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6个月婴儿发育标志、保教目标、内容与要求
2020-04-30 | 阅:  转:  |  分享 
  
6个月

1、目的要求: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式:

课程名称 看彩图 课题 授课学时 (15分钟)学时 教学目的 1

2

3 教

?



?



?

程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⑸ 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⑴⑵、⑶

2难点:

3思考题:

一般掌握部分

150天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7.53~8.02千克;身高:65.5~67.0厘米;头围:42.1~43.0厘米;胸围:42.1~43.0厘米;前囟:2厘米2厘米;出牙:0~2颗。

动作发育:会翻身,如果扶着他,能够站的很直,并且喜欢在扶立时跳跃。把玩具等物品放在孩子面前,他会伸手去拿,并塞入自己口中。6个月孩子听力比以前更加有效了,能分辨不同声音,并学着发声。

感觉发育:6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区别某人和陌生人,从镜子里看出自己会微笑。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情绪,如用笑、哭来表示喜欢或不喜欢。

这一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之间天生的个体差异会更加明显,有的宝宝不需要扶也能坐一小会儿,另一些宝宝需要扶着才能坐稳,长得快些的宝宝甚至开始出牙了,当然妈妈们不必为宝宝个体差异发展快慢而担心,只要宝宝精神好、又能吃,就没问题。宝宝的手与上个月相比更加灵活,妈妈递给他饼干,他会伸手抓,放进嘴里啃咬练习咀嚼以促进牙齿萌出。由于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提高,宝宝能认识妈妈的脸,看到疼爱与细心护理自己的妈妈就会笑,看到不认识的人的面孔时,有时会哭,对妈妈表现出依恋,对周围表现得好奇,随之也会出现怕生现象。在宝宝觉醒时,让宝宝练习坐、俯卧、从俯卧、翻身到仰卧、匍行都是很适合的游戏;为了训练手的灵活,可以让宝宝两只手各拿一物对敲或将其中一只手的一物传给妈妈,这也是宝宝喜欢的游戏。适应环境需要一个过程的,对于好奇与怕生的宝宝,妈妈应该尽量带宝宝外出接触新环境。



150天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7.53~8.02千克;身高:65.5~67.0厘米;头围:42.1~43.0厘米;胸围:42.1~43.0厘米;前囟:2厘米2厘米;

出牙:0~2颗

6个月宝宝的发育标准:

在很短的时间内,不用扶着就会坐;

一看见报纸就去撕;

用手里的东西敲打床面和桌子;

把拨浪鼓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

来了不认识的生人,就变换成盯人的表情;

会区别母亲和他人的不同;

自己拿饼干吃;

母亲一伸手,就挺出身子。



6个月



一、智能发育特征:6个月的婴儿能独坐片刻。大人扶着站立时,两腿会作跳的动作。有爬的愿望。会用双手同时握住东西,能摇发响的玩具,抓悬挂的玩具,玩具从一手递给另一手。

会扔、摔东西,扑捉并拍打镜中人。开始能够理解成人对他说话的态度,并开始感受愉快或不愉快的感情。拿东西,拿不到到就哭。用身体动作表示到外边玩。可自由地将奶瓶头放入口中。能无意发出“爸”、“妈”等音,同时发出比较复杂的声音,如a、e、i、o、u,好象要说话,会发出不同声音,表示不同反应。

对陌生人表现出惊奇、不快,把身体转向亲人。

二、运动:

靠坐到独坐、翻滚和打转。许多研究证明,早期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按婴儿运动发育规律,通过练习促进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靠坐到独坐,锻炼头颈腰背肌肉。每天经常让宝宝练习双手拉着你的两个手指坐起来,用枕头等垫着宝宝的背部使其靠坐,在宝宝能较稳的靠坐后,逐步移走后边的靠垫。把玩具放在够着处,让宝宝坐着玩一会儿。每次时间不宜太长,开始5~10分钟。每天练习3~4次(见图4~9)。

翻滚、打转,训练全身肌肉运动及感觉和运动协调性。翻滚:在平坦不太软的床上,或地上铺席子或塑料地板块,宝宝先仰卧,用一件新鲜的有声有色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引导他从仰卧变为侧卧、俯卧,再从俯卧转成仰卧。让宝宝翻身打滚,但要注意安全。

打转:让宝宝俯卧床上,大人用玩具在宝宝一侧引诱。这时宝宝会以腹部为支点四肢腾空,上肢想够取玩具,下肢也着急地摇动,身体在床上打转转。

俗话说:“心灵手巧”,也有人把手指比喻心灵的前哨。精细动作是指手的动作,手的拇指食指对捏的动作对人类有特殊的意义。人类许许多多的技巧动作主要靠它来完成。手是制造工具的工具。因此,要多多给婴儿练习手的动作(见图4~10)。

