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渔村第17期初级词班第28讲.doc
2020-04-11 | 阅:  转:  |  分享 
  
小渔村第17期初级词班第28讲讲义



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是词的句式并介绍词牌《行香子》。

各位师友们:

在第十三讲中,我们学习了词的句式,一字句,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都讲过了。

今天我们接着介绍词中句式的长句,然后我们在介绍一下《行香子》》这个词牌。



我们先来说说五个字及五个字以上的長句。其实,五字句、六字句,有的時候也不能算長句哈,長短是相对的,五六字句,在789字句面前,它算短句,对吧?



但因为自五字句开始,它可以在一首词中以独立律句的形式挂单存在,并大量使用,所以,我们把五字句放在長句当中来讲述。



一、词中句式

(二)、五字句和七字句

如我在前面所说,词的句子,可分为律句和非律句。

律句是什么特点,我们学过近体诗的朋友都知道,就是按照所谓的“平仄谱”按马蹄律两两相替的句子。

近体诗一般都是五字和七字句(也有六律六绝的存在哈),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推论,至少词中的五言或七言的句子,大都是律句了。



什么是非律句呢?

首先,一字句肯定是非律句了,单蹦一个字,一个音节而已,何来律格可言?



“平仄谱”的规律是,二平二仄交替排列,那么,二字句就可以以律句的面貌出现了。

其实,二字以上都不是绝对的律句或非律句,我们在前面对“一字豆”“二字逗”“三字逗”说的比较多,其实,象这样的“豆”,才是决定词之句式的关键。



比如我们说到的五言七言常为律句,也多是律句,这很容易理解。

但是,如果我们把所有五、七字句都看做象近体诗一样的律句,那又大错特错了。



词中,五字句和七字句区别于诗句的地方,主要就是这个“豆”在捣乱。

我们说过,一字豆,基本是由虚字构成,且大多是“去声”,那么,这一个字的声韵就比较重了。一重之下,就可以带出几个平音出来,而不必再去死板地按正规的平仄谱来写了。



于是,我们就常看到这样的句式“仄平平平仄”,第二第四皆是平声,对近体诗的律句而言是典型的拗句,对吧?

但是,这样的句式,在词中,也可以是一个标准“律句”。



除了上面的那种情况,还有一种“一字豆”引起的情况,也在这说明一下,为的是不让大家对它有误会。



在“上一下四”的五字句中,那个“一字豆”是上一了,它用的当然惯常是仄。

下面四个字呢,则用“(仄)仄平平”,注意一下这个括号,是说明它可平可仄的。

如果选用了“平”,那么,第二第四字也都是平,如前所述,这又是拗句了,不合平仄谱了,这在词学惯例中,不算拗,是正规的词之律句,别把它误会成“拗句”哦。

这两个不合诗律的词律句,

例子很好找,例如:

渐-霜风凄紧(柳永-《八声甘州》)……仄平平平仄。



探-风前津鼓(周邦彦-《夜飞鹊》)……仄平平平仄。



奈-华岳烧丹(陆游-《木兰花慢》)……仄平仄平仄。



另外,这一字豆后面的四个字,可以另外作四字句的平仄来安排格律。



四字句的平仄情况,大家可以参照第十三讲的内容。

至于五字句作为律句出现的时候,其格律则与五言诗句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这里也就不做赘述。



关于七字的句式,我们再说一下。

多数是按诗律的律句走的,这种情况,我们好理解。

近体诗的句式有个特点,那就是前四个字必须是二字一个音节,以二字为一个单位,吟诵起来也要这样读,比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样的断句节奏使得诗读起来合乎正常的语言声韵,而且节奏感很鲜明。

前四字要二二结构,不可以用一三结构,或三一结构。

这是对七言说的(于五言而言,那就前二字不可脱节,不能出现“一字豆”的读法)。



但是对词来说呢,则不一样了,除了诗之律句之外,还有一种上三下四的情况,是常见的。

其实,可以看做是诗之律句的倒装模式。

这样,把前三字与后四字分开来看,可以有几种类型:

