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hybty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西蜀岷山_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兼谈岷山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
2020-04-21 | 阅:  转:  |  分享 
  
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第2期西蜀岷山: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兼谈岷山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徐学书〔摘要〕西蜀岷山是古史传说
记载中的中华人文女祖嫘祖和夏朝奠基人大禹的诞生地、中华圣山“海内昆仑山”,是古蜀文明、中国神仙文化和道教的发祥地,古代文献记
载中的长江江源地区和山川崇拜的至尊之地,中国西南藏羌彝民族的重要摇篮之一。岷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华文明史上应当占
有崇高地位。应加强对岷山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开发利用好岷山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岷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
化资源,推动四川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关键词〕岷山;中华文明;发祥地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明,在
其发生家,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支系众多的藏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多个文化源头和文化源头区。彝系统民族,在民族渊源上依然
与岷山有着重要中华民族的始祖不仅有黄河流域古代部落集团的父系首领黄帝和炎帝,还有公认的女性始祖黄帝元妃嫘祖。人类由山地走向平原
,加上基于对神奇自然现象的不解而产生的超自然神灵信仰,历史上普遍存在圣山及超自然神的崇拜,在中国即古史传说中的圣山“昆
仑山”崇拜和超自然神“上帝”崇拜。神仙崇拜和道教信仰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二千多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发展,成为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发现表明,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从而改写了中华文明起源史。这一切,皆集中于一个地
区———西蜀岷山。而中国古代盛行的“五岳四渎”山川崇拜,其至尊之地和长江的江源地也在西蜀岷山。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联系。因
此,研究西蜀岷山的历史文化,应是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今天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和旅游产业,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特撰写本文,希望引起人们对岷山历史文化及其资源价值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促
进对岷山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关于岷山的概念及其地理范畴“岷山”一名历史久远,是中国最古老的名山之一。早在《尚书·禹贡
》中已有大禹治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岷山之阳”等记述。毛泽东《七律
·长征》诗中的“更喜岷山〔中图分类号〕K92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08)02-0
140-07〔作者简介〕徐学书,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秘书长,四川成都610071。140千里雪”诗句
,更是让现当代无数的中国人耳熟能详。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岷山”亦称“蜀山”、“汶山”、“渎山”、“沃焦山”等,在古史神话
传说记载中则称“昆仑山”、“成都山”、“成山”、“成侯山”等〔1〕。岷山的概念,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古人所记载
狭义的岷山指岷江源头区的今岷山山脉中段,以茂县九顶山为主峰。唐代《元和郡县志·剑南道中》茂州汶山县条下记载:“(岷山)
去青城山百里,天色晴明,望见成都。山岭停雪,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为之洪溢,即陇山之南首也。”清乾隆时期
地理学家李元《蜀水经·江水》考证:“江水又南经九顶山,禹贡岷山也,在州东南二十五里。??《汉书》注曰:岷山一名鸿
蒙,一名沃焦,在陇山南首,故称陇蜀,直上六十里。??晁以道曰:蜀山近江源者,通为岷山,连峰界岫,重
