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天灸疗法
2020-04-22 | 阅:  转:  |  分享 
  
5、正常反应: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6、可能的并发症:1.局部
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2.皮肤过敏;3.发热。发泡的原因1.药物因素2.体质因素
3.时间因素4.气候因素发泡的利弊利:穴位刺激时间长,疗效好弊:1.影响皮肤美观2.影响患者情绪
3.一旦感染,痊愈较慢发泡的处理1.轻微的小水泡无需特殊处理,可自然吸收2.较大的水泡可消毒后刺破放出液体,保持
清洁干燥,防感染3.特别严重的水泡需到医院进行专业处理7、注意事项及处理:1.戒生冷、烟酒、辛辣、海鲜及易致化脓食物。2.
贴药当天避免冷水浴。3.引起水泡者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搽烫伤软膏,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等。4.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5.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抗过敏药膏,并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致敏食物,必要时去医
院就诊。(四)三伏天天灸常治疾病1.哮喘多为阳气虚弱,肺、脾、肾虚、痰饮留伏所致。属阴属寒,且哮喘多
在冬季发作,属于冬病。我院方法以清代《张氏医通》治哮喘方为基础,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末按比例调和。
方义:麻黄辛温宣肺、细辛定喘止咳、延胡、甘遂破血逐瘀、白芥子温肺化痰、麝香辛香开窍走窜、姜汁温中。取穴:定喘、百劳、
肺俞、膏肓等。①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志室: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膻中:前后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②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肓:
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0寸。天突:前后正中线,胸骨上窝中央。③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
,旁开0.5寸。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前后正中线,脐上4寸。选穴原则常常选用膀胱经背部穴位及任脉
穴位,依据:1、慢性虚损性疾病与脏腑相关的中医病机;2、膀胱经背部穴位和任脉经穴主治特点和性能3、远近和前后配穴原则;4、
期临床实践经验。一般选定多组穴位相配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穴位刺激所致皮损及穴位治疗耐受现象出现。2.过敏性鼻炎肺、脾、
肾虚,外因与风寒有关。冬季寒气较甚,故易引起病情发作或加重,属于冬病。药物:白芥子、甘遂、延胡、细辛、姜汁等。穴位:百
劳、风门、肺俞、肾俞、脾俞等。3.慢性支气管炎肺、脾、肾虚,多因正气虚弱感受风寒而诱发,且好发于冬季,属于冬病。药物:
白芥子、甘遂、延胡、麻黄、附子、细辛、杏仁、半夏、干姜、地龙等。穴位:大椎、百劳、肺俞、风门、肾俞、脾俞等。痛症正气不足,
风寒湿之邪侵袭,以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故发疼痛。药物:白芥子、元胡、川穹、威灵仙、细辛、透骨草、川乌、草乌等。穴位:病变局
部取穴和阿是穴。八、天灸的作用机理研究——支气管哮喘天灸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
用,改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可使支气管哮喘患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含量下降,明显抑制机体的过敏状
态;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加E—玫瑰花结形成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能明显提高患者体内干扰素(INF)水平,增强肾
上腺皮质功能,明显升高血浆cAMP水平。天灸的作用机理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低下的外周血N
K细胞活性及补体C3水平,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slL一2水平和免疫球蛋白lgG、lgM含量,此外还能提高患者低下的外周血白
细胞、血小板数量。从而调节患者失衡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清除HBV的能力天灸的作用机理研究————抗化疗骨髓
抑制动物实验表明:利用环磷酰胺(CTX)化疗大鼠和小鼠造模后,可使动物骨髓产生严重抑制,天灸后骨髓象增生活跃,机理可能是通
过调节下丘脑、垂体的阿片肽水平,直接或间接调控免疫效应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调节,进而增加外周血W
BC的数量。总结:1.药物经皮吸收后局部和全身的药物效应。2.经络和穴位的作用。3.药物刺激皮肤起泡作用,是腧穴处的微面积
化学性烧伤性刺激作用,可以在局部募集、激活免疫效应细胞产生大量的免疫效应物质(如细胞因子、阿片肽、ACTH等),对免疫系统和神经、
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谢谢天灸疗法菏泽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一、
什么是天灸疗法?属于灸疗中的非火热灸法(冷灸),即选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红赤,甚
至发泡如同艾火灸燎。故属于敷贴疗法、发泡疗法。作用途径:药物-俞穴-经络-脏腑,调节气血阴
阳、扶正祛邪以治病。特点:内病外治,且常常结合时间治疗学特色,以三伏天灸疗法为代表。现我科还开展三九天灸,并计划开展节
气灸。二、源流:1.《五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颠。”是指用芥子泥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的方法。2.《
神农本草经》中有:“斑蝥,主恶疮,以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旋即揭出。”3.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公元420
