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丁满囤:虞国历史文化介绍
2020-05-19 | 阅:  转:  |  分享 
  
虞国历史文化介绍系列

丁满囤(授权)

虞国古城遗址

丁满囤

虞国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现东古城居民组及四周,明显的残墙断壁坐落在东古城居民组村口北侧丁满囤宅院中。

据清乾隆版《平陆县志》记载:该城为春秋时晋献公所灭的古虞国都城。遗址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现残存城外南墙300余米,墙基宽15-20米,夯层厚8-10厘米。

1980年,山西文物总店在临汾市襄汾县赵康村经考古征集到的刻有“虞侯政”名字的青铜壶甚是珍贵。据研究证实,这个叫“政”的人是西周时的虞国国君。虞国夹在虢国和晋国之间,且南面十几公里处就是黄河中游的著名古渡茅津渡,此渡扼守在晋国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上。因此,在地缘政治上,虞国的劣势尽显。

虞国后来被晋国灭亡,虞国连同着虞国的都城一同

虞国古城的城墙遗迹现存于古城村口一户农家小院内,它对于研究虞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虞国遗址简况

丁满囤

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是古虞国的都城所在地,距离运城市仅半小时车程。“运三高速”在张店镇209国道东侧1公里处,交通便利。

这个以虞国都城遗址为中心的小村子,位于中条山脉最低平、最开阔之处,即张店镇古城村东古城居民组所在区域。

古城墙层层夯叠而成,如同一部历尽沧桑的线装书。

虞国都城有北、西、南三面城墙,东边的山岭成为天然屏障。

在古城墙遗址中,尤以一农家小院锥形墙壁最为珍贵。多年来,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历史爱好者前来古城村实地考察、调研,该地已经成为考古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

古城村虞国遗址是国务院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3月和2013年5月,山西省政府分别在该村村口竖立了两座石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聘请文物安保员四季看管。

有诗云:

城下清泉细声叹,

雨打翠竹长有怨。

虞公若信宫之奇,

不留笑柄后人看。

虞国古城遗址是理想的旅游胜地。古城墙可抒怀古之幽情,牡丹园可寄盛世之豪兴;村东涧底,更有青竹茂林、潺潺泉水可观可赏;水库上扁舟荡漾,果林里轻嗅花香,地坑院冬暖夏凉,诚一乐事!





古虞国历史渊源

丁满囤

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是公元前454—600年间春秋战国时期西周的一个诸侯国——虞国——的所在地。虞国距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其遗址名为古城,即现今的“古城村”。

这个虞国,就是成语“假虞灭虢”中被晋国灭掉的那个虞国。对于古代的虞国来说,“假虞灭虢”的历史事件实在可悲可叹,而后世与此相同相似的一幕屡屡上演,因此,“假虞灭虢”和“唇亡齿寒”这两个成语尽人皆知。“假虞灭虢”也因而成为历代军事家推崇备至的三十六计之一——第二十四计。

虢国、虞国在被晋国灭亡后,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虢国国君的墓地才被发现。然而,虞国国君的墓地至今不知所在,其国君的具体名字在史籍上也是语焉不详。山西文物总店征集回的虞国青铜器上的“虞侯政”是目前所知唯一的虞君的名字。















关于虞国古城历史文化的探索

丁满囤



“虞国”也称北虞、北吴,是西周初年春秋时期360多个诸侯国之一,位于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夏县一带,虞国都城遗址坐落在中条山南五龙山下开阔之处的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东古城居民组。

据《左传·僖公五年》《史记·晋世家》记载,周武王消灭殷商,求太白、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称吴国,封地在今江苏一带。于是,周武王就封周章之弟虞仲于成周之北的夏都遗址之地,即今天的平陆夏县一带,城廓在今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虞仲是为虞君,亦称吴君。故有南吴、北吴或南虞、北虞之说(因古时“吴”通“虞”)。

