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被提拔后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2020-04-24 | 阅:  转:  |  分享 
  
被提拔后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在职场中,升职带团队被每一个职场人视为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点。一方面,升职就意味着更优越的待遇,更高的收入(这
点相信大家都很期待),能够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带团队意味着自己大小变成了一个“领导”,在中国这种几千年以来“官”崇拜的文
化中,这也是一种个人成功的标志,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或素质才能真正地做到“德配其位”呢?这里
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悟给大家做一番梳理,希望能够给在管理岗位或者有志于向管理岗位发展的同学一些帮助和建议。?一、如何练好管理基本功
作为一名管理者,其最大的价值已经不应再是逞自己的“匹夫之勇”,而是要通过带领自己的团队获得成绩。对于很多刚刚踏上管理岗位的同学来说
,这样的转变是艰难的。作为昔日团队中的“猛将”,我见过很多管理岗的同学还是习惯于自己冲锋在前,而不是学会利用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这
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团队管理方面的方法论,简而言之就是4点:定策略、建团队、立规矩、拿结果。定策略大家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有人
说:“我就是一个小Leader,本身就是带团队干活的,策略这么高大上,轮不到我来确定吧?”错!任何一个组织(国家或公司都一样)在设
立目标后都会将目标细化为一项项指标,以KPI或者OKR的方式逐层向下分解,直到分解到组织的最小单位。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其所承担
的指标一定是上级组织的一部分。而当指标一旦确定在组织头上,那么如何完成就要看组织管理者的能力了。现在大家还会觉得“定策略”是高层领
导才要做的事情吗?其实很多时候,基层领导是否称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的效率。像是听大家抱怨的时候,总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基层领导往
往才是面向大众的,这也是我们党为什么一直非常重视基层管理者培养的原因了。上面说了那么多“定策略”的重要性,那么到底该如何“定策略”
呢?由于每个具体的业务特点不同,我无法非常明确细致的解释清楚,这里只提一下需要注意的要点,希望各位能够关注。要明确公司高层的真实目
的很多时候,上层给出的KPI仅仅只是一个推演出来的数字(目的),而并不会充分描述要达到这个目标的原因。然而,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有义
务弄明白上层要这个目标的真实原因和诉求。有时候高层不在一线,很多细节是无法掌握的,这个时候作为基层管理者,需要结合本地特点和高层的
真实目标,给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方法/策略,这也是“定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点。2.对自己的团队了若指掌要想定策略,一个管理者需要对自己
的团队了如指掌。一件事情如果接下来由自己做,一个人大体是可以估出来难度如何,需要多少时间的,为什么?因为他对自己的情况足够了解。同
理,要想给团队规划最适合的策略,那么就需要对团队的特点和情况了若指掌。3.管理者专精的行业知识和经验作为一个管理者,其本身也是团队
所在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了。结合自身的经验、知识以及团队的特点,制定一个高效、靠谱的策略,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定策略”的手
段。在公司内部任命管理者时(特别是基层偏一线的管理者)一定要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我曾见过很多公司外行管理内行的例子,基本来看都不会
有太好的结果。希望每个公司的老总能够重视。所以每个管理者,当你拿到任务时,千万不要想着我怎么去做才能完成,而是要想,我怎么协调团队
内的资源才能以最高效的方式把问题解决,这才是一个合格管理者应该体现的思维和能力。建团队作为一个管理者,建设团队是达成业务目标的重要
