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B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
2020-04-28 | 阅:  转:  |  分享 
  
化学高考题分类目录B单元http://www.e-huaxue.com/file9/show289.htm化学物质及其变化B1离子反
应与离子方程式11.B1H2[2016·北京卷]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
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图0-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
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11.C[解析]
Ba(OH)2与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Ba(OH)2与NaHS
O4溶液反应分为两步:Ba2++OH-+H++SO===BaSO4↓+H2O,OH-+H+===H2O。从反应方程式可看出,NaH
SO4溶液导电能力下降得慢,故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②代表滴加NaHSO4溶液的变化曲线,A项正确;从图像可看出,b
点为Ba(OH)2与NaHSO4溶液恰好完全沉淀的点,溶液中大量存在未反应的Na+、OH-,B项正确;在c点,曲线①滴入的H2SO
4过量,溶液显酸性,而曲线②滴入的NaHSO4溶液未完全中和溶液中的OH-,溶液显碱性,故两溶液中OH-的量不同,C项错误;a点是
Ba(OH)2与H2SO4恰好反应的点,溶液呈中性,d点为NaOH与NaHSO4恰好反应的点,溶质是Na2SO4,溶液呈中性,D项
正确。5.B1[2016·江苏卷]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Cu
2++2NO2↑+H2O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C.向Al2(SO4)3溶液中加
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
==H2SiO3↓+2Na+5.C[解析]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
↑+4H2O,A项错误;B项反应前后不符合电荷守恒,B项错误;Al(OH)3不溶于氨水,Al2(SO4)3能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A
l(OH)3,C项正确;Na2SiO3为可溶性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写成化学式,D项错误。12.B1[2016·江苏卷]制备(
NH4)2Fe(SO4)2·6H2O的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常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
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A.通入过量Cl2:Fe2+、H+、NH、Cl-、SOB.加入过量NaClO溶液:NH
、Fe2+、H+、SO、ClO-C.加入过量NaOH溶液:Na+、Fe2+、NH、SO、OH-D.加入过量NaClO和NaOH的混
合溶液:Na+、SO、Cl-、ClO-、OH-12.D[解析]Cl2会氧化Fe2+,A项错误;ClO-会氧化Fe2+,且H+
会与ClO-结合成弱电解质HClO,B项错误;OH-会与Fe2+反应生成Fe(OH)2沉淀,OH-也会与NH反应生成NH3·H2
O,C项错误;加入过量的ClO-会氧化Fe2+生成Fe3+,过量的OH-会除去Fe3+和NH,最终溶液中会留下Na+和SO,Cl
O-和OH-均是过量的,而ClO-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会生成Cl-,D项正确。3.B1[2016·四川卷]下列关于离子共
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O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Si
O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D.稀硫酸与Ba(OH)2溶液的
反应:H++SO+Ba2++OH-===BaSO4↓+H2O3.C[解析]MnO是紫色,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MnO,A项错误;
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SiO和H+反应生成弱酸硅酸且其溶解度较小,二者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C项满足电子守恒、电荷守
恒且符合实际,正确;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H++SO+Ba2++2OH-===BaSO4↓+2H2O,D项错
误。4.B1、C2、H3[2016·天津卷]下列实验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室温下,测得氯化铵溶液pH<7,
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碱:NH+2H2O===NH3·H2O+H3O+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2Al+2OH-+2H2O=
==2AlO+3H2↑C.用碳酸氢钠溶液检验水杨酸中的羧基:OHCOOH+2HCO―→O-COO-+2H2O+2CO2↑D.用高锰
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O+16H++5C2O===2Mn2++10CO2↑+8H2O4.B[解析]铵根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
式为NH+2H2ONH3·H2O+H3O+,是“”而不是“===”,故A项错误;利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与镁粉不反应的原
理除去铝,不增加新杂质,且离子方程式正确,故B项正确;碳酸氢根与羧基反应但不与酚羟基反应,故C项错误;由于草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中
草酸应写化学式,故D项错误。13.D3、D4、B1、B3[2016·浙江卷]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
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图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1中主要含
有Ca(OH)2、CaCO3、CaSO3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处理含NH废水时,发生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NH+NO===N2↑+2H2O13.B[解析]Ca(OH)2与CO2、SO2反应生成CaCO3、CaSO3,A项
正确;根据产物NaNO2可知,与NaOH溶液反应的气体为NO和NO2,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
所以NO若与过量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NO3,则不能将铵根离子氧化为氮气,则空气不能过量,B项错误;气体2
主要为未反应的CO、N2等,捕获剂捕获的气体为CO,剩余的为无污染气体,C项正确;NaNO2溶液与NH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可知发
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为N2,D项正确。19.B1B3B4C3D3[2016·上海卷](双选)已知:SO+I2+H2O=
==SO+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Fe2+、K+、I-、SO、SO,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
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SOC.肯定含有SOD.肯定含有N
