营造防护林带。选择耐旱植物以固定沙丘,防止沙漠内侵。在沙区造林种草,恢复植被。5、恢复废田。在沟谷和砂滩上,打坝淤地,筑堤淤地使荒沟荒滩恢复利用。6、永续生产。总之,水土保持工作要协调自然,综合治理,使土地得以充分合理利用永保生产力。他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及实施意见,时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艰苦创业,勤奋好学,献身水土保持事业
??????????????
??从1938─1942年历任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林司技术科科长,农林部林业司造林科科长,兼四川教育学院教授。1942─1946年傅焕光任“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主任。他接收任命后,以水土保持改造山河为已任,欣然离开大都市重庆。当时交通十分困难,他率领全家由重庆乘运货汽车经成都到甘肃天水。在【关于付焕光考察岷江流域,付焕光在重庆来天水前,曾受黄炎培先生委托,当时为坚持抗日战争,需要开垦荒地积聚粮草,据闻岷江上游有可垦荒地,因此委托他在赴任途中顺道考察一番。
??付焕光来天水是携妻带女举家动身而来,当时路途十分艰难,搭乘货运卡车、马车等交通工具而来,历时1月有余,其中在成都停留时到岷江上游考察,并写有《岷江上游考察报告》亲自察看了当地条件荒地不多,不宜开垦,给黄炎培作了如实回报。他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给国家决策提供了依据。】成都停留期间还偕同少数技术人员到岷江中游、青城山、都江堰考察。到天水后他们先租用城内民房居住、办公。随后在天水公园建筑了一幢简陋的办公兼宿舍的平房。在创办“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初期,诸凡区、场址勘定、经费措筹、人才招聘、仪器设备的购置以及对外联系、交涉、宣传等事宜都得他们去多方奔波,努力寻求援助。傅焕光为人憨厚,待人诚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求实精神,他知人善任,团结共事,很多人都愿同他一道工作。当时各种专门人才奇缺,而愿意到西北艰苦地方来工作的人数更少,但在他的感召下,接踵而来的却为数不少,除本区职员有技正、技士衔者八人外,还有外单位协助人员、有专员、技正、技士衔者七人。1944年他们在炎热的伏天,测绘“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的梁家坪试验场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布设试验、示范作准备。每天早出晚归,选点定线,测量计算,白天顶烈日测量,晚上在煤油灯下计算,与蚊蛉战斗,住在临时工作房,吃在职工灶,每天工作达十多小时。这样度过了三伏天,在较短的时间内测绘出具有田块、地埂、道路、细毛沟、等高线等地物、地形大柳树沟全流域地形图。在“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的范围内,天水的坟山之岭,藉河之滨,都留有他的足迹。
“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的工作得到了美国水土保持专家罗德民博士(Walter??Clay??Lowdermilk)的帮助指导。1942年12月美国水土保持专家罗德民博士(Walter??Clay??Lowdermilk)到重庆组成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参加考察团的有张乃凤、蒋德麒、梁永康、傅焕光、叶培忠、冯兆麟、章元羲、吴以学、陈迟等。1943年美国水土保持专家罗德民博士(Walter??Clay??Lowdermilk)率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光临了“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对该实验区的工作进行了指导。并由美国赠送给“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自动雨量计、自动水位计各一具,当时在国内尚属罕见。美国水土保持专家罗德民博士(Walter??Clay??Lowdermilk),还在天水举办了水土保持技术人员培训班。同时,“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得到送给来的几十册有关水土保持书籍,英国李约瑟博士还曾来该实验区指导过工作。??
??美国水土保持专家罗德民博士(Walter??Clay??Lowdermilk)率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由成都出发,考察了陇南、关中、兰州、华家岭、河西走廊和青海共和等地。他们在这次考察中得出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不同自然环境和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要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针。他们认为无论那一种自然类型,基本的一条,即必须尽一切努力把雨水就地拦蓄到土壤里去,不使产生径流。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服务。他们再次确认西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源,是没有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只要那里能合理利用土地,就可以重新繁荣起来。他们特别指出陕西黄龙山地区自然植被的变迁史就是良好的实证。那里在清代曾人囗繁衍而不注意合理利用土地,陡坡毁林毁草开垦,造成了光山秃岭,因之产生了严重的加速侵蚀,河水混浊,洪水为害。后来由于民族纠纷,当地人囗外移,从此人囗稀少,耕地荒芜,到考察时不过八十年时间,已经遍地生长出茂盛的次生林和天然草,河水也变得清沏了。这个实例正反两方面证明了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即人类能破坏自然,造成水土流失灾害。也能恢复、再建更加良好的植被,保持水土。在这期间傅焕光撰写了《西北水土保持考察记》论文(此考察记是罗德民考察团成员考察结束后每人各写一篇的报告,我只知题,但未见其文)。
??傅焕光,在“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任主任期间,1945年4月由农林部派傅焕光到美国学习考察水土保持。他先在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总局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后在美国西部华盛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留学美国期间,他在美国水土保持专家罗德民博士(Walter??Clay??Lowdermilk)的协助下,走遍了美国各州,考察了美国水土保持和公园、森林、农场、林场,并帮助美国一些地方进行水土保持和林业工作。他从美国寄回天水很多牧草种子,还有薄壳核桃、大王松等种子。
