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儒家地位的变化看中国社会的演进轨迹。
2020-05-06 | 阅:  转:  |  分享 
  
从儒家地位的变化看中国社会的演进轨迹以及儒家在当今社会的定位儒家思想最初产生于西周初期,代表人物是周公旦,周公旦通过制礼作乐,为西周大一统
的血缘社会提供了基本架构和理论基础。儒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天下一统和农耕社会稳定的社会结构。东周之后,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社会动
荡,老百姓开始怀念西周社会的稳定和谐,这也是当时的复古思潮,正是这种思潮催生了儒家学派的产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一生述而
不作,以天下人为师,捡拾西周儒家思想的遗珠,集腋成裘,终成宗师。儒家在中国社会中沉沉浮浮,一方面影响着中国社会,另一方面也为社会所
塑造,折射着中国社会的变化。西周时期,这一时期是儒家思想产生时期。儒家思想产生于中国农耕文明为基础的血缘社会,是为当时西周大一统社
会服务的,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周公旦,周公旦为中国血缘社会的运行制定了基本规则。儒家对社会的作用有二,一则维护大一统的社会秩序,二
则维护血缘伦理关系,这两条在其产生的周代就已奠定。周代血缘分封和天下宗周所形成的社会秩序就是儒学思想的来源。2、春秋战国时期,这一
时期,诸雄并起,王室衰落,一方面是文化重心的下移,另一方面是诸侯国对人才的延揽,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就是在这种大形势下产
生的。儒家的产生反映了当时人民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儒家虽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反映的却是对西周社会的追求,体现的是大一统的思想和稳定
和谐有序的社会理想。这种思想在四分五裂的时代注定不被重视,因为当时的国君关注的是国家存亡和富国强兵,需要的作战能力和动员能力,这是
法家的长项。3、秦代,秦因为法家而崛起,所以秦朝延续法家的治国方法也是必然。秦代可谓成也法家,败也法家。4、汉代及其以后时期,汉代
天下一统,初期推行黄老之学,当社会经济发展起来之后,黄老之学便力不从心,让位于儒家。后世统一则尊儒,分裂则贵道,安定则尊儒,动乱则
贵道。比如在六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都是道教较为兴盛的时期。儒学在汉代及以后的农耕社会中,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一个是汉代儒学,一个是
宋代儒学,汉代儒学主要糅合了法家的思想,宋代儒学主要渗透了佛教思想,这两次变化体现了儒学吐故纳新的能力。儒学的基本特点没变,是因为
中国社会的特点没有发生大的变化。5、近现代,社会流动性加大,工商业所要求的平等得到加强,儒家的基于血缘的人伦秩序削弱,相当于儒降墨
升,儒家退守家庭人伦,社会秩序让位于墨家的兼爱思想,平等思想。儒家是农耕文明基础上大一统的维护者,即使衰落,也必将退守家庭。一如法
家在汉代以后推出了社会主导地位,但是在社会治理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工商社会,当初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墨家便是工商业
的代言人,比较而言,中国从农耕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型,一定程度上是向墨家的回归。儒家的理想是等级社会的和谐,是有差别的爱,墨家的理想是
兼爱,是无差别的爱,有类于现代社会的天下为公、自由平等的原则。儒家的原则是内外有别,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儒家事死如事生,
提倡厚葬,墨家提倡简葬,和现在的葬俗是吻合的,因为一个人口流动性强的社会,是不可能按照周礼的规范去做的,现在农村丧葬习俗的删繁就简
就在这个趋势的体现。总而言之,儒家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统一而提高,随着社会动乱而降低,现在,随着中国社会由农耕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人员
流动和社会竞争的加强,儒家作为主导思想的基于农耕文明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因而儒家从社会主导地位的退出也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绝对不会消
失,而是重心由社会层面转向家庭和个人修养方面,就像法家由社会主导地位降为政治治理方面一样,不会消失,而是顺势而为,重新定位。1
献花(0)
+1
(本文系华夏文明七...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