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7期词班第27讲-青玉案.docx
2020-04-11 | 阅:  转:  |  分享 
  
小渔村第17期词班27讲诗词的开合与虚实以及词牌《青玉案》这节课,主要交流诗词的开合与虚实,另外介绍词牌《青玉案》。一、诗词的开合与虚实
在诗词的写作中,我们必然要涉及景、物、人、事。必然要涉及这些景、物、人、事的远近、大小、早晚等等。这就牵涉到描写、叙述进程中的开合
问题。开合,可以理解为放开和关上,就是开阖、捭阖(bǎihé)的意思,还可以理解为,放出去、收拢来。1、开合开合对于诗词就是一个
范围问题。在写景,就是一个空间范围,包括物象的大和小、远和近、扩展和深入、宏观和微观的问题;在叙事,主要是时间范围,包括事件早晚,
是历史,还是现在,还是将来;事件与自身关系的远近,自身之事、他人之事、古人之事等等。也有大和小、远和近、扩展和深入,宏观和微观的问
题;在抒情,则是从自我出发的范围,包括我、我和他人、他人,以及所处的环境的问题。也有大和小、远和近、扩展和深入,宏观和微观的问题
。总结一下,不管写景、叙事,还是抒情,开合都是大和小、远和近、扩展和深入,宏观和微观的问题;总之是空间和时间的问题;说到底,就是
范围问题,空间的范围,时间的范围。开合包括一句内的开合;一联内的开合;联间的开合;整首诗的开合。我们许多同学写作业和写作品,往往
局限于眼前的景物和情绪,把描写和抒发紧紧地锁死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写出来的东西萎缩浅薄。还有少部分同学写的时候天马行空,空间上一味
的阔大,时间上更是难以确切的看出,写出来的东西浮滑飘渺,难以理解。这都是没有很好的处理这个开合的问题导致的。现在分析一下下面这首宋
词的开合。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
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
干处,正恁凝愁!(颙yóng)先看一句的开合。我们看起拍第一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潇潇暮雨,是作者实际感觉到的,也许就淋到了自己。
虽说算不上合,但也绝不是开。这是个出发点,洒江天三个字,却是开到了极处!江天就是世界,句前一个领字“对”,除了领起句子,还改变了句
子的结构。如果没有这个“对”字,它是一个完全句:潇潇(定)暮雨(主)洒(谓)江天(宾)。主语就是暮雨。但有了这个“对”字,就成了无
主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合成谓语)。省略了主语。那么,主语是什么?我!作者自己。也就是说,这一句里暗含一个“我”字。这个“我”字就
是真真正正的出发点。整句看起来,就是从合逐渐地放开。(我)--暮雨--江天。再看一韵的开合。第二韵句,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
楼。霜风凄紧,写作者立身处,是合;关河冷落,写大的环境,是开;残照当楼,还是作者立身处,合。以上两韵间,是事件发展时间上的开合,后
一韵是现在(合),起拍则是以前(开)。我们看第三韵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对前文的总结。是处,作者立身处,合。把眼界从远处
收回到是处。上阕煞尾: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则是开。作者想开去,想到江水东流。下阕从上阙的立身环境写到自身。这与上阙又构成了整首词
的开合。其实,这首词的每一个韵句内都有开合;相邻韵句之间也都有开合。我们只看关键的名词就能看出其中的开合。(我)--暮雨--江天-
-清秋--霜风--关河--楼--物华--江水--踪迹--佳人--妆楼--归舟--阑干。这些名词就是诗词的血肉器官,决定了境象的远近
、大小等形象属性,也决定了境象描写进程中的开与合。而连接这些名词的动词、形容词们,则是筋骨和手足。2、虚实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
象、实事、实景;虚指诗人通过想象虚拟出来的象、事和境。常包括三种情况: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
;已逝之景、境,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设想的未来之境,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高中课本有
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
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还有一个简单的说法: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为虚。我们写东西,不可能一味地写实,也不可能一味地虚写,太实则如堆砌,太虚则如浮云。有虚有实才能更恰当的描写境象,更确切
的表达我们的思想。虚实结合:把现实的象、事、境与想象的象、事、境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个感情。可以丰富诗词的意象,开拓诗词的
意境。虚实相生: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虚实相生就是虚与实相反相成,相辅相成。在虚
实转化上,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把另一个世界的物象和事境化为我们所在的世界的象、事、境;还可以把时间那一头的物象和事境化为这一刻的象
、事、境。为我所用,为现在所用,为当下所用。我们看下李白的《越中怀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
鸪飞。说的挺热闹的,最后,只今惟有鹧鸪飞。那是怀古。在虚实转化上,我们还需要化实为虚。把实境化为虚笔,化为情感,或者化为抒情议论。
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在第二句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境
象,是作者正在经历的真实环境。但到作结时,作者却把它化为虚景,当做了作者想象重聚时夫妻们的话题。所以,我们今后的诗词创作中,写实景
的时候要实中透虚,写虚景的时候有凭籍依托,落到实处。二、学习词牌《青玉案》1、词牌简介汉张衡诗“何以报之青玉案”,调名取此。《中原
音韵》注“双调”。《太和正音谱》注“高平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韩淲词有“苏公堤上西湖路”句,名《西湖路》。2、格式《
青玉案》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贺铸淩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仄中仄读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月楼花院,绮窗朱户,惟有春知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空题断肠句。试问闲愁知几许?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3、例词《青
玉案》又一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苏轼三年枕上吴中路。谴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
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辋wǎng)《青玉案》又一体?双调六十六字,
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毛滂?芙蕖花上濛濛雨。又冷落、池塘暮。何处风来摇碧户。卷帘凝望,淡烟疏柳,翡翠穿花去。玉京人去无由驻。恁独坐
、凭阑处。试问绿窗秋到否。可人今夜,新凉一枕,无计相分付。《青玉案》又一体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史达祖?蕙花老尽
离骚句。绿染遍、江头树。日午酒消听骤雨。青榆钱小,碧苔钱古。难买东君住。官河不碍遗鞭路。被芳草、将愁去。多定红楼帘影暮。兰灯初上,
夜香初炷,犹自听鹦鹉。《青玉案重游溪葵园》宋?吴文英东风客雁溪边道。带春去、随春到。认得踏青香径小。伤高怀远,乱云深处,目断
湖山杳。梅花似惜行人老。不忍轻飞送残照。一曲秦娥春态少。幽香谁采,旧寒犹在,归梦啼莺晓。4、压韵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5、对偶句上下阕第四五句最好对偶(四字句)6、要点上阕第二句(六言句)上三下三的句式结构,第三字处顿。7、列出基本句式:7674
457774458、内容中性偏伤感。下面布置作业作业依据所学知识,学填一首《青玉案》,依贺铸体为准,要注意六字句的停顿以及偶
句的运用。《青玉案》宋贺铸淩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仄中仄读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月楼花院,绮窗朱户,惟有春知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空题断肠句。试问闲愁知几许?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7579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