叠险阻,不详远近。青城、天彭诸山所环绕,皆古之岷山,青城乃其第一峰也。??其高六十里,山有九峰,故名九顶。”古
人认为长江江源发源于此段山脉腹地,山有岷山、蜀山、汶山、渎山等名,故长江江源段亦称岷江、蜀江、汶江(水)、渎江(水)
,岷江一名沿用至今。广义的岷山指北起甘肃东南部岷县境内,南止成都平原西部峨眉山、西南包括邛崃山的大小数百座山峰,主体部
分分布于四川盆地西部。此广义岷山,山名众多,古人称之为“皆岷山之随地立名者耳”。《史记·货殖列传》记:“蜀卓氏之先,
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曰:吾闻岷山(一作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
致死不饥。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表明秦汉时期既以临邛之山(今邛崃山
)属岷山。唐代《括地志》记载:“岷山在岷州溢乐县南一里,连绵至蜀几二千里,皆名岷山。”唐末五代著名学者杜光庭在《成
都记》中称:“岷山连峰接岫,千里不绝,青城乃其第一峰耳。”故有“千里岷山”、“与太行伯仲”的说法。宋代《资治通鉴前编》称
:“岷山数百峰”。《方舆胜览》称:“梁州西山皆岷。”陆游《入蜀记》称:“自蜀郡之西,大山广谷,??皆岷山也。”
清乾隆地理学家李元《蜀水经·江水》引述前人记述:“蜀山近江源者,通为岷山??。青城、天彭诸山所环绕,皆古之岷山。”岷山
的南端即著名的峨眉山,故苏东坡诗称:“岷峨雪浪”、“家在岷峨”,以峨眉山为岷山组成部分。清代乾隆时期地理学家李元在所著《
蜀水经·江水》中考证岷山称:“知岷、峨总是一山,只横障西南二处为异耳。”直至民国时期,人们仍一直公认峨眉山为岷山南端
。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臧励和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今地学家谓岷山之脉,自巴彦哈喇山脉东北分出??。山之干脉,
分为二支。一支夹岷江南下,曰岷山山脉。中间起顶为青城山、邛崃山,其南端有峨嵋之绣峰。连峰千里,山顶四时积雪,称为
雪山。一支东行者,曰巴山之脉。”1947年中华书局出版《辞海》“岷山”条下称:“岷山山脉,有青城山、大雪山诸名,其尽
处为峨眉山。”在历代文献记载中,岷山自川甘交界区的岷县境内发端,大体呈南北向一直向南,止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峨嵋山,绵
延千余里。在四川境内,穿越今广元市、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西部和阿坝州东部,于乐山市境西部凸起南端,青城山、峨眉山、九
顶山、雪宝顶及邛崃山脉的四姑娘山、夹金山、巴郎山等著名山峰皆属广义岷山。地质学上的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属于地理学上广义岷山的中段。
二、西蜀岷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文化地位(一)岷山为嫘祖和大禹的诞生圣地、古蜀文明摇篮。根据古史传说文献记载,中华人文始祖黄
帝及其儿子昌意皆娶岷山蜀人女子为妻,岷山腹地的今茂县叠溪(汉代置蚕陵县)为古史传说中华人文女祖、蚕神和旅游行神“嫘祖”的
故里。《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昌意娶蜀山氏女”。《谱记》载:“黄帝与子昌意娶蜀
山氏女”。《汉书·地理志》载:“蜀郡有蚕陵县”,《水经注》官本“蚕陵”刻作“西陵”,清代考据学家考证“西陵”是“蚕陵”之误
,“西陵氏”即“蚕陵氏”。蚕陵氏即古蜀人先民蚕丛氏。古岷山因山多野蚕,野蚕称“蜀”,故岷山称“蜀山”,居其山之民则称
“蜀山氏”。蜀山氏驯养“海内昆仑山”上,此昆仑山不是现代地理学上的昆仑山,而是今川西北的岷山。据被确认的中国先秦四大地理史
书之一的《山海经·海内西经》记:“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此“帝之下都”,东晋郭璞注《山海经》称:“天
帝都邑之在下者。”传说中的西王母(又称西姥、金姆、王母娘娘)即居此昆仑山中。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有大山,名
曰昆仑之丘。有神,??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在传说记载中,此昆仑山上有凤凰、鸾鸟等百鸟,有食之长寿不死的“不死树
”(寿木)、能起死回生及成仙的“不死药”、食之使人获得大智慧的“圣木”,还有甜美的“醴泉”、美丽的“瑶池”等等。不仅上帝及百
神居此山,天下仙圣亦由此山总领。西王母的“不死之药”,食之可以成仙,以致于后羿上山求得不死之药,被妻子姮娥(嫦娥
)偷食而奔月成为月精。而此上帝下都所在的昆仑山在何处?著名前辈史学大师蒙文通先生考证即四川西北部的岷山。蒙文通先生在《略论〈
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一文中论述道:“考《海内西经》说:‘河水出(昆仑)东北隅以行其北’。这说明昆仑当在黄河
之南。又考《大荒北经》说:‘若木生昆仑西’(据《水经·若水注》引),《海内经》说:‘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
若水出焉’。这说明了昆仑不仅是在黄河之南,而且是在若水上源。若水即今雅砻江,雅砻江上源之东、黄河之南的大山———昆仑,
当然就舍岷山莫属了。”而且,古史文献记载,上古历代蜀王及其民众入岷山皆“神化不死”;荆人鳖灵(古蜀国最后一个王朝“开
明王朝”的建立者丛帝)死后,其尸体溯长江而上,也是至岷山下即复活,证明岷山即有“不死药”的昆仑山。《易林》称:
