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谷画蝶老师辅导(二)
“提引发送”这类的词汇非常丰富,如:“若夫”、“观夫”、“稽夫”、“伊昔”、“且夫”、“然后”、“然则”、“岂徒”、“借如”、“则曰”、“矧夫”(况且,且)、“于是”、“已而”、“故是”、“是故”、“故得”、“是以”、“尔乃”、“乃知”、“是从”、“观夫”之类,“观其”、“稽其”“嗟乎”、“至矣哉”、“大矣哉”之类等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什么句?(长句)
因五行以修五事,由五常以厚五德(古偶句)那他属于散句还是偶句呢?其实他非常苍劲,大家一定也喜欢,一篇赋里用一两次也可以的。指的是相同的序位上用了相同的字,这样的古偶手法,杂之一些工整的骈句,就叫“古偶句”,所以他不是长句。
还有岳阳楼记里最后先天下之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偶句)
阿房宫赋属于什么赋体?文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它具备平隔的条件吗
毕,一、兀、出
就是三字断句,比较有规律
那么隔句有什么条件,相隔一句对仗,楹联里可以称为扇面对,也叫复句对。那么赋谱里呢,隔句就划为的比较细,有那六种隔句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初看好像是平隔一样,因为他们的字数相等,平隔有什么要求呢?上四下四,对,其中一种。四个分句字数要相等,前后或四或五至七字,为啥没有提三字呢?这是遵循古人在赋文中隔用法的频率而定的,一、二字都可以相对,但不属于平隔。
咱们今天学赋,不是学联,有的是相通,但也有区别。这样的只是一个节奏。
骈句是联句吗?有区别吗?有相同点吗?肯定都有,慢慢去揣摩吧。
大家先想想一字对,二字对是怎么对的,然后三字对改如何对,还有我今天讲到节奏需要如何划分。
云尔:常用于句子或文章的末尾,表示结束。
送,又称宋语,“者也”“而已”“哉”,还有如“而已哉”。今天我发了提引词大全,大家去下载,认真读一次。
轻隔: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隔句?
前面多少字后面多少字,前4后6是不是轻隔。
继续看重隔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大家再去读读滕王阁序,看看还有轻隔和重隔吗,还有杂隔和平隔吗?还有没有提引和散句?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所赖是提引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这就是散句。勃,这里属于提引字,不是提引词,在有的赋中,我们以后还会读到提引句,嗯,每一段都有平隔,但最多的是轻隔。送语主要用在文章末尾,起感叹作用,主要使用在文赋中。一般律赋、骈赋、骈文不用。如:“岂如扣角匡坐,且悲歌于白水;寻山小住,止危途于翠屏而已哉”,这里的“而已哉”即为“送”语。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4,7杂隔)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前6后6,平隔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紧句,所赖提引词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实际应是分号,是轻隔。看词性和结构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前6后6,平隔,这句你划分的是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