该年龄段手的动作练习主要内容为积木传手和抓取小东西。

三、认知:

积木传手。通过积木传手,练习手的技巧,学会解决问题。

宝宝坐在床上,妈妈给他一块积木,等他拿住后,再向同一手递另一块积木。看他是否将原来的一块积木传递到另一只手后,再来拿这一块积木。如果他将手中的积木扔掉,再拿新的积木,就要教他先换手后再拿新的。练习几次之后,他会学到了这本领。

抓取小东西。用手指抓小的东西,可以锻炼指尖细小肌肉的协调动作,这是促进神经系统反应的必要条件。手抓东西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先学会全手大把抓以后拇指和其他指对捏捏取,到9个月左右会拇指和食指对捏捏取很小的物体。拇指食指对捏动作开始出现的年龄和智力发展关系密切。如果一个婴儿10个月还不会用拇指食指对捏抓取细小东西,就可以怀疑他的智力发展障碍。

家长要让宝宝练习用手抓东西,每天数次,抓取物体从大逐渐变小。选择小的物品,要以卫生安全为原则,以免误食口内发生危险。可以选小饼干、小米花等,即使吃进口内也会立即溶化变软。不能用纽扣、硬豆或药片。抓取活动练习持续数月,直到会捏取很小的东西为止。

最初的记忆。一般婴儿最初对物的记忆是灯。当成人说灯在哪里?他会用眼睛看灯。

认识灯的训练方法:母亲抱着孩子在灯前用手开关灯,使灯又亮又灭,一面慢慢说“灯”,初时孩子盯住母亲的脸,渐渐目光落在母亲手上。他觉得灯在闪光,目光渐渐转移到灯上。每天练习5~6次,直到你一说“灯”,他就用眼睛盯住灯。母亲可抱孩子在室内不同位置,看看孩子的目光是否仍能找到灯。



有些孩子对灯不感兴趣,可选认任何一种物品,如果他常常爱看一幅猫的图画,就可以把“猫”作为第一个听声认物对象。孩子喜欢认发光的、会跑的、色彩鲜艳的东西,以他的兴趣作为目的物则效果最佳。当孩子学会注视之后,要拿着他的小手去抚摸目的物,从而过渡到听声指物。

四、语言:

教婴儿听懂更多的话。这时期与孩子说话仍很重要,要使他懂得语言和很多动作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动作时还要加上语言。在给孩子进食时说“亮亮!吃饭了”,“哎!好好吃呀!”“可好吃啦”等等。在外出散步时,可以说“亮亮!狗来了”,“啊,花开得真好看呀!”妈妈在做家务时,可以将孩子放在身边,边做边唠叨说:“妈妈要晾衣服了,你在一旁好好等着。”

教物品的名称。反复教孩子认识他熟悉并喜爱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如起床时,可教他认识小被子、衣服:喂奶时,教他认识奶瓶、手绢;坐小车时说“这是小车”等。教婴儿认识物品,结合当时的活动内容反复教,如给婴儿戴帽子外出,成人不仅拿帽子给他看,还可以告诉他这是“帽帽”,“亮亮的帽子”;吃饼干时认识饼干,吃苹果时对宝宝说“这是苹果”。在玩耍时教各种玩具的名称。

这个时期,孩子虽然不会说话,慢慢地他能听懂很多话,对日后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发爸爸、妈妈声。随着婴儿与外界接触的增加,与亲人的交往增加,婴儿的发音反应越来越强烈,好像总要说些什么,此时已不是单独的元音或辅音,而是发出一些音节。家长要有意识地教他一些音节的发音,如ba-ba,ma-ma,da-da等。婴儿可很清晰地模仿发出这些音,但没有任何意义。此时家长在他(她)发音时要给予应答和鼓励,使他(她)建立此音与实际意义的联系,为他(她)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打好基础。

在家长多次的重复某一语词(多是名称)并与实际东西联系起来时,婴儿会逐渐理解这一语词的意义,并建立起对这一信号的反应,比如,经常叫婴儿的名字,他(她)会对自己的名字很熟悉,当你喊他时,他(她)会马上抬起头或转过头来看。再比如,经常给他看灯,告诉他(她)“灯”,并指给他看,以后他(她)会一听到“灯”这个词的信号,就会马上去找,这就开始建立了语言信号的反应。

婴儿语言发展有一定规律,到4~8个月时为连续音节阶段。这时期发音明显增多,并发出连续音节。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发现这时婴儿除发出元音外,增加了辅音成分如b、p、d、k等,还有ba-ba,da-da-da等重复连续音节。此时期孩子会偶然发出ma-ma,pa-pa声,常被成人误认为在呼叫爸爸、妈妈呢!实际上是无意识的发音。