“登昆仑,入天门。”而《蜀王本纪》载秦蜀守李冰:“谓汶山为天彭阙,号曰天彭门。”“天彭门”即天门,说明李冰也以岷山
即昆仑山。正由于岷山为上帝与众神、仙圣所居的圣山,在后世,岷山南端的青城山才成为道教总领众神的神仙祖庭。在古史传说中,
昆仑山分“三成(层、级)”,《尔雅·释丘》说:“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
《释名·释丘》也说:“三成曰昆仑丘”。昆仑山第三成即上帝的天庭,故《水经注·河水》说:“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说》:
‘昆仑之山三级:??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昆仑山为三成之山,故又名成山,成山山顶为上帝的下都,
也就是“成都”,故《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此处的“成都”,乃是最早见于文献记
载的“成都”一词,为山名。此“成都”山载天,表明此山即“上承皇天”的天柱昆仑山。“成都载天”,说明“成都”为成山(昆仑
岷山)山顶的上帝下都———天庭的名称。文献记载,开明氏第五世蜀王开明尚迁都,取新都邑名为“成都”,应即借用传说中上帝
的天庭之名,其目的无非是为表示自己是天帝之子的正统身份。“成”代表成山,象征上天,故周公为周天子营建东都取名“成周”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称:“天王入于成周”。而山东荣成的“天尽头”因上接于天亦得以称为“成山”。在古史传说记载中,昆仑
岷山及其周边地区称为“都广之野”,其中心为昆仑圣山,昆仑山区为氐人国(即留居岷江上游的蚕丛氏蜀人所建蜀侯国,《史记》所
记汶山郡“冉駹氐国”),东部为传说黄帝创造的供众天神上下于天地间的天梯神树“建木”,西部为后稷的葬地。传说中的“都广之野”是
一个万物生长、和谐美好的人间乐园。《山海经·海内经》记:“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
之中,素女所出也。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
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因人间的成都位于这个美好的人间乐园“都广之野”上,故明代大儒杨慎“都广之野”考
证其即“今之成都也”。无独有偶,成都北部岷山东麓的广汉三星堆古蜀都城遗址,出土了长满花果、停有十只太阳神鸟的巨大青铜神树
,专家们认为即代表古史传说记载中供上帝及众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建木”。“都广之野”又称“广都之野”,既然为“上帝之下都”的昆仑
圣山所在地区,“都”当指“上帝之下都”,“都广之野”或“广都之野”当指“上帝之下都的广阔原野”或“广阔的上帝之下都所在原野”
。正是由于岷山之巅为上帝的天庭所在地,故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岷山”乃是连接天地的大福地、岷山之上即出入天庭的南天门所在地。
西汉著名纬书《河图括地象》记载:“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即岷山为上应二十八宿之“井宿
”(朱雀七星首宿)的南天门所在地,上帝以其地会聚昌盛、众神以其地建设福地。因此,《三国志?蜀书》记秦泌称蜀地因岷
山“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沃野千里”。岷山在古代亦曾被尊为西岳。宋代《资治通鉴前编》称:“岷山数百峰,大酉山为最
,大雪山三峰闯其后,东夏如爤银。有谷名铁豹岭,有西岳庙,庙下有羊膊石,江水所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学者、唐末
五代杜光庭所著《福地记》称:“中国名山,以青城、峨眉为西岳佐理。”这里的“西岳”无疑为岷山。杜光庭《青城甲记》记述:“
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乃岳渎之上司,真仙之崇秩,一月之内,群岳再朝焉。”青城山有丈人峰,即源于青城山为“五岳
丈人”。在我国古代,山川崇拜本源于自然,后为道教所吸收,成为道教崇拜的重要内容,而青城山为道教所奉的“五岳丈人”、
“岳渎上司”,表明青城山乃是中国古代山岳崇拜中地位最尊崇之地。岷山又是中国古代文化地理中的长江江源圣地。古人一直认为岷山为长江发
源地、岷江上游为长江江源,故受到历代文人乃至帝王的推崇、吟诵。由于古人一直认为岷江上游岷山山区是长江江源地,故秦汉以来历代
皆在岷江出岷山区域置江源县、导江县(古史传说大禹疏导长江自“岷山导江”开始),成都被认为是万里长江第一城,自秦统一天下
历代皆在成都置江渎祠(江神庙)祭祀长江江神,明代国家祭祀的长江江神大型青铜铸像至今仍保存在四川省博物馆内。在我国古代,
江河崇拜以四渎为首,四渎之中又以江神为大。因此,岷山作为“五岳丈人”、“岳渎上司”的青城山所在地和四渎之首的长江发源地
,乃是中国古代山川崇拜的至尊之地。这与岷山作为“上帝之下都”的昆仑圣山地位相一致。)岷山是中国神仙文化和唯一本土宗教道教的发祥
圣地。在古史传说中,岷山是中国上古上帝及众神仙所居的海内仙源圣山。古蜀人不断由岷山迁入成都平原、又由成都平原迁回岷山的历史,
岷山有食之可长生不死的寿木、不死药的信仰,在古蜀人中形成了仙化、长生的思想。在古文字中,“仙”字写作“僊”(仟),
而“僊”与“遷”(迁)字同源。《说文》:“僊,长生僊去。”段玉裁注:“《释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仙,僊也
,僊入山也。故其制字仞旁作山也。”所谓“僊入山”即指迁入昆仑岷山,因其山有寿木、不死药,人食之可仙化而长生不死,