H19.BC[解析]溶液无色,则该溶液不含Fe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SO;根据方程式SO+
I2+H2O===SO+2I-+2H+可知,还原性SO>I-,当溶液中同时存在SO和I-时,SO先被氧化,由于溴水少量,故无法判断
溶液中是否存在I-;溶液中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无论是Na+、NH还是K+,均只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而SO带两个单位负电荷,若
同时存在SO、SO,则电荷无法守恒,故溶液中必定不存在SO;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存在SO,一定不存在SO和Fe2+,可能存在I-,
Na+、NH、K+中存在两种或三种。20.B1C2[2016·上海卷]已知NaOH+Al(OH)3===Na[Al(OH)4]
。向集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浓溶液,立即封闭罐口,易拉罐渐渐凹瘪;再过一段时间,罐壁又重新凸起。上述实验过程中没有
发生的离子反应是()A.CO2+2OH-===CO+H2OB.Al2O3+2OH-+3H2O===2[Al(OH)4]-C.2A
l+2OH-+6H2O===2[Al(OH)4]-+3H2↑D.Al3++4OH-===[Al(OH)4]-20.D[解析]反
应过程中,并无Al3+生成,故D项没有发生。四、[2016·上海卷]NaCN超标的电镀废水可用两段氧化法处理:(1)NaCN与N
aClO反应,生成NaOCN和NaCl(2)NaOCN与NaClO反应,生成Na2CO3、CO2、NaCl和N2已知HCN(Ki=
6.3×10-10)有剧毒;HCN、HOCN中N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完成下列填空:24.B1写出第二次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4.2CNO-+3ClO-===CO2↑+CO+3Cl-+N2↑9.B1、B3、J5[2016·天津卷]水中溶氧量
(DO)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mg·L-1,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
用水源的DO不能低于5mg·L-1。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测定某河水的DO。图0-01.测定原理:碱性条件
下,O2将Mn2+氧化为MnO(OH)2:①2Mn2++O2+4OH-===2MnO(OH)2↓酸性条件下,MnO(OH)2将I-
氧化为I2:②MnO(OH)2+I-+H+―→Mn2++I2+H2O(未配平)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③2S2O+
I2===S4O+2I-2.测定步骤:a.安装装置,检验气密性,充N2排尽空气后,停止充N2。b.向烧瓶中加入200mL水样。c
.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1mLMnSO4无氧溶液(过量)、2mL碱性KI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至反应①完全。d.搅拌并
向烧瓶中加入2mLH2SO4无氧溶液,至反应②完全,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e.从烧瓶中取出40.00mL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
用0.01000mol·L-1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数据。f.……g.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
水样体积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为______________。(2)在橡胶
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①滴定管②注射器③量筒(3)搅拌的作用是____
______________。(4)配平反应②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步骤f为__________。(6)步骤e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________________。若某次滴定消耗Na2
S2O3溶液4.50mL,水样的DO=________mg·L-1(保留一位小数)。作为饮用水源,此次测得DO是否达标:____
____(填“是”或“否”)(7)步骤d中加入H2SO4溶液反应后,若溶液pH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写出产生此误差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至少写出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2)②(3)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4)1,
2,4,1,1,3(5)重复步骤e的操作2~3次(6)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9.0是(7)2H++S2O===S↓+S
O2↑+H2OSO2+I2+2H2O===4H++SO+2I-4H++4I-+O2===2I2+2H2O(任写其中2个)[解析
](1)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的最简单方法是加热煮沸再冷却。(2)用滴定管或量筒加水样或试剂时都需要将橡胶塞打开,从而使空气进入装
置干扰实验,而注射器则不需要打开橡胶塞。(3)搅拌的作用是使溶液混合均匀,使反应快速完成。(4)依据反应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
荷守恒可配平化学方程式:MnO(OH)2+2I-+4H+===Mn2++I2+3H2O,其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4,1,1,3。
(5)滴定操作一般要做2~3次实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取平均值,故步骤f为重复步骤e的操作2~3次。(6)碘使淀粉溶液变蓝,当达到滴
定终点时碘被消耗尽,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7)酸性越强,S2O会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和SO2,SO2再与碘反应从
而使实验误差增大,并且酸性较强的条件下,较低浓度的O2也会将碘离子氧化,从而产生较大误差。28.B1C5D2J4J5[2
016·北京卷]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1)经检验,现象Ⅰ
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检验
,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含有Cu+、Cu2+和SO。已知:Cu+Cu+Cu2+,Cu2+CuI↓(白色)+I2。①用稀H
2SO4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图
0-0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_______________。b.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的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Al2(SO3)3
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①推测沉淀
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________。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Al(OH)3所吸附;ii.存
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图0-0步骤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上图形式呈现)。b.假设ii成立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
