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词的一些基本概念及词牌浣溪沙
各位词友,晚上好!
上一讲,我们了解了词的起源和特点,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词的基本概念。今天,我们就首先说一下词牌来源。
一、词牌
一〉、词牌来源
唐宋词调的来源大约可分下列六类:
(1)、来自外域或边地。唐时外域音乐大量传入,它的某些曲调也随其流行,而被采作词调。唐朝是我国最开放最兼容的一个历史时期,既有中华文明的大量外传,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圈,也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例如《菩萨蛮》(近人杨宪益《零墨新笺》李白与菩萨蛮条以为它是骠苴(ju一声)蛮的另一译法),就是古代缅甸方面的乐调,由云南传入中国。又如唐代最有名的《霓裳羽衣曲》,是吸收了西北传入的印度《婆罗门曲》,经过加工改制而成。敦煌曲子词有《望月婆罗门》,柳永有《婆罗门令》,姜夔有《霓裳中序第一》,吴文英有《婆罗门引》,都与之有关。唐代有些词调还以所由传入的边地为名。如《凉州》今转为《梁州》的。
(2)、来自民间,词初起时,它的曲调很多来自民间。唐宋两代,民间作新声者甚众。有些曲调因文人爱好,填作词调,得到普遍流传。例如《竹枝词》,原是长江中上游民歌。唐刘禹锡《竹枝词序》说余来建平(今四川巫山县),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hui一声,欢乐的样子)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如吴声。宋代民间曲子尤其是市井曲子的创作很兴盛。
(3)、摘自大曲和法曲
大曲、法曲是唐代大型的歌舞剧曲,用许多的乐曲组成,结构复杂,全部演奏很不容易。词调中有摘遍一类,就是从大曲、法曲中摘取其动听而又可独立的一遍来单谱单唱。大多数就大曲、法曲制词者,只是取大曲、法曲中的某遍为本,加以损益变化,制成各类曲调,句法曲度和原遍不尽相同。凡词调中有摘遍一类,就是从大曲、法曲中摘取而来的。如《徵招调中腔》、《钿带长中腔》、《氐州第一》、《法曲第二》、《薄媚摘遍》、《泛清波摘遍》、《水调歌头》、《六州歌头》、《齐天乐》、《万年欢》、《梦行云》等。
(4)、创于乐工歌妓。演唱乐曲是乐工歌妓的专业,所以他们大都也能够创制词调。如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说《雨霖铃》为玄宗时乐工张野狐所制:《雨霖铃》者,因唐明皇驾回至骆谷,闻雨淋銮铃,因令张野狐撰为曲名。宋朝词乐的发展,乐工歌妓的参与,功不可没。
(5)、由官立的音乐机关专门整理的古乐和制作的新曲。
唐玄宗设立教坊,宋徽宗设立大晟府,都是官立的音乐机构。开元、天宝间的教坊曲,共三百二十四曲,曲名备载于崔令钦《教坊记》。除采自边地外域和民间的以外,也有部分是教坊所创制。如《荔枝香》,《新唐书礼乐志》说玄宗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宋大晟府所制曲调,有《徵(zhi三声)招》、《角招》、《并蒂芙蓉》、《寿星明》、《黄河清》、《舜韶新》等调。从这些调名看,大都是歌功颂德之词。
(6)、词人自度或自制的词牌
唐宋词人中有不少懂得音律乐理的,他们都能够自己创制词调。如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诸人。他们是词人,又是音乐家,周邦彦还是大晟府的高级官员。他们的词集中就多自制的新词。如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卷五有自制曲《扬州慢》等九首,卷六自度曲有《秋宵吟》等三首,加上卷三《鬲(ge二声)溪梅令》等令词四首,卷四《霓裳中序第一》慢词一首,共十七首,旁填工尺谱,是宋代流传下来唯一完整的宋词乐谱文献。
好,这里,我们再说说网上有些所谓的填词高手,经常写一些不知词牌的长短句,并美其名曰自度曲.xxx,有时候读着还挺有词味的,唬人得很!我们甚至可以看出作者在诗词格律的把握上,还有一定功底,三、五、七字句都按照律句的要求进行了适当的安排,避免了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禁忌,明显的拗句也不多,即使出现拗句,度曲者也能煞有介事的说这是曲调情感需要所致啊。对这种现象我们该怎么看待呢?只能说,就我们这点词学造诣,是完全不够资格去辩别那些个长短句算不算自度曲的,更不用说,去自创词牌了!要自度,首先你得同时拥有双重身份:音乐家和著名词作家。然后你的自度曲还得得到大家的承认和接受!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不自度词牌,自创已有词牌的一种格式,行不行呢?就。又怎么能及呢