此时期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发爸爸、妈妈声,在孩子高兴时,和他面对面,慢慢、而清晰地发出爸爸、妈妈声,让宝宝看着你的口型模仿,经常反复进行。如果宝宝偶然发出爸爸、妈妈声,就要当成真正会呼叫一样,高兴地抱抱亲亲宝宝,并说我就是你的爸爸或妈妈呀!鼓励他以后再发出这种语声。



五、生活与交往(情绪与社会能力):

当孩子用哭声求助时。当孩子用哭声求助时,伸出你的手,孩子会倍感温馨。但手如何伸的确又是门艺术。孩子的个性和能力也许就会由此改变。

也许是在孩子6个月的某一天,母亲发现儿子趴在床上,努力地去抓前面的玩具,但是他不会爬,感觉很吃力。这时孩子看见了母亲,他开始哭,想求得母亲的帮助。次时如果母亲之直接把玩具拿给他,下一次孩子一定还会这样求助,而放弃为拿到玩具的努力。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失去了连续爬行的好机会,而且也失去了独立性的培养,事事只得依赖他人帮助,遇到不如意的事容易啼哭。而如果母亲这时过去用手掌轻轻顶着孩子的小脚丫往前推一下,不仅同样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而且可以使他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锻炼,他会为拿到玩具不断努力学习爬行,逐渐习惯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体会到自己本领的不断增强,从而培养自信心。能干、自立、自信的孩子,往往是在不断锻炼中成长起来的。

刚会站立和行走的孩子常会摔倒,如果磕伤了皮肤,他们多半会哭起来。有的孩子能很快止住哭声,而有的则哭个没完。这不仅与孩子天生的气质有关,还与父母对待这类事情的态度有关。因为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受大人情绪的影响。有的父母看见孩子摔到了十分着急,紧张和担心溢于言表。这样一来,即使孩子没有摔疼,也可能受大人的紧张神情的影响而大哭起来。如果父母在表示关怀的同时,能对孩子威胁,以幽默的口吻说:“妈妈找找你哪里长胖了,咦,怎么找不着呢?”这种乐观幽默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他很快轻松起来,忘记疼痛。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由此开始学习乐观地面对挫折。父母处理生活小事的方式和态度,往往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有重要影响。

对孩子的哭声报以冷漠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孩子还很小,有很多困难是他们不能克服的。在他感到饥饿、疼痛、孤立、惧怕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爱护,让他感到温暖、安全和幸福。但是切切不要忘记,这不是关系孩子的最终目的。为人父母的责任是把孩子养育成人,若我们在举手投足之间稍加思索,便有可能使孩子受益一生。

认人。婴儿经过了对人的泛化认识以后,逐渐有了分化的认识,开始出现怯生的表现,这是婴儿的进步。此时要多给婴儿接触人的机会,观察他(她)对熟人、生人的不同反应,教会他(她)对熟人用微笑或发音来打招呼,对生人逐渐适应。多由于人友好交往,逐渐增加熟悉的人数,减轻他(她)怯生反应的强度。

捉迷藏。使孩子快乐和反应敏捷,增进亲子感情。妈妈取坐位,让宝宝坐面对面坐在她的腿上,妈妈一手扶着宝宝的髋部,一手扶着他的腋下保持平衡。爸爸在妈妈背后,让宝宝一只手抓住爸爸的手指,另一只手抓住妈妈的胳膊,爸爸先拉一下被宝宝抓住的手,当宝宝朝这边看时,爸爸却从妈妈背后另一边突然身出头来亲热地叫“亮亮”,当宝宝转头找爸爸时,会发出声来。

唱儿歌做动作,有利理解语言。让宝宝面对面坐在成人膝盖上,大人与宝宝手拉手一面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爸爸去,妈妈去,小宝宝也要去。)一面前后摇动,作拉锯样。念到“也要去”时让宝宝身体向后倾倒。

其他儿歌也可配合动作,动作只在某一句上做同样一种动作,但不可每句都做动作。6个月的宝宝只能学会一个儿歌作一个动作。

点头摇头,学会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意思。经常用点头动作表示“对啦”,用摇头表示“不对”或“不好”。当大人做动作时要加上口头语言“对”或“不对”,宝宝就会渐渐学会大人的表示方式。当宝宝要吃东西时,大人给宝宝拿好吃的,教宝宝点头,并说“对,对”。然后给宝宝拿另一种东西是宝宝不喜欢的,教他摇头并说:“不对,不对”。经过多次训练之后,宝宝就会主动用“点头”表示“对”,“摇头”表示“不对”。



婴儿发育标志、保教目标、内容与要求 (6个月婴儿)