____。(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28.(1)2Ag++SO===
Ag2SO3↓(2)①析出红色固体②a.HCl和BaCl2溶液b.在I-的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SO转化为SO(
3)①Al3+、OH-②b.V1明显大于V2(4)亚硫酸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
反应条件[解析](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Ag2SO3沉淀,故离子方程式为2Ag++SO===Ag2SO3↓。(2)①根据题
给信息“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含有Cu+、Cu2+和SO”知沉淀中含Cu2+;根据反应Cu+Cu+Cu2+,若沉淀中含有Cu+,加
入稀硫酸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和Cu2+,原沉淀中含有Cu2+,故可根据有红色固体生成确定Cu+的存在。②分析实验流程知实验原理为
2Cu2++4I-===2CuI↓+I2,I2+SO+H2O===SO+2I-+2H+,SO+Ba2+===BaSO4↓,据此作答
。(3)①根据题意知实验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推测沉淀中含有S
O、Al3+、OH-。②为了与步骤一作对比实验,步骤二用氨水制备Al(OH)3,然后再用NaOH溶液溶解,即步骤二为:若假设iS
O被Al(OH)3吸附成立,则两个实验中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若假设iiSO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成立,则步骤一比步骤二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多,即V1明显大于V2。28.B1、B3、C3、G2、J2[2016·全国卷Ⅱ]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
、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
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
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
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丙组同学取10mL0.1mol·L-1KI溶液,加入6mL0.1mol·L-1FeCl
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
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
还原反应为________。(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
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28.(1)防止Fe2+被氧化(2)
2Fe2++Cl2===2Fe3++2Cl-(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4)Fe2+Fe3+可逆反应(5)2Fe2
++H2O2+2H+===2Fe3++2H2O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
移动[解析](1)FeCl2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Cl3,由Fe+2FeCl3===3FeCl2可知,配制亚铁盐溶液时加入
少量铁屑能防止Fe2+被氧化。(2)氯气有强氧化性,能将FeCl2氧化为FeCl3,即2Fe2++Cl2===2Fe3++2Cl-
。(3)煤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浮在FeCl2溶液上面的煤油能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4)Fe2+与黄色的铁氰化钾溶液
反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即3Fe2++2[Fe(CN)6]3-===Fe3[Fe(CN)6]2↓,则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Fe2
+;由实验①推断,KI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含有I2,实验③说明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由上述现
象推断,Fe3+没有完全还原为Fe2+,即KI与FeCl3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反应。(5)H2O2是强氧化剂,能将Fe2+氧化成F
e3+,则有2Fe2++H2O2+2H+===2Fe3++2H2O;一段时间后,Fe3+能将H2O2氧化成O2,离子方程式为2Fe
3++H2O2===2Fe2++O2↑+2H+,上述两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O2↑+2H2O,Fe3+是该反应的催
化剂,因而有气泡出现,且溶液变为棕黄色;由于上述反应放热,温度升高,H2O2反应生成水,起到了稀释作用,增大了溶液的pH,这些因素
都能使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正向移动,因此能生成红褐色沉淀。B2氧化还原反应概念2.B2O2
[2016·上海卷]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海带提碘B.氯碱工业C.氨碱法制碱D.海水提溴2.C
[解析]海带提碘的过程中,需要用Cl2或H2O2将I-氧化为碘单质,A项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电解饱和食盐水在工业上被称为氯碱工业
,B项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氨碱法制碱涉及的反应有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
CO3+CO2↑+H2O,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海水提溴需要将氯气通入提取粗盐后的母液中将Br-氧化为Br2,D项涉及氧化
还原反应。B3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13.B3A4[2016·上海卷]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
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是氧化产物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若生成4.48LHF,则转移
0.8mol电子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13.D[解析]分析反应可知,H2S中-2价的S被氧化成+6价的SF
6,O2F2中+1价的O被还原成0价的O2,故O2F2是氧化剂,H2S是还原剂,SF6为氧化产物,O2为还原产物,且还原剂与氧化剂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项正确,A、B项错误;C项没有指明标准状况,故4.48L的HF并不一定是0.2mol,转移电子数也不
一定是0.8mol,C项错误。19.B1B3B4C3D3[2016·上海卷](双选)已知:SO+I2+H2O===S
O+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Fe2+、K+、I-、SO、SO,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
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SOC.肯定含有SOD.肯定含有NH19
.BC[解析]溶液无色,则该溶液不含Fe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SO;根据方程式SO+I2+
H2O===SO+2I-+2H+可知,还原性SO>I-,当溶液中同时存在SO和I-时,SO先被氧化,由于溴水少量,故无法判断溶液中