为何周武王灭了殷商即求太伯、仲雍之后还要加封承祀呢?史书记载,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子,长子太白、次子仲雍(有史书称仲雍即虞仲,和其曾孙虞仲为两个人,同一个名)为嫡出,三子季历为庶出。太王因爱季历的儿子昌(即周文王姬昌)贤德聪明,有意传位于季历及昌。太伯、仲雍为让位给季历及昌,就逃避到荆南,断发纹身,自号勾吴,为吴太伯。后季历为王季,又传位给其子昌为文王,文王又传武王。武王为感恩太伯、仲雍让贤之举,故求太伯、仲雍之后并加封仲雍曾孙虞仲为第一代虞国国君,传十七世,至公元前655年虞国被晋献公灭亡。





虞国古城墙等遗迹略述

丁满囤

西周时期虞国古城所辖范围内,蕴育了诸多相关小故事。

据近几年专家学者调研考证,虞国古城墙南北五里,东西二里,分内城、外城两道城墙,俗称内城墙为宫廷墙。城墙底宽20米左右,顶宽10米左右,高5米,土夯而成。现在古城村东古城村口一丁家农户小院内留存的城墙残垣断壁,其土层、夯迹清晰可见。

据传,虞君后宫的梳妆台遗址在古城村沟东南的水磨沟居民组,占地48亩。后花园遗址在古城沟后五龙山下西侧的勺堡居民组。

除此之外,枣园村(原名斩塬)遗存的斩人桩,晴岚村(原名坑南)、南吕村(原名南监狱)、北吕村(原名北监狱)以及上吉村宫之奇墓地等相关故事都急待搜集整理,这可以推动河东历史文化的深入探讨。































戏说虞国古城

丁满囤

序言



我家小院旁,北倚古城墙。

高耸两丈余,貌似锥形状。

幼时老辈讲,此墙有端详。

版筑底蕴厚,历史悠远长。

如今古村口,双碑竖路旁。

文保金字雕,警示正气扬。

常有游人至,慕名来观光。

近客晋陕豫,远客粤贵湘。

回顾千古事,教训记心上。

成语昭后人,积蓄正能量。



虞国古城

春秋列国时,河东平原广。

诸侯番邦立,百里即称王。

虞君修都城,皇宫建西场。

豪华多气派,金碧映辉煌。

内城围村落,外城抵张坊。

东西距四里,南北五里长。(现南窑头)

残墙土层现,夯印迭成行。

城郭三百米,墙基宽六丈。

庭院湖水绕,假山邻东廊。(现勺堡后花园)

奇花异草石,曲桥幽径长。

再看城中壕,通向街中央。

独锁咽喉道,御林军守防。

盘查过往人,辨识刁与良。

垛口弓弩手,城头旌旗扬。(现大场)

墙下护城河,跌入黄泉丧。

河沿覆吊桥,铁链系两旁。

出入虞国门,升覆允城上。

晨迎朝霞出,晚归看夕阳。

北去二里遥,旧称上堡岗。(现勺堡南)

官修后花园,林苑雄兵藏。



虞君懒政

虞国初强大,朝中有贤良。

日久君生烦,奸臣当道旁。

三宫列粉黛,竞相宠君王。

朝听鹃鹊鸣,夕闻琴弦响。

据城东南处,大兴土木狂。

皇后梳妆楼,奴婢服侍忙。(现水磨沟东南)

正南二十里,彼时建两庄。

酷吏南北狱,牢卒恶如狼。(现北吕村)

北监关男囚,南狱锁女郎。(现南吕村)

朝廷设禁地,官兵严守防。

数代史变迁,人讳狱不祥。

今为南北吕,村名版图上。

旧时犯禁律,枷具肩脖扛。



死囚斩塬地,五花绑刑场。(现枣园村)

石桩今依在,刀下一命亡。(现枣园村斩人桩)

首级抛山野,尸弃荒丘旁。

冤案多发生,恶吏似阎王。

旧地十五里,原叫坑南岗。(现晴岚村)