1、前三字和后四字都是律句。2、前三字拗句+后四字律句。3、前三句律句+后四字拗句。



还记得我在前面说过“二字豆”和“三字豆”吧,七言的这种情况,其实基本是属于“三字豆”,或者说是七字延展句式不加句读的一种拆分。



我们借用一些例子,读下这类句子就好理解了:



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抬望眼-仰天长啸(同上)

自吴马-窥江去后(姜燮-《扬州慢》)

算到今-重到须惊(同上)

波心荡-冷月无声(同上)

常南望-翠葆霓旌(张孝祥-《六州歌头》)

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

念自昔-豪华竟逐(同上)

但寒烟-衰草凝绿(同上)

倚高寒-愁中故国(张元千-《贺新郎》)

谩暗涩-铜华尘土(同上)



但寒烟-衰草凝绿(同上)

倚高寒-愁中故国(张元千-《贺新郎》)

谩暗涩-铜华尘土(同上)

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

有当时-纤手相凝(同上)

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

凭谁问-廉颇老矣(同上)

二十年-重过南楼(刘过-《唐多令》)

旧江山-浑是新愁(同上)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样的七字句式理解為由三字短句和四字短句合而為一的合句句式。

那么在格律上,上三和下四均可单独处理。当然在语意上必须是联贯的。

通过对五字及七字句的理解,我们可以认识到,多字句的形式主要还是由少数句的组合而来的。

字数多时,就要注意领字、逗顿的作用。这其间,还可以视为由律句及非律句的搭配组合。

比如7字句,就常常是三字句与四字句的搭配而来的。



这里需要重复一下词律句式的特点,

一是使用律句,

一是使用非律句。

使用律句的时候,强调的是“不可拗”。



比如我们见到有五字和七字的句子,他们常常是律句,却未必总是律句,一旦选用律句,则必须要严格按律而行,不可拗变之。



用非律句,则变化比较多,我们要注意的是“一字豆”“二字豆”“三字豆”的领句作用。

这个“豆”的出现,常常改变了律句基本的平仄谱,而显示词律自己的特点。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我们知道这些有用吗?

想填词,按词谱走就可以了啊,词有定格,哪处平哪处仄都规定好的,往上套就可以了。



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词别于诗,词有别味,其实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句式的多样性。而它的多样性又是取决于词的音乐属性的。



诗言志,词言情,面对其音乐属性所带来的词句的变化,若不了解其内在变化规律,则不能很好驾驭词句,就不能填出好词来。



比如前面一再提起的“一字豆”,哪个词谱里告诉你这“豆”在何处了?

还比如这非律句所蕴涵的情感表现力(如前面说的四连平五连平),哪个词谱标注出来了?

都没有,都需要我们学习品味吃透它。



稍长的句子,多是由短句子组合而来的,七字句以内的,我们都基本说了,我是把五字句和七字句结合起来一块说的了。



因为这二者有共性,它们不仅常见,其变化也比较多。但再变化,也是有迹可寻的,在我们熟知近体诗格律的基础上,我们对它的变化就很好掌握了。



下面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句式:六字句。六字句在词中很常见。



(三)、六字句

六字句在不考虑领字衬字的情况下,可以将六字句理解为典型的律句,两两交替,节奏为222式。



其普通句法有以下(1)(2)两种:

(1)平起平收式。即“平平仄仄平平”。

如《相见欢》之“无言独上西楼”(李后主)。一三平仄不拘



(2)仄起仄收式。如《如梦令》之“莺嘴啄花红溜”(秦观)一三平仄不拘。

此外有特别句法二种,如以下(3)(4):



(3)平起仄收式。

如《念奴娇》之“消磨多少豪杰”(苏轼)第四字用仄,



《调笑令》之“美人并来遮面”(王建)后者第四字用平,皆为定格。



(4)仄起平收式。

如《念奴娇》之“遥想公瑾当年”(苏轼)

《调笑令》之“谁复商量管弦”(王建)