是否存在I-;溶液中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无论是Na+、NH还是K+,均只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而SO带两个单位负电荷,若同时存
在SO、SO,则电荷无法守恒,故溶液中必定不存在SO;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存在SO,一定不存在SO和Fe2+,可能存在I-,Na+
、NH、K+中存在两种或三种。26.A4、B3、D4、H1[2016·全国卷Ⅱ]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
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①2O2(g)+N2(g)===N2O4(l)ΔH1②N2(g)+2H2(g)===N2H4(l)ΔH2③O2(g)
+2H2(g)===2H2O(g)ΔH3④2N2H4(l)+N2O4(l)===3N2(g)+4H2O(g)ΔH4=-104
8.9kJ·mol-1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ΔH4=___________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氨为二元弱碱,
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已知:N2H4+H+N2H的K
=8.7×107;KW=1.0×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
蚀。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________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1
)-2(2)2NH3+NaClO===N2H4+NaCl+H2O(3)2ΔH3-2ΔH2-ΔH1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
4)8.7×10-7N2H6(HSO4)2(5)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1N2H4的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还原产物为N2
和H2O,而Na2SO3产生Na2SO4)[解析](1)N、H均为非金属元素,根据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可知,联氨分子含有1个
N—N键、4个N—H键,其电子式为;N2H4是共价化合物,根据电子式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2)由题
意可知,次氯酸钠是强氧化剂,氨是还原剂,氮元素由-3价升高到-2价,失去1个电子,生成联氨,氯元素由+1价降低到-1价,得到2个电
子,生成稳定的氯化钠,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3)观察可知,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关
系式为③×2-②×2-①=④,由盖斯定律可知2ΔH3-2ΔH2-ΔH1=ΔH4;由反应④可知,2molN2H4(l)和1m
olN2O4(l)反应生成3molN2(g)和4molH2O(g)时,放出1048.9kJ热量,且产生7mol气体
,由此推断,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4)由题给信息可知,N2H4+H+N2H的
K==8.7×107,KW=c(H+)·c(OH-)=1.0×10-14,联氨在水溶液中的第一步电离平衡为N2H4+H2ON2
H+OH-,其电离常数Kb1===×c(OH-)·c(H+)=K×KW=8.7×107×1.0×10-14=8.7×10-7;由题
意可知,二元弱碱与硫酸中和所得正盐为N2H6SO4,该正盐与硫酸继续反应生成的酸式盐为N2H6(HSO4)2。(5)由题意可知,联
氨是还原剂,AgBr是氧化剂,两者反应时,AgBr中银元素由+1价降低到0价,生成的单质银或银粉覆盖在淡黄色的溴化银固体表面,联氨
中氮元素由-2价升高到0价,生成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4AgBr===N2↑+4Ag+4HBr(可能还发生反应N2H
4+HBr===N2H5Br),因此可观察到淡黄色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由N2H4+O2===N2↑+2H2O可知,1m
ol联氨可除去1molO2,又因为M(N2H4)=M(O2),m=n·M,1kg联氨可除去O2的质量为1kg;用亚硫酸钠处
理水中溶解氧的原理为2Na2SO3+O2===2Na2SO4,处理等物质的量的O2时,消耗联氨的物质的量仅为消耗亚硫酸钠的物质的量
的一半,且联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为N2和H2O,而亚硫酸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为Na2SO4。28.B1、B3、C3、G2、J2[201
6·全国卷Ⅱ]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
1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组同
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组同学认为
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
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丙组同学取10mL0.1mol·L-1KI溶液,
加入6mL0.1mol·L-1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
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
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
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
理解释)。28.(1)防止Fe2+被氧化(2)2Fe2++Cl2===2Fe3++2Cl-(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Fe2+Fe3+可逆反应(5)2Fe2++H2O2+2H+===2Fe3++2H2O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H
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解析](1)FeCl2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Cl3,由Fe+2FeCl
3===3FeCl2可知,配制亚铁盐溶液时加入少量铁屑能防止Fe2+被氧化。(2)氯气有强氧化性,能将FeCl2氧化为FeCl3,
即2Fe2++Cl2===2Fe3++2Cl-。(3)煤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浮在FeCl2溶液上面的煤油能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
实验的影响。(4)Fe2+与黄色的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即3Fe2++2[Fe(CN)6]3-===Fe3[F
e(CN)6]2↓,则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Fe2+;由实验①推断,KI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含有I2,实验③说明I
-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由上述现象推断,Fe3+没有完全还原为Fe2+,即KI与FeCl3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反应。
(5)H2O2是强氧化剂,能将Fe2+氧化成Fe3+,则有2Fe2++H2O2+2H+===2Fe3++2H2O;一段时间后,Fe
3+能将H2O2氧化成O2,离子方程式为2Fe3++H2O2===2Fe2++O2↑+2H+,上述两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
2===O2↑+2H2O,Fe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因而有气泡出现,且溶液变为棕黄色;由于上述反应放热,温度升高,H2O2反应生成
