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5宣公十五年
2020-03-27 | 阅:  转:  |  分享 
  


宣公十五年



【原文】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1。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2其平乎己也。何大乎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3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4则矜5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7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潞何以称子?潞子之为善也,躬足以亡尔。虽然,君子不可不记也,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晋师伐之,中国不救,狄人不有,是以亡也。

秦人伐晋。

王札子杀召伯、毛伯。王札子者何?长庶之号也。

秋。仲孙蔑会齐高固于牟娄。

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初税亩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履亩而税也。何讥乎始履亩而税?古者什10一而藉11。古者曷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12小桀。寡乎什一,大貉13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冬,蝝14生。未有言蝝生者,此其言蝝生何?蝝生不书,此何以书?幸之也。幸之者何?犹曰受之云尔。受之云尔者何?上变古易常,应是而有天灾,其诸则宜于此焉变矣。

饥。

【译文】鲁宣公十五年,春天,公孙归父在宋国会见楚国君王。

夏天,五月,宋国人与楚国人讲和。外国人讲和不记载,这里为何记载?是强调说讲和关乎鲁国。为什么是强调说讲和关乎鲁国?楚庄王围困宋国,军队中只有七天的粮食,如果吃尽还不能战胜,就将返回。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小土山去观察宋国城内,宋国华元也登上小土山来会见。司马子反说:“你们国家怎么样?”华元说:“很疲惫了。”司马子反又问:“怎么样疲惫?”华元说:“交换儿女来吃,敲碎骨头来生火。”司马子反说:“唉呀,是很疲惫了。虽然如此,我听部下说,围困宋国的军队用柑橘喂马,派肥胖的士兵应对客人,这是什么样的情况。”华元说:“我也听部下说,君子见到别人困难而同情,小人见到别人困难而庆幸。我看你们楚国的君子,是把情况搞反了。”司马子反说:“是的,是勉强了。我军也只有七天的粮食了。如果此战不胜,我们就打算回去了。”于是作揖而去,回去见楚庄王。庄王说:“怎么样?”司马子反说:“宋国很疲惫了。”庄王说:“怎么样疲惫?”司马子反说:“交换儿女来吃,敲碎骨头来生火。”庄王说:“唉呀,确实很疲惫了。虽然如此,我们如今夺取此城,然后回国。”司马子反说:“不可以。臣已经说了,我军目前只有七天粮食了。”庄王发怒说:“我派你去观察敌情,先生为什么告诉敌人?”司马子反说:“以区区一个小宋国,犹有不可欺辱的臣子,可是楚国却没有,因此我就回来告诉你。”庄王说:“好的。我们就驻扎在此。虽然如此,我打算夺取这里,然后归你。”司马子反说:“然而就请君王停于此,下臣请求归去。”庄王说:“你去后我就归去,我何必在此?我也会跟着先生归去的。”于是带领军队走了。所以君子强调其对自己很公正。他们都是大夫官员,为什么这样称呼?是贬斥。为什么要贬斥?公正者都是在下的。

六月,癸卯这天,晋国军队灭了赤狄族中的潞氏家族,俘获了潞氏婴儿回来。潞氏家族为什么称为子?潞君是很善良的,身体力行善良而使他灭亡。虽然如此,君子不可不记载,他们远离夷狄,但又不合于中国,晋国军队征伐他们,中国又无人去救援,狄族人也没有救援,所以灭亡了。

秦国人讨伐晋国。

王札子杀了召伯、毛伯。王札子是谁?是王长庶的名号。

秋天,仲孙蔑在牟娄会见齐国高固。

开始征收田亩税。初是什么意思?就是开始的意思。田亩税是什么意思?就是行动于田亩收税。开始征收田亩税为什么要记载?是讥讽。为什么要讥讽?讥讽开始行动于田亩而收税。为什么要讥讽开始于田亩而收税?古时候种十亩地交一亩地的税,古时候为什么要交一亩地的税?十亩地而一亩,是处在正中的位置。多于十分之一的,是大才小才。少于十分之一的,是大安定小安定。所谓的十分之一,是天下的中正。按照十分之一来行动,而歌颂的声音就兴起了。

冬天,蝗虫开始生长。没有记载蝗虫生长,这里为什么说蝗虫生长?蝗虫生长不记载,这里为什么记载?是幸运。为什么说幸运?就象是说可以接受。为什么说可以接受?上古变化多端,蝗虫应是天灾,此次蝗虫生长不成灾就是变化。

