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七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_660821046
2020-04-20 | 阅:  转:  |  分享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妇产科
张小平包括六部分:1外生殖
器2内生殖器3血管、淋巴及神经4骨盆
5骨盆底6邻近器官第一节外生殖器定义:指生殖器官
的外露部分,位于两股内侧间,前为耻骨联合,后为会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统称为外阴。1、阴阜
:为耻骨联合前方的皮肤隆起,皮下脂肪组织丰富。青春期该部开始生长呈倒三角形分布的阴毛。2、大阴唇:为两股内侧一对纵长
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外伤后容易形成血肿!3、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皮肤皱襞。4
、阴蒂:位于两小阴唇顶端下方,具有勃起性。

5、阴道前庭:为一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此区域
内有:(1)前庭球(球海绵体)(2)前庭大腺(巴多林腺):若此腺
口闭塞,可形成囊肿或脓肿!(3)尿道外口(4)阴道口及处女膜第二节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后二者合称为子宫附件。(一)阴道:系性交器官,也是
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1、位置和形态: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厘米,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
长10-12厘米,与直肠贴近。上端包绕宫颈阴道部,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2组织结构:由粘膜、肌层及纤维组织膜构成。
粘膜层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变化。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二)子宫:是孕育胚
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2组织结构:(1)宫体:宫体壁由子宫内膜、肌层、浆膜层组成。1)子宫内膜层
致密层海绵层基底层2)子宫肌层可分为3层:内环、中交叉、外纵。3)子宫浆膜层:为覆盖宫底部及其前后
面的脏腹膜。在子宫前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后方形成直肠子宫陷凹。(2)宫颈:结缔组织+少量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
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好发部位。3位置:子宫位于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
管和卵巢。4子宫韧带(1)圆韧带:起于子宫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在阔韧带前叶的覆盖下向前外侧走行,到达两侧骨盆侧壁
,经腹股沟管止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2)阔韧带:分为前后叶,其上缘游离,内2/3包裹输卵管,外1/3部移
行为骨盆漏斗韧带(卵巢悬韧带)。卵巢内侧与宫角之间的阔韧带稍增厚称卵巢固有韧带。在输卵管下,卵巢附着处以上的阔韧带称输卵管
系膜。宫体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为宫旁组织。(3)主韧带(颈横韧带):横行
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4)宫底韧带:起自宫体宫颈交界处后面的上侧方,
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维持子宫前倾位置。子宫韧带(三)输卵管:根据输卵管的形态分为:
间质部,长约1cm;峡部,长2-3cm;壶腹部,长5-8cm;伞部,长约1-1.5cm。(四)卵巢:
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成年妇女的卵巢约4×3×1cm,重5-6g,呈灰白色。神经血管
通过骨盆漏斗韧带经卵巢系膜再此出入卵巢称卵巢门。卵巢表面为生发上皮,分皮、髓质。第三节血管、淋巴及神经(一)动脉1、卵巢
动脉:自腹主动脉分出。在腹膜后沿腰大肌下行至骨盆缘,跨过输尿管与髂总动脉下段,经骨盆漏斗韧带向内横行,穿过卵巢系膜,经卵巢门进入卵
巢。2、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在腹膜后沿骨盆侧壁向下向前行,经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相当于宫颈内口水平约2
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两支。上支分为宫体支、宫底支、输卵管支、卵巢支。下支为宫颈--阴道支。3、阴
道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4、阴部内动脉:髂内动脉前干终支。分为:痔下动脉会阴动脉
阴唇动脉阴蒂动脉(二)静脉(三)淋巴1外生殖器淋巴(1)腹股沟浅淋巴:分为上下组。上
组沿腹股沟韧带排列,下组位于大隐静脉末端周围。(2)腹股沟深淋巴:位于股静脉内侧。2盆腔淋巴:(1)髂淋巴组由髂内、髂外及
髂总淋巴结组成。(2)骶前淋巴组位于骶骨前面。(3)腰淋巴组位于腹主动脉旁。(四)神经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由躯体神经和自主神
经共同支配。1、外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2、内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交感神经与副交
感神经所支配。进入盆腔分两部分:①卵巢神经丛
②骶前神经丛第四节骨盆(一)骨盆的组成1、骨盆的骨骼: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每块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联合融合而成。骶骨由5-6块骶椎融合而成。2、骨盆的关节:
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3、骨盆的韧带:骶结节韧带及骶棘韧带。(二)骨盆的分界:以耻