水,起到了稀释作用,增大了溶液的pH,这些因素都能使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正向移动,因此能生成红褐色
沉淀。13.D3、D4、B1、B3[2016·浙江卷]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
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图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
CO3、CaSO3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处理含NH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NO
===N2↑+2H2O13.B[解析]Ca(OH)2与CO2、SO2反应生成CaCO3、CaSO3,A项正确;根据产物NaNO
2可知,与NaOH溶液反应的气体为NO和NO2,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所以NO若与过量空气反
应生成二氧化氮,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NO3,则不能将铵根离子氧化为氮气,则空气不能过量,B项错误;气体2主要为未反应的CO、N
2等,捕获剂捕获的气体为CO,剩余的为无污染气体,C项正确;NaNO2溶液与NH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可知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产物
为N2,D项正确。27.B3、G3、G4、H5[2016·全国卷Ⅰ]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
(绿色)、Cr2O(橙红色)、CrO(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Cr3+与Al3
+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CrO和Cr2O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mol·L-1的Na2
CrO4溶液中c(Cr2O)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图0-0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_
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的
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
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O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
于1.0×10-5mol·L-1)时,溶液中c(Ag+)为____________mol·L-1,此时溶液中c(CrO)等于__
__________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4)+
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1)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
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2)①2CrO+2H+Cr2O+H2O②增大1.0×1014③小于(3)2.0×10-55.0×10
-3(4)Cr2O+3HSO+5H+2Cr3++3SO+4H2O[解析](1)根据Cr3+与Al3+化学性质相似,可知蓝紫色
的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要先生成灰蓝色的Cr(OH)3沉淀,当NaOH溶液过量时,Cr(OH)3溶解得到含
有NaCr(OH)4的绿色溶液。(2)①从图像中可看出在酸性条件下CrO可转化为Cr2O,对应的离子反应为2CrO+2H+===C
r2O+H2O。②从图像中可看出溶液中c(H+)越大,即酸性越强时,Cr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A点对应c(H+)=1.0×10-7
mol/L,溶液中c(Cr2O)=0.25mol/L,则平衡时溶液中c(CrO)=1.0mol/L-2c(Cr2O)=0.5
mol/L,则根据①中反应可求出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1.0×1014。③升温时CrO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该
反应ΔH<0。(3)结合Ksp(AgCl)和溶液中c(Cl-)=1.0×10-5mol/L,可求出溶液中c(Ag+)==2.0×
10-5mol/L。结合溶液中c(Ag+)=2.0×10-5mol/L和Ksp(Ag2CrO4)可求出溶液中c(CrO)==5
.0×10-3mol/L。(4)HSO在反应中被氧化为SO,结合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利用升降法可写出并配平该离子方程式。28
.D2、B3、F4、J2[2016·全国卷Ⅰ]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图0-
0回答下列问题:(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
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中阴极反应的
主要产物是__________。(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
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
8.(1)+3(2)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3)NaOH溶液Na2CO3溶液ClO
(或NaClO2)(4)2∶1O2(5)1.57[解析](1)NaClO2中Na和O分别为+1和-2价,则Cl为+3价。(2
)结合图示可知NaClO3与SO2在H2SO4作用下反应生成ClO2和NaHSO4,根据化合价变化可配平该反应:2NaClO3+S
O2+H2SO4===2ClO2+2NaHSO4。(3)可向食盐水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除去食盐水中的Mg2+和
Ca2+。结合图示可知阳极生成Cl2,阴极得到的产物为NaClO2。(4)结合图示可知尾气ClO2在反应中被还原为ClO,则H2O
2被氧化为O2,根据转移电子数目相等可确定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5)1molNaClO2在反应中转移4mo
l电子,而1molCl2在反应中转移2mol电子,根据=,解得n(e-)=3.14mol,则可确定NaClO2中有效氯含量
为3.14mol÷2mol=1.57。7.B3、D4、E2、E5、F2[2016·天津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碳氮YX
硫Z回答下列问题(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写元素符号)_
_______。(3)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
浊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Y单质比1molS得电子多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4)X与
Z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X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碳与镁
形成的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olMg(OH)2和1mo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烃的电子式为____
________。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
反应,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上表中两种元素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为防止污染,将产生的气体完全转化
