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汪复仇2
2020-03-22 | 阅:  转:  |  分享 
  
汪曾琪的《复仇》意识流才写过《汪曾祺的道德意淫》,再写《复仇》的意识流。马老师说“物质的东西只有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那么文艺作品就必须通过
文艺分析来揭底阿汪年老了,进入改开了,胸怀开放了,也卖起“老侩”了。“老侩”是上海俚语,差不多北京的“老泡儿”吧。马未都纠正冯小刚
,说不是“老‘炮’儿”。实际上,北京的“老‘泡’儿”是说人没出息的,不就是老泡妞儿混女人吃软饭吗?但是上海的“老侩”可是懂行情、领
风骚、撑世面的“模子”、“打桩模子”。这不,小青年写什么“意识流”小说,阿汪是老鬼,所以人家就会不客气地送稿请教。阿汪自豪地说他总
是一篇篇认真读的。话里有刺,颇为鄙视小青年:“你娘的神兜兜,意识流小说了不起?我看不懂?老子40年前就写了!”阿汪还在文章里引用台
湾人,那台巴子说阿汪是旧上海第一个写意识流小说的人。这下子马屁拍成打屁股了,阿汪实在不好意思“老面皮”(上海话,不要脸皮的,不要脸
。)了,赶紧推翻“强加于他的不实之词”,说废名写意识流小说比他早。但是《复仇》的确是阿汪宣称的、他有意识写的意识流小说。美国科学心
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有一部老旧的名著叫《心理学原理》。里面的《记忆》一章在普通的行文里出现了一次“意识流”的字眼,而原文不过是说“
我们的意识像一条河流那样”。就这么一说。所以“意识流”并不像有人夸张的那样,是所谓的一个心理学的“术语”。屁!我保证,从詹姆士那时
起,到现在,科学心理学没有这样一个术语。于是“意识流”的概念就特好理解,那就是我们在清醒的时候,脑子不会是空白的,总有意识内容在浮
现,在续貂,在插队。其中一些意识内容会打断你的主流意识,比如小说里年青人见接待和尚很干脆地稽首而告晚安,不禁想到:“竟连谢谢也不容
说一声……”这是主流意识,因为一般的人际交往不用这么匆匆告辞,所以年轻人产生这样的想法是贴切当时情境的。但是接着的“这烛该是善男信
女们供奉的,蜜呢?……”就是狗尾续貂的意识。“狗尾续貂”是贬词啦,我这里是说关于这个“烛、蜜”的思想既不是当时思维的逻辑继续,也和
年青人跋山涉水的总目标没关系,它完全是情境里的偶然因素刺激出来的。要是桌上放着一只鞋,那年青人就不大会想到“蜜”了吧?会想啥?看官
你想到什么?写出来,就是你的意识流。整篇小说从“今夜竟挂了单呢”开始,就是年青人的意识流,也就是说,在这个想法之后,他脑子里不断产
生的想法。从理论上说,即便我们今天还没有脑电波翻译仪,但是采用认知心理学的出声思维法,我们可以大体上把年青人从这句思想开始,直到他
在小说结束时的思想全部记录下来,那就是完整的一条意识流。当然,写小说不是搞心理刑讯,因此对思想总要选择提炼的。但是提炼过的意识流小
说还是和别的小说风貌迥异。我们大体上可以把意识流分为主题意识和偶发意识。如果我们把主题意识比作瘦猪肉的话,那么普通的小说就好比是全
瘦肉,而意识流小说好比五花肉。于是就意识流五花肉小说而言,功夫又在于写五花肉里的肥肉部分,比如上面列举的问“烛、蜜”的思想。接着又
有年轻人思忖刚才接待他的和尚是不是住持?庙里有几个和尚?徒弟和尚去哪儿了?这些想法都和他的复仇没有关系,普通的小说都可以不写。普通
的小说写瘦肉。比如既然决意报父仇,那么在接待和尚走了之后,就该写年青人为复仇而不懈地做准备。但是他这时根本不知道杀父的仇人也在庙里
挂单呢。因此他做什么准备?这一夜在他而言,就是他在365天里跋山涉水找仇人的普通一夜,一般就洗洗睡了,明儿一早赶路。所以决意复仇的
年青人,我们从理论上讲,他夜夜都在做准备。可是从实际上讲,他做啥准备呢?必要的准备就那么几条,早已做到了心理学说的“程序性知晓”而
不是“陈述性知晓”。程序性知晓就是认知加工成一个不用动脑子的操作链条。只要第一个刺激被判断成应该反应的,那么这个反应就拖出了一系列
反应,直到黔驴技尽之时,那才会停一下动脑筋,想想“现在该咋办”。因此阿汪要按常规小说写年青人在没有找到仇人的时候,夜夜做准备,阿汪
实际上是写不出东西来的。阿汪又不会武术,还比金庸老实,所以也不胡吹。那么写啥?只有写意识流!我抟扶摇大不恭敬,就说阿汪打着写意识流
的旗号,涂抹着和复仇主题无关的屁话。比如“起先,燕子和雁子会告诉他一声春秋的消息……”,阿汪发嗲,搞起童话写法。后来,年青人就只有
今晚和明天的意识,哪管春夏秋冬。年青人又想到了老舵工、江湖术士、一个女孩子,她要送他“一个盛水的土瓶”,他婉拒了。等等这种五花八门
的“意识”,随便你作者乱写,然后作者可以对你说:“这就是年青人当时浮现在头脑里的意识。”所以意识流小说很好写,它不需要逻辑,甚至以
“越无逻辑则越好”自诩。你就跟着它转吧。阿汪不想转了,或者是初写小说不敢瞎转太多,于是他就转到五花肉的瘦肉部分,一层瘦肉是室外夜舞
剑;另一层瘦肉是住持和尚做开导。这两层内容是多么地俗套啊?所以阿汪如果真要直接瞄准坚定复仇而写行动准备,他完全不够格,写不出,于是
只好意识流地写别的屁话。可是已经开场的“复仇”计划怎么结束呢?阿汪就借了住持和尚的一番话,把年青人引导到杀父仇人头陀那里去。头陀借
助于一种虚幻空洞的认知欲望,消弭了年青人的复仇之志。我在前一篇文章里已经说了,让年青人放弃复仇的道德理由是不充分的。现在我要补充一
句:年青人在阿汪这个小资的笔下变成了侮辱他娘的儿子了。小资是什么东西?就是毛委员当年分析过的动摇分子啊,谁有奶谁就是妈。妈妈一哭诉
,他矢志报父仇;头陀一说绝壁那边好看,年青人就背叛了妈妈。所以阿汪的小说《复仇》,实际说的是不要复仇,而要提条件:你让我做二奶、小三,我就不报杀父之仇,因为我想看看绝壁那边二奶、小三的风景。当然,这是阿汪做小资的时候的小说。以后他老鬼了,我以后再说。
献花(0)
+1
(本文系抟扶摇01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