故《蜀王本纪》载蜀王蚕丛、柏濩、鱼凫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鱼凫)王猎至湔山,便仙去
”。连从长江中游溯江西迁的荆人鳖灵,也是至岷山就死而复生。《华阳国志》载:“灵死,其尸溯流而上,至汶山,忽复生
。”这种仙化、长生的思想观念,后来为道教所继承,仙化思想成为巴蜀仙道的根源,长生不老观念则成为中国道教的重要核心思想之
一。而死而复生的观念,则为道教继承并发展成为尸解学说。《后汉书·王和平传》李贤注说:“尸解者,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
化也。”而根据文献记载,东汉晚期张陵在岷山南部的今成都大邑鹤鸣山学道,也是受岷山氐羌民族巫术的影响才创立了道教。《后汉书·
刘焉传》载:“(张)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张陵所学之道,《广弘明集》卷八引梁
朝李膺《蜀记》载:“(张陵)避病疟于丘社之中,得咒鬼之术书,为之,遂解使鬼法。”这种“咒鬼之术”、“使鬼之法
”无疑就是当时活动于岷山的氐羌民族巫术。故传说记载张陵在鹤鸣山精思炼志,感动太上老君下凡,传授秘箓。而这个太上老君并非中原
的道家思想家老聃,而是居于昆仑岷山的氐羌老君。张陵的《老子想尔注》中称:“太上老君常治昆仑”,道教典籍中的五方老君中有“
羌老君”和“氐老君”(五方老君为:东方夷老君、南方越老君、中央黄老君、西方羌老君、北方氐老君)。据道教文化专家李远国先生介
绍,在道教经典《道藏》中有一些明显属于古代氐羌巫术的咒语。观道教符箓图文,与今岷江上游羌族巫师端公的传统印符图文在形状上近
同;文献记载张陵传道时画符念咒驱鬼、化符水治病的方式,亦同于羌族端公传统的巫术形式(岷江上游的羌族,过去一直传说羌族
端公是汉族端公的师父)。因此,张陵创立道教时所学“咒鬼之术”、“使鬼之法”也是源于岷山。正是因为张陵在鹤鸣山学道、继于青城山
讲道、然后再于全国设二十四治传道,故鹤鸣山、青城山被奉为道教的“祖庭”、“圣山”。岷山为道教创教时的重要文化源头所在地,鹤
鸣山、青城山也属于岷山南段山区,故岷山堪称是“道源圣地”。)岷山是中国西南藏羌彝系统民族的重要摇篮之一。岷山作为蚕丛氏古蜀人
的发祥地,岷山也是是中国及东南亚蚕丛氏蜀系统民族的发祥地。根据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记载研究,蚕丛氏蜀人后裔曾多次南迁,先后
在大渡河青衣江流域、川南青衣江流域建立了南北二个青衣国,其中北青衣国后来称青衣羌,南青衣国成为后来彝族先民来源之一。一部分
于蚕丛氏亡国后南迁进入滇西,其后裔形成丹、犁二部落国家。又有一部于西汉初迁入川西南、滇西,与当地蚕丛蜀人后裔及源出西北的氐
羌系统土著部落融合,形成巂、昆明,后来成为彝族先民来源之一。西汉初南迁的蚕丛氏蜀人,一部分东迁进入滇池区域征服当地百濮
系统民族,建立了滇国;一部分蚕丛氏蜀人在蜀王子泮带领下南下越北高原征服当地骆越人,在今越南河内建立了安阳国。安阳王最后
为南越王赵陀打败,率部分余部进入东南亚海岛,另有部分余众进入泰国东北部。西汉晚期,随着北方羌人大规模南下,岷江上游
部分蜀人由岷江上游西迁,一部分成为今黑水县境羌语北部方言族群居民的先民,一部分成为嘉绒先民来源之一,一部分则远徙进入西
藏东南部成为藏族先民来源之一,还有一部分留居岷江上游成为现代羌族先民来源之一。而发明了崖墓的蜀人部落,一部分带着崖墓文化沿
岷江南下转进入长江三峡,成为后世土家族冉氏土司先民;还有的部落则将崖墓文化传播到四川及西南各地,甚至东南亚地区〔2〕。
由上所述,岷山乃是中国古史传说中人文女祖、蚕神、旅游行神嫘祖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奠基人、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圣地,古蜀人和古蜀文
明的发祥地,中国古史神话传说中的天庭圣山“昆仑山”,中国神仙文化和道教的发祥地,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长江江源地区和山川
崇拜的至尊之地,中国西南至东南亚重要的文明摇篮地之一。岷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堪称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国历史上应
当占有崇高的文化地位。三、岷山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岷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该区域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
,但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为该区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奠定文化底蕴基础、增强文化吸引力,同时还可与
文化产业和旅游项目建设及旅游活动结合起来,转化为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项目,同时扩大巴蜀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四川的
文化软实力。历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所需要依托的重要基础资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相互结合,既为彼此提供更加广阔的