前者同样第四字用仄,后者第四字用平,皆定格。



此种特别句法即诗中拗句,其一三五字之平仄,虽有可通者,但总以从原例词句为妥,不可轻易变通。



另外这两种句式,其断句特点多为24式,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前两字为“逗”,如果以二字逗的介入去理解,则前两字的平仄可以不与后四字同时考虑,那么,这两种句式也可不做拗句看待或考虑。



六字句还有一种断句方式,即上三下三33句式,

如贺铸的“但目送\芳尘去”。

这种句式通常将其拆分为两个三字句,

如《青玉案》之第二句。

当出现这种拆分時,两三字句的平仄则可参加三字句的格律。



(四)、八字句

八字句词中较为少见,其句式一般是在五、七言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衬字的方式扩展而成的延展句式。

而且它通常会被填词人用句读的方式拆分为两个短句,如《小重山》上下两片的第二四句。



八字句最常见的拆分或断句方式是上三下五句式。

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五字往往用平声;

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下五字一般用五言律诗的句式。第三字用仄声而第五字用平声的。



如:“泛画鹢,翩翩过南浦。┅┅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柳永《夜半乐》);

第三字用平声而第五字用仄声的。



如“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鲁逸仲《南浦》)。



(五)、九字句

九字句在词中亦属不多见,但也有。它有上二下七、上三下六、上四下五、上五下四和上六下三等格式。

九字句一般都用两个律句组成,至少下七字、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



1、上二下七的,可以理解为用两虚字领起的句式。

如“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欧阳修《南歌子》)。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僧挥《南柯子》)



2、上三下六的句式。

如:“向晚来、春醒一枕无绪



┅┅东风外、吹尽乱红飞絮



┅┅空惆怅、韶华一时虚度。”(程垓《南浦》)



3、与上例类似的,以三虚字领起的九言句也很多。如:“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苏轼《洞仙歌》)。



4、上四下五的句式。

如:“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5、上五下四的句式。

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



“念旧巢燕子,飞傍谁家”(汪元量《洞仙歌》)



6、上六下三的句式。



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这些句式想熟练必须通过写作慢慢体会。



7、还有结构十分灵活的句式。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和“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吕本中《南歌子》)等类句子,



读时无论按照“上二下七”或“上六下三”句来读,都无损于文理。



雕菰楼词话》云:词不难于长调,而难于长句,

词不难于短令,而难于短句。

短至一、二字,长至九字、十字,长须不可界断,短须不至牵连。短不牵连尚易,长不界断,虽名家有难之者矣。万氏《词律》任意断句,吾甚以为不然。



六)、十字句



词中十字句较少见,只在《摸鱼儿》、《粉蝶儿》、《夜半乐》等少数词调中出现。

一般以“三、七”组合成句。如:“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诸,┅┅满清镜、星星鬓影今如许”(晃补之《摸鱼儿》)。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辛弃疾《粉蝶儿》)。

这类上三下七的句式,象“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柳永《夜半乐》),

便是“二、八”或“六、四”句式,



又“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如今春似轻薄浪子难久”(辛弃疾《粉蝶儿》),是上四下六的句式;



“忍良时辜负少年等闲度”(柳永《夜半乐》)和“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蒋捷《女冠子》)

就是一领九的长句,读时“忍”、“问”略作停顿外,以下九字可视为“四、五”句式的结构。



还有上三中三下四的句式。如:“漫向我、身边作、万般幽怨”(柳永《秋夜月》)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辛弃疾《粉蝶儿》)。



又如:酎金(汉代诸侯在宗庙祭祀时献给皇帝的助祭金)也是动漫人物等。



还有上三中四下三的句式。如“太平时,朝野多次民康阜”(柳永《迎新春》)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元好问《迈陂塘》)。

上一中四下五的句式。如:“留不住,觉,过眼韶华,空色都无据”(吴藻《迈陂塘》)



“便做得功名难绿星星鬓”(陈策《摸鱼儿》)。



七)、十一字句

十一字句是词中最长的句子,一般可分为两个短句。它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的句式。