为最高价含氧酸盐,消耗1L2.2mol·L-1NaOH溶液和1molO2,则两种气体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________。7.(1)第三周期第ⅦA族(2)Si(3)ac(4
)Si(s)+2Cl2(g)===SiCl4(l)ΔH=-687kJ·mol-1(5)Mg2C3+4H2O===2Mg(
OH)2+C3H4↑(6)NO0.9mol;NO21.3mol2mol[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序数关系
可判断X为Si,Y为O,Z为Cl。(1)Cl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
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由此可判断所给元素中X元素即硅元素原子半径最大。(3)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故选ac。(4)单质Si和Cl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Si的最高价化合物即SiC
l4,根据熔沸点可判断常温下SiCl4为液体,根据题意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Si(s)+2Cl2(g)===SiCl4(l)ΔH=
-687kJ/mol。(5)根据生成的烃分子的碳氢质量比为9∶1可推知,碳氢原子个数比为3∶4,则该烃的分子式为C3H4,即为丙
炔,其电子式为;又因为1molQ与水反应生成2molMg(OH)2和1molC3H4,则Q的化学式为Mg2C3,其与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C3+4H2O===2Mg(OH)2+C3H4↑。(6)铜与硝酸反应的气体产物为NO或NO2或N2O4,但
其相对分子质量要小于50,则两种气体产物为NO和NO2,设NO的物质的量为x,NO2的物质的量为y,则依据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有
x+y=1L×2.2mol/L=2.2mol和3x+y=4mol,解得x=0.9mol,y=1.3mol;因为铜失去的
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根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也等于NO和NO2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又生成硝酸根),还等于1molO2得到的
电子的物质的量即4mol,1molCu失去2mol电子,则需要2molCu失去4mol电子生成2molCu2+
,即生成CuSO42mol。9.B1、B3、J5[2016·天津卷]水中溶氧量(DO)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
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mg·L-1,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的DO不能低于5mg·L-1。某化学小
组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测定某河水的DO。图0-01.测定原理:碱性条件下,O2将Mn2+氧化为MnO(OH)2:①2
Mn2++O2+4OH-===2MnO(OH)2↓酸性条件下,MnO(OH)2将I-氧化为I2:②MnO(OH)2+I-+H+―→
Mn2++I2+H2O(未配平)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③2S2O+I2===S4O+2I-2.测定步骤:a.安装
装置,检验气密性,充N2排尽空气后,停止充N2。b.向烧瓶中加入200mL水样。c.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1mLMnSO4无氧
溶液(过量)、2mL碱性KI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至反应①完全。d.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2mLH2SO4无氧溶液,至反
应②完全,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e.从烧瓶中取出40.00mL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01000mol·L-1Na2S2O
3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数据。f.……g.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以上
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为______________。(2)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
_______________。①滴定管②注射器③量筒(3)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4)配平反应②
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步骤f为__________。(6
)步骤e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________________。若某次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4.50mL,水样的DO=___
_____mg·L-1(保留一位小数)。作为饮用水源,此次测得DO是否达标:________(填“是”或“否”)(7)步骤d中加入
H2SO4溶液反应后,若溶液pH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写出产生此误差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至少写出2个)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2)②(3)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4)1,2,4,1,1,3(5)重复步骤e的操作2~3
次(6)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9.0是(7)2H++S2O===S↓+SO2↑+H2OSO2+I2+2H2O===4
H++SO+2I-4H++4I-+O2===2I2+2H2O(任写其中2个)[解析](1)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的最简单方法是加
热煮沸再冷却。(2)用滴定管或量筒加水样或试剂时都需要将橡胶塞打开,从而使空气进入装置干扰实验,而注射器则不需要打开橡胶塞。(3)
搅拌的作用是使溶液混合均匀,使反应快速完成。(4)依据反应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可配平化学方程式:MnO(OH)2+2I
-+4H+===Mn2++I2+3H2O,其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4,1,1,3。(5)滴定操作一般要做2~3次实验,在误差允许
范围内取平均值,故步骤f为重复步骤e的操作2~3次。(6)碘使淀粉溶液变蓝,当达到滴定终点时碘被消耗尽,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7)酸性越强,S2O会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和SO2,SO2再与碘反应从而使实验误差增大,并且酸性较强的条件下,较低浓
度的O2也会将碘离子氧化,从而产生较大误差。27.C2、C3、H3、B3、E1、A4[2016·浙江卷]Ⅰ.化合物Mg5Al3(
OH)19(H2O)4可作环保型阻燃材料,受热时按如下化学方程式分解:2Mg5Al3(OH)19(H2O)427H2O↑+10Mg
O+3Al2O3(1)写出该化合物作阻燃剂的两条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去固体产物中Al2O3的原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MgO可溶于NH4Cl的水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磁性材料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组按