手段和方法。这就好比一个渔夫捕鱼之前一定先要织好渔网一样。然而很多时候,我看到一些管理者在团队组建时犯了许多根本性问题,这里一一列
出,和大家一起探讨。1.嫉贤妒能这点应该是许多管理者容易犯的错误。原因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害怕下属能力太强抢了自己的位置。这种思想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非常有害。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能力按照A、B、C、D、E分为五档。如果一个团队的领导是B级人才,而TA又害怕招来的人
太强抢了自己的位置,所以他招聘时A级肯定不会招,B级大概率也不会招,会优先招聘C级人才。于是这个团队就成了C级团队,这对于公司而言
无疑伤害很大。面对这个问题时,其实解决的根本还是要从公司制度做起。像我就知道一些公司在主管晋升时会重点考量团队的总体产出,只要是团
队产出的,即便是由某些很牛的人独立完成,业绩也会算在主管身上,以此来提升主管招聘优秀人才的主动性;同时,团队内真有优秀的人才涌现时
,尽量还是把该人才挂在主管节点下,如果真的需要拿出来也会另行安排,而不会把原主管取而代之。同时,作为管理者,自身也要转变思想,要知
道团队的产出也是自己的产出,真的有优秀的人才应该尽量揽入团队,尽量为公司发现人才、培养人才。2.职场“近亲”从个人来说,大家都比较
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举个例子,能说会道的都喜欢嘴皮子利索的;技术大佬都喜欢脑子聪明技术宅的;能吃苦的都喜欢不怕苦不怕累的;年纪大的
都喜欢成熟稳重的;年纪轻的都喜欢活泼有生气的。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很多管理者招人时往往都拿自己做为模板,结果一个团队放眼望去有一种
“近亲”繁殖的感觉。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生态需要多样性才能维持繁荣,一个团队同样如此。以销售团队为例,既要有嘴皮子利
索活泼型的销售,也需要有沉稳老练惜字如金的销售。只有这样,当面对不同的客户和场景时才能派出适合的人选。所以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需
要克服自己的喜好,从更高的大局上来组建团队。说起来有点反人类本性,但我想这也是管理者厉害的地方吧。3.玻璃心作为一名管理者,对于下
属心里如何看待自己也是非常在乎的。因此很多管理者习惯用下属“是否听话”来判断下属是不是“忠于”自己。比如,领导要求大家一起出去聚餐
,有些下属因为家里有事或者自身对此类活动不太热衷,于是提出不去。领导就会觉得这个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工作中就会处处针对。而对于一些给
自己早请示、晚汇报的同学,领导则会觉得这个同学很“靠谱”,工作中也给与倾斜和提拔。于是团队中开始奉行一种“跪舔”风气,让很多不屑与
此的人才选择离开。说到底,这都是由于团队领导“玻璃心”导致的。其实在我看来,一个团队并不是称兄道弟才说明大家团结,在工作中彼此之间
也并不是一定要成为朋友。在国外,公司里的同事就是正常的同事关系,并不像国内一些公司一样,恨不得下班了还天天腻在一起。但真的工作中遇
到什么问题,大家还是能够很职业的相互帮助。反而那种弥漫着“兄弟情义”的团队,真的发生什么事情说不定还指望不上。对于任何一个管理者而
言,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但是工作,更是取得成绩的关键手段。然而要想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管理者就要克服自己的猜疑,充分的信任自己团队
内的成员,这是每个优秀管理者都要做到的。立规矩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一个团队中,明确、清晰、标准、统一的规矩是所有成员
行动的标准和依据。在每个公司都有一些标准的规定和操作流程,但是细化到部门以及团队,可能公司级别的不一定适合。因此,在团队内部也应该
基于公司/部门的制度,结合团队的特点确立自己的规矩。比如:公司要求每个员工早9晚6,某些团队由于工作的特点,可能会调整到早10晚7
,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其实立规矩并不难,最难的是团队领导要带头遵守。这个“遵守”既指按照规矩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更指按照规矩来对违反的
人进行惩罚。对于前者,要求管理者足够自律。在团队内部,管理者是“立法者”和“执法者”的合体,说句通俗的话就是“既当裁判又当队员”,
有时候自己犯了规矩,可能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但不要忘记,还有团队内所有队员看着你呢~!如果你自己犯规而不惩罚,那么下次下属违
反时就没有了约束手段。拿结果管理者就是靠团队拿结果的。所以说团队的收获都是领导的,这本没有错。但是在拿结果的同时也要注意下属的感受