生理、心理发育的主要标志 翻身自如,能坐一会儿,能用手指握悬挂的玩具,双手互相传递积木,对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反应,能注视并知道陌生人,拒绝把玩具拿走。从仰卧位翻向仰卧位。 教养目标(应达到的一般水平) 会换手拿玩具,敲打玩具,扶腋下上下跳动。能确认自己名字,能发出“爸”、“妈”等单音节,会寻找当面藏起来的东西。明确认生,依恋母亲。 教养内容与要求 生活照料 给婴儿一些小饼干,让他自己拿着吃。家长要定时给婴儿清洗,可隔天一个澡。要保证婴儿有16-18小时的睡眠时间。 动作技能 能从俯卧位翻为仰卧位,能翻身自如,自由地俯卧、仰卧、坐起来,还可用翻身方法移动位置去取玩具。扶坐较稳,拉双手能坐起来,仰卧时会向各方面转动;用手臂支撑向前移动,有向前爬的试图。扶腋下站立时,两腿会上下跳动,能自己扶栏杆站起来。两手动作较前灵活,两手能换拿玩具,能用手去抓看到的东西,同时开始用双手同时抓一物体向一只手握物体发展。 语言发展 能发出较复杂的声音,用不同声音表示不同反应,能分辨和蔼与严肃的表情和声音。经常以游戏方式问婴儿:“在吗?”并指给他看,要少用严厉制止的声音。培养婴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良好情绪。 认知能力 对周围环境感兴趣,能注视周围更多的人和物。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不同的表情,不喜欢生人抱。创造方面发展观察力的条件,使婴儿醒时能看到成人和周围的物体。作简单的游戏,发展婴儿认知能力。让婴儿多接触熟悉的邻居、亲戚等人。 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经常带婴儿到外面玩,上公园,拓宽婴儿与人的接触面。注意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婴儿大运动发展顺序及年龄 大运动发展项目 开始年龄 常模年龄 发展较晚年龄 俯卧时抬头90度 1 3.7 6 独坐时头不滞后 2 4.5 6 独坐时头前倾 2 4.5 6 扶双手站腿支持一点重量 2 4.8 6 翻身 2 5.5 7 俯卧前臂支撑 2 5.6 7 扶腋下站腿一蹬一蹬 3 6.6 8 在小车内坐着玩玩具 4 6.7 9 独坐 5 7 8 俯卧着打转 3 7.5 10 爬 5 9 12 独站片刻 5 9.8 11 从站位到坐位 6 10 12 扶双手可以迈步 6 10.7 12

婴儿精细动作发展顺序及年龄 精细动作项目 开始年龄 常模年龄 发展较晚年龄 抓自己衣服、被角不放 1 2.8 4 明确注视手中玩具 2 4.5 6 大把抓玩具 3 6.9 8 会用手空挠桌面 3 7.5 8 用手弄到桌面上的东西 4 7.5 9 可把大米花弄倒 4 7.5 8 给纸爱撕 4 8 11 拇指他指抓握 5 8.5 11 拇指食指抓握 6 9 11 有意将玩具放手 5 10.3

婴儿语言发展顺序及年龄 语言发展项目 开始年龄 常模年龄 发展较晚年龄 笑出声 2 2.5 6 主动对人笑 1 2.5 5 逗时会回声应答 1 3 5 哭时开始有顾虑、急躁情绪 2 3.9 6 主动对玩具笑 2 4 6 会尖叫 2 4 7 会用哭声要人或要东西 2 4.5 6 会发dadamama音,无所指 5 8.5 11 用动作表示“再见”“欢迎” 4 8.9 12 懂得“不要这样”的话 4 10 11 会发ba,ga等音 5 10.9 14







婴儿认知能力发展顺序及年龄 适应能力项目 开始年龄 常模年龄 发展较晚年龄 眼睛追踪物体至中线 0 1.5 3 眼睛追踪物体180度 1 2.2 4 立刻注意到大玩具 1 3 4 玩具送到口中 3 5.6 7 找声源 3 5.6 9 近处玩具可取得 4 5.6 7 注意看大米花 3 5.9 7 玩具失落会用眼睛找 3 6.6 7 两手拿两个玩具 4 6.9 8 手中玩具会换手 4 7 8 手中玩具会对敲 6 8.5 10 接过玩具常扔掉 5 9.5 12 会反复摆弄玩具 6 9.5 12 开始不再把玩具送口中 4 10.9 12



婴儿社会行为及人格发展顺序及年龄 发展项目 开始年龄 常模年龄 发展较晚年龄 逗引时有反映 1 3 5 会用手互相触摸 1 3.5 5 见人张望全身活跃 1 3.5 5 白天醒的时候手连续地动 2 4.5 见食物表现出兴奋摸样 4 5 7 喝牛奶或水把着瓶 5 6.4 9 叫名字转头找 3 6 9 会与人玩 4 7 9 见生人躲闪、哭喊、乱蹬 4 7 9 开始表现个人对人和物的爱憎 4 7.5 9 白天室内无人会哭 5 7.5 9 认知能力训练一:认香蕉