二〉、词牌格式(或称词体)
词牌,有的同一格式有几种名称,例如《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如梦令》又叫《忆仙姿》,《忆江南》又叫《望江南》、《谢秋娘》,《念奴娇》又叫《百字令》、《大江东去》、《壶中天》....名称多达18个。贺铸是一个比较喜欢新创别名的词人,很多词牌的多数别名都是贺铸创造的!这反而给读者带来不少麻烦。我们填词时,最好用正名,也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词牌名,不要用别名!有人喜欢用别名,借以炫耀自己知识渊博,这做法不足取的
也有的,同一个词牌名,却完全不同的调式,或者说词谱截然不同,格式迥然相异,两首词的词牌名却是一样的,这属于同名异调。例如:《如梦令》和《阮郎归》都有一个别名叫《宴桃源》;《浪淘沙》和《谢池春》都有一个别名叫《卖花声》。
当然,我们最常见的是,同一个词牌,有多种体式。这是因為依曲填词時,同一曲谱,在不改变原有节拍韵律声情的基础上,可以容纳或允许一些细小的变化。《钦定词谱》中收录八百多个词牌,两千多种词格。一般来讲,我们以最早创制词谱的体例為正体,也有的词牌,是以词史上最有影响的词牌格式為正格,其他為变格,没有反格一说哈。在《钦定词谱》中,通常以排在最前面的,為正格,那些又一体,再一体均為变格。有的词谱有多个正体,如《一剪梅》就有两个正格,有的词谱甚至认為《一剪梅》除周邦彦、吴文英两个正体形式外,李清照的也被收编為正体。我们填写時,一定要注意,最好使用正体,如果不使用正体词谱,则需标注是使用谁的词谱格式。
三〉、词牌名与内容的关系
是词人按词的内容为词取的题目如《踏歌词》、《渔歌子》、《抛绣球》、《浪淘沙》等。后来人们按词牌格式填词,词的内容与词牌的本意已没有什么关系了。
一阕阕
二、词谱
集合各种格式的词牌、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叫"词谱"。每一个词牌填词時所依据的平仄格律,也叫词谱。清代万树编著的《词律》,收唐、宋、元词660调,1180余体,陈廷敬、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
收唐、宋、元词826调,2306体,这两本是现存最完备的词谱。
http://sou-yun.com/QueryCiTune.aspx
这个网上有好多词牌的格式,大家收藏好,方便随时用。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这么多词牌,我从何学起啊?学词比学诗难,就难在这里。每个词牌都不止一种格式,是不是都需要我们记住呢?也不是,填的時候再找词谱,按格填写就行。不过,大家最好是能记住几个常用的词牌词谱,偶有灵感一现的時候,方便发挥。
还有一个问题是,《钦定词谱》中那么那么多的词牌词谱,我们怎么选择填写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如何审词牌了,后面我们将花几节课的時间教会大家审词牌,这是填词中首当其冲的一种能力要求。
二〉、学会读词谱
给大家看一个词谱哈,
⊙●⊙○⊙●句⊙○⊙●○△韵
⊙○⊙●●○△叶⊙●⊙○⊙▲换
⊙●⊙○⊙●句⊙○⊙●○△叶
⊙○⊙●●○△叶⊙●⊙○⊙▲换
大家能看懂这谱中句韵叶换都表示什么吗?有的谱中还有逗字。初学者,必须弄清楚这些词谱中的符号,字是什么意思。下面
句:表示此处断句,但不押韵,它不一定是用句号的。
逗、表示此处小断句(所谓小断句就是一个長句子,一气读下来有些吃力,我们在
此换气,如在九字句中,常出现逗)。
韵:表示首起用韵。
叶:表示此处与上韵用字於同一韵部,叫叶韵,也叫协韵或押韵。
换:表示此处韵声平仄互换。通常平仄韵在同一个韵部。
有的词谱中,没有这韵叶句逗字,全是符号,怎么去读谱呢?在词谱中,
白三角:表示此处押平韵。
黑三角:表示此处押仄韵。
白圈:表示此字用平声。
黑圈:表示此字用仄声。
圈中加点:表示此字可平可仄。
有的词谱中只有白圈圈黑圈圈,没有圈中加点,是不是意味着该词谱中没有可平可仄的字呢,或者说它在平仄的安排上完全没有可变动的余地呢?也不尽然,要视情况而定,我们可以多找几个例词来对应一下,一般来讲,律句中,只要不犯三平尾三仄尾之禁忌(在词中是否孤平之禁忌这一问题颇有争议,很多人说是不禁孤平的,事实上确有许多词中句式存在孤平现象,这个,大家视情况而定吧,我个人主张,初学者,本着严谨为学的态度,最好是避免孤平。)在词中,都是有可平可仄的字声使用的。
当然有的词谱中直接写的平、仄,那更好明白,其中有中字的,大家应该知道是可平可仄的意思。另外,还有的词谱中,会有1/4、1/2这样的符号,那又是什么意思呢?每个词牌都有相应的乐谱,这里的1/4、1/2是指每个字的音乐节拍,我们照谱填词時,如果不懂音乐和识谱,可以不去太考虑这些音乐节拍的问题。关於词的音乐性我们后面会按排一到两节课的時间跟大家专门讲解的,此处了解一下就可以。
三,关於填词用韵
1〉、《词林正韵》