—589年):“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瘰,谓之天灸。”,“八月十四日,民并朱水点头额.名为天灸”。
最早提到天灸二字。4.《普济方》中载有:“目赤肿瘤,红眼起星,生移星草,捶烂如泥,贴内关穴,少顷发泡,揭去。”5.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用旱莲草椎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疚,尚能愈症。
”6.晚清外治名医吴师机《理瀹骈文》:对天灸的论述最为详尽。认为凡属内治汤剂,均可熬制成外用贴剂治疗同类疾病。
可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均有良好效果。“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还强调“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拨病外出之品为引。”外用膏
药也具补益之效,只是“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7.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可防止哮
喘病复发”,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白芥子为君药,共奏温肺行气、祛痰平喘之功。是天灸治疗哮喘最早的记录。
8.其它:《肘后备急方》《针灸资生经》、《本草纲目》等均载有较多的验案。三、优点简便、效好、安全、价廉。现代医学看敷贴
疗法优越性1、药物浓度处于稳态;2、不经过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3、药物副作用低;4、避免多剂量给药,病人易于
接受;5、能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6、能允许随时移去药源。四、适应症内、外、妇、儿各科疾病。1.呼吸系统疾病:
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等。3.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4.外周
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5.皮肤病: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硬皮病、神经性皮炎、寻常疣、斑秃等。6.其他:子宫肌瘤、痛
经、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等妇科、骨科疾病。其中,尤以虚寒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等使用最
广泛,其次是寒性疼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等.我科开展的天灸(包括三伏灸和三九灸)疗法,主要以过敏性鼻炎、哮喘、感
冒易患者、慢性支气管炎、虚寒性胃痛病人为主,其次是寒性痛症.五、禁忌症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2.
孕妇、血证、发热者。3.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六、操作方法1.常用药物:毛莨叶、白芥子、甘遂、
延胡、旱莲草、蓖麻子、斑蝥、大蒜泥、吴茱萸、巴豆、麻黄、细辛、生姜2.具体方法:参三
伏天灸疗法七、三伏天灸疗法(一)什么叫三伏天天灸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特取夏季三伏之
时进行穴位敷贴治疗。何谓三伏: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按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
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故伏日必是庚日。五行学说中庚属金,肺亦属金,故庚与肺相配。故在时间治疗学上三伏天为温煦
阳气、驱散寒邪的最好节气日期。(二)三伏天天灸理论依据:“天人相应”“春夏养阳”“冬
病夏治”1.天人相应《内经·灵枢·邪客》:“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出现周期性盛衰
。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人体阳气随之有升、浮、沉、降节律,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规律。
因此,我们应以人体随着节气变化而产生变化进行调治,才能更好防病和医疗。2.春夏养阳-治未病思想《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春夏养阳,即养生、养
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3.冬病夏治如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了夏至也未能消退,体内阳气较正常人虚
弱,就需要壮阳。总结:三伏天天灸疗法机理:以天人相应、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利用三伏天天气炎热,在壮阳穴位上敷以
辛温发散之药,以达祛除寒邪、宣通经络、补益人体正气之功效,以消“冬病”之病根——恢复人体正常的阴阳平衡。(三)三伏天天灸具
体方法:A三伏天阳气最旺盛。三伏天天灸就是顺时就势摄取阳气。B不正常的气候可使人发病,而正常之气候,则可助人
逐邪外出。阳虚病人暑热当令之时因寒邪渐衰则病情减轻,故在夏季病情缓解期,在机体反应性最好的情况下治疗可大大提高疗效。C人体
皮毛开泄,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1.时机:辛温之药——驱逐寒邪。常用:白芥子、吴茱萸、甘遂、
延胡、麻黄、细辛、生姜2.药物:3.穴位:补肾、健脾、补肺等益气壮阳穴。常用:肺俞、肾俞、脾俞、风门、
百劳、定喘等。4.具体操作:①调药:药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生姜去皮绞汁过滤,约10克药末用10ml姜汁)调和,制成1×1×1立方厘米大小的药饼。②敷贴:每块药饼用5平方厘米胶布贴于穴位上。穴位一般每次以6-8个为宜。③贴药时间:成人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小孩时间酌减。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④疗程:10天1次。共5次(其中前后2次为加强)。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