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潘季驯
2020-03-14 | 阅:  转:  |  分享 
  
潘季驯

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湖州市)人,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授九江府推官,后擢御史,巡按广东。官至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嘉靖四十四年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他四次总理河道,先后治河近十年。????

明代黄河由河南归德至徐州南下夺淮,注入黄海。自徐州至淮安五百里的河段是漕运要道;自淮安到扬州,则利用湖区作为运河。同时明朝皇帝的祖陵在泗州(今盱眙北),皇陵在凤阳,均位于淮河岸旁。治河对皇陵的保护、漕运的畅通和沿河百万生灵的安危,要作综合考虑,难度较大。???

明初为了漕运,在治河策略上,重北轻南,采取“北岸筑堤,南岸分流”的措施。到嘉靖末年,黄河下游徐州以上河道分汊达十三支之多,淤积严重,连年为患。万历六年潘季驯第三次主持治河以后,在前两次治河实践和吸取前人治河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黄流最浊,以斗计之,沙居其六”的黄河含沙多的特点,强调治河宜合不宜分,分则水势缓而沙停淤槽;合则水力强而沙随水去。于是改变了前期分流的措施,主要以束水攻沙的理论来指导治河。在处理黄、淮、运三河关系上,提出“通漕于河,则治河即以治漕;合河于淮,则治淮即以治河;会河、淮而同入于海,则治河、淮即以治海”的规划原则,进行综合治理。????

在处理水沙方面,潘季驯提出“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方策,为实现这一方策所采取的措施为:一是“筑堤束水”,主要采用缕堤,塞支强干,固定河槽,加大水流的冲刷力;修筑遥堤来约拦水势,取其易守,并可利用洪水冲刷主槽。遥堤、缕堤之间,修筑格堤。由于黄河多沙,洪水漫滩,万一缕堤冲决,横流遇格即止,水退沙留,可以淤滩,滩高于河,水虽高,也不出岸,起到淤滩刷槽的作用。二是加强洪泽湖东岸的高家堰,充分利用洪泽湖,蓄淮河之水以清刷黄,黄淮二水相汇,河不旁决则槽固定,冲刷力强,有利排沙入海。这样“海不浚而辟,河不挑而深”,以达借水攻沙、以水治水之目的。????

为了防御异常洪水,万历八年他于黄河下游桃源(今泗阳)窄河道内,修建了四座减水坝(即崔镇、徐昇、季泰、三义减水坝),坝顶比堤顶稍低二三尺,宽各三十余丈,万一水与坝平,任其从坝顶溢出,“则归槽者常盈,而无淤塞之患,出槽者得泄,而无他溃之虞,全河不分,而堤身自固矣”。????潘季驯对堤防修守,十分重视,他说防河如防虏。“防虏则曰边防,防河则曰堤防,边防者,防虏之内入也,堤防者,防水之外出也,欲水之无出,而不戒于堤,是犹欲虏之无入,而忘备于边者也”。因而他强调四防(昼防、夜防、风防、雨防)二守(官守、民守)的修防法规,进一步完善修守制度。????

潘季驯在治河期间,全面整修完善了郑州以下两岸堤防,初步形成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治绩卓著。他于万历二十年告老回乡,二十三年病故。在职时曾著有《两河经略》(原名《两河管见》)和《河防一览》(原名《宸断大工录》)等书。阐述了他的治河方略和经验,对后世治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