今名唤晴岚,史迹莫遗忘。



假虞伐虢

春秋诸侯乱,事局多动荡。

列强互讨伐,弱国暗悲伤。

崤山陕州南,虞虢隔河望。

相约互睦邻,胜似兄弟两。

平日常来往,有事多帮忙。

曾建上书房,权作议事堂。

不料有晋国,定都北赵康。

国势日渐盛,称霸欲扩张。

献公思伐虢,苦于无良方。

终日食无味,龙床卧不香。

大臣荀息闻,上朝献策忙。

吾君勿惆怅,微臣有计商。

倘欲伐虢国,贿邻谋可当。

虞君自贪婪,借道应无恙。

晋公抚须悦,使臣拜虞王。

玉璧宝马献,美女送十双。

虞侯龙颜喜,诏喻慨而慷。

名相宫之奇,肺腑谏虞王。

劝其休纳赠,微利须提防。

笑里藏刀计,唇寒齿必亡。



唇亡齿寒

家国本一理,皆惧断脊梁。

贪欲迷双眼,丧心病亦狂。

贤臣献良策,君却作砒霜。

闻之怒冲冠,开门揖盗强。

羡其珠宝美,迎接到关防。

礼让座上宾,笑迎晋馈赏。

掩耳盗铃拙,认贼作父郎。

晋公暗筹划,诏书起殿堂。

借道讨伐虢,战旗满山岗。

乘胜归来日,虞国阶下亡。

曾经宫殿屋,如今囚徒房。

大夫宫之奇,悲愤欲断肠。

辗转条山麓,依马柏树旁。(现锣鼓沟西坡)

仰首长嚎泣,拔剑自刎亡。(现上吉村墓址)

百年风雨过,树怀红汁淌。

情结地狼凹,洒血祭忠良。(现桥沟)

君昏国家丧,屋塌无栋梁。

唇亡齿寒语,铭志史册上。

假道灭虢例,孙子兵法讲。

三十六计存,破敌谋略方。(第二十四计)



尾声

一曲亡国恨,半截古城墙。

昔日哀叹声,犹如在耳旁。

古今两千载,遗址披风霜。

方圆几十里,史迹透沧桑。

听完古虞事,诸位莫彷徨。

左传留遗篇,演绎警四方。

单丝容易断,团结力量强。

悟道明事理,切莫效虞纲。

家国需自立,知史心头亮。

唱响中华梦,祖国永盛昌。









2018年10月初稿与虞城家中

假道伐虢成语故事

丁满囤



此成语来自于2600多年前的虞国古城。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在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附近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小国唇齿相依,相互帮衬,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晋献公因此极为焦灼。

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那个虞国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咱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到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此时,京城虞都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晋国轻易而举地灭了虞国。

假道伐虢,如此战略被收录《孙子兵法》书卷《三十六计》中第二十四计,成为历代反客为主的军事策略。千百年来,对此计的运用经久不衰。







虞君爱财致亡国

臣谏未纳逼逃亡

丁满囤



据相关记载和我们古城村代代长者的传说,春秋时期,虞国有个大夫名叫宫之奇,他是同姓国宫国人,很有才华。在宫国灭亡后,他逃到了虞国,做了大夫,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干部。

后来,晋国攻打虢国,派使者荀息向虞国国君献上美玉、宝马,求虞国借道让晋国军队通过。因这条道路是通往虢国的必经之道。宫之奇劝谏虞国国君道:虢国和虞国都是小国,晋国之所以长期不敢来侵犯,就是因为我们虢虞两国睦邻友好,互为依靠,是嘴唇和牙齿的关系;如果晋国攻下虢国,那么“唇亡齿寒”,虞国也就快完了。

虞国国君很贪财,不听劝谏,应允借道。结果,晋国在灭了虢国收兵归来的时候,顺便也把虞国给灭了。

虞国灭亡后,虞国大夫宫之奇逃离虞国,奔走在中条山麓,在一片柏树林中,含悲自缢身亡。据传说中条山“锣鼓沟”一带山上有几颗柏树,树身砍伤后会流出红色树液,民间传说这正是是宫之奇之血。