1946年傅焕光在任中央林业实验所副所长兼水土保持系主任期间,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训练班,培训森林、水利、农艺方面的大专技术人员,讲习水土保持技术,提倡山地植树造林,坡地种草放牧,平地从事农耕,以减少和杜绝水土流失。次年又在南京岗子村坡地举办水土冲刷试验。同时,他还向河南、准南派员从事土壤勘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傅焕光,宁愿辞去上海华东农林部林业总局副局长的取务,放弃上海优裕的生活条件,到安徽省任皖北大别山林区管理处副处长,1951年他率领年轻科技人员对大别山林区进行了全面调查。1952年撰写了《安徽省佛子岭水库上游水源林计划草案》。草案提出了封山护林,凡25度以上的坡地停耕还林,25度以下的坡地进行耕种,但要修筑梯埂的建议;还提出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此期间,他举办了两次护林保土训练班,训练水土保持干部;组织护林小组,推行停垦、修筑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发动群众育苗造林和封山育林,收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1955年傅焕光草拟了《佛子岭、梅山水库泥沙淤积的防止和水源林经营的意见》。他分析了上淤泥沙流失的原因,提出了控制的办法。
??1956年傅焕光撰写了《淮北石灰岩山区树种初步观察》。指出在石灰岩山区造林质量,除选择适宜树种外,须要改良整地方法和改良土壤。他提倡环山等高壘石壩的整地方法,就地取石头材料,做石壩。壩内做成一条土沟,林木栽在土沟内,适合根的生长,石壩可防护、可蓄水保土、保肥。由于环山等高整地,山上的径流、雨水和泥土一层层地被石壩挡住,这样减少了径流,因此,石壩起到了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可用来蓄水保土。整地可采取等高块状整地、或作鱼鳞式整地。
50年代傅焕光倡导,研究过各种梯地(石壩梯地,草原梯地,梯级梯地);以及如何推行“戴帽子”(山顶不开挖),“穿裙子”(山脚不开挖保护林草),怎样“开天窗”(林间隙地利用),打横沟,挖沙宕,竖挡壁和原坡整地(按山地原来坡度,开四留六,不拉平)等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傅焕光还撰写了很多报告和文章,如《怎样作到兴地不走土》(1952)、《山地等高带状整地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1957)、《怎样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十年来径流小区试验初步总结》(1955)、《吕二沟察勘报告》、《石质山地造林技术》、《兰州附近荒山荒地察勘报告》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建议要用材林与水源林相结合,充分注意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傅焕光工作在安徽省,十分关心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1963年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他以代表的身份向大会提交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农林牧的生产,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提案。他强调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及水土保持的效益,指出当时由于过度开垦破坏了林木和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灾害,提出了如何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多项建议。
??1963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业科技会议,会议设了水土保持组,由蒋德麒、傅焕光、朱显谟、方正三等主持制定了《山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十年规划。把水土保持列为国家科学研究项目,促进了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在会上,傅焕光作了《南方水土保持问题》的发言。他认为南方与北方不同,山地多土石山,坡陡,土薄,雨量大,冲刷得更加厉害。再加上烧林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山区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减少。他呼吁人们要重视防治水土流失,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三十年代后期和四十年代前期这个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前辈在艰苦的环境忘我地、坚持不懈地呼吁水土流失危害严重性,使水土保持工作能引起一些朝野人士的重视,这为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开拓了道路,并奠定了基础。在那时呼吁倡导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前辈有:李仪祉、张含英、陶述曾、沈宗瀚、黄瑞采、傅焕光、凌道扬、任承统、叶培忠、张乃凤、蒋德麒、彭家元、马溶之、屠鸿远、江胡祯、李长年、朱莲青等,在他们的大声呼吁下,使水土保持工作不断深入人心,为人们所重视。
傅焕光爱好书法和诗文,为了中国的林业和水土保持事业,他放弃了个人爱好,选择了艰苦的林业和水土保持工作。他一生虽然经历了坎坷,但他老当益壮,毕生孜孜不倦的为中国水土保持事业而工作。
??1972年逝世于安徽黄山安徽省林业研究所工作岗位上。
参考文献
??(1)吴中伦??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林业卷1。傅焕光。1991:70-84
??(2)周诒春??农林部水土保持实验区。《三年来之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单行本)。1946。
??(3)高继善??中国水土保持史话。水土保持志资料汇编(第二辑)。1988:54-67
????(4)莫世鳌建国初期西北铁路线区的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志资料汇编(第二辑),1988:79-80
??(5)闫文光民国年间的水土保持之最。水土保持志资料汇编(第二辑)。1988:69-75
主要著作和论文目录
??(5)傅焕光“水土保持与水土保持事业”。《三年来之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单行本)。1946。
??(6)傅焕光《淮北石质山地造林技术调查报告》。(油印本)1962
??(7)傅焕光《西北水土保持考察记》。农业推广通讯第六卷第三期
??(8)傅焕光《淮北石灰岩山区树种初步观察》。1956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