一、【课程名称】:认香蕉

二、【课程目标】:认香蕉,可以测试宝宝能否学会认第二种物品。

三、【课程准备】:香蕉或梨1个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准备一个香蕉和一个梨,放在桌上,一面替宝宝戴上围嘴,一面问:“哪个是香蕉”?让宝宝去指,当宝宝会用手指香蕉时,妈妈要把宝宝抱起,并马上表扬他“真棒”,然后剥开香蕉喂宝宝。第二天,把香蕉和橘子放在一起,让宝宝再辨认,指对了就让宝宝吃。第三天,把香蕉和苹果放在一起,再让宝宝辨认,指对后让宝宝吃。过几天,再把香蕉、梨、橘子、苹果放在一起,让宝宝指出哪一个是香蕉,看宝宝是否能指对。有时宝宝看见漂亮的水果,会用手拿着玩,说到要剥开来吃时,宝宝指着香蕉,表示他认识香蕉。

六、【课程建议】:最好能用手指出,能盯着看算认识,如果乱看就是完全听不懂了。多数宝宝在160天以前能用眼看第一种认识的东西。180天前后能认第二种,个别宝宝会伸手摸或者用手指着东西的方向。大多数宝宝对吃的东西认识较早。

认知能力训练二:分清称呼

一、【课程名称】:分清称呼

二、【课程目标】:分清称呼,可以测试宝宝是否分清家人的称呼。

三、【课程准备】:无需玩教具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宝宝正趴在地上玩,听到妈妈说:“爸爸回来了”,宝宝会马上转向门的方向,把身体撑起来,如果进来的是爸爸,宝宝会笑着举起双手要爸爸抱。如果进来的是姥姥,宝宝会回头看着妈妈,似乎抗议妈妈说错了。

当奶奶抱着宝宝散步时,看见妈妈回来了,奶奶说:“妈妈回来了”,宝宝会十分急切地伸头张望,举起双手扑到妈妈怀中。晚饭后全家人在看电视,电话响了,如果有人说“找爸爸”,宝宝的目光会转向爸爸,如果说“找妈妈”,宝宝也会盯着妈妈。当宝宝听懂了称呼与人的关系时,就会用眼睛看着被称呼的人。

六、【课程建议】:在发出辅音的同时,开始懂得语意,为进一步学习称呼其他家人做准备。一般家庭有6~7个大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称呼,一般在6个月前先听懂爸爸妈妈的称呼,7~8个月时就能听懂大部分家庭成员的不同称呼。

认知能力提高训练一:宝贝的手和脚

一、【课程名称】:宝贝的手和脚

二、【课程目标】:初步认识自己的手和脚在哪里,模仿手和脚的简单动作。

三、【课程准备】:大娃娃、白纸和油画棒。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妈妈抱着宝宝面对面地坐好,家长说:“五官”名词,让宝宝指认爸爸的五官,同时做“眼睛眨眨”、“鼻子闻闻”、“嘴巴张大”等动作。

六、【课程建议】:宝宝认识周围世界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开始的,这对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帮助。在家中,可以让宝宝认识其他亲人,成人的手和脚。



































认知能力提高训练二:掀开锅

一、【课程名称】:掀开锅

二、【课程目标】:积极早期体验决定着大脑神经回路连接的复杂过程。

三、【课程准备】:小锅或小瓢、各种小玩具。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把小锅或小瓢扣在地板上,下面放一个玩具,然后家长说:“一、二、三,当!”掀开锅露出玩具。宝宝会觉得很好玩,愿意让你一遍一遍地做。再把玩具扣起来,帮助宝宝掀开锅。

六、【课程建议】:把锅翻过来。先给宝宝示范,再让宝宝自己试试。

语言能力训练一:发出辅音

一、【课程名称】:发出辅音

二、【课程目标】:发出辅音,可以测试宝宝的发音能力。

三、【课程准备】:无需玩教具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首先记录平时宝宝自由发音时发出的辅音,再试着教一个他从未发过的辅音,看看过几天宝宝才能发出这个辅音。在155天时大多数宝宝会发3个辅音,这时大人要经常同宝宝说话,如宝宝用手打狗熊时,教他发“打”的音;用手拿小车时教他说“拿”的音等,大人要经常给宝宝做示范,让宝宝一面做一面说,从宝宝感兴趣的东西学起,才能促进宝宝发音。

六、【课程建议】:一般6个月的宝宝能发4个辅音,常常是爸爸、妈妈、拿拿、大大,有些会说姑姑、哥哥、娃娃等,如果宝宝在6个月时能发4个辅音,基本上在9~12个月间会叫1~2个大人。如果超过4个辅音,将来开口说话时词汇量会大些,如果少于4个辅音,可能会在周岁后或更迟一些才能称呼大人。如果不会发辅音,会在两岁后才能称呼大人。而且少学会一个辅音,与这个辅音相关的词汇就会减少。如宝宝不会发字母“n”的音,他就不会说“尿尿”也不会说“奶奶”,所有n字头的音如“年、女、内、能、难”等都不会说。可见及早练习发辅音很重要。