后来,村民将宫之奇埋葬在平陆县圣人涧镇上吉村一个黄岭上。2019年清明节,全国宫氏后裔代表在该墓地上立了一碑,碑的后面铭镶祭文,以示纪念。而后,他们一行20余人在我县县志办退休干部的引领下,前往虞国古城遗址对始祖宫之奇的辅政历史文化进行探索、考察、访问。当时,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简要地给他们介绍了虞国历史及宫之奇的辅政业绩。





两个成语的由来

丁满囤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78年,晋武公统一了晋国后,积极向外扩张。晋献公思谋策划向虞国(平陆张店古城)借道,先攻灭虢国(今河南陕县及山西平陆一部分),再回师灭虢。

晋国(今山西襄汾曲沃一带)国君晋献公采纳大臣荀息的计谋,选国中能歌善舞之美女进献虢公,以乱其政,并收买犬戎在虢国边境寻衅,来分散其力量。同时,派荀息出使虞国,向虞王送上屈地产的良马和垂棘产的宝玉为厚礼,求借道伐虢。荀息巧舌如簧,许诺胜虢后,会将全部所获留给虞国。虞公是个见利忘义、目光短浅之人,他不顾虞国大夫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使的要求。他不仅允许晋兵借道攻打虢国,还发兵充当先头部队,协助攻虢。晋虞联军攻占了虢国的下阳后,虞军得到了库府宝物的十分之五,昏庸的虞公竟为此而窃喜。

晋国在攻克下阳后的第三年,再一次假道伐虢。虞王不听宫之奇“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再三劝阻,仍很慷慨地应允了。宫之奇预感虞国将亡,只好悲愤地率领家人及随员离开国都虞城,逃往中条山麓,隐居避祸。同年8月,晋军包围了虢国都城上阳,10月城破,虢国亡。

晋国将军里克在攻灭虢国回师途中,称病而驻扎在距虞国都城西南方10公里的颠軨不走(今张店镇軨桥村),暗中派人向晋献公汇报情况,策划袭击虞国的计谋。

大致月余,晋献公带兵到了虞国都城北郊外(今侯王村),说是恐伐虢无功,派人求虞王亲自接应。愚蠢的虞公乘鸾驾亲往郊外,晋献公约虞公共同狩猎于虞国城北10里的箕山——今中条山张店镇安沟村岭后马鞍山一带。虞公为了在晋人面前夸耀,调集坚车良马与晋人比输赢。此时,晋将里克却乘虚而入虞城,放起火来。待虞公急忙引军回救,为时已晚。虞国城头早换上了晋军的旗号。虞公想攻打,无奈城头万箭齐发,近前不得。此时,晋献公的大军又从后面追杀而来,两面夹击,虞军大败,虞公被抓,当了俘虏。从此,虞国灭亡。忠臣宫之奇最终也含恨自缢于中条山坡锣鼓沟一带的柏树林中。

晋军三年内一举灭掉虢、虞两国,自是喜不自胜。原来定计的荀息,更是洋洋得意,一手捧着宝玉,一手牵着宝马交还给献公,还俏皮说道“白璧还是老样子,而马齿就是长长了些”。

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就“假道伐虢”“唇亡齿寒”的故事写了很多文章和诗篇。平陆县近代诗人王从龙先生所写的一首诗可为代表:

