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王熙凤)怎样梳理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
2020-04-30 | 阅:  转:  |  分享 
  
读《怎样梳理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有感龙泉育才学校王熙凤对于课题研究自己一直以来也是“摸石头过河”,很缺少关于课题的一节相关理论知识的积淀。这
不,开学要每个人拟好一个课题并实施实践后上交一篇研究课题的论文。我想,要我写课题研究论文可以,关键是我不会写,不知道如何写?迫于上
交,我只好求教电脑上网查阅的同时,非找一本理论书籍学习学习不可。恰恰这时,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关于《怎样梳理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
这本书,可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这本书是辽宁省特级教师,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徐世贵所著。接近23万字,共16章。从案例分析《一篇论文
改变了我的命运》对教师专业发展开始讲起,到《做一个心静但有活力的教师》结束,涉及到案例分析、问题分析、为你支招等内容。语言通俗易懂
,并且结合案例,不但吸引读者的兴趣而且对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了留下深刻印象,我细致揣摩每段的内容,对照学习每个案例,边品味边细
读,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就像徐世贵老师在我眼前亲自做培训。我每天坚持读一个主题。读完第三章后,我似乎被里面的案例勾住了脚步,我的感觉
是:书不是只需要囫囵吞枣,精雕细琢的品味的确收获颇丰。当看到“怎样梳理撰写教学案例”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
课题研究,于是觉得我们小语组的研究课题似乎从中可以借鉴一下,并且进行适合我们学校现状的创新。就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而言,目前的
瓶颈可能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我想,大家分组进行一个领域的子课题研究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操作方法。当看到“‘小课题’伴我成长”这一部分
内容的时候,我又想到了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从教学困惑中开始“组内共研课题”研究中开题的。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发展变
化的程序框架。一个好的小课题研究应是开放的,发展的,进化的,他需要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也需要这样?当看到《怎样
梳理撰写教学案例》中《一张小纸条背后的故事》的时候,让我想起了精读课也可以学着作者每上一篇课文,让学生把学习中的疑问写在纸条上交给
老师,然后老师会把纸条上的疑问作为备课的重点和讲课的切入点,带领同学们在课堂上体会解疑的释然与成功的乐趣。对于实践作业,可以让学生
回家查阅,请教家长等,并把探究成果写在纸条上,并张贴在“学生专栏”里,也许孩子们经过实践后的所得就像农名伯伯秋天的收获一样欣喜。从
这一篇中我还明白了教学案例特点:教学案来不是文学创作;教学案例高于教学总结,而简于论文;教学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也有区别
。特别影响深刻的是于永正《一幕充满童趣的轻喜剧》这一篇教学案例中,让我欣赏到了于永正老师用语言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看似戏剧小品却胜似
戏剧小品,可以说是一幕充满童趣的轻喜剧.于老师让学生回到家里给妈妈给课文、给哥哥背课文、给奶奶背课文。这种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让学生有了真情实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特别是于老师巧妙地运用了欲擒故纵、以错纠错的方法,让学生去鉴别---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的而
不是李白写的;《草》是“一岁一枯荣”而不是“一岁一窟窿”。这就避免了学生出现这方面的错误。这案例再次让我们感受大师教书真正把书教薄
了,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自在。当然这么成功的案例如何给我们呈现,这也是教会我如何写一个教学案例。案例不拘泥于形式,这本书告诉我撰
写教学设计时应围绕以下6个方面:教学目标设计;学情分析;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权威评析目前我们正着手我组《小学低段识
字方法的策略》课题研究,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们指点,找准我们课题的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炼,再提炼后实践,我想
这是我们未来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向。去伪存真,扎实研究,做研究型教师。一名医生总是对一个有一个病例的研究生中逐步长进,一名律师总是在
一个又一个案例的剖析中不断进步,一名军人总是在一个又一个战例的历练中日益成熟。同样的道理,一名教师也总是在对自己教学过程中一个又一
个案例的梳理反思中慢慢成长。可以说,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希望我们主动反思,将我们“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现状改掉,在研究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我想这才是集团、学校发给我们学习这本书的真正意义。2020年4月24日
献花(0)
+1
(本文系xiaoxi04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