语言能力训练二:听儿歌做动作

一、【课程名称】:听儿歌做动作

二、【课程目标】:听儿歌做动作,可以测试宝宝对音律条件反射能力。

三、【课程准备】:无需玩教具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让宝宝坐在大人的膝盖上,两人面向前方,大人一面背诵儿歌,一面按着节拍上下颠动膝盖,让宝宝感到如同骑在马上。大人念道:

骑大马,骑大马,

上高山,跨过河。

咯噔咯噔,跨过河!

念到“咯噔咯噔”时把宝宝抱起,到跨过河时把他举高让他有跨过河的感觉。宝宝很喜欢这种有韵律的游戏,练习几次后,当听到“咯噔咯噔”时宝宝会做准备,一听到“跨过河”时身体就会向高处跃,配合大人的动作。

另一首儿歌如:

小耗子,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叫妈妈,妈不在,

叽哩咕噜滚下来!

当念到“叽哩咕噜”时让宝宝做好准备,一说到“滚下来”时,把宝宝的身体向前倾做滚下来的动作。

六、【课程建议】:多数宝宝在151~160天时能对一首儿歌做出反应;到170天时对第二首儿歌也能做出反应。个别宝宝还会在一首儿歌中做两个动作,不过大人要先给宝宝做示范。

语言能力提高训练三:嘴巴吹吹

一、【课程名称】:嘴巴吹吹

二、【课程目标】:培养宝宝发音的口型,锻炼宝宝发音器官的活动能力,为发展语言做准备。

三、【课程准备】:曲卷的条形纸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当着宝宝的面,家长将曲卷的条形纸放在手心上,将嘴唇撮圆,用力吸一口气,把条形纸吹到上空,并用语言说:“啊!飞呀、飞呀,宝宝快来看呀!”吸引宝宝的兴趣。

六、【课程建议】:鼓励宝宝模仿练习吹条形纸。只要宝宝有一点点的尝试表现,成人就应该用语言表示鼓励和赞许。



语言能力提高训练四:到阿姨家去

一、【课程名称】:到阿姨家去

二、【课程目标】:启发宝宝对语言的感受力。逐渐形成理解语意的意识。

三、【课程准备】:摇木马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坐在椅子上,孩子背对家长,跨坐在家长的大腿上,。家长从宝宝的后面扶着宝宝的腰,一边说:“宝贝,今天带你到阿姨家去,骑着马儿去好吗?然后对着宝宝再说:“好!”家长一边念儿歌一边念到“得儿——驾!”同时做挥马用腿做上下奔跑的动作。家长问宝宝:“骑什么了?骑马了。得儿——驾!得儿——驾!赶马儿快跑,到哪去呢?到阿姨家去。”做动作时念儿歌:“到阿姨家去”——马儿跑,马儿跑,得儿——驾!得儿——驾!跑到阿姨家,阿姨笑哈哈。

六、【课程建议】:宝宝对语意的感受和意识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父母不管宝宝听懂与否,都要持续地用语言刺激宝宝的大脑和听觉。

大运动能力训练一:学坐稳

一、【课程名称】:学坐稳

二、【课程目标】:学坐稳,可以测试宝宝颈部肌肉与上身能否支撑头的重量。

三、【课程准备】:宝宝喜欢的玩具若干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用枕头等垫着宝宝背部使其靠坐,前面放几个玩具,宝宝自然会伸手去拿,但是宝宝的头太重,身体会向前倾,先让宝宝双手支撑上身,由于宝宝的双臂无力,所以最多只能支撑10分钟,这时大人就应马上让宝宝躺下休息。每天都坚持练习几次,过1~2周逐渐让宝宝练习单手撑起上身,再过一段时间,待宝宝会用双手去拿玩具时,渐渐就能坐稳。

六、【课程建议】:宝宝在练习的过程中先双手支撑上身,以后用一只手支撑,最后完全不必支撑,能用颈部与上身共同托起头部,逐渐学会坐稳,这时头和上身能自由转动。如果还未坐稳,头和上身的转动会让宝宝失去平衡,宝宝会歪倒在床上。少数宝宝在5个半月后就能坐稳,多数宝宝在180~200天才真正坐稳。