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图0-0请回答:(1)A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为________。(2)溶液C
可溶解铜片,例举该反应的一个实际应用:____________。(3)已知化合物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
标况下的密度为1.518g·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溶液G中的主要微粒(不考虑H2O、H+、K+、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Ⅰ.(1)反应吸热降低温度,固体氧化物隔绝空气,
水蒸气稀释空气(2)Al2O3+2OH-===2AlO+H2O(3)MgO+2NH4Cl+H2O===MgCl2+2NH3·H2O
或NH4Cl+H2ONH3·H2O+HCl,MgO+2HCl===MgCl2+H2OⅡ.(1)S、FeFe3S4(2)制印刷
电路板(3)Fe3S4+6H+===3H2S↑+3Fe2++S(4)H2SO3+I2+H2O===H2SO4+2HI取溶液G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过滤后取滤液,滴加H2O2溶液,若再产生白色沉淀,则有H2SO3。[解析]Ⅰ
.(1)通过反应的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能降低周围温度;该反应产生的MgO、Al2O3会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从而隔绝空气
;生成的水蒸气能稀释空气而降低O2的浓度。(2)Al2O3是两性氧化物,而MgO是碱性氧化物,所以用NaOH溶液可以除去Al2O3
。(3)NH4Cl溶液中,由于NH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的H+能与加入的MgO反应而使MgO溶解。Ⅱ.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
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故C溶液为FeCl3溶液,B为Fe2O3固体;由F生成G的现象可知,在该反应中I2被还原,则F具有还原性,
常见的还原性的酸为H2SO3,故F为H2SO3,G中含有H2SO4,E为SO2。(1)根据B、E的成分可知,化合物A中含有Fe、
S两种元素;根据Fe2O3的质量为2.400g可知,A中含有n(Fe)=×2=0.03mol,则A中含有n(S)==0.04
mol,所以A的化学式为Fe3S4。(2)FeCl3常用于制印刷电路板。(3)根据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可知M(气体)=22.4L·
mol-1×1.518g·L-1=34g·mol-1,故该气体为H2S,其结构与水分子相似;在该反应中生成的淡黄色不溶物为单质
硫,反应中的铁元素全部转变为Fe2+。(4)F生成G的反应中,H2SO3被I2氧化为H2SO4,而I2被还原为HI,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H2SO3+I2+H2O===H2SO4+2HI;根据要求可知主要检验SO和H2SO3的存在,SO可用BaCl2溶液检验,而H
2SO3可用H2O2氧化后再用BaCl2检验。52.A4B3B4[2016·上海卷]CO2和KO2有下列反应:4KO2+2CO
2===2K2CO3+3O24KO2+4CO2+2H2O===4KHCO3+3O2若9molCO2在密封舱内和KO2反应后生成
9molO2,则反应前密封舱内H2O的量应该是多少?列式计算。52.8KO2+6CO2+2H2O===2K2CO3+4KHCO
3+6O2n(CO2)∶n(H2O)=6∶2n(H2O)=()×2=3mol[解析]方法一:写出反应中的方程式:8KO2+6
CO2+2H2O===2K2CO3+4KHCO3+6O2n(CO2)∶n(H2O)=6∶2,n(H2O)=()×2=3mol方法
二:假设反应前密封舱内H2O的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反应:4KO2+4CO2+2H2O===4KHCO3+3O24232
xx1.5x剩余CO2的物质的量为(9-2x)mol,根据反应:4KO2+2CO2===2K2CO3+3O2
,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5×(9-2x)mol。根据题意列出等式:1.5xmol+1.5×(9-2x)mol=9mol,x
=3。B4http://www.e-huaxue.com/file9/show289.htm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1.B4[
2016·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
剂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1.B[解析]氯气与水作用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强氧化性,从而能
够杀菌消毒,发生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硅胶能吸水,吸水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项符合题意;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是与有色的物质反应生
成无色物质的缘故,发生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发生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19
.B1B3B4C3D3[2016·上海卷](双选)已知:SO+I2+H2O===SO+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
a+、NH、Fe2+、K+、I-、SO、SO,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
的判断正确的是()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SOC.肯定含有SOD.肯定含有NH19.BC[解析]溶液无色,则该溶液不
含Fe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SO;根据方程式SO+I2+H2O===SO+2I-+2H+可知,
还原性SO>I-,当溶液中同时存在SO和I-时,SO先被氧化,由于溴水少量,故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I-;溶液中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
度相等,无论是Na+、NH还是K+,均只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而SO带两个单位负电荷,若同时存在SO、SO,则电荷无法守恒,故溶液中
必定不存在SO;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存在SO,一定不存在SO和Fe2+,可能存在I-,Na+、NH、K+中存在两种或三种。51.A
4B4[2016·上海卷]某H2中含2.40molCO2,该混合气体通入2.00LNaOH溶液中,CO2被完全吸收。如果
NaOH完全反应,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51.2.4mol/L≥c≥1.2mol
/L[解析]CO2与NaOH反应,根据二者量的不同,可以发生如下两个反应:(1)CO2+NaOH===NaHCO3(CO2过量)
;CO2+2NaOH===Na2CO3+H2O(NaOH过量)。2.40molCO2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2.40mol
≤n(NaOH)≤4.80mol,则1.20mol/L≤c(NaOH)≤2.40mol/L。52.A4B3B4[2016
·上海卷]CO2和KO2有下列反应:4KO2+2CO2===2K2CO3+3O24KO2+4CO2+2H2O===4KHCO3+3
O2若9molCO2在密封舱内和KO2反应后生成9molO2,则反应前密封舱内H2O的量应该是多少?列式计算。52.8KO
2+6CO2+2H2O===2K2CO3+4KHCO3+6O2n(CO2)∶n(H2O)=6∶2n(H2O)=()×2=3mo
