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知识整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20-04-28 | 阅:  转:  |  分享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专题一

?专题归纳正负极判断。(1)根据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讲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来判断。在外电路(导线)上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反应类型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4)根据现象判断。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的一极为正极。书写方法。按照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规律根据原电池总反应判断出两极反应的产物然后结合电解质溶液所能提供的离子依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1)具体步骤为:①列物质标得失;②选离子配电2)写电极反应式时应注意: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电极反应常用“===”不用“―→”;电极反应中若有气体生成需加“↑”;若有固体生成一般不标“↓”。

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气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O-2e-+CO+2H++4H++4e-2O

C.CH3OH+H-6e-+6H++2H+4e--解析: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1)将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氧化反应为负极反应还原反应为正极反应。(2)两极反应的电荷守恒、元素守恒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守恒。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配平两极反应以及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存在形式。(3)首先写出较易写的电极反应式然后用4)一般有机物失去电子数比较难定所以采用该物质的燃烧方程式由氧气所得到的电子数来确定有机物所失去的电子数。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是CH失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是O得到电子故答案选择C项。答案:C

专题训练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s)+HO(l)===Zn(OH)2(s)+Mn(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s)+H(l)+2e-(s)+2OH-(aq)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3.25g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 Mg、Al 稀盐酸 偏向Al、Cu 稀盐酸 偏向Cu、C(石墨) 稀盐酸 偏向石墨、Al 氢氧化钠溶液 偏向Mg、Zn 浓硝酸 偏向Al试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2)对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铝为______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墨为______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4中铝作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写出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铝的原因:。(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1)不相同(2)①负2Al-6e-+正6H++6e-③2Al+6HCl===2AlCl+3H(3)负极铝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Al-3e-+4OH-+2H(4)铝在浓硝酸中被钝化锌在浓硝酸中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Zn比Al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作原电池的正极所以电流计指针偏向铝(5)①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动性;②铝电极与电解质溶液能否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归纳电子守恒法是依据氧(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②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6.02×10-1电子电荷为1.60×10-19C)解析:(1)在锌片、银片、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片作负极其电极反应为Zn-2e-+;银片作正极其电极反应为2H++2e-;则电池总反应式为Zn+2H+++H。(2)根据电极反应式找出已知量与电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计算。①锌片与银片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氢气所消耗的锌的质量设产生的氢气体积为。则:+2H+++H65g22.4L

60g-47g=13g=13g×22.4L÷65g=4.48L。反应消耗的锌为13g÷65g·mol-1=0.20mol。1molZn变为Zn+时转移2mole-则通过的电量为0.20mol×2×6.02×10-1-19=。答案:(1)Zn-2e-+2H++2e-①4.48L②3.85×10专题训练锌—稀硫酸—铜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A)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32.5g铜片上析出1gH④铜片上析出1molHA.①和③B.①和④和③D.②和④



?专题归纳有关图象的化学题是化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为载体进行表达的题目。图象化学题一般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解题时重点是理解图象的意义和特点。归纳起来图象题的解答方法与思路是:理解图象中的面、线、点。(1)理解面。理解各坐标轴所代表的量的意义及曲线所表示的是2)理解线。理解曲线“平”与“陡”的意义即斜率大小的意义;理解曲线的变化趋势并归纳出规律。如图中有拐点先拐先平较早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先达平衡对应温度高、压强大;图中有3个量定1议2(即先确定1个量不变再讨论另两个量的关系);“吸热大变、放热小变”即在速率温度图象中温度改变时吸热反应速率变化大放热反应速率变化小。(3)理解点。理解曲线上点的意义特别是某些特殊点如坐标轴的交点几条曲线的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2.联系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作出正确判断。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g)+3H(g)2NH3(g),673K、30MPa时(NH3)和(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小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点d(时刻)和点e(2时刻)处(N2)不一样其他条件不变下反应至时刻(H2)比图中d点的值大解析:a点的H浓度比b点大反应速率较大故A项错;c点时NH有增大趋势、H有减小趋势反应未达平衡故B项错误;d、e两点都是反应达平衡时的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变故C项错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H2)增大故D项正确。答案:D

为了研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速率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反应中生成的CO气体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绘制出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请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在~、~、~各相同的时间段里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______时间段收集到气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时间段。(2)试分析三个时间段里反应速率不同的可能原因(该反应是3)在后为什么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不再增加?解析:(1)首先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特别是纵坐标并不是速率因此从曲线的斜率大小来判断反应的快慢~时间段的斜率最小反应最慢。(2)一个反应速率的大小受制于若干条件有的阶段某种因素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另一阶段可能就被另一种影响因素所代替。(3)当反应停止时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再发生变化。答案:(1)~~(2)由于反应放热~时间段:反应物浓度高但温度较低所以速率较慢;~时间段: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变快;~时间段:随反应物浓度的下降速率又变慢。(3)t4以后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已经消耗完反应停止。专题训练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g投入盛有500mL-1硫酸溶液的烧杯中

(1)曲线由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由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3)曲线由以后产生。答案:(1)硫酸首先和氧化铝反应不产生氢气Al+3H(SO4)3+3H2(2)段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增大(3)曲线以后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该因素变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使反应速率减小

如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过程中某一反应物的图象我们知道=;反之=。请问下列图象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的意义是(C)

A.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物的浓度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生成物的浓度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物实际减小的浓度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物实际增大的浓度























化学备课大师hx.eywedu.net【全免费】









“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www.eywedu.cn/















献花(0)
+1
(本文系AiChem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