大运动能力训练二:裹春卷

一、【课程名称】:裹春卷

二、【课程目标】:裹春卷,可以测试宝宝大动作的灵活性以及四肢肌肉活动的协调能力。

三、【课程准备】:床单1块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用床单将宝宝卷起来,放在地垫上,大人拿着床单的一头拉动,让宝宝在地垫滚动。第一次宝宝会害怕,妈妈一面慢慢地拉一面说:“春卷打开啦”,让宝宝慢慢滚动,待宝宝停止滚动后。妈妈抱起宝宝亲亲说“真勇敢,好玩吧!”宝宝慢慢适应后可以渐渐加快速度,逐渐让宝宝学会自己翻滚。

六、【课程建议】:宝宝在上个月如果能翻身180°,就有可能在本月翻身360°。许多家长都觉得让宝宝练习翻身很困难,所以本月建议用裹春卷的游戏,借用拉动床单的力量,让宝宝身体被动的滚动,在这种动作的基础上练习做360°的翻身,为下个月能连续翻滚做准备。

大运动能力提高训练三:宝宝亲子操(1)

一、【课程名称】:宝宝亲子操(1)

二、【课程目标】:锻炼宝宝身体有关部位的肌肉、关节和韧带,使宝宝关节肌肉协调发展,促进身体增强。

三、【课程准备】:一个软垫子、一个小桌子,宝宝喜欢的玩具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

第一节卧起运动

第一个动作:

预备:宝宝仰卧在垫子上,父母双手握住宝宝手腕。

口令1~2,轻轻拉宝宝起来。

3~4:慢慢放下宝宝成仰卧姿势。

5~6重复1~2。

7~8重复3~4。

第二个动作:

口令1~2,右手拉起宝宝坐起。

3~4:慢慢放下宝宝成仰卧姿势。

5~6:左手拉起宝宝坐好。

7~8:慢慢放下宝宝成仰卧姿势。

第二节腰部运动

第一个动作:

预备:宝宝仰卧在垫子上,父母右手托住宝宝的后腰部,左手按住宝宝双脚的踝部关节。

口令1~2:托起宝宝腰部,挺起腹部成弓状。

3~4:还原。

5~6、7~8:重复前4拍。

第二个动作:

预备:宝宝背靠父母站在父母身前的小桌子上,父母一只手扶住宝宝的双膝,一只手扶住宝宝的腹部,在孩子身前桌上放上她(他)喜欢的小玩具。

口令1~2:父母让宝宝上身向前弯曲捡玩具。

3~4:左手向上扶起宝宝胸部,将孩子还原成原来的站姿,同时把玩具拿开。

5~5、7~8:重复前4拍。

六、【课程建议】:每个动作开始可做1个8拍——两个8拍;熟练以后,可以把每节运动的两个动作连在一起做。宝宝不愿做时,不要强迫。



大运动能力提高训练四:宝宝亲子操(2)

一、【课程名称】:宝宝亲子操(2)

二、【课程目标】:锻炼宝宝身体有关部位的肌肉、关节和韧带,使宝宝关节肌肉协调发展,促进身体增强)。

三、【课程准备】:一个软垫子、一个小桌子,宝宝喜欢的玩具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

第一节后屈运动

第一个动作:

预备:宝宝仰卧在垫子上,两肘支撑身体,父母双手握住宝宝的两条腿向后伸直。

口令1~2:轻轻向上抬起双腿,宝宝胸部不能离开桌面,双手支起头部。

3~4:慢慢放下宝宝双腿。

5~6:重复3~4。

第二个动作:

预备:宝宝仰卧在垫子上,两臂向前伸直,两腿向后伸直。

1~2:父母用两只手分别握住宝宝两肘部,将宝宝上半身轻轻抬起,腹部不要离开桌面。

3~4:还原。

5~6:重复1~2.

7~8:还原。

第二节蹦跳运动

第一个动作:

预备:父母手扶住宝宝的腋下,站在桌面上。

口令1~2:扶起孩子的两腋,轻轻提起,再放下,双腿弯曲。让孩子双腿一伸一屈。

做1个8拍。

第二个动作:

预备:父母坐在椅子上,扶住宝宝的双腋,让宝宝面对父母站在父母的腿上。做1个8拍。

六、【课程建议】:每次动作均伴随这语言的鼓励和指导。每个动作开始可做1个8拍——两个8拍;熟练以后,可以把每节运动的两个动作连在一起做。宝宝不愿做时,不要强迫。



精细动作训练一:拿物敲打

一、【课程名称】:拿物敲打

二、【课程目标】:拿物敲打,可以测试宝宝理解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

三、【课程准备】:能敲打的玩具1个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宝宝的双手都有握物的能力,从上月的大把抓起,进步到对掌握物,待宝宝能把东西握紧后,教宝宝用玩具敲桌子、椅子等。在敲打时,让宝宝用三个手指拿着玩具,让玩具突出手指,才能敲得响些,注意不要让宝宝把玩具握在手心里,以免敲到宝宝的手。