近体诗及赋,我们用《平水韵》,填词用《词林正韵》,曲用《中原音韵》。平水韵是宋末平水人刘渊依据唐人诗赋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基本肯定了《平水韵》的官方地位。《词林正韵》是清嘉庆年间江苏吴县人戈载把平水韵的106部简化归并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他的分部,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词林正韵》继承了《佩文韵府》的官方地位,这是该韵书成为嘉庆以后填词用韵依据的原因之一。他所归纳的韵类,基本上与唐宋人作词的用韵情况相吻合。成书之时,官方读音已经与他总结的韵部产生的时期有所改变。总结出来的韵部并不是当时通行的官话发音的即时反映。但是鉴于我们中华大地的广博,地域语言的众多,一经官方统一之后,各地即有一个标准的参照,故此一直到今天,都是大部分填词创作者使用参照的韵部标准。
我们都是从近体诗学过来的,近体诗学习時,有的同学会用到《中华新韵》,我们教学者大体上的态度是,绝不提倡,但若用了,也不反对。但是填词,只能用《词林正韵》,其它韵书都是万万不可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填词中上去声与入声韵是不可以混用的。有的人可能就会说了,入声字既然已经从我们的语音中消失了,為什么一定要墨守陈规呢?因為许多词牌必须使用入声韵,如最婉约的雨霖铃和最激越的满江红。都是用入声韵填的,不论你用什么韵都填不出那种惊人的韵味。这是入声绝对不能废的原因所在,否则,词就失去词味了。《中华新韵》中為什么也会用带点的方式标注出哪些字是古入声字,就是因為填词中上去声不能与入声混用押韵。而且《中华新韵》乃中华诗词协会这么一个民间而非官方的组织试行的一部韵书,并不具备官方地位。同時它一方面将入声归并到四声中,又以这种带点标注的方式将古入声字同其他四声区别开来,说明它自己本身也并不成熟,也很矛盾。
而且,入声不是从我们这个时代消失的,金元时期官话里已经没有了入声。曲韵《中原音韵》已经没有入声了。但是,宋以后的元明清,直至民国及解放后到现在,词人填词依然使用词林正韵。并不曾因当时官话读音的改变而改变。这是為什么?不是自元明清以来的文人都因循守旧,而是传统文化之精髓不容摒弃!这是对文学的尊重,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变了用韵,也就改变了体裁。譬如诗到词的演变,用韵标准由平水韵演变为词林正韵;词到曲的演变,用韵标准就由词林正韵演变为中原音韵;词与曲本是一家,因为音韵的改变,就演变成两个不同的体裁。杂剧到戏曲的演变,其用韵标准由中原音韵演变到十三辙。元杂剧本就是曲的组合,属于曲的范畴,也是因为音韵的改变,就从曲发展为戏曲。而戏曲已经不属于诗的范畴,已经是表演艺术了,用韵的改变往往都标志着新体裁的诞生,所以,希望大家学填词时严格按照《词林正韵》来用韵。
三、审词牌《浣溪沙》
一)、词牌名简介
《浣溪沙》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借用为词牌。因西施一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双调,42字,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变格《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又有《小庭花》、《满院春》、《醉木樨(xi一声)》、《霜菊黄》、《广寒梦》、《杨柳陌》、《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张泌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贺铸名《减字浣溪沙》。韩淲词有“芍药酴醾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韩偓·浣溪沙
宿醉离愁慢髻鬟(huan二声),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chen二声)檀。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浣溪沙》格式酷似七律仄起入韵格;又似由两首七绝合并而各减一句。本词牌通押一韵。
尽管浣溪沙词牌平仄格式上近于近体诗(七律或七绝),但它毕竟是和乐可歌的词,从内容到情绪都换作了词的风格。
浣溪沙有两个段落,属于双调小令!本词牌下阕开头(过片)句式不同于上阕,这叫做换头。有的词牌上下阙开头句式相同,那叫做重头。
三)、通读例词
下面分析作品:
1、浣溪沙
唐冯延己---押阳韵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内容写伤春逝悲离别的。上面作了详细的分析。
2、浣溪沙