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的上缘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假骨盆又称大骨盆,前方为腹壁下部,
两侧为髂骨翼,其后为第5腰椎。真骨盆又称小骨盆。上口为骨盆入口,下口为骨盆出口。两口之间为骨盆腔。
骨盆腔后壁是骶骨与尾骨,两侧为坐骨、坐骨棘、骶棘韧带,前壁为耻骨联合和耻骨支。(三)骨盆的类型1、女型:入口呈
横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耻骨弓较宽,两侧坐骨棘间径≥10cm。最常见,占52%-58.9%。2、扁平型:入口呈扁
椭圆形,入口横径大于前后径,耻骨弓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骨盆浅。较常见,占23.2%-29%。3、类人猿型:入口呈长椭
圆形,入口前后径大于横径。坐骨切迹较宽,耻骨弓较窄,骶骨向后倾斜,故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骨盆较其他类型深。占14.2%-18%
。4、男型: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坐骨切迹窄呈高弓形,骨盆腔呈漏斗形。较少见,占1%-3.7%。
第五节骨盆底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盆腔脏器。骨盆底前方为耻骨联合和耻骨弓;
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和坐骨结节。两侧坐骨结节前缘的连线将骨盆底分为前
后两个三角区。前三角区为尿生殖三角,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三角区为肛门三角,有肛管通过。(一)外层:位于外生殖器及会阴
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下面由会阴浅筋膜及其深面有3对肌肉及一括约肌组成。此层肌肉的肌腱汇合于阴道外口与肛门之间,形成中心腱。1.球海绵
体肌:覆盖前庭球及前庭大腺,向前经阴道两侧附于阴蒂海绵体根部,向后与肛门外括约肌交叉混合。此肌收缩时能缩紧阴道,又称阴道括约肌。
2.坐骨海绵体肌:始于坐骨结节内侧,沿坐骨升支及耻骨降支前行,向上止于阴蒂海绵体(阴蒂脚处)。3.会阴浅横肌:从两侧坐骨结节内
侧面中线向中心腱汇合。4.肛门外括约肌:为围绕肛门的环形肌束,前端汇合于中心腱。(二)中层:即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
层坚韧的筋膜及其间的一对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组成。覆盖于由耻骨弓、两侧坐骨结节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三角形平面上的泌尿生殖隔上,又称
三角韧带,其中有尿道与阴道穿过。(三)内层:即盆膈,为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
组成。自前向后依次有尿道、阴道和直肠穿过。肛提肌是位于骨盆底的成对扁肌。每侧肛提肌从前内向后外由
3部分组成:①耻尾肌:为肛提肌的主要部分,肌纤维起自耻骨降支内侧,绕过阴道、直肠,向后止于尾骨,其中有小部分肌纤维止于阴道及
直肠周围。②髂尾肌:起自腱弓(即闭孔内肌表浅筋膜的增厚部分)后部,向中间及向后走行,与耻尾肌汇合,绕肛门两侧,至于尾骨。③坐尾
肌:起自两侧坐骨棘,止于尾骨与骶骨。会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会阴是指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组织,前为耻骨联合下缘,
后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坐骨结节和骶结节韧带。狭义的会阴是指位于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楔形软组织,厚3~4厘米,又
称会阴体。由表及里为皮肤、皮下脂肪筋膜、部分肛提肌和会阴中心腱。第六节邻近器官1、尿道:为一肌性管道,始于
膀胱三角尖端,穿过泌尿生殖膈,终于阴道前庭部的尿道外口,长4~5厘米,直径约0.6厘米。女性尿道短而直,接近阴道,易引起泌尿
系统感染。2、膀胱:为一囊状肌性器官,排空的膀胱位于耻骨联合和子宫之间。充盈时可凸向盆腔甚至腹腔。分为顶、底、体和颈4部
分。前腹壁下部腹膜覆盖膀胱顶,向后移行达子宫前壁,两者之间形成膀胱子宫陷凹。3、输尿管:为一对圆索状肌性管道。长约30厘米。起自
肾盂,在腹膜后沿腰大肌前面偏中线侧下行(腰段);在骶髂关节处跨越髂外动脉起点的前方进入骨盆腔(盆段);并继续在腹膜后沿髂内动脉下行
,到达阔韧带基底部向前内方行,在宫颈部外侧约2厘米处,于子宫动脉下方穿过,在位于宫颈阴道上部的外侧1.5~2.0厘米处,斜向内穿越
输尿管隧道进入膀胱。之交叉,再经阴道侧穹隆顶端绕向前内方,穿越主韧带前方的输尿管隧道,进入膀胱。结扎子宫动脉及打开输尿管隧
道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4、直肠:位于盆腔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接肛管。前为子宫及阴道,后为骶骨。直肠中段腹膜折向前上方,
覆于宫颈及子宫后壁,形成直肠子宫陷凹。5、阑尾:阑尾根部开口于盲肠游离端的后内侧壁,通常位于右髂窝内。妇女患阑尾炎时有可
能累及子宫附件,应注意鉴别诊断。妊娠期阑尾位置可随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渐向外上方移位。再见!骨盆的类型1、会阴深
横肌:自坐骨结节的内侧面伸展至中心腱处。2、尿道括约肌:控制排尿。1形态:呈前
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子宫上部较宽称为宫体宫体顶部称
为突部分称宫底宫底两侧为宫角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宫颈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其上端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称组织学内口。功能层----受卵巢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基底层正常宫颈输卵管壁由三层构成:浆膜层、肌层及粘膜层。黏膜上皮细胞分为:无纤毛细胞有纤毛细胞楔状细胞未分化细胞盆腔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形成静脉丛,盆腔静脉感染容易蔓延。卵巢动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右侧汇入下腔静脉,左侧汇入左肾静脉,左侧盆腔静脉曲张较多见。
献花(0)
+1
(本文系ZQH逝者如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