发展平台和空间,也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极佳的平台和空间。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能够与绝好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和旅游产业发展品
台结合,将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并使自身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从发展文化产业角度看,四川是中国著名的文化资
源大省、成都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活跃的良好传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大省。同时,
四川又是中国公认的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五大世界遗产和五个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遗产、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市和22个国家级优秀旅游
城市、众多的国家级旅游景区景点等旅游资源,被世界旅游组织认为将成为2015年后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在四川,文化产业与旅游
产业具有极好的相互结合互动促进的巨大发展潜力,从而可构建起极佳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平台。从区域上看,四川的优势历史文化
资源和旅游资源高度富集于岷山及其周边地区。在该区域,古蜀文明被誉为是中国古代最神秘和神奇、堪与世界上古史上四大青铜古文明媲美的
青铜文明,历史上曾创造了古代东方最繁荣辉煌的唐宋六百年间唯一持续高度繁盛的成都文明,拥有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两
个世界文化遗产和古蜀文化遗址、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藏羌石碉及村寨三个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遗产,嫘祖和大禹诞生地、古史神话传
说的天庭圣山和人间乐园、中国神仙文化和道教发祥地、中国古代山川崇拜的至尊之地皆在这里,同时也是中国西南藏羌彝系统民族的重要摇篮
地之一,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文化资源的富集地。四川的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三个世界遗产也全部集中分布于岷山,中国世界自然
遗产预备名录遗产若尔盖湿地分布于岷山西北麓,还有诸如四姑娘山、西岭雪山、米亚罗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池、天台山等国家级森林
公园,九顶山、叠溪-松坪沟、达古冰川、牟尼沟、神仙池、猿王洞、鸡公山等风景区,唐家河、白水河、龙溪—虹口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龙门山地质公园等等,众多的高品位自然旅游资源皆汇聚于岷山。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岷山及其周边区域不仅是中国高品位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区域及在旅游资源类型的多样性方面结构最好的区域,其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富集度和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因此,岷山及其周边区域在未来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方面具有极其良好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和广阔空间。基于这样良好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处于如此优越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区域,使得岷山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了巨大的产业转化价值,可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中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品和项目开发实现其良好的产业价值。如嫘祖和大禹诞生地资源可建设纪念地,发展与文化旅游活动相关的节会、演艺、纪念品等文化旅游产品。古蜀文化资源可开发影视、动漫、娱乐、演艺、观光、节会、纪念品等文化和旅游产品。相关产品的开发,可有力地促进四川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可对弘扬巴蜀文化、增强四川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徐学书.“成都”释名———天堂·圣山·乐园﹝J﹞.中华文化论坛,2007, (4).〔2〕徐学书.江源岷山———中国西南古代文明起源的重要摇篮﹝A﹞.长江上游早期文明的探索﹝C﹞.巴蜀书社,2002.(责任编辑彭东焕)142141
献花(0)
+1
(本文系hybty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