宋初孙光宪---押阳韵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主题内容写送别
3、浣溪沙·赠妓徐楚楚
(宋刘过)----押阳韵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主题用以应酬赠人
4、浣溪沙
(唐·薛昭蕴)----押真韵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主写相思
5、浣溪沙
宋初孙光宪----押真韵
碧玉衣裳白玉人。翠眉红脸小腰身。瑞云飞雨逐行云。
【除却弄珠兼解佩,便随西子与东邻】,是谁容易比真真。
---主题描人描摹
6、浣溪沙
宋初孙光宪----押盐韵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争教人不别猜嫌。
----写闺怨
7、浣溪沙
(北宋苏轼)----押九佳韵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写田园
8、浣溪沙
(唐欧阳炯)----押先韵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独掩画屏愁不语,斜欹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写相思
9、浣溪沙(唐·韦庄)押先韵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毬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阑。含嚬不语恨春残。
—---伤春
10、浣溪沙(唐·顾夐xiong四声)----押麻韵
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著梨花。
【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
-——写闺怨
11、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唐张曙)----押支韵
枕障薰炉隔绣帏。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写悼亡
12、浣溪沙(元初仇远)----押支韵
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
【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
——-写时节节气
13、浣溪沙双笋(宋·张炎)----押支韵
空色庄严玉版师。老斑遮护锦绷儿。只愁一夜被风吹。
【润处似沾筼谷雨,斫来如带渭川泥】。从空托出镇帷犀。
--——主写描物
14、浣溪沙赵阁学饷蝤蛑(yóumóu)酒春螺(宋·方岳)-——-押阳韵
半壳含潮带靥香。双螯嚼雪迸脐黄。芦花洲渚夜来霜。
【短棹秋江清到底,长头春瓮醉为乡】。风流不枉与诗尝。
——-写田园生活
15、浣溪沙其四贺正(宋·方岳)----押先韵
晓色才分笑语喧。诏鸦飞下九重天。琼幡雪柳拜花前。
【最后屠苏人老大,搀先菡萏玉婵娟】。一年年胜一年年。
——-写朝贺
16、浣溪沙(宋·晁端礼)----押鱼韵
阆苑瑶台指旧居。当年一念别仙都。庆门曾梦得明珠。
【赋畀已教尘累浅,修持更与俗缘疏】。慧心从此悟真如。
--——写参悟
17、浣溪沙其四(宋·晏殊)----押灰韵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写怀旧
18、浣溪沙清明(宋·朱淑真)----押庚青韵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写节气描摹
19、浣溪沙其二为杨姝作(宋·李之仪)---押真韵
玉室金堂不动尘。林梢绿遍已无春。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何妨沈醉到黄昏。
-——-用以赠人
20、浣溪沙王晋卿筵上作(宋·赵令畤)----押元韵
风急花飞昼掩门。一帘残雨滴黄昏。便无离恨也销魂。
【翠被任熏终不暖,玉杯慵举几番温】。个般情事与谁论。
-——-写宴乐
21、浣溪沙其三和仲闻对棋(宋·舒亶)----押庚韵
黑白纷纷小战争。几人心手斗纵(cong平声)横。谁知胜处本无情。
【谢傅老来思别墅,杜郎闲去忆鏖兵】。何妨谈笑下辽城。
--——写记事
好,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
作业:1、回答,词牌的六大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填词必须使用《词林正韵》而不主张用《中华新韵》?
2、填《浣溪沙》一阙,要求过片两句使用工整对仗,韵部不限
谢谢大家的陪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