既明且哲宫之奇,故国兴亡岂不知,

庸主多贪失计早,老臣几谏挂冠迟。

夏阳风雨愁人日,軨坂旌旗假道时。

一族同行何处去,虞庭满眼草离离。

此诗批评了虞公贪图小利,引狼入室,自取灭亡的昏庸悲剧,传颂了宫之奇远见卓识,料事如神的著名预见。

假道伐虢:智灭虞国成妙计

丁满囤



根据本人阅览《史记·晋世家》载:十九年,即公元前655年,晋国(今临汾市襄汾曲沃一带)国王晋献公说,当初我的先君庄伯武公讨伐晋国内乱,而虢国经常帮助晋君公室伐我曲沃,又匿藏晋国流亡公子重耳,结果造成祸乱,如今不诛伐虢国,必然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忧患。

于是,晋献公派遣大夫荀息带着屈地出产的名马和珠宝向虞国借路。

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国国君说:虢国和虞国是两个小国,又是五服以内的近亲(虢仲、虢叔是季历的儿子,虞仲是仲雍的曾孙),相互帮助支持,彼此相得益彰,就好比嘴唇与牙齿,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受冻,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也。

虞君不听劝告,收了晋君名马珠宝,借道于晋。

宫之奇只好带领自己的家族离开虞国。宫之奇对其子曰:“时不过腊,虞国亡矣。”走时留下四句奇语“璧马之贪,饮鸠自甘,开门揖盗,唇亡齿寒”。

果然,当年腊月,晋人灭掉虢国,虢君羞逃周朝都城。晋军返回时,偷袭灭掉虞国。据传说,现平陆县圣人涧镇上吉村东北锣鼓沟一带有宫之奇隐居之处,相传“锣鼓”乃警钟长鸣之意。

宫之奇墓在今平陆县圣人涧镇上吉村,原有看墓寺,即永顺寺,今寺废,故塚尚存。2019年清明节,全国宫氏后人代表20余人前往祭奠,并立碑纪念。

虞国小故事

虞国名臣—百里奚

丁满囤



西周时期,有个人物复姓百里,名奚。他是虞国(今山西平陆南村)人,他的儿子叫百里视,字孟明,后来也是一个出名的人物。

百里奚在30多岁娶妻生子后,离开虞国到齐国,但找不到出路,只能靠讨饭过日子。40多岁时他到了宋国,碰到一位隐士叫蹇(建)叔,二人成为知心朋友。他们都想找一个出路,可是找不到明主,没办法,百里奚打算重新回到虞国去。



正如蹇叔所言,虞君爱贪小便宜。晋国(今山西翼城县东南赵康村)晋献公派特使荀息到虞国,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名贵玉璧作为礼物献给虞君,并说:“我们打算攻打虢国(又叫北虢,今河南陕县东南)为行军方便,想跟你借一条道儿,从你国土上经过。”

虞君瞧瞧手里的玉璧,又瞧瞧千里马,欣然答应道:“可以,可以!”大夫宫之奇急忙拦住他说:不行!虢国和虞国贴得那么近,好像嘴唇同牙齿一般。俗语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我们这两个小国相帮相助,才不至于给人家灭了。万一虢国被晋国灭了,虞国一定保不住呀!

虞君说:“人家晋国送来了千里马和无价之宝和咱们交好,咱们连一条道都不准人家走吗?再说晋国比虢国强上十倍,就算失去一个小国,可是交上了一个大国,这还不好吗?”

退出朝堂后,百里奚拦住宫之奇说:“跟糊涂人说好话,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道儿上。”宫之奇深知虞国必亡,慌忙带着家人逃跑了。

不久,晋献公派大将军里克率领大军途经虞国去灭了虢国,回头顺便也灭了虞国,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虞君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晋献公要重用百里奚,百里奚宁可做俘虏,也不愿当晋国的大官。后来,百里奚又被楚国抓去。秦国国君秦穆公把此时正在楚国看牛的百里奚用五张黑羊皮赎了出来,,任命他做了秦国大夫。

有诗证曰:

