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才"美"
甲骨文、金文、小篆的"美",几乎和今天的"美"字形体相同。《说文解字》认为:"美,从羊从大。"意思是羊的个头大,味道肥美。也有人认为,美的古文字形是人在头上加了装饰物,人头上不是羊角,而是野鸡翎,以此来表示美。现在演古代戏剧,还有的英雄人物头戴鸡翎,这种行头就是古代"美"字的证明。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似乎都能说通。但如果"美"字是"羊大"二字,其本意不应该是味"甘美",而应该是体"壮美"。因为从食用羊肉的角度来说,羊大不如羊小,小羊羔的肉才最鲜嫩、味美。羊大应该是说"头羊",羊群中的领头羊个子大,很雄壮,强壮有力才体现美,瘦弱矮小不能算作美。"壮美"可能更符合"美"字的造字本义。
什么样是"丑"
甲骨文、金文都没有"丑"字,今天的"丑"字是"简化字",繁体写作"醜",这个字小篆才有,后来的隶书、楷书都是用"鬼"表义、用"酉"标声。"鬼"是象形字,画一个大头人的样子代表鬼,鬼的模样一定难看。"酉"是"酒",像个酒坛子。人在喝酒时,往往贪杯,一醉方休,这样的"酒鬼"不就叫人觉得丑恶吗?"醜"字需要经常使用,但是这个字很难写,于是,很早就有人用表示地支丑牛、丑时的"丑"来代替"醜"字。"丑"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都很像是一只手在抓、扭东西的样子。"丑"字除了在地支方面使用,别处基本不用,两者合并,不影响使用,"丑"就有了新的意义---丑陋。
怎样表示最"大"
甲骨文的"大"字是一个成年人站立起来的形象,可能是用长大成人来表示"大"。金文与甲骨文略有不同,像是人的两臂张开了的样子,小篆与金文基本相同,可能是人用两手来比划大小。到了隶书、楷书,则人的四肢完全张开。人张开四肢,就是最大的意思,可通向四面八方。"大"字的读音,来源于人对大自然中最响亮的声音的模仿。大自然中最响亮的声音,比如炸雷,人要摹拟,必须张开大口,用大气。所以,人在说"大"时,必须张开大口,把气憋足,突然张开大口,就是"大"的声音。
什么能表示最"小"
甲骨文的"小"字,有的说是三个小雨点的样子,蒙蒙细雨常见又细小;有的说那是三颗小沙粒,沙子多而颗粒小,又极常见。金文、小篆和隶书中的"小",形状相似,有的说这不是某种具体的物,而是把一个东西分开的意思。"小"字的那个竖笔就是"一","一"本来就是最小的自然数,再分开(两边的点是"八","八"是单数中可以等分次数最多的数,"八"是分开的意思),就更小了。今天的"小"字形体好像是结合了几种意见而形成的。"小"字的读音,可能与"细""析"的读音有关,不仅声符相同,而且含义也接近。"细"和"小"原本不好分开,分析的"析"结果只能更小。再从发音的口型来看,读"小"字的音,只能张开很小的口,如果把口张大,就读不出"小"的音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