下七字、下五字一般是律句或拗句。



如:“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叶梦得《水调歌头》,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望海潮》),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上三下八的句式。如:“引调得、甚近日心肠不恋家”(黄庭坚《归田乐令》),

这种特殊句式,属词中长句,而无别首可校。以上几种句子有的词谱定为两句。

词的句子虽长短不同,句法句式和字声方面的运用也各有差异,但是都应有一定的作法。



词的句式样比较复杂,虽然我已经用了两节课来讲它,可还是意犹未尽,感觉没说透。

句式是千变万化的,一个个按条例来照搬照套不一定是可取的,容易犯教条主义错誤。



虽然从一字到十一字的句式,都与大家讲到了,但是,我更希望侧重其本质意义的阐述。认清各种句式的制调规律和特点,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词之句式,才是最重要的,也才能够把住词脉,填出余味无穷的好词来。



比如我讲到非律句的特点、比如我说的一字豆领句的特点、比如长短句的构成,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在选择词谱并按谱填词的时候,不至于盲目地对号入座,我们最起码要知道自己填词時入的是什么样的“座”,如何入,要读得懂词谱,才会使这个词谱真正的为我所用。



关于词的句型问题,就讲到这里。



第二部分

学习词牌《行香子》

在分析《行香子》之前,我们先来赏析一首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lài)。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藻鉴zǎojiàn)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虚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在杭州任通判的苏轼,巡查富阳、新城,放棹桐庐,过七里濑(lài)而作。词中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1、词牌简介: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ruò心香》,据宋人程大昌《演繁露》考证,“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

平韵双调,六十六字,

始见《东坡词》,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此调短句多,上下阕结尾以一字领三个三言句,前人在句中这一字常用相同的字,尤为别致。音节颇流转悦耳。



2、格式

《行香子》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行香子》晁补之

前岁栽桃,今岁成蹊。更黄鹂、久住相知。

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韵中中中中仄平平韵

微行清露,细履斜晖。对林中侣閒中我醉中谁。

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仄中平中句中中仄句仄平平韵



何妨到老,常閒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

中平中仄句平平中仄句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衰颜难强,拙语多迟。但醉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仄中平中句中中仄句仄平平韵



3、例词

行香子(宋·李清照)押阳韵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砧zhēn,蛩qióng)



行香子病起小集(宋·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华英如霰,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霰xiàn?)



行香子梅(宋·晁补之)

雪里清香,月下疏枝。更无花、比并琼姿。一年一见,千绕千回。

向未开时,愁花放,恐花飞。



芳樽移就,幽葩折取,似玉人,携手同归。扬州应记,东阁逢时。

恨刘郎误,题诗句,怨桃溪。



4、写作要点

1)全词押平韵,一韵到底



2)对偶句:

上阕:

第一二句:前岁栽桃今岁成蹊

第四五句:微行清露?细履斜晖?

下阙:

第一二句:何妨到老常闲常醉

第四五句:衰颜难强拙语多迟



3)七字句的三四结构:更黄鹂、久住相知。任功名、生事俱非。

4)对林中侣,闲中我,醉中谁。“对”为领字但醉同行,月同坐,影同归。“但”为领字



5)多数内容,短句较流畅、轻松,感情基调为中性。



6)技巧,上下阕的一字领三句的句式,三字句,可对偶,可排比,须递进。



下面布置作业:



小渔村第17期初级词班第28讲作业:

根据今晚所学知识,学填一首《行香子》,要注意偶句,领字以及七字句的三四顿挫句型。

词谱如下:

《行香子》晁补之

前岁栽桃,今岁成蹊。更黄鹂、久住相知。

中仄平平句中仄平平韵中中中中仄平平韵

微行清露,细履斜晖。对林中侣閒中我醉中谁。

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仄中平中句中中仄句仄平平韵



何妨到老,常閒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

中平中仄句平平中仄句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衰颜难强,拙语多迟。但醉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仄中平中句中中仄句仄平平韵



好,今晚的课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7579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