借道只因贪名马,国灭方知唇齿寒。















虞国小故事

五羖大夫百里奚

丁满囤



百里奚,平陆县圣人涧镇槐下村人。青少年时期,百里奚游历列国,后被困于齐国,靠讨饭度日。晋假道伐虢,百里奚和宫之奇为虞国左右大夫忠谏虞王,虞君不听。晋灭虞后,俘虏虞君及大夫百里奚。后来,百里奚又作为秦穆姬(即秦穆公夫人、晋献公女儿、晋公子夷吾的姐姐)陪嫁的奴隶到秦。再后来,百里奚逃离秦国,在苑地被楚人捉获,以放牧为生。

秦穆公闻其贤,以五张黑色的公羊皮(羖即公羊)把他赎回。秦穆公与百里奚畅谈三日,大悦,“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于是,秦国大治,遂成霸业,为春秋五霸之一。

百里奚相秦,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于府库,德行施于后世。

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米不相椎,此五羖大夫之德也。

百里奚相秦时年七十,百岁而终,葬于平陆县槐下村,有百里奚塚并碑记,旁有弥勒寺,称看坟寺。

百里奚之子孟明视为秦国大将,功勋卓著。

史载有《扊扅(即门闩)歌》: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舂黄齑,炊扊扅

百里奚,五羊皮。父梁肉,子啼饥,夫文绣,妻浣衣。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五羊皮。母已死,葬南溪,西茹秦,五羖尊。今日富贵忘我为!

这是说百里奚为秦相,有妇人在堂上抚琴作歌,百里奚认得是发妻,遂归为夫妻,传为佳话。



虞国小故事

虞芮让畔成佳话

丁满囤



史载,虞仲为君后,曾和芮君(芮国国君,故治在今山西芮城县一带)到两国交界之地解决百姓农耕界畔纠纷。两国农人因争地常年打斗,相持不下。

二君闻西周有惠政,相伴到今河南灵宝、陕西潼关观光,见其地耕者让畔,老不背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入其朝见士让大夫,大夫让卿。遂在两国交界处互让东西二里、南北十里为闲田。

故址在今平陆县西四十公里的洪池垣上,地处南侯沟西,仪家沟东,幅员十里,颇称沃野。史载虞芮让畔曾感化江汉四十余国归周治。后人为二君恩德所感化,不忍耕犁,延绵三千余年。上世纪50—60年代农业集体开垦良田时,挖有石人石马等文物。该遗址今存有著名的檀道庙,是西汉年间为纪念二君所建,现该庙仍由平陆、芮城两县民间共同管理。



虞国小故事

关于吴太伯庙的传说

丁满囤



吴太伯(又称秦伯)庙在张店镇西五华里的风口山麓中部,凤凰山下,自中条延绵而南,横跨川原,突起一阜,俗称神疙瘩,平陆县旧志载为吴太伯庙旧址。吴太伯庙号吴王,古碑有孔子“至德之庙”四字。

史载武王克殷,求太伯于吴山,封虞仲以嗣太伯(太伯无子),祀配夷齐,意同为让德。伯夷叔齐同为孤竹君之子,因父死互让不立,敬文王善养老,耻武王以暴制暴,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在今永济市境内),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其庙祀太伯之德而非功,更非虞君亡国之耻。















































虞国小故事

伯乐虞坂相马的历史及颠軨

丁满囤



古运河东,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其间,名人辈出,故事繁多。其中就有一个虞坂古盐道伯乐相马的故事。

伯乐,名孙阳,商末周初天下著名兽医。据史载,伯乐为虞君选良骥于虞坂古盐道。虞坂,亦称盐坂,故址在今张店镇侯王村卸牛坪,为晋陕豫古盐运大通道,是在悬崖峭壁岩石上开凿之路,现今仍有青石槽等遗迹可现。

历史上,孙阳在这里慧眼识马,此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骏马不鞭自奋蹄。此故事多年来脍炙人口,变为成语。该处虞坂古盐道的遗址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竖立文物警示碑一幢,于盐道北侧塑造了伯乐相马之形象。

颠軨

当年,晋国大将军里克灭虢归来后曾在此地驻扎晋军。

































献花(0)
+1
(本文系三驾马车196...原创)