。还拿我的前领导来说吧,我做出成绩之后自然是他的功劳,但他主动提出让我向上级领导汇报,还创造一些露脸的机会给我。用他的话来说,让我
去向更高的领导汇报,让高层知道我的工作,这样他给我提升职加薪就更加容易了,不用自己再苦口婆心的给领导汇报我的成绩,这也是减轻他的工
作量。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领导对我这样的帮助和认可,才让我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有了更多的产出。这种管理方式形成了正向
激励,让我成长的同时也让我的领导拥有一个战斗力更强大、更加死心塌地的团队。在现在的团队中,我也继承和延续了前领导的管理风格,一方面
让我的团队有更快更好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让我的团队更加稳定,更加高效。二、管理中常见的误区其实管理中的误区真的挺多的,我自己趟过
坑,也听到看到很多,这里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三个比较常见的职场误区。1.做管理后放弃原来专业一般而言,做了管理者后会有很多精力转移到团
队建设和管理上去,有不少同学因此就放弃了本职专业。在现在的职场上,已经很少有专门的纯管理岗位了,对于公司而言管理岗往往都要求是专家
型管理者。比如做数据分析的团队管理者,首先就必须是一位专业的数据分析专家。但是我们提到,作为团队管理者更多是靠团队来拿成绩了,那么
不再从事下手做业务,如何保持原本的专业性呢?这里我的建议是花费更多时间去关注行业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因为作为一个团队管理者,其实具
体的操作性工作可以不做了,一方面太花费时间,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提升不大。但是,由于作为管理者需要为团队“定策略”,因此非常需要了解行
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带领团队走上正确的道路。2.过度管理当一个团队越来越稳定和成熟时,其自身就会进入一个自循环的稳定期。我曾经听一
个资深的领导讲过,他当时带了一家行业公司全国的销售团队,用他的话来说,检验一个团队是否成熟的标准就是:“我打一天的高尔夫球,手机都
不带响一下的”。这就说明了他的团队已经相当成熟,一般的事务和问题已经不用再请示这位领导了。我觉得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领导很害怕自己对团队而言没有存在感。所以他们会经常召开一些无意义的会议,或者插手一些非常细节的事务性工
作,这其实会影响团队形成稳定、自循环的管理氛围,对团队的管理没有任何帮助。但大家可能会问,如果团队真的自循环了,那岂不是我没有存在
的必要性了吗?这个问题我也曾经想过,某种程度来说真是这样的。大家应该都听过阿里铁军的缔造者阿甘吧?当时他被请到美团,一手打造了美团
的线下铁军,但在团队成型后这位美团的前COO也逐渐退出,不再是美团的一线高管。到底是打造一个完美的团队,然后自己挥挥手潇洒离开,还
是打造一个一直需要自己维系的团队?这不但是一个问题,还是一个选择。3.过度追求团队稳定有些管理者认为衡量团队是否稳定的标准就是离职
率是否低。对于这点其实我不太苟同。我最早在外企时,发现外企的离职率真的非常低。身边有很多同事职级不高,但在一家公司已经工作了十余年
,甚至还有二十多年的。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无疑团队是非常优秀的。但这样的团队缺少激情,缺少主动性,并且效率和产出一直没有提升,甚
至还有所下降。对于企业而言,一个团队是不是人员稳定并不是其经营的目标,而通过组建团队拿结果才是经营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我看来,衡量一
个团队稳定的核心标准应该是团队的效率和产出是否能够有稳定持续的增长,而绝不是团队成员是否稳定。据我所知,某些互联网公司的招人标准是这样的:要求新招入的人能力要超过当前团队同等级别一半以上的在职人员。再结合公司本身就有的末尾淘汰,大家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公司里,一个人只要稍有停滞,要不了几年就会被淘汰。对于个人来说,无疑是残酷的,但对于公司和组织而言,这样的制度和规则却能够让团队稳定成长。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做管理是反人性的,换句话说,当“官”也真心不容易。但如果你决定踏入管理层,决心在职场上更近一步。最后,当你真正迈入管理层时,在做决策时还是在可以斡旋的范围内多考虑一下员工的感受和利益,在两难之间寻找平衡,这也是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做的。
献花(0)
+1
(本文系天成时Ke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