六、【课程建议】:首先要能双手握紧物品,又要手眼协调才能相互敲打。多数宝宝在170~190天能双手对敲,另一些宝宝能用单手拿稳玩具去敲击大的东西,如敲击床铺、桌子、椅子等物。宝宝对敲击感兴趣,因为敲击可以显示自己的能力,不过有些家长怕会损伤家具,而不让宝宝到处敲击,大人可以让宝宝敲小鼓或用筷子敲空的纸盒和空的罐头等,以满足宝宝的敲击兴趣。



精细动作训练二:握物

一、【课程名称】:握物

二、【课程目标】:握物,观察宝宝握物时的手形,以判别宝宝的握物能力。

三、【课程准备】:积木或小球1个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妈妈准备一些宝宝喜爱的小物品,如积木、小球、小车等,递一个给宝宝,宝宝从大人手中接过一个玩具时,他可能因握不紧玩具而掉地,大人将掉下的玩具拿走不还给他,再给他一个新玩具,他发现玩具掉下就会失去,会想办法调整手指的方向直到拿稳为止,这需要经常练习。用3个手指拿东西时,玩具离开手心,能拿的很稳,不易掉下。宝宝学会从大人手中接过玩具,或者自己从桌上拿起玩具,都用3个手指,而不是大把抓,表示宝宝前3个手指的技巧有了进步,是两个手指捏的前奏。

六、【课程建议】:最好的握物方法是用前3只手指,即大拇指、食物和中指。3个手指中,以大拇指为一面,食指和中指在另一面,物离开手心。这种握物的方法出现得较迟,只有个别180天前的宝宝能做到。其次是对掌握物,拇指与其他四个手指相对,物可以在手心,也可以离开手心在5个手指之间,这两种方法都可在160~180天内出现,物离开手心才便于对敲。最幼稚的是大把抓,5个手指在同一方向,物贴手心,虽然能抓住,但是不稳,而且不便于对敲,常见于5个月的宝宝。

精细动作提高训练三:碰碰头

一、【课程名称】:碰碰头

二、【课程目标】:认识手指的名称训练手指的灵活性3下。伸无名指会很困难,爸爸妈妈要鼓励孩子努力去做。





自理能力训练二:学用勺

一、【课程名称】:学用勺

二、【课程目标】:学用勺,可以测试宝宝自理的能力。

三、【课程准备】:勺子1个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给宝宝准备一个勺子,让他练习舀东西。刚开始宝宝会把勺子插入碗中,在碗里乱搅,因为宝宝分不清勺子的凹面和凸面,他常常会用凸面来舀东西。大人可以帮助他把勺子翻过来,用凹面来盛。勺子里有食物会使宝宝很高兴,他往往会使劲舀一大勺,颤颤悠悠还未拿到嘴边就把食物洒得到处都是,所以吃饭前给宝宝戴上围裙,避免把衣服弄脏,大人用手挟托,帮助宝宝把勺中的食物送入口中。

六、【课程建议】:宝宝能用小勺舀出食物并能放入口中,这是经过多次练习的成果。多数宝宝只舀到食物,由于手口协调能力比较差,食物半途就掉了,不能送入口中,许多妈妈因此不让宝宝练习。其实这是必经的过程,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成功。还舀不到食物的宝宝平时可以用勺子舀珠子、大枣等做练习,吃饭时也应放手让他自己练习。



自理能力提高训练三:我要从小讲卫生

一、【课程名称】:我要从小讲卫生

二、【课程目标】:锻炼宝宝卫生习惯的培养

三、【课程准备】:宝宝喜欢的小玩具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当将有危险或不干净的东西放人嘴里,应立即制止,用严肃口气对说:"不行"。并将放入口的物品取走。会从的行为、表情和语调中,逐渐理解什么可进食,什么不可以放入口中。有规律地进食,可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协调工作,并建立起对进食时间的条件反射,如,在接近喂奶的时间,胃肠就开始预先分泌消化液,并产生饥饿感,这有助于增加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果汁、菜汁、稀糊、蛋黄糊、果泥等。将斜卧位抱置于胸前,用小勺将食物轻缓置入口中,当吞咽后,再喂第二口。开始不必太多,1~2勺即可,以后逐新增多,可以于喂奶前训练,以防小儿吐奶。每次喂食时,告诉小儿所进食辅食的名称及味道等。4个月后,每日喂养次数可减为6次,白天哺喂4~5次,间隔3~4小时。夜间视小儿需要情况进行哺喂,一般1次即可,若小儿夜间不醒或不愿进食,可不哺喂。可开始逐渐训练让小儿学会用勺吞咽食物,为以后断奶用勺进食做准备。开始可先用勺喂开水,若不出现呛,可逐渐开始用勺喂果汁、菜汁、稀糊、蛋黄糊、果泥等。





















1









献花(0)
+1
(本文系为特需儿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