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士”字的演变
2020-03-24 | 阅:  转:  |  分享 
  
"士"在《说文解字》解释为"事",原义为从事耕作的男子。在西周、春秋时,周王和诸候的都城及其近郊地区,叫做"国"(国,城域也)。在这
个地区居住的人叫做"国人",四郊以外的地区叫做"野"、"鄙",在四郊生活的人叫"野人"、"鄙人"或"庶人"。"士人"专指"国人"。
士不仅是农民,也是战士,可以推选为官吏。诸候各国设上士、中士、下士官职,位次于"大夫"。春秋时的士,有的做卿大夫的家臣,有的种田。
后国家的范围扩大,诸候管辖的地方的人分为"四民":士民、农民、工民、商民。"士民"指的是学道艺或武勇的人。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
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隋代设"取士科目",经考试按成绩取士封官叫"科举",录取者称"进士"。这种选官制一直延续到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停止。
献花(0)
+1
(本文系久久艳阳天D...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