l[解析]方法一:写出反应中的方程式:8KO2+6CO2+2H2O===2K2CO3+4KHCO3+6O2n(CO2)∶n(H2
O)=6∶2,n(H2O)=()×2=3mol方法二:假设反应前密封舱内H2O的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反应:4KO2+4CO
2+2H2O===4KHCO3+3O24232xx1.5x剩余CO2的物质的量为(9-2x)mol,根
据反应:4KO2+2CO2===2K2CO3+3O2,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5×(9-2x)mol。根据题意列出等式:1.5x
mol+1.5×(9-2x)mol=9mol,x=3。1.[2016·豫南九校联盟联考]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GA)提出的碘硫
热化学循环是由反应Ⅰ、Ⅱ、Ⅲ三步组成的(如图2-1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图2-1A.设计该循环是为了制取能源气体O2B
.整个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O2的同时产生44.8LH2C.图中反应Ⅰ、Ⅱ、Ⅲ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反应Ⅰ、Ⅱ、Ⅲ均可在
常温常压下进行1.C[解析]设计该循环是为了制取能源气体H2,A错误;44.8LH2没有指明是否为标准状况,B错误;H2
SO4分解为O2、SO2、H2O,HI分解为H2、I2,都不在常温下进行,D错误。2.[2016·“江淮十校”联考]H3PO2是
精细磷化工产品。工业制备原理如下:Ⅰ.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Ⅱ.Ba(H2P
O2)2+H2SO4===BaSO4↓+2H3PO2。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Ⅰ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
H3PO2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成磷酸C.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1∶1D.在标准状况下生成2.24LPH
3,上述反应转移0.3mol电子2.C[解析]反应Ⅰ中一部分磷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至+1价,另一部分磷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至-3
价,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A正确;H3PO2中磷元素为+1价,能升至+3、+5价,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磷酸,B正确;分
析反应Ⅰ,2个磷的化合价降低,6个磷的化合价升高,氧化剂P4与还原剂P4的质量之比为1∶3,C错误;由反应Ⅰ知,生成2m
olPH3必转移6mol电子,n(PH3)==0.1mol,转移电子为0.3mol,D正确。3.[2016·北师大附属实验
中学模拟]将11.2g的Mg、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X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
生21.4g沉淀。根据题意推断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A.0.3molNO2和0.3molNOB.0.2molNO2和0.1molN2O4C.0.1molNO、0.2molNO2和0.05molN2O4D.0.6molNO3.C[解析]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的21.4g沉淀为Mg(OH)2、Cu(OH)2,沉淀中OH-的质量为21.4g-11.2g=10.2g,物质的量为=0.6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11.2g的Mg、Cu提供的电子为0.6mol。A项,生成0.3molNO2和0.3molNO,N得电子为0.3mol×(5-4)+0.3mol×(5-2)=1.2mol,得失电子不相等,错误;B项,生成0.2molNO2和0.1molN2O4,N得电子为0.2mol×(5-4)+0.1mol×2×(5-4)=0.4mol,得失电子不相等,错误;C项,生成0.1molNO、0.2molNO2和0.05molN2O4,N得电子为0.1mol×(5-2)+0.2mol×(5-4)+0.05mol×2×(5-4)=0.6mol,得失电子相等,正确;D项,生成0.6molNO,N得电子为0.6mol×(5-2)=1.8mol,错误。4.[2016·山西四校联考]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4.A[解析]青蒿素的提取方法是低温萃取,属于物理方法,A错误。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正确。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C正确。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D正确。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5.[2016·衡水中学一调]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说法不正确的是()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B.“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5.C[解析]云、雾为胶体,有利于光线的折射导致海市蜃楼的形成,A正确;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生成,油能燃烧,火上浇油有新物质生成,B正确;石头主要由碳酸钙组成,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Ca(HCO3)2,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龙虾和螃蟹被煮熟时,它们壳里面的一种蛋白质——甲壳蛋白会受热扭曲分解,释放出?种类似于胡萝卜素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6.[2016·临沂一模]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84”消毒液中:K+、CO、Na+、I-B.=1×10-13mol·L-1的溶液中:NH、Ca2+、Cl-、NOC.能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Na+、CH3COO-、Fe3+、SOD.通入足量H2S后的溶液中:Al3+、Cu2+、SO、Cl-6.B[解析]“84”消毒液中含有的ClO-具有氧化性,I-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呈碱性,Fe3+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通入H2S后,发生H2S+Cu2+===2H++CuS↓,D错误。7.[2016·南昌一模]向硫酸酸化的Fe(NO3)3溶液中逐渐通入H2S气体,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①S2-+2NO+4H+===2NO2↑+S↓+2H2O②2Fe3++H2S===2Fe2++S↓+2H+③Fe3++3NO+5H2S+2H+===3NO↑+5S↓+Fe2++6H2O④Fe3++7NO+10H2S+8H+===7NO↑+10S↓+Fe2++14H2O⑤Fe3++5NO+8H2S+4H+===5NO↑+8S↓+Fe2++10H2OA.②③⑤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7.A[解析]H2S为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氢硫酸是弱酸,离子方程式中应写为H2S,①错误;Fe3+氧化性大于S,②正确;③、⑤符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正确;④电荷不守恒,错误。
献花(0)
+1
(本文系AiChem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