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吴中如院士谈治水
2020-03-14 | 阅:  转:  |  分享 
  
吴中如院士谈治水

——听吴中如院士谈治水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3月6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教授吴中如来京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之际,记者按照事先的约定,来到委员驻地进行了采访。??未谋吴院士面时,就为其艰苦好学、严谨治学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所折服。及至见到吴院士,他的和蔼可亲和侃侃而谈,让记者仿佛回到了课堂。??围绕水利的重要地位、科技在水利工作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吴中如院士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水资源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我们必须运用科技手段来解决目前的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水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1958年9月,吴中如考入华东水利学院。5年的寒窗苦读,不仅使他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也让他爱上了水利事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他更是深知水的秉性。吴院士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非常重视水利建设,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一直到文革,水利建设还一直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从文革到20世纪80年代,水利建设却没有像其他事业一样受到重视,以至于后来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所在。吴院士给我们列举了一些数字,用他缜密的思维想来证实他所说的事实:“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水利的总投资,每年大约只有30亿元左右,后来又增加到每年投入七八十亿元,这种情况持续到九八年。’98洪水暴露了许多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老化等现实问题,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从1998年以来的5年里,全国水利建设投资3562亿元扣除价格变动因素,相当于1950年到1997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的总和。这就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作的重视。另外,‘南水北调’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正式实施,同样也体现着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南水北调”是一个历史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自然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作的重视,可“西电东送”又是如何体现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的呢?吴院士仿佛看出了我们的疑虑,娓娓道出其中奥秘:“‘西电东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型工程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电’是水电。我国西部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开发。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们提倡大力发展水电、适度开发火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发展核电。发展水电就要建设水利工程,而西部开发恰恰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水资源紧缺问题。有了水利工程,既能发电,又能进行水资源配置,一举两得,所以说‘西电东送’也体现着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像平常完成一篇论文那样,就此话题,吴院士做了一个小结:“水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全局,现在,它已经不仅仅是农业的‘生命线’,它还关系到工业、生活、生态等方方面面。所以,不夸张地说,水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生命线’。”????“用科技解决水问题”????今年1月,在水利科研领域奋斗多年的吴中如被选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开始了他参政议政之路。作为科技界委员,他提出了自己深思熟虑的观点:“要运用科技手段解决水资源的关键问题。”??吴院士说,水利问题是一个宏观的问题,它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和科学等多方面,需要有系统的治水思路,中央的治水方针和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新思路非常好。在好的治水思路下,某些个别因素很可能解决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存在着三大水问题——水多,水少,水脏。他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当前还需要不断提升科学治水的水平,提高治水中的科技含量。??针对三大水问题,吴院士分别进行例证:??水多,也就是洪水问题。他说:“解决洪水问题的本质在于我们要很好地利用水,让其为人类服务,也就是说把水调度好。我们要转变‘洪水是灾难’的观念,树立‘洪水是资源’的意识。在治理水多问题时,要考虑到气象、产流、调度以及下游的防洪等多方面问题,下游防洪不仅要建设好防洪设施,还要对防洪风险进行科学估计,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防洪决策。”??水少,也就是节水问题。吴院士说:“农业既是用水最多的,也是浪费最大的,还是效益最低的。根据测算,农业用水达到用水总量的75%~82%,因此,农业节水显得格外重要,也最有潜力可挖。”如何来挖掘这里面的潜力,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吴院士指出,目前人们存在着错误观念:水是取之不竭的资源,不用白不用,于是人为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所以要给水进行合理的定价。再者就是要合理调度可用水量,这也是很好的节水途径。目前黄河流域的统一调度就是一个例证。另外,理顺水的管理体制也十分重要。他说:“目前供水管理部门与治水管理部门不统一。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有40多位委员建议实现统一管理供水和治水。”??水脏,也就是治污问题。提起水脏,吴院士的记忆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他去葛洲坝,长江非常清澈。可是现在,长江已经十分浑浊,他风趣地说:“长江都可以叫‘黄江’了。”我国的水污染非常严重,也相当普遍。近几年来,国家也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治理:滇池、太湖、淮河等等,这些河湖在治理时都花费了相当大的代价。如何解决污水治理问题呢?吴院士说,一是水资源实现流域统一管理,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起来;二是科技治污,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水平。??谈到此处,吴院士又做了个小结:“‘水多’‘水少’‘水脏’这三个问题是一体化的,我们应当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待它,尊重水的自然属性,按照流域来统一管理水资源,使全流域水资源产生的效益最大。”他很欣赏当前正在进行的“数字黄河”建设,认为一个流域只有弄清楚“雨情,气情、水情、机情(水轮机组的运行情况)、工情、电情(发电机组和电网运行情况)、灾情以及经情(社会经济情况)”,才能搞好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做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苦也能锻炼人”????四十余载的水利生涯,让我们年轻人难以想象其中的酸甜苦辣。作为一个资深水利人,吴院士笑对往昔峥嵘岁月,“坦白地说,水利工作是艰苦的。但正因为苦,才能锻炼人。”其实,对于时下的年轻人来说,现在水利依然是一个艰苦行业。可吴院士却见解独到,“正因为水利行业艰苦,才需要有人来建设。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这恰恰是年轻人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最好舞台。”??作为学者,吴院士对水利事业充满希望;作为长者,吴院士对水利后辈寄予厚望。??在结束访谈时,吴院士执意起身相送。离开委员驻地,记者脑海里浮出四个字:“博学、谦和”。



·应用模糊神经网络反演大坝弹性模量(摘要)·吴中如:高新测控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吴中如院士于龙:“4S”集成技术在大坝安全中的应用·谈防洪中的几个问题·黄河断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献花(0)
+1
(本文系涛儿—taoer...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