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简介
2020-04-13 | 阅:  转:  |  分享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始兴县东南部,属于广东省始兴县行政区域,地处始兴县罗坝镇、司前镇交会处,东南与江西省全南县南迳镇接壤,距始兴县城43公里,距韶关市100公里。总面积为7545公顷,地理位置为北纬24°40′29″~24°46′21″,东经114°07′39″~114°16′46″。

车八岭保护区建于1981年7月,初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7年9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广东省林业系统第一个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

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全年热量充足,冷暖交替明显,春季低温阴雨寡照,夏季炎热高温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有霜稀雨,偶有雪飘。受地形和森林覆盖的影响,区内风速低,林内多静风,具有特有的小气候。樟栋水河贯穿整个自然保护区,溪流纵横,水清鱼翔,绿树掩映,四季常青。据测算,区内森林每年可释放氧气12万吨,集落粉尘140万吨,是巨型的空气净化器和新鲜空气制造厂。

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天平架海拔1256米,最低处樟栋水海拔330米。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拥有南岭南缘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分布较集中、原生性较强、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森林植被的典型代表,被许多专家学者赞誉为“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区内山体古老,地形复杂,生态环境优越,植被类型多样,根据保护区植被类型组成特征、动态特点和生境条件,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9个植被亚型、22个群系和54个群落。多样的植被类型中蕴藏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有野生植物1880种,隶属249科841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Ⅰ级保护植物伯乐树,Ⅱ级保护植物粗齿桫椤、金毛狗蕨、樟树(香樟)、闽楠、野大豆、任豆、花榈木、红椿、伞花木、绣球茜等10种,《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名录》植物14种(其中6种植物同时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有野生动物161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种,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华南虎、云豹、豹、黄腹角雉、蟒蛇、金斑喙凤蝶6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水鹿、苏门羚、海南虎斑鳽、虎纹蛙等44种。

目前,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置规范,基础建设日臻完善,林区秩序稳定,森林生态效益日渐显露,野生植物较建区初期增加195种,大型真菌增加456种,野生动物增加110种,森林覆盖率从过去的65%提高到现在95%以上,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在2008年雪灾锐减后稳步增长,达到83万立方米,实现了连续35年无森林火灾的管理目标,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发展,成为粤北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生物种源保护、学术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地。

多年来,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微生物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韶关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在车八岭保护区分别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与保护区合作开展科研监测项目,陆续开展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大型真菌、昆虫等野生动植物专项调查,出版了论文集及《车八岭大型真菌》、《车八岭鸟类图鉴》等论文丛书资料,建设了全省保护区系统第一个20公顷生物资源研究大样地,在全省首次开展了全保护区网格化监测体系。完成了数字化监测与管理平台,逐渐建成保护区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指导保护。同时引入科普志愿者,不断拓宽生态教育合作内容,增加生态科普教育活动,逐步建成了以自然博物馆、珍稀植物园、珍稀植物苗圃、全长2.5公里的生态教育径、20公里的生态文明教育长廊“三点一径一长廊”为载体的生态文明示范科普基地,充分展现了森林生态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车八岭保护区将始终坚持“保护、科研、发展”相结合之路,把保护区建设成为“生态系统的精华、野生动植物的家园、物种基因的宝库、生态旅游的圣地、天然食品的净土、自然知识的课堂”。







-3-









献花(0)
+1
(本文系公教路98号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