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④2020高考《哲学与生活》基本原理精华版
2020-03-23 | 阅:  转:  |  分享 
  
《哲学与生活》基本原理精华版



前言部分



哲学观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4.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两大阵营

5.哲学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6.哲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基本特征、中国化成果、指导作用



唯物论部分



㈠物质观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2.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㈡运动观

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原理

2.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原理



㈢规律观

1.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2.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原理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辩证法部分



㈠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3.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



㈡发展观

1.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2.发展的实质的原理

3.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状态)

4.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趋势)



㈢矛盾观

1.矛盾即对立统一的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



㈣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相一致的原理

3.创新的作用原理

认识论部分



㈠实践观

1.实践的物质性、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原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

3.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㈡真理观

1.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㈠历史观与群众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历史观)

2.社会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的原理(历史观)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的原理(历史观)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群众观)



㈡价值观与人生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价值观)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原理(价值观)

3.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原理(人生观)

《哲学与生活》基本原理精华版



前言部分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⑴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⑵哲学指导生活。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⑵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在世界观的指导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⑶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⑴区别: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哲学则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⑵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两大阵营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⑵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①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⑶哲学的两大阵营:①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②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哲学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⑴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⑵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⑶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6.哲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⑴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思想,解放人的观念。

⑵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⑶引导功能: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基本特征、中国化成果、指导作用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①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③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思维层次,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④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唯物论部分

㈠物质观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⑴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的意识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特别强调: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㈡运动观

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原理

⑴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原理

⑴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㈢规律观

1.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⑴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⑵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⑴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

⑵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识论部分

㈠实践观

1.实践的物质性、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原理

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一定的社会关系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

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3.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起阻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⑴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⑴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世界上一切事物变化发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唯物辩证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光明,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种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次要矛盾。主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辩证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人生的。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⑴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⑵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⑶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方法论】⑴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⑵坚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哲学与生活》基本原理编辑:陇西二中郭文盛2020年3月8日









1









献花(0)
+1
(本文系仁寿春秋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