发生饥荒。

【说明】本篇《宣公十五年》,主要描述的是鲁宣公十五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七件事,一是鲁国的公孙归父在宋国会见楚庄王。二是宋国人希望晋国去救援,但晋景公听从伯宗的话,派解扬去宋国安慰,而解扬却被郑国人抓获献给楚庄王,楚庄王逼迫解扬传达假话,解扬却宁死不屈,后被楚庄王赦免。宋国派华元夜入楚军,逼迫子反退兵三十里,子反怕死,答应退兵,于是两国媾和。三是狄国的鄷舒叛乱,晋国人经过反复讨论,于是出兵打败鄷舒,灭掉潞国。四是秦桓公征伐晋国,晋景公率军从狄地返回,派魏颗在辅氏打败秦军。五是晋景公赏赐没有任何战功的羊舌职,是因为他推荐了士伯,使晋国人取得胜利。六是鲁国改变了征税制度。七是鲁国在冬季出现蝗虫,由于缺乏食物,蝗虫没有成灾。

————————————————————

【注释】1.平:(píng凭)《诗·邶风·击鼓》:“从孙子仲,平陈与宋。”《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左传·僖公十二年》:“平戎于王。”这里用为媾和、和好之意。

2.大:(dà垯)扩大、强调。《公羊传·隐公元年》:“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3.堙:(yīn因)《韩非子·说疑》:“内不堙污池台榭,外不弋田猎。”《韩非子·八说》:“干城距衡冲,不若堙穴伏橐。”《尉缭子》:“地狭而人众者,则筑大堙以临之。”这里用为土山之意。

4.厄:(è恶)困境、灾难。《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礼记·王制》:“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厄。无事而不田,日不敬。”《说文》:“戹,隘也。从户,乙声,字亦作厄。”《苍颉篇》:“厄,困也。”司马迁《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

5.矜:(jīn巾)《书·多士》:“予惟率肆矜尔。”《诗·小雅·鸿雁》:“爰及矜人。”《诗·小雅·巷伯》:“矜此劳人。”《诗·大雅·桑柔》:“倬彼昊天,宁不我矜。”《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见人之厄则矜之。”《小尔雅》:“矜,惜也。”这里用为怜悯、同情之意。

6.舍:(shě摄)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杜预注:“一舍,三十里。”《战国策·宋、卫策》:“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

7.平:(píng凭)《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诗·商颂·那》:“既和且平。”《管子·侈靡》:“虽凶必吉,故平以满。”《商君书·靳令》:“法平则吏无奸。这里用为平允、公正之意。

8.履:(lǚ吕)《易·噬嗑·初九》:“履校灭趾,无咎。”《左传·僖公四年》:“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韩非子·扬榷》:“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说文》:“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夂,舟象履形。一日尸声,古文履从页:从足。”徐灏笺注:“履,践也,行也,此古义也。”《玉篇·履部》:“履,践也。”这里用为行动之意。

9.躬:(gōng工)《书·汤诰》:“朕弗敢蔽,罪当朕躬。”《诗·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之。”《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诗·小雅·雨无正》:“维躬是瘁,哿矣能言。”《诗·大雅·文王》:“命之不易,无遏尔躬。”《诗·大雅·云汉》:“耗斁下土,宁丁我躬。”《论语·里仁》:“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国语·越语下》:“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仪礼·士昏礼记》:“已躬命之。”《史记·教本纪》:“百官之非,宜由联躬。”这里用为自身、身体之意。躬行:身体力行。

10.什:(shén石)“什”是集体的十。《周礼·官正》:“会其什伍。”《周书·大聚》:“十夫为什。”《管子·立政》:“十家为什。”《韩非子·和氏》:“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礼记·祭义》:“军旅什伍。”《说文》:“什,相什保也。”《文选·沈约·谢灵运传》:“纷披风什。”这里用为集体的十数之意。

11.藉:(jí极)古通“籍”。登记并征收赋税。《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左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

12.桀:(jié节)古通“杰”。《诗·卫风·伯兮》:“邦之桀兮。”《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桀桀。”《管子·八观》:“爵列为下,则豪桀材臣不务竭能。”《墨子·非命中》:“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韩非子·亡征》:“太子轻而庶子伉,官吏弱而人民桀。”《吕氏春秋·功名》:“人主贤则豪桀归之。”《礼记·月令》:“选士厉兵,简练桀俊。”这里用为杰出的人才之意。

13.貉:(mò陌)古通“寞”。《诗·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集韵·陌韵》:“貊,寂也,定也。”这里用为安定、安静之意。

14.蝝:(yuán元)即蝻,蝗的幼虫。《左传·宣公十五年》:“冬,蝝生,饥。幸之也。”

春秋公羊传宣公









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





1







献花(0